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兴趣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职业兴趣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因素对职业取向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择业趋同性与协商性等方面。兴趣有时也受遗传的影响, 父母的兴趣也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四) 受教育程度个人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影响其职业兴趣的重要因素。(六) 职业需求职业需求是一定时期内用人单位可提供的不同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总需求量, 它是影响个人职业兴趣的客观因素。

职业兴趣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职业兴趣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 在生涯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的形成与个人的个性、 自身能力、 实践活动、 客观环境和所处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职业规划对兴趣的探讨不能孤立进行, 应当结合个人的、 家庭的、 社会的因素来考虑。了解这些因素, 有利于深入认识自己, 进行职业规划。

(一) 个人需要和个性

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 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 人们需要什么也就会对什么产生兴趣。 由于人们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或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因此人的兴趣也同样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一般来说是暂时的, 容易满足。 例如,人对某一种食物、 衣服感兴趣, 吃饱了、 穿上了也就满足了。 而人的社会需要或精神需要却是持久的、 稳定的、 不断增长的。 例如人际交往、 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则是长期的、 终生的, 并且不断追求的。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

有的人兴趣和爱好的品位比较高, 有的人兴趣和爱好的品位比较低, 兴趣和爱好品位的高低会受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优劣的影响。 例如: 一个个性品质高雅的人, 会对公益活动感兴趣, 乐于助人, 对高雅的音乐、 美术有兴趣; 反之, 一个个性低劣的人, 会对占小便宜感兴趣, 对低级、 庸俗的文艺作品有兴趣。

(二) 个人认识和情感

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 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 也就不会产生情感, 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 同样, 如果一个人缺乏某种职业知识, 或者根本不了解这种职业, 那么他就不可能对这种职业感兴趣, 在职业规划时想不到。 相反,认识越深刻, 情感越丰富, 兴趣也就越浓厚。

例如, 有的人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 又有观赏价值, 它既能丰富知识, 又能陶冶情操, 而且收藏得越多、 越丰富, 就越投入、 越情感专注、 越有兴趣, 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 并有可能成为他的职业生涯。

(三) 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 对每个人的心理发展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个人职业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化特征, 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其职业兴趣的形成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 大多数人从幼年起就在家庭的环境中感受其父母的职业活动,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 会逐步形成自己对职业价值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选择职业时, 仍不可避免地带有家庭教育的印迹。

家庭因素对职业取向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择业趋同性与协商性等方面。

一般情况下, 个人因为对家庭成员特别是长辈的职业比较熟悉, 所以在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上会受一定的趋同性影响。 同时, 受家庭群体职业活动的影响, 个人的生涯决策或多或少产生于家庭成员共同协商的基础上。 兴趣有时也受遗传的影响, 父母的兴趣也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

(四) 受教育程度

个人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影响其职业兴趣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种社会职业从客观上对从业人员都有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而个人本人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受教育的程度。 一般意义上, 个人学历层次越高, 接受职业培训范围越广,其职业取向领域就越宽。

(五) 社会因素

一方面, 社会舆论对个人职业兴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导向、 传统文化、 社会时尚等方面。 政府就业政策的宣传是主导的影响因素, 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模式也往往制约个人的职业选择, 而社会时尚职业则始终是个人特别是青年人追求的目标。 例如当前计算机技术和旅游事业都得到较大发展, 对这两种职业有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 兴趣和爱好是受社会性制约的, 不同的环境、 不同的职业、 不同的文化层次的人, 兴趣和爱好都不一样。

(六) 职业需求

职业需求是一定时期内用人单位可提供的不同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总需求量, 它是影响个人职业兴趣的客观因素。 职业需求越多、 类别越广, 个人选择职业的余地就越大。职业需求对个人的职业兴趣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在一定条件下, 它可强化个人的职业选择,或抑制个人不切实际的职业取向, 也可引导个人产生新的职业取向。

(七) 年龄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

年龄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兴趣产生直接影响。 就年龄方面来说, 少儿时期人们往往对图画、 歌舞感兴趣, 青年时期人们对文学、 艺术感兴趣, 成年时期人们往往对某种职业、 某种著作感兴趣。 它反映了一个人兴趣的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积累在转移。 就时代来讲, 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物质和文化条件, 也会对人兴趣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上因素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同, 需要在职业规划中予以考虑。

教学案例3.2

我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一位职业指导师的咨询记录

寒假期间, 一个大学一年级男生打来的热线电话。

学生: “老师, 我能咨询一个关于学业的问题吗?”

我: “可以, 你说。”

学生: “我是大一的学生, 学机械设计专业。 但是我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 学不进去,这学期还挂了两门课。 我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 感到很痛苦。 马上就要开学了, 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一边用左肩膀托着电话, 一边在记录本上飞速写下 “大一, 机械设计, 挂两门”。 我说: “这段时间和你遇到同样问题的同学挺多的。 我想问一下, 你是从什么时候发现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的?”

他想了想说: “从开学我就不喜欢。”

我接着问: “去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 又是怎么想的?”

他说: “我当时不太懂这些, 爸妈和家里亲戚商量着给我填的志愿。 那个时候觉得, 上学就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 没有想过感不感兴趣。”

这又是一个父母 “包办” 的孩子。 于是, 我说: “选择这个专业之前, 你并不了解这个专业的课程设计以及它的学习要求, 对吧?”

他说: “是, 我现在特别后悔。 其实, 当时可以去学校的网站看看。 每个学校的网站上都有关于专业课程设置的详细介绍, 如果当时看到了这些课程, 我就不会选择这个专业了。”

听到这儿, 我只能说真不愧是吃一堑长一智。 这样的事情, 如果发生在信息闭塞的时代, 还有情可原, 但发生在今天这样信息足够丰富的时代, 实在说不过去。

“没有做好信息了解, 让自己现在追悔莫及。 不过, 这些都过去了, 你也意识到在做选择之前, 全面了解信息的重要性, 这也是一种收获, 虽然代价似乎大了点。

他叹了口气: “对, 所以现在很痛苦。” 信息了解得差不多了, 我觉得该把话题往回收了。 于是, 话锋一转, 问道: “你现在手里有几张牌?”

他明显没有听明白, 顿了一下, 问道: “老师, 您说的几张牌是什么意思?”

我笑了笑说: “既然已经沦落至此, 面对现实, 你可以选择的选项有哪些?”

他想了想说: “我不知道, 现在特别迷茫, 所以才打电话问您的建议, 看看您能不能给我指一条明路。”

听他这么说, 我继续问: “你有勇气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吗?”

他说: “我也想过回去重考, 但不太现实: 一是父母肯定不同意; 二是我不敢保证明年就一定能考上喜欢的专业。”

“那我们先排除这一条,” 我很坚定地说道, “第二个问题, 你们学校可以申请转专业吗?”

他马上说: “可以的。 我也问过转专业的要求, 不过, 我几乎没有机会。 因为学校规定, 入学后如果申请转专业, 不仅要求成绩在全班前十名, 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英语考试, 成绩合格的才有资格。”

“那这一条我们也排除, 对吧?” 我的语气依旧很坚定。 “是的。” 他的声音里明显充满了无奈。 大多数类似的个案都会是这样。 为什么呢? 第一, 如果有勇气回去重考的话, 早就走了, 不会找人商量的。 第二, 如果有机会换专业, 也不会来找咨询师帮忙。

“看来, 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 就是必须接受现实, 把这个专业读下来, 并且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 我一句一顿地说道。

“可是, 想起还要在这里熬三年半, 我就感到很痛苦, 甚至都不敢想象。” 他抱怨。

“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接下来三年半的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 好吗?” 我问。

“嗯嗯。” 他连忙应声道。

到这里, 才算把问题真正澄清。 咨询正式开始。 我开始一贯的抽丝剥茧。

我: “第一, 你高中的时候, 学习成绩怎么样?”

学生: “成绩还不错, 在班里能排前十名。”

我: “那可以先肯定一件事, 你的学习能力没有问题, 对吧?”

学生: “对。”

我在纸上记下: 学习能力OK。(www.daowen.com)

我: “从高一到高三, 大概学过多少门课?”

学生: “我数数,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政治, 这九门吧。”

我: “这九门课, 你都通过会考了, 是吧?”

学生: “是的, 没有会考成绩, 是不能参加高考的。”

我: “这九门课, 你门门都很感兴趣吗?”

学生: “没有。 那个时候, 无所谓兴趣不兴趣; 而且也没得选择, 必须硬着头皮学。”

我: “那可不可以认为, 对于一门课, 无论是否感兴趣, 只要硬着头皮去学, 以你的能力,60分是完全可以的, 对吧?”

学生: “这么看来, 是的。”

我在纸上记下: 考60分OK。

我: “上学期挂科的那两门, 你是因为不感兴趣放弃努力了, 还是已经像高中一样付出努力却依旧没有及格?” 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下。

学生: “其实, 我没有努力。 因为不感兴趣, 所以不仅没有像高中那样努力, 连基本的听课和作业都没有完成。”

我: “嗯, 如果你自己愿意努力的话, 完成基本学业要求, 考60分是没有问题的,对吗?”

学生: “对,60分对于我来说, 并不难。”

我: “对一门课感不感兴趣, 差别不在从0分到60分, 分数段和兴趣是没有关系的,只和你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有关。 而大学课程的设置, 是以最基本的学习能力为起点的。 也就是说, 只要是自己考上大学的人, 无论是否感兴趣, 你的学习能力和课程设置都是匹配的, 这一点你能理解吗?”

学生: “能, 确实是这样。 只要稍微用点功, 及格是很容易的。”

我: “是否有兴趣的差别在哪儿呢? 如果非要说有, 可能就在60~100分。 同样一门课, 花费一样的时间和精力, 不同兴趣程度的投入度和思考深度确实不一样。 这是我们需要接纳的现实。”

学生: “嗯, 我能理解。”

我: “所以, 概括起来就是, 尽管不感兴趣, 但以你的学习能力, 只要稍微用点功, 完成基本学业, 是不成问题的。 这一条, 可以确定吗?”

学生: “可以。”

我: “好。 现在来看第二个问题, 如果你门门都及格, 也顺利毕业了, 你将来打算从事与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吗?”

学生: “不会不会, 我看到这些就头疼。 刚才我就在想, 大学毕业之后, 我是绝对不会再接触这些了。”

我: “看来你明确知道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你真正感兴趣的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 其实更重要。”

学生: “这也是我上个学期做得最多的事情。 我不去上自习做作业, 自己在网上找各种相关的信息, 然后去图书馆看一些书。 我发现自己对人力资源管理类的内容挺感兴趣, 不知道将来是否能够从事这方面的相关工作。”

我: “这个做法很好, 至少说明你在积极寻求新的突破。 能跟我说说你看那些关于人力资源的书时的感受吗?”

学生: “我觉得和我们的课程相比, 阅读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书, 简直是一种享受。 我发现自己记得特别快, 而且很投入, 甚至我经常上网去相关的论坛看他们的专业分析, 这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我: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 兴趣指的是我们内心动力和快乐的来源。 具体就是, 无论我们能力高低, 也无论别人如何评价, 我们都会自发地、 乐此不疲地去做那些事情。”

学生: “对对, 就是乐此不疲。”

我: “这个过程往往被描述为一种忘我的状态, 也就是最满足、 内心最平静的愉悦状态。”

学生: “是的, 虽然兴奋, 但是内心感受到的确实是一种宁静。”

这时候, 明显可以感觉到电话那头是一种轻松的状态。

我又把话题做了转换。

我: “不过, 兴趣要变为工作, 需要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与兴趣相匹配的能力。 比如我对跳舞感兴趣, 但我一天舞蹈都没有学过, 芭蕾舞剧团是不可能聘用我的。 我只能偶尔去跟着大妈们跳广场舞, 以此满足一下自己的兴趣, 这叫业余爱好。”

学生: “您太幽默了。 不过, 我一直没有考虑过兴趣和能力的关系, 您这么解释, 我就明白了。 第二个因素呢?”

我: “第二个就是社会需求。 我们不仅要有兴趣、 有匹配的能力, 社会上还要有对它的需求。 假如社会对此没有需求, 也不能成为一个工作。 比如, 我对建金字塔很感兴趣, 我的能力也足够, 但是, 现在我去哪儿找法老去?”

学生大笑: “确实是这样。 让您一说, 就特别简单, 但是很有道理。”

我: “所以, 有这么一个公式, 高兴趣加高能力再加高社会需求等于理想工作。 这三者缺一不可。”

学生: “嗯, 我能理解。”

看到铺垫得差不多了, 而且他的情绪也调动起来了, 我再次把话题带回来。

我: “对于你今天的专业, 别人感兴趣, 通过努力, 可能会考90分; 你不感兴趣, 也通过努力, 可能只考60分。 这没有办法, 只能接纳。 虽然可以理解和接纳自己, 但中间30分的差距, 我们还是要找回来的, 否则, 将来哪里有竞争力呢?”

学生: “我也有这样的担心。”

我: “虽然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也许我们的兴趣还会随着自己心态和努力程度的改善而发生变化, 但现在看来, 至少你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人力资源专业里把这30分找回来。是不是?”

学生: “对呀,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我一直内疚, 如果自己总考60分, 怎么对得起父母?”

我: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至少不会像上个学期那样浪费自己的时间了。”

学生: “您这么说, 我觉得整个问题明朗多了。”

我: “现在进入第三个问题, 如果将来从机械设计专业毕业, 想从事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 你的竞争者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的学生。 到时候, 你怎么能拼得过他们呢?”

学生: “唉, 看来, 我只能在业余时间加倍地努力了。 以前只是把感兴趣的专业当作一种爱好和放松, 现在看来, 真要跨行业就业, 差距还是很大的。”

我: “是的。 雇主不会过多考虑你个人的兴趣, 雇主更多考虑的是你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组织交给你的工作。”

学生: “那我争取辅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第二学位, 同时要抓紧一切时间, 多看书,把基本功学扎实了。 大三大四的时候, 看看有没有机会接触一下相关专业的岗位。”

我: “好, 信息量已经很多了。 我现在总结一下刚才的谈话。 第一, 基于现实的种种考虑, 虽然不感兴趣, 但是我们只能面对, 坚定信念, 完成学业。 第二, 感兴趣, 不代表不需要努力。 从我们个人的学习能力来看, 考60分不成问题。 第三, 在完成基本学业之余,把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起来, 变成将来可以跨专业就业的能力, 毕业时完成华丽转身。 就这些吧?”

学生:“是是是。老师,您稍等一下,我把刚才这三点记下来。我觉得您总结得特别好。”

待他记好, 我说: “试想一下, 三年之后, 你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拿到了大学毕业证, 还靠自己额外的努力, 拥有了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的能力;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练就了强大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 你的收获要比那些只学自己感兴趣专业的人还要多。”

学生: “对! 虽然辛苦, 但是我不怕。 明确了方向和任务, 我觉得半年来堵在胸口的石头一下子都没有了, 而且感觉自己的前途又有了希望。 老师, 谢谢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