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以惠施、邓析并举;然据《吕氏春秋》所说,邓析只以教人讼为事,盖古代一有名之讼师也。大约其人以诡辩得名,故后来言及辩者多及之。其实辩者虽尚辩而不必即尚诡也。
惠施姓惠名施,相传为宋人。(《淫辞篇》高注,《吕氏春秋》,《四部丛刊》本,卷十八页十三)与庄子为友。庄子及见惠施之死,(见《庄子·徐无鬼》)则惠施似较庄子为年长。《吕氏春秋》谓惠施“去尊”。《爱类篇》,《吕氏春秋》卷二十一页九)《韩非子》谓惠施“欲以齐、荆偃兵”。(《内储说上》,《韩非子》,《四部丛刊》本,卷九页四)《庄子·天下篇》谓惠施谓:“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卷十页三十九)是惠施亦主张兼爱非攻,与墨家同。故胡适之先生归之于“别墨”。然《庄子·天下篇》不以惠施为墨家。盖墨家为一有组织的团体,须加入其团体,“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天下篇》,《庄子》卷十页二十九)者,方可为墨;非随便以兼爱非攻为说,即为墨也。且惠施“去尊”之说,其详虽不可考,要之“去尊”亦与墨家尚同之说相违也。大约战国之时,战事既多而烈,非兵之说甚盛。故孟子反对战争,公孙龙亦主张偃兵,此自是当时之一种普通潮流。惠施、公孙龙固不以此名家也。
《庄子·天下篇》中虽未明言惠施为辩者,然谓:“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俞云:“衍之字。”)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庄子》卷十页四十二)“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同上)此可见惠施实以辩名家者。故《庄子·德充符》谓:庄子谓惠子曰:“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卷二页四十四)《齐物论》亦言,“惠子之据梧也,……故以坚白之味终。”(《庄子》卷一页三十二)荀子谓惠施“蔽于辞而不知实。”(《解蔽篇》,《荀子》卷十五页五)《天下篇》所谓“惠施卒以善辩为名”(《庄子》卷十页四十三)也。
《天下篇》曰: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庄子》卷十页四十三)(www.daowen.com)
惠施之万物说,今不可得见;其学说之尚可考者,略见于《天下篇》所说之十事。此十事之解释,各家不相同。由吾人之意见观之,庄子之学说似受惠施之影响极大。《齐物论》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卷一页二十七),与惠施十事中“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卷十页三十八)之说同。又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庄子》卷一页三十四),与惠施“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庄子》卷十页三十八)之说同。又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卷一页三十四),与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卷十页三十九)之说同。《庄子·徐无鬼》谓庄子伤惠施之死曰: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卷八页三十)
《庄子》书中“寓言十九”,此亦不能即认为真庄子之言。《庄子》书中屡记庄子与惠施谈论之事,亦不能即认为历史的事实。然庄子思想,既与惠施有契合者,如上所引《齐物论》三事,《庄子》书中此等记载,固亦可认为可能,可引为旁证也。吾人得此指示为线索,则知欲了解《天下篇》所述惠施十事,莫如在《庄子》书中,寻其解释,此或可不致厚诬古人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