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篇幅短,信息量大,具有艺术性,同时还兼顾商品特性。翻译时既要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又要体现广告的韵味,做到朗朗上口,形象生动。译者在翻译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注重创新
广告作为一种艺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把一国的广告语言译成另一国的广告语言时,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因社会文化、语言、民族心理等方面差异所造成的重重困难。因此,进行一一对应的符码转换绝对不能传达源语广告的信息,实现不了该广告在译语中的预期功能。只有根据原广告提供的信息,通过充分理解、正确判断以后,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有选择、有策略地传递给译语接收者;在注重实现目标语广告目的和功能的前提下,对原文所涉及的有关语篇功能方面的词句、修辞手段,尤其是非信息成分进行有意识的语言变动;根据翻译实践的具体情况。对原文作出必要的顺应如删减、增补甚至改写,只有有创意的文本才能出奇制胜,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捕捉受众的消费心理,触动受众的消费行为,产生持久的效力。
二、熟悉英汉广告语的文体规范
英汉广告通用文体规范不尽相同:英语广告表达客观具体,突出信息功能,而汉语广告讲究以言感人,偏重呼唤功能;英语广告强调用户至上,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突出You-attitude,形式上多用You-form,而汉语广告突出企业至上,以我为中心,但惯用第三人称进行表达,以树立形象,博得用户的信赖;英语广告行文简洁通俗,便于记忆,而汉语广告表达夸张,充满评述性话语。这些都与两种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不无关系。因此,英汉读者的期待和关注点亦不尽相同,译者进行广告翻译时,切忌照搬照翻译,注意把握如何正确地传递信息并感染读者。[4]
广告文体既具有“信息型”的特征,又具有“呼唤型”的特点。“语言的文体都是与其功能密切联系的”。广告的文体风格是为促进其功能的实现,即为达到其最终目的服务的。在广告翻译中,译者要熟知英汉广告文体风格的不同,根据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应注重译文广告在译语文化中目的的实现。关注译文读者的期待和关注点,使译文风格符合异域读者的品味,打动译文读者的心扉,激发译文读者的消费欲望,并促使译文读者采取购买行动。因此,广告翻译中,译者可对原文做出必要的顺应,如删减、增补甚至改写。Nord认为,可以根据文化差异和文本的不同进行调整和改写:(1)文化知识的差异,要求不但对文本明示的信息而且对文本暗含的信息进行调整;(2)特有的文化类型的不同期待。要求对译语文本形式按目的语的文化语境和文体规范进行改写。
三、深入了解英汉广告语言的异同(www.daowen.com)
广告力求简洁,既为商家节省投资,又利于消费者接受。因此,为了节约版面,同时显现语言的表现力,英汉语广告用词都很精练。如大量使用形容词褒义词、简单动词。英语广告利用构词法,多用复合词,而汉语广告利用造字法,进行拆字合字,使广告精练隽永,回味无穷。为博得消费者猎奇和追求异域情趣的心理,英汉广告有时会巧妙利用外来词。英汉广告在句法运用上也有相似性,如频繁使用简单句和省略句、常用祈使句和疑问句、频繁使用口语形式等。二者在修辞上也具相似性,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双关、重复、排比、仿拟、对照、对偶等。这些相似性都给广告的翻译提供了可能性。
但英汉广告毕竟处在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二者在语音、语义、词汇和修辞上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广告作为一种语言中的文化活动,必定受其所在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其所在的文化特征。译者对广告词语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字面意义,还应了解它的引申意义和丰富的文化蕴涵。
总的来说,英汉广告语言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不同导致了英汉广告语言各自的特点;(2)英汉两种民族在思维方式、认知心理及审美情趣上的差异导致了英汉广告语言的不同特色。
因此,译者了解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异同是十分必要的。
四、深入了解所译广告内涵与商品特性
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首先必须弄清楚广告的内涵,即该广告的目标市场(广告受众)的选择,广告信息的传达方式(媒体的选择),广告的卖点(商品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优胜之处)和诉求(激发读者进行联想,继而做出判断与评价,采取行动),广告有无相关促销活动,广告的事后、事中和事前的各种评估和广告的投入经费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商品的特性,如商品品质、产地、作用、性能、工艺水平、文化情调、价格以及信誉度等,只有在充分了解广告内涵和商品特性的基础上,译者才能把握好广告的重点,抓住广告的卖点,直击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有效的广告翻译,使译品具有欣赏价值和市场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