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 环境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环境分析, 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层次的内容。其实, 同样是 “形势严峻”, 每年的具体形势和特征仍然是有较大差别的。对于与我们关系密切的就业社会环境, 我们只停留在笼统的 “形势严峻” 四个字上, 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言, 我们规划的重点是在大学这四年, 主要确立初次择业的职业方向和阶段性目标, 所以我们界定目标实现的期限一般是在大学毕业的时候。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一) 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是职业规划过程的第一步, 对于大学生来说, 主要是了解兴趣、 性格、 价值观、 能力等与本人相关的因素, 以达到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目的。 由于我们自己能看到的 “我” 只是 “自我” 中很少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 比如自我剖析、 职业测试、 角色建议等。 通过自我分析, 可以客观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 专业优势以及职业倾向, 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核心竞争力。

(二) 环境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环境分析, 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层次的内容。

1. 社会环境分析

比如社会各行业的人才需求, 当前社会人才供给情况, 社会政策、 价值观的变化等,通常我们一说到大学生的就业社会环境, 很多人就会习惯说四个字—— “形势严峻”, 甚至将求职不理想统统归因为社会环境。 其实, 同样是 “形势严峻”, 每年的具体形势和特征仍然是有较大差别的。 对于与我们关系密切的就业社会环境, 我们只停留在笼统的 “形势严峻” 四个字上, 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2. 职业环境分析

进行全面的职业环境分析是我们 “知彼” 的核心。 在面试过程中, 考官一般都会比较欣赏那些对本行业、 本单位 “做足功课” 的有心人。 在选择职业或单位时有必要通过个人可能获得的一切渠道来获取信息。 例如, 可以通过单位所在地的新闻出版机构的新闻线索,来了解该单位产品及服务的详细情况和富有深度的财政经济状况; 可以通过有关书籍和单位发展史、 当地各种商业活动、 单位人物获奖等细节了解到可供参考的资料信息。 另外,单位网站上介绍本单位价值观念的那些主页也会透露一些组织文化的有关线索, 还可以通过参观或参加面试时的谈话资料和知识背景来充分了解和考虑职业环境的各种因素。

总之, 通过以上分析, 应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 确定自己在这个单位中有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衡量自己的目标能够在该单位得以实现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判断单位如何识人以及需要什么样的人。 经常看到有同学在规划书里写到, “我大学毕业之后要读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之后我要去大学当老师”。 殊不知现在大学老师都要求博士学位, 甚至是“海归” 背景, 并且要求本科及硕士就读院校也要是 “211” 院校, 对行情太不了解, 当然不可能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

(三) 匹配分析

所谓匹配分析, 是指自身条件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分析。 需要动态地分析自己、 分析环境、 分析自己今后几年可能的发展, 以及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 来看看一位工科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在面对报考管理类的研究生与寻找管理类职位这两个选择时, 对自己做的匹配分析:

如果我选择跨专业考研, 考上的可能性为80%, 研究生毕业后比工作了三年的本科生更有竞争优势的可能性是80%。 假设工作了三年的本科生的收益是1, 在比工作了三年的本科生有就业优势的条件下, 研究生毕业后我的收益是1.5。 那么如果我现在考研, 我现在的期望收益是1.5×80%×80%=0.96。也就是说,撇开我为考研所花费的资源不谈, 我读研究生后所获得的期望收益小于我现在工作所获得的收益1。 所以, 从经济学期望收益的观点分析, 我应该选择工作。

再从机会成本分析, 如果读研究生期间的花费为0 (假设能读公费研究生, 并且有补贴、 打工等收入, 能自己挣取生活费用), 假设我工作后每月工资为3000元, 每月能结余1000元, 三年的收入除去生活费用外尚结余3.6万元。 且由于我努力工作, 勤奋好学, 三年后我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在实践中所学知识的增加, 可能会使我比刚毕业的研究生更有就业优势。

从我自身考虑, 我现在的就业条件还是可以的, 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二等奖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社会科学论文大赛二等奖等众多奖项, 还辅修了工商管理。 更重要的是, 我还要考虑无法预知的就业环境风险。 现在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三年之后可能更糟糕, 研究生的就业面本来也比本科生窄, 三年之后能否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还很难说。

从案例中这位同学的自身特点、 准备从事的行业, 以及就业环境来说, 他大学毕业之后直接参加工作比读研究生后工作要更为有利。 通过自身条件与环境的动态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理性的选择。 在进行匹配分析时, 我们可以遵循两个原则:

(1) 规划是根据我的个性和特长制定的吗?

(2) 环境 (社会、 行业、 家庭) 支持我的规划吗?

(四)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 在自我分析、 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有一个 “黄金准则” ——SMART原则。 好的目标应该能够符合SMART原则:

(1) S (specific): 具体的、 明确的。 职业目标不能含混不清, 要让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 比如 “英语较好” 就是一个很模糊的目标, 很难让人理解。 “拿到英语六级证书” 这个目标就清晰很多。

(2) M (measurable): 可以量化的、 能度量的。 这样当我们评估目标的实现程度时,才会有标准。 比如 “学好计算机” 这一目标就缺乏标准, 什么算是 “学好” 呢? 如果换成“学会打字、 会用Office办公软件” 等, 就很容易度量了。

(3) A (attainable): 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也就是目标不能过低和偏高, 偏低了无意义, 偏高了实现不了。 例如一名大学生将目标设定为 “成为李嘉诚第二”, 这个目标就不是靠大学四年的努力能够实现的, 容易成为 “思想上的巨人, 行动上的矮子”。

(4) R (relevant): 目标需有一定的意义和相关性。 一般是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 专业优势以及职业倾向来设定。

(5) T (time-bounded):有明确时间限制。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言, 我们规划的重点是在大学这四年, 主要确立初次择业的职业方向和阶段性目标, 所以我们界定目标实现的期限一般是在大学毕业的时候。

(五) 路径选择

达到自己确立的目标的职业生涯路径需要将自己前期的学习纳入这个路径选择之中,并对即将从事的工作进行职业阶梯安排。 如果目标设定并且分解合理了, 路径选择就会比较容易。 例如, 以大学教师和专家为职业目标, 则意味着需要选择技术路线。 但具体是选择高校、 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 (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 管理咨询公司等), 还是企业技术岗位, 其生涯路径会有所差别。

(六) 策略实施

一谈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同学就会联想到职业测评、 企业案例或者目标分解图。 但其实, 行动才是职业规划最为关键的环节, 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所在。这里所指的行动, 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 也就是告诉我们: 大学这四年我究竟应该学什么、 做什么、 提高什么。

比如一位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 经过职业规划的前面五个步骤——自我分析、 环境分析、 匹配分析、 目标设定、 路径选择, 他为自己设定了企业管理工作这一生涯目标, 并经过目标分解, 将企业行政管理岗位确立为自己初次就业的目标, 接下来他是按照以下步骤行动的:

第一步, 了解管理工作的胜任特征。 所谓的胜任特征, 是指能将某一职业 (或岗位)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 经过相关职业及企业信息的搜集, 该同学得出了管理工作的素质要求: 部门工作经验、 组织协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激励能力、 沟通能力。

第二步, 对比自己目前的情况, 分析自己现在的差距。 现在有哪些差距呢? 第一个差距是缺乏工作经验, 这是所有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都存在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差距是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可能几年下来会学不少理论知识, 但没有真正实践过自己的专业; 第三个差距是沟通能力欠佳; 第四个差距是演讲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步, 针对自己分析出来的问题、 不足之处, 提出解决的办法。 缺乏工作经验, 可以从学生干部做起, 多参加社会工作、 社团活动; 可以利用假期出去工作、 实习; 还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等。 缺乏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系统的训练课程来解决, 现在有很多专业的培训项目, 教我们谈话的时候该如何开头、 如何深入、 如何结束; 谈话中该如何倾听、 视线该如何接触、 身体该保持怎样的距离等。 缺乏演讲能力, 可以参加班级演讲比赛, 参加相关培训, 阅读相关书籍, 或者向演讲能力强的同学学习。

第四步, 拿出提高相关能力的日程表。 这是策略实施环节的核心, 包含了前面几个步骤分析的结果。 针对需要提高的能力, 列出学习和改善的日程表。 如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安排在第二个学期, 具体通过当学生干部来实现, 目标是了解如何认识人、 观察人、激励人。 将改善人际沟通能力安排在第四个学期, 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来学习, 可以了解人的需求、 谈话的技术、 谈话的方法等。(www.daowen.com)

大学阶段是重要的职业探索期, 即扩大生涯空间与可能性。 选择本身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遵循或执行这个选择。 我们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不是为了洋洋洒洒挥就一份激情澎湃的规划书, 而是为了得到一张非常简单并可行的行动表。 实现理想的方式是用20%的时间把路看清楚, 然后用80%的时间去 “拉车” 前行。

(七) 设计调整

“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进程中, 也会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 其中很多变化是我们事先难以预料的。 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可能会使实际结果偏离原来的规划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时时注意内外环境的变化, 不断审视自我, 不断调整自我, 不断修正策略和目标。

首先, 要准备好备选方案。 对于职业生涯决策需要保持适度弹性, 也就是对目标保持一种 “不确定”, 让目标浮动。 我们不仅要明确第一选择, 还要有后备选择。 有些同学在做规划时非常决绝: “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大学教师, 所以我大学毕业之后要考上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之后要继续读博士, 然后……” 或者 “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所以我要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求职, 入职之后争取用3~5年时间成为明星员工, 然后……” 可是万一没有考上研究生、 没有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呢? 为了防止挨冻, 要给自己预备一件衣服, 同样我们也需要给自己预备一个职业。

其次, 不断评估和调整。 每隔一段时间, 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规划迸行评估, 不断依据环境变化和自身条件变化做出匹配性的职业规划, 为达到自己内心的理想目标而不断努力。阶段性目标没实现, 一方面说明计划本身有问题, 或者努力不够。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接下来的路径必须调整。 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我们强调, 无论长期、 中期还是短期目标, 我们只需重点关注离自己最近的那个, 因为后面的阶段性目标往往要根据前一个的落实情况而进行调整。

所以, 不要 “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里, 不要停止探索, 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发展空间。

教学案例6.2

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的职业生涯规划

背景: 一个美国小伙子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商人。 中学毕业后考入麻省理工学院, 没有去读贸易专业, 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普通、 最基础的专业——机械专业。 大学毕业后, 这位小伙子没有马上投入商海, 而是考入芝加哥大学, 攻读为期3年的经济学硕士学位。 出人意料的是, 获得硕士学位后, 他还是没有从事商业活动, 而是考了公务员。 在政府部门工作了5年后, 他辞职下海经商。 又过了2年, 他开办了自己的商贸公司。 20年后, 他的公司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到现在的两亿美元。 这位小伙子就是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

1994年10月, 比尔·拉福率团来中国进行商业考察, 在北京长城饭店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 他谈到他的成功应归功于他父亲的指导, 因为他们共同制订了一个重要的生涯规划。 最终这个生涯设计方案使他功成名就。 这个成功案例的路线图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 工科学习

选择: 中学时代, 比尔·拉福就立志经商。 他的父亲是洛克菲勒集团的一名高级职员,他发现儿子有商业天赋、 机敏果断、 敢于创新, 但经历的磨难太少, 没有经验, 更缺乏必要的知识。 于是, 父子俩进行了一次长谈, 并描绘出职业生涯的蓝图。 因此, 在升学时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直接去读贸易专业, 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基础的机械制造专业。

评析: 做商贸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在商品贸易中, 工业品占绝对多数, 不了解产品的性能、 生产制造情况, 就很难保证在贸易中得到收益。 工科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 而且能帮助建立一套严谨求实的思维体系。 清楚的推理分析能力, 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正是经商所需要的。

收获: 比尔·拉福在麻省理工学院的4年, 除了本专业, 还广泛接触了其他课程, 如化工建筑电子等, 这些知识在他后来的商业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阶段: 经济学学习

选择: 大学毕业后, 比尔·拉福没有立即进入商海而是考进芝加哥大学, 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课程。

评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通过商业活动来实现的, 不了解经济规律, 不学习经济学知识, 就很难在商场立足。

收获: 比尔·拉福掌握了经济的基本知识, 认清了影响商业活动的基本因素, 还认真学习了有关法律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管理知识。 几年下来, 他对会计财务管理也较为精通,在知识上已完全具备了经商的素质。

第三阶段: 政府部门工作

选择: 比尔·拉福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考取了公务员, 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五年。

评析: 经商必须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要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必须深知处世规则,善于与人交往, 建立诚信合作关系。 这种开拓人际关系的能力只有在社会工作中才能得到提高。

收获: 在环境的压力下, 比尔·拉福养成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由稚嫩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老成、 处事不惊的公务员, 并结识了各界人士, 建立起一套关系网络, 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便利条件。

第四阶段: 通用公司锻炼

选择: 五年的政府工作结束后, 比尔·拉福完全具备了成功商人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于是辞职去了通用公司。

评价: 通过各种学习获得足够的知识, 但知识要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转化为技能。

收获: 在国际著名的通用公司进行锻炼, 比尔·拉福不仅为实践所学的理论找到了一个强大平台, 而且学习到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这也是大学生创业应该借鉴的地方, 就是除了激情, 还应该考虑更多的现实问题。

第五阶段: 自创公司, 大展拳脚

两年后, 他已熟练掌握了商情与商务技巧, 便婉言谢绝了通用公司的高薪挽留, 开办了拉福商贸公司, 开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商人生涯, 实现了多年前的计划。

评析: 时机成熟后, 应果断决策, 切忌浪费时间, 应抓住契机实现计划。

收获: 比尔·拉福的准备工作, 几乎考虑到了每个细节。 拉福公司的成长速度出奇快, 20年后, 拉福公司的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为两亿美元, 而比尔·拉福本人也因此成为一个传奇人物

比尔·拉福的生涯设计脉络清晰, 步骤合理, 充分考虑了个人兴趣、 个人素质, 并着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种生涯设计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 终于变为现实。 亲爱的同学们, 也许他的这套生涯方案并不完全适合你, 但是却带给你一个重要的信息: 人生是可以设计的, 只要你有信心、 恒心, 加上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案例的主角也许就是明天的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