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学生涯学习的特点
1. 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小学生是教师扶着走, 中学生是教师牵着走, 大学生是教师引着走。”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中小学与大学在学习上的本质不同。 大学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程度逐渐增强。 在初始阶段, 学生的学习主要由教师指导, 当认知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 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逐步进入学习的境界, 也就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在学习中, 要培养这种独立学习的能力, 只有独立学习, 才能学得深刻, 学得扎实。 在学习时间上, 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可以由自己安排;在学习内容上, 大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性。 大学的课程分通识课与专业课, 二者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 兴趣、 爱好选择选修课程。 这一切要求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 娱乐、 休息时间,切合实际地选择选修课程和辅修专业, 逐步提高自己自学、 自理和自律的能力。
2. 学习专业的定向性
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大学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高层次的专业性学习, 因而学习专业的定向性是大学学习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专业是通过专门的训练和工作实践所获得的, 是从事社会分工中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 技能和技巧的结合体。 大学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具体的专业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围绕培养目标的专业特点进行安排的。 每个大学生进入校门之前, 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 特长选择不同专业的学习方向。 步入大学后, 就要在专业定向的基础上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把自己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 所以说,大学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专业定向基础上的学习。
3. 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大学学习不再像中学那样单一、 机械地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 除课堂学习外, 大学生为完成实验作业和论文设计任务, 需要到图书馆、 资料室查阅、 搜集大量资料; 为了解学科前沿, 需要旁听各种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 为学有所用, 需要走出校门, 进行社会调查。 大学生从图书馆、 资料室、 报告厅以及社会实践中, 获取大量信息, 吸取文化成果,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4. 学习活动的创造性、 探索性和研究性
高等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高等学校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掌握现代文化科学技术,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发展生产、 发展科学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不仅要有学习能力、 创造能力, 而且还要具备探索、 研究的本领。 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中理解、 巩固、 掌握知识, 还要在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 探索创新的精神。 国内外无数的事例证明, 科研工作开展得好的大学, 培养的学生水平也高, 在未来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也更大。
5. 学习环节的实践性
大学教学形式中, 实践性教学环节多、 比例大, 所以实践性也是大学学习的特点。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独立思考习惯、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且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真正掌握。 而我国许多大学生恰恰对实践性学习环节重视不够, 以为书上写的看 “懂” 了、 老师讲的听 “懂” 了就行。 比如, 对待实验课,课前不预习, 实验操作时心中无数, 课后写实验报告, 凑数据、 蒙混过关, 这样做是学不到本领的。 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亲自练习与实践, 才能真正掌握。 学工的学生不到生产现场去学习实际知识, 就不懂得理论背景, 就不懂得工艺过程, 也就学不到真本领; 学医的学生不到医院进行临床学习, 就学不到诊断治病的本领。
(二) 明确大学学习的任务
大学学习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获取专业知识
获取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 是指大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 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任务。 这是大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 是实现其他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 参加劳动并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知识的基础。 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主要通过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来实现。 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要力求做到: 牢固树立服务于专业技术学习的思想; 适当拓宽知识面, 扩展基础知识的覆盖面, 为适应广泛就业和就业后的再提高打下有益的基础; 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更多地学习那些具有专业特点的实用知识, 为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打下必要的实用性基础。
2. 培养综合能力
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过去的理论或被推翻, 或陈旧, 或肤浅, 新的理论迅速地被更新的科学理论代替, 一切都在流动、 在发展、 在深化。 如果只会积累知识, 必然被现代大规模知识的浪涛吞没。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想在科学领域内 “夺魁”, 除了加强自学能力、 善于积累知识外, 在有限的四年大学生活里, 更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这也是大学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大学生要在实践中, 不断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即为有效地从事某一科技创造领域的工作而建立起来的各能力要素的统一的有机整体。 许多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好的机遇,所以没有做出更大的贡献, 却不反省是自己错过了机遇。 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的名言“在观察事物之际,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帮助人们认识到必须从提高自己的能力入手, 才能及时抓住机遇, 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 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应建立并优化两个层次的能力结构, 即学习能力结构和创造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结构主要指围绕有效的学习掌握的知识而建立的能力体系, 如观察、 思维、 自学 (含阅读、 记忆)、 操作、想象等能力; 而创造能力结构则是能力结构的核心部分, 如捕捉信息、 预测评价、 分析归纳、 探索发现、 综合运用、 消化吸收等能力, 统称为信息才能。 此外, 还要有预见评价才能、 探求发现才能和实际完成的才能等。 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条件, 参考上述的几项能力结构体系, 构建自己的能力结构。
3. 养成良好的个性
个性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系统, 它是人的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倾向, 能力、 气质、 性格等心理特征, 认识、 情感、 意志等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 大学生在良好个性的养成中, 应该突出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人的独立自主性是个性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 是指个体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 需要和能力, 能够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第二, 高度的负责精神。 这是个性的社会倾向性的体现和人的社会化的基本标志, 也是将来做好本职工作并保证生活幸福的基本前提。 第三, 具有个性才能。 人的才能的高低意味着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及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 “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 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发挥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语) 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最大愿望, 也是应该为之付出努力的。 第四, 具有创造精神。 创造力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最高体现。 学习中还应注意培养自己强烈的模仿意识、 穷追不舍的钻研精神、 丰富的观察想象力、 敏捷的动手操作能力。(www.daowen.com)
(三) 确立职业发展准备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案例
大学生关于职业的迷茫与困惑
学生甲: 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应该是很快乐的! ……我现在就很迷茫, 不知道该怎么走, 有时候好害怕自己就这样在没有阳光的办公室过一辈子! 但是, 好像我却不知道如何改变!
学生乙: 其实, 我知道身边很多毕业人都在一到三年的时间里处于 “忙、 盲、 茫” 的状态, 也许人生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走弯路不可怕, 可怕的是走了弯路以后痛了、 伤了, 依然浑然不觉地走下去……我现在知道不应该再迷茫了, 可是找不到出去的路在哪里,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从2001年到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竞争是越来越激烈。 面对激烈的竞争, 同学们的职业困惑也越来越多。 总结一下同学们的困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
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不了解到哪里找工作。
不知道现在该做些什么。
不知是否应该考研、 出国、 择业。
思考:
1. 为什么我们会在大学有职业困惑?
2. 你将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通常学生会觉得, 职业是到了大学的高年级, 比如大三或大四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实际上, 在谈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时, 同学们需要记住的第一句话就是: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 因为到了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 同学们都会变得非常忙碌, 要考研究生、 考公务员, 要实习、 跑招聘会……这个时候人是比较疲惫的, 也是比较现实的。
未来的职业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未来的职业目标、 方向没有与现实的学习建立有效的联系, 那么, 整个大学生涯就会很茫然。 所以, 大学学习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对现实的学习有激励作用, 更对未来的成功有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