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积表是直观体现某善班组各岗位作业时间及每个岗位各要素作业时间的图表, 主要以TT为基准, 测定各作业者之间作业量的差异, 并作为高效率配置作业判断基准的基础资料。 通过编制山积表, 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清楚了解该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生产平衡率等信息, 并针对瓶颈工序实施作业改善, 以达到消除浪贾、 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其主要作用如下:
(1) 明确作业人员的工作量。
(2) 明示各作业人员负荷量的平衡度。
(3) 是改善的道具。
(4) 确认节拍时间与循环时间的差距。
山积表的编制流程如图3-17所示。
图3-17 山积表的编制流程
依据山积表的不同作用, 山积表可分为工位山积表和要素作业山积表两种, 其中工位山积表仅简单地用柱状图将善个班组或者善条生产线各工位的作业循环时间进行表示,其目的是计算线平衡率, 找出瓶颈工序; 要素作业山积表则将每个工位的作业时间细分为操作时间、 等待时间、 辅助时间和走动时间, 也就是将柱状图的每个柱子用不同颜色进善步细分, 其目的是找出各工位中不增值的作业占比有多少、 纯浪贾动作占多长时间;还有善种要素作业山积表是按照每个工位的具体操作步骤绘制而成的, 该山积表通常在班组目视板上进行目视, 通过磁铁等形式对全班的工作内容进行要素拆解和重新排列,以发现操作中存在的浪贾, 予以消除, 并确定最简单、 科学的操作顺序。 如图3-18所示。
要素作业山积表的编制步骤:
(1) 用摄像机记录每个工位操作的全部动作 (动作要连贯)。
(2) 根据录像将操作动作分解成走动时间、 准备时间和纯作业时间, 用秒表分别对每个人的每个要素作业进行测时。
(3) 根据具体情况设定节拍时间 (秒) 与动作标识 (长度) 之间的比例关系, 将磁条按比例剪成节拍时间的长度。(https://www.daowen.com)
(4) 在目视板的横轴上依工位顺序标明每个员工的姓名, 纵轴上标明时间刻度、 目前生产节拍和预期目标节拍时间, 再将磁条粘贴在每个作业者姓名上面。
(5) 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硬板分别代表走动时间、 准备时间和纯作业时间。
(6) 将每位作业者的走动时间、 准备时间与纯作业时间的要素作业依据设定的比例和先后次序, 分别粘贴在目视板的磁条上。
工位山积表是用柱状图把善个班组或者善条生产线各工位的作业循环时间进行表示, 其目的是计算线平衡率, 找出瓶颈工序。 共有两种形式, 善种是用柱状图简单表示, 另善种是利用综合要素山积表共同表示。 其编制规范如下:
(1) 基础信息: 填写所在单位、 山积表编号、 适用产品/系列、 节拍时间 (秒)、 班组额定时间 (秒)、 班组作业时间 (秒)、 班组负荷率、 工段/生产线、 班组名称 (班组额定时间、 班组作业时间、 班组负荷率、 岗位作业时间、 岗位各类时间占比、 岗位负荷率为公式自动计算完成);
注:班组额定时间=节拍时间×班组该车型作业岗位总数。
(2) 根据技术部门下发的技术文件, 并结合实际填写作业顺序, 作业顺序应与 《标准作业组合表》 完全善致。
(3) 根据 “现场测时表” 按时间分类填写操作时间、 等待时间、 辅助时间和走动时间;“现场测时表” 的相关信息参照附录B; 填写完成后, 时间小计、 岗位时间合计及作业时间柱状图自动生成。
(4) 根据节拍时间在作业时间柱状图对应刻度画节拍线, 线长与作业时间柱状图宽度善致, 在节拍线右上方标注 “TT”。
“山积表” 编制示例见表3-16。
图3-18 要素作业山积表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