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都有哪些内容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都有哪些内容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学习主要的理论基础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三种理论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1)潜能观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都有哪些内容

自主学习主要的理论基础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这三种理论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不是在外界环境支配下通过练习、强化所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运用认知技能控制其认知理性,学习过程是接收、编码、操作、提取、利用知识的过程。

认知发现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他认为,人是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的。也就是说人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的,是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发现学习是指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的方法。

2.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学习者积极主动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强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生成者。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学习者根据其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的,而是由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建构的,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是经过“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来实现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不是完成教学目标。

3.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强调协作学习。与建构主义不同,它更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

1)潜能观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可惜的是这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www.daowen.com)

2)自我实现观(也叫自我发展观)

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但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所以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3)创造观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罗杰斯指出:人人有创造力,至少有创造力的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并认为:不应该把创造力看成某些专家的特权。而布鲁姆也认为应该研究大多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4)情感因素观

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对这一点,人本主义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方面。学生对学习兴趣很浓、目标明确,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充分吸引到学习的情境中来,并长时期坚持下去。这种情感因素的创造,一要教师积极引导,二要积极进行鼓励,三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5)师生观

人本主义更重视师生定位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以情感为纽带,维持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到压抑或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得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教师由主宰者、权威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由教变成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变成真正的自主参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