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易成本理论
由于企业纷纷进行改革,这一浪潮加上业务外包的迅猛崛起,都极大地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同时,法律环境以及公司员工对自我的保护意识都获得增强,也催生了外包雇员服务这一需求的发展。除此之外,大量专业性的组织的出现,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中介服务提供商以及外包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产生与发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的。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的还有于此相关的各种研究,在中国,已经有很所学者对这一范围的研究十分深入,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有了深厚的理论根据。
在1937年,科斯(Coase)通过其文章《企业的属性》,对何谓交易成本做了阐述,科斯指出,在市场内部,交易费用不可回避,其主要有以下构成:(1)运行价格机制的费用。包括取得与分析市场信息的花费,这些费用主要产生与为交易做准备的时候;(2)为满足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发起谈判与监督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花费,主要有价格谈判、订立与执行合约等需要付出的成本;(3)无法对未来做出准确预估而产生的花费,还有衡量、区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花费。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关交易费用的研究具有很大进展,其中具有突出贡献的是威廉姆森(Williamson)。威廉姆森通过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界定:每个可以用合约问题解释的经济—组织问题,全部能够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做出研究。威廉姆森研究了交易费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原因,同时给予分析与归纳,最后划分出两类:第一个因素为交易行为所具有的两个主要特点,包括有限理性以及机会主义;其次是与交易特性相关的三方面维度。在这些因素中,最为基本的是机会主义行为,其作用于各阶段不是直接性的,需要通过其他的诱因发生作用。在做出外包决策时,几乎不将其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因为其操作性比较差;其次,对于有限理性而言,它只是对决策者方面进行的,从本质来说,它构成决策模型中使用人素养的一环。鉴于以上两点,在绩效外包的研究时,对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的研究就比较少见,对第二个因素的研究比较丰富。
1.不确定性。市场环境是变幻难测的,难免对交易双方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最后对他们在履行合同时的风险产生比较不利的影响。库普曼斯(Koopmans T.C)对此不确定性进行了划分:首先是初级阶段的不确定性如何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产生影响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因市场环境的变动以及消费者的喜好出现变化时,将产生何种不确定性;其次是次级的不确定性,具体指因参加交易的各方因获取信息的不平衡以及对彼此的依赖性强弱不等而产生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促使“契约人”出现有限理性的关键因素。[1]
2.交易重复发生的概率。因为机会主义与不确定性的影响,契约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离不开一些专业的治理组织对契约的稳定性进行保护,然而要购进这类组织需要高昂的费用,这些花费是不是可以获得回报一般有交易发生的次数决定。假如交易的发生只是偶然性的,不那么频繁,在这种情况下,额外付出的成本就无法收回;与此相反,如果交易发生次数比较多,这些花费就可以较快地得到弥补。通常而言,针对那些交易频繁的项目构建相应的保障措施在经济上才是可行的。
3.资产的专用性。所谓资产专用性,主要指的是特定的投资只要发生,一些资产要想再次离利用会十分困难,原因在于这些资产再次转换利用需要耗费巨大成本,再次分配一般会出现巨额的价值消耗。而通用资产则不同,它能够十分便利地再次转移到另外的交易领域、比较便利的进行处置也不会出现太大的价值减损。在此可以对资产的专用性进行三类划分:地理方位上的专用性、人才资源的专用性、物力资源的专用性。对交易来说,其专用性是一类十分关键的特点,所以,专用性对交易成本的作用十分可观。哪些产品的专用性比较高,其交易成本也会相对高些;况且从承包商的角度看,因为其客户不多,在某些时候仅有一个,想实现规模化经营比较困难。按照威廉姆森的观点,那些专用性不强、确定性不高的业务,一般需要由企业内部完成,其他的业务需要通过外包的形式由外包服务商完成。(www.daowen.com)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外包构成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组织类型。在生产要素一定的条件下,企业能够进行以下三种选择:首先是自己完成生产,其次是通过现货市场买取,最后一种是进行外包完成。企业的负责人考虑自己的情况,比如交易成本与生产花费尽量小的情况下,进行抉择。尽管对于资源配置来说,市场是最好的方式,可市场的固有缺陷,如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平衡、不确定以及机会主义等因素都会让企业在寻求资源的过程中面临困难,最后形成内部一体化现象。如果发展到因竞争代价过高致使实现完全的内部一体化面临困境时,寻求外包来完成成为最优的选择。企业选择外包的方式能够实现生产成本减少的好处,外包服务提供商也因此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使自己的竞争优势提升,然而减少的成本也会多少支付给人力资源外包提供商,这一部分的费用主要包括:评估供货者付出的价值、协商花费、协调监控费用等。从这个理论可以知道,当进行外包的总共花费不高于由自己完成的花费的情况下,才应该选择外包,要不然就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内部化完成。
(二)比较成本理论
19世纪由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为根源的比较成本理论,其本构成国际贸易的理论根基,这一理论最后成为证明世界贸易分工以及由此发生的整体效益改善。通过比较成本理论,可以知道特定国家完成各类产品生产需要耗费的费用存在差异,花费较低代表对该生产具有比较优势,花费较多说明没有优势。此时该国家应该舍弃该产品的生产,将主要精力放在具有优势的领域,然后经过国际贸易的方式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与方式的产品进行交换,最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此理论也就是所谓的:“做你最擅长做的,其他让别人去完成”。
(三)代理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
最早提出代理理论的是简森与梅克林(Jenson and Meckling),他们是在1976年提出的。在现实生活状态下,此平衡状态内的委托代理模式具有四个非均衡性的表现:利益的不完全契合性、风险的不全部分担性、信息的不对称性、环境的不稳定性。由于委托方无法用只管的眼光了解进而指出代理方的真正能力表现,因此让代理方逃脱责任具有了极大方便,正是因为此四类不均衡性的出现,让委托方的既定目标实现具有了相当的难度。增加了委托方需要支付的代理费用,也就是说委托方的经济指向和代理方的出现造成了对委托方不利的成本导向。简森和梅克林对代理成本的划分如下:监控费用、守约费用以及剩余损失。在进行外包的过程中,也有代理关系发生,同样也会出现代理成本,在进行代理成本的估测时,企业一般会将之放在是否选择特定外包的主要参考标准之一。假如通过外包,企业可以使自己的现有资源得以扩展,则外包的选择具发挥了作用。假如企业中现成的人力资源无法很好满足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时,企业一般也会选择外包方式。资源是相对于企业来说的,在企业之间,其资源的拥有是不同的,特定的资源在一企业看来是资源对另一些企业则不一定。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让资源的分配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决定何种资源应该由自己完成,何种资源要通过外接的帮助实现,企业得到此类资源的代价以及掌控它们的机率以及这些资源是不是可以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等是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