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纺织业的主要部门是丝织业。这一时期无论是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各国均普遍种桑养蚕。这一时期丝织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产量的增加,使得各级贵族的衣服都以丝绸为主,而且贵族间交往互赠的礼物和祭祀用的祭品中都大量使用丝绸。丝织品的各种类别,如绢(生丝织品)、纱(轻薄的丝织品)、缟(细而白的丝织品)、纨(白色的细绢)、绨(粗厚的丝织品)、罗(轻而软的丝织品)、绮(有素地花纹的丝织品)、鄃(薄而轻的细帛)、锦(有图案、花纹的丝织品)等均已出现。其中以绢的用途最为广泛。
湖南衡山霞流出土的春秋楚国蚕桑纹尊。侈口,鼓腹。口沿上饰翘首蚕纹,缘以点状纹。颈有以点状纹界画的三角纹,填充斜角云纹。腹饰桑叶形纹,以浮雕的蚕纹为地,上下夹以点状纹及云纹带。尊的纹饰以蚕桑为主题,极为珍异。尤其口沿上各蚕,首皆昂起,虽为铸造,竟如雕刻,技艺超绝。同时也显示了楚国地区在这一时期桑蚕业的高度发达。
桑蚕纹尊(www.daowen.com)
到了战国时期,人们更是进一步掌握了蚕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治病机理,也懂得了用加草木灰的温水来练丝。这样不仅能漂白,也能去除蚕丝纤维表面的丝胶,使思维变得更加柔软、光泽,同时也更利于织绸。
再结合出土织品推断,这一时期,缫车、纺车、脚踏斜织机等手工机器,腰机挑花以及多综提花等织花方法均已出现。根据《列女传》对鲁国织机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时期的织机已经有了机架、定幅筘、卷经轴、卷布辊、引综棍等装置,还有专门清除纱支疵点、引纬线的配套工具。
染色也已经成为一门专门技术。矿物、植物染料染色等已有文字记载。染色方法有涂染、揉染、浸染、媒染等。为了染出各种颜色,还有一染、再染乃至七染这样的复杂工序。人们已掌握了使用不同媒染剂,用同一染料染出不同色彩的技术。色谱齐全,还用五色雉的羽毛作为染色的色泽标样。
战国时代,刺绣工艺也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锁绣”针法,所用颜色复杂多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