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

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人学的立场上,直面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

梅宗奇 王凤梅[1]

(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江苏南京 210037)

摘 要: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要求我们确立以人为本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管理理念,站在人学的立场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通过发展开放式教育,把人作为管理的根本,构建公平课堂,悉心培育人的主体性与个性,全面维护人的权益,建立起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为本;管理

“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集中体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1]。此前,他曾两次提到过“育人为本”这一重要命题。一次是在2005年,胡锦涛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会议上指出:“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另一次是在2006年,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的谈话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建立起集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咨询及关爱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实现齐抓共管,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一、管理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育人,是贯彻“育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构与管理者,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调控、评价等职能,切实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4]。思想政治教育中管理育人包含着多方面的重要内容,从主客体因素看,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教育者或教育机构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管理育人就是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变外在管理为内在管理,即自我管理。

要做到管理育人,必须把来自外在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外在管理是外因,而自我管理是内因。内因决定外因,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两者相互作用且有机统一。在管理育人的过程中要做到:第一,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者和管理者水平,把教育的战略决策纳入社会有机体中,充分开发、利用信息源;第二,要用先进的文化吸引人,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思想,在工作中真学、真信、真用党的理论;第三,严格规范班干行为,树立先进模范典型,严把各种班干质量关。

要做到以上几条,就要求思想政治管理部门第一要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第二,发挥荣誉导向作用,以典型带动整体学生素质的提高;第三,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建立多渠道的心理信息沟通方式。这就要求教务管理部门用成绩引导人,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建立良好的学风导向,切合实际地制定各项教学决策,达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管理育人还要求管理部门内部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团结协作,各司其职,时刻牢记师生利益,为广大师生服务。此外,管理育人又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承担着双重角色,具有集被管理者和管理者于一身的特殊身份。

在以上各种管理关系中,学生处于被管理者地位,要服从学校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从而使自己的学业顺利进行;在自我管理关系中,学生处于管理者地位,可以自己制定学习生活的活动计划,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从而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这种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关系并不是冲突的,两者共存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身上。当然在这里,管理育人主要侧重于前者,与其他方面共同为主体学生服务。

二、实施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三点要求

要实施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从理念上创新,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人学等新思想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为实施育人为本创造必要条件。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使“育人为本”的理念付诸实践,教育者就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机构和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主动权、参与权和决定权,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将工作重心由传统的对学生简单的抽象理论灌输和行为规范教育转变为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的具体生动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教育。

二是要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相分离的情况依然存在,二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要注重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心理分析、专题研究等方式更好地了解学生,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教育的重要问题,用问题引导教育,用教育解决问题。

三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及时将不适应形势发展,甚至阻碍学生发展的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科学的学生约束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大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更多、更全面发展的机会。

2.站在人学的立场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当代人学以关注人、关注人的精神、关注人的生活为核心,主张尽量减少人的物化,使人性不断得到涵咏和提升,强调以人的方式大力培植具有广阔视野的现代个人主体,以人的方式来把握人、理解人,强调教育对人的解放,强调以人为目的和出发点,以成人为宗旨,以人对人的方式来成人[5]

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人学的立场上,直面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求我们以人的发展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主体是育人为本的关键。育人为本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自由发展,为培养个性化的创新人才提供条件。

3.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管理理念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理念传承了传统道德文化精髓,明确了现今树人要以立德为基础的准则,同时立德树人的理念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新时代要求。(www.daowen.com)

确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用人文关怀体恤学生,用优秀文化养育学生,使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德才兼备的园丁。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性化制度、人性化政策和人性化机制,以实现人性化管理。

三、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施途径

教育的全部活动是为了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1.发展开放式教育,把人作为管理的根本

开放式教育是针对传统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言的,旨在以寻求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其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营造开放、民主、平等、自由、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教育氛围,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和环境,借助社会力量与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构筑起新型的教育模式[6]。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建构来源于开放性教育的启示。目的是对传统、单一、封闭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改进,通过改变教育方式上的定式思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在充分肯定个人价值、全面挖掘个体潜力的基础上,充分信任并积极吸取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在发挥全员聪明才智的基础上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管理,以求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接受最大范围内的监督,以实现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作为管理的根本,把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帮助人、宽容人、同情人作为管理的第一要义,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把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真正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去,增强管理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所具有的聚智、知情、服众、顺气、化瘀的优势,团结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科学的管理决策。

2.构建公平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并要求:“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事实上,学校不仅存在明显的地区资源不公平,同时也存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弊端。受“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影响,课堂上存在明显的偏向“优生”和“关系户生”的重点教育现象。许多教师的教学与关怀明显地倾向于该类学生。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要解决课堂教学的不公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就必须客观地、一视同仁地看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3.悉心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个性、主体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辩证统一于个体的身心发展。一方面,个性发展以全面发展为基础。没有一定程度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发展也是片面的、畸形的。另一方面,全面发展又受到个性发展的制约。全面发展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又显示出具有个性特征的独特性和自由度。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既要加强人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人的个性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应使学生认清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扼杀其个性,压抑其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统合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水平。

4.全面维护学生的权益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和权利的主体,依法享有各项权利。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权益问题。离开权益去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必然是空洞的,缺乏感染力的,毫无意义的,缺乏实效的。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改变过去单纯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忽视学生正当权益的片面做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权益观,理顺各种权益关系,建立维护学生权益的有效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人们的正当权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正当权益,贴近学生的实际,关心学生的生活,维护学生的权益,解决学生的困难,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具体的经济、工作及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若没有育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没有育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也就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育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科学管理,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充分挖掘并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为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管理和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8.

[3]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谈话[N].人民日报,2006-08-29.

[4]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380.

[5]王啸.教育人学——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11.

[6]曾长秋,杨增岽.论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4.

[1] 作者简介:梅宗奇(1955—),男,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科技哲学;王凤梅(1981—),女,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