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主要表现在这个社区是否友爱,是否给人一种亲却感,认同感则表现在同社区的居民是否互相尊重,互帮互助,因为认同,所以才愿意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在对您是否愿意主动帮扶社区有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这个调查中笔者发现,有60.4%的居民表示愿意,37.6%居民也表示比较愿意,另有2%的居民表示不太愿意,由此可说明大部分居民还是有爱心的,充满着友爱的氛围,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正响应了中华"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另根据研究对象"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帮助过邻居的次数?”的调查中显示,帮助邻居次数在0-3次的占有49.5%,帮助邻居次数在4-6次的占有29.7%,帮助邻居次数在7-9次的占有3%,帮助居民10次以上的仅有17.8%。这组数据说明,82.2%的居民在过去一年中帮助邻居的次数仅10次以内,少之又少。所以想象是美好的,实际行动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区居民虽有帮助他人的心,也想努力去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社区,让居民在接受帮助时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但实际上,真正有去主动帮扶需要帮助的群体却很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在社区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这里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社区居民之间是缺少一个网络公共沟通平台,如社区的居委会,就可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建立一个微信求助公众平台,只有社区内的居民凭有效证件才可以注册登陆,并发布消息和查看消息。现在社区就这方面的技术还有待完善,所以现在社区居民就无法及时了解社区居民求助的情况。加上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人们都喜欢待在自己的小套房里,根本不知道社区内居民的情况。更不可能去路上游荡,看到居民就问,您是否需要帮助,这会让过往居民觉得你是傻子。即使他真的需要帮助,你这么平白无故的问他,他反而觉得你是有其他目的。只有邻居主动去求助,我们帮的忙才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这就使得实际帮助邻里的次数就少了,居民就没有那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