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和行业的区别及产业的概念

产业和行业的区别及产业的概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微观经济中的单个企业来说, 产业是具有相同性质企业群体的集合; 对于宏观经济而言, 产业是国民经济基于共同标准而划分的部分。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和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是指除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一) 产业的概念

1. 观点总结

在英文中, 产业 (Industry) 既可以指工业, 又可以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具体产业部门, 如工业、 农业、 服务业, 或者更具体的行业部门, 如钢铁业、 纺织业、 食品业、 造船业等。

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 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 一般而言, 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 在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被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 如 “农业” “工业” “交通运输业” 等。

早期西方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概念的定义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 (具有紧密替代弹性) 的集合。 后来的研究者均在这一基础上对产业概念的界定问题进行研究, 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认为产业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集合概念, 属于中观层次的经济学范畴。 对于微观经济中的单个企业来说, 产业是具有相同性质企业群体的集合; 对于宏观经济而言, 产业是国民经济基于共同标准而划分的部分。

不同的资料、 不同的研究者对 “产业” 的理解定义不同, 下面介绍不同资料、 不同人员对此的定义。

(1) 《辞海》。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 具有不同分工的、 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 经营形态、 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 但是, 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 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

(2) 杨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产业” 概念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 (企业和家计) 与宏观经济的单位 (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 “集合概念”。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 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

(3) 苏东水 (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管理学家、 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产业, 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4) 杨公朴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产业组织层面上, “产业” 是指 “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 服务的企业集合”。

当研究整体经济复杂运行中的企业间错综复杂的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或者说当需要考察整个产业的状况, 以及不同产业间的结构与关联时, “产业” 可以界定为 “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 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5) 简新华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和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在国民经济中, 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 都可以称为产业。

2. 产业和行业的区别

《辞海》 对 “产业” 和行业的定义是这样的:(www.daowen.com)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 具有不同分工的、 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 经营形态、 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 但是, 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 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

行业一般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 如饮食行业、 服装行业机械行业等。

国家统计局于2013年1月14日印发的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中, 将国民经济划分为20个产业,96个行业。

(二) 产业的分类

1. 产业的分类

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 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做出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 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 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 即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 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 即工业 (包括采掘工业、 制造业、 自来水、电力蒸汽、 热水、 煤气) 和建筑业; 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即除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 一是流通部门; 二是服务部门。

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开始采用三次产业的分类来核算国民生产总值, 以便从不同角度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规模、 结构和水平。 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

第一产业是指农、 林、 牧、 渔业 (不含农、 林、 牧、 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 (不含开采辅助活动), 制造业 (不含金属制品、 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 热力、 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是指除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 信息传输、 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 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 公共管理、 社会保障社会组织, 国际组织, 以及农、 林、 牧、 渔业中的农、 林、 牧、渔服务业, 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 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 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 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结构

近半个世纪以来, 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 社会中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大量地从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向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转移。 现在,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产业在经济生活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许多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是靠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因为第一、 第二产业不够发达而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较低, 从世界范围内观察,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 今后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以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全部就业人员中的比重都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从多数国家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 商业一直占据第一位。 现在有的国家, 如美国, 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商业中的就业人数, 在第三产业中占据了第一位。 在服务业中, 大致可以分为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 前者是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提供服务的行业, 后者是为个人生活或公共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 服务业又可按其技术的新旧, 分为传统的服务业和新兴的服务业。传统的服务业, 如旅游业、 饮食业、 修理业等; 新兴的服务业, 如信息咨询服务业、 计算机服务业等。 在发达国家, 近年来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 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的服务行业。 新兴的第三产业的各种服务又和传统的第三产业相融合, 彻底改造了传统的第三产业各部门, 使它们向着现代化前进, 这就使整个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此外, 教育、 科研、 卫生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的增长速度也很快。

3. 第三产业的性质和重要作用

虽然,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是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产业部门, 第三产业不是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部门, 它们在产品上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区别, 但是, 它们都是从事生产劳动的, 都生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 都是一种产业部门。 马克思把社会消费品区分为商品和服务两大类。 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服务消费品也是一种产品, 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说: “服务本身有使用价值, 由于他们的生产费用, 也有交换价值。”[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以服务形式存在的产品也是商品, 它同一般商品一样,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服务产品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 在服务产品中凝结着服务劳动, 它同样是人类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晶, 服务劳动者为社会提供了服务, 他们的劳动消耗便形成服务产品的价值。 根据对第三产业的性质, 在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中, 不仅应当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生产的物质资料形态的产品的增加值, 而且应当包括第三产业所生产的各种非物质形态产品的增加值。 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相当于国民收入加上固定资产折旧; 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等于这些部门的纯收益(包括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 加上固定资产折旧。

在当代国民经济结构中, 第三产业已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一、 第二产业是发展第三产业的物质基础, 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第一、 第二产业, 从更加广阔的领域为第一、 第二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主要表现在: ①第三产业的发展, 建立了为生产服务的部门, 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入发展, 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促使第一、 第二产业的企业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第三产业的发展, 建立了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部门,缩短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第三产业的发展, 便于第一、 第二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并且及时反映出社会需求的变化, 能够促使国民经济结构日益趋于合理化。 ④第三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其中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信业的发展, 便于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联系, 在它们之间建立互相补充的关系, 发挥各自的经济优势, 促进各地区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 顺利发展。 ⑤第三产业中生活服务部门的发展, 提高了消费的质量, 扩大了服务消费的规模, 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促进了人们生活消费的发展, 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 ⑥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的部门的发展, 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 对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 对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 要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要改变那种只重视发展第一、第二产业, 而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的观念。 要把第三产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 兴办,要改变单纯追求第一、 第二产业的总产值, 而忽视第三产业产值的倾向。 当然, 发展第三产业要以第一、 第二产业的相当发展为条件, 它受到物质资料生产的承担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 不能脱离第一、 第二产业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超前增长, 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追求全面现代化的第三产业体系。 总之, 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必须互相适应、 协调发展, 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