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文化翻译策略都有哪些?

跨文化翻译策略都有哪些?

时间:2023-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客观地评价,归化与异化作为跨文化翻译中的两个策略,它们各自又有什么优势呢?因此,“归化”与“异化”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是相互兼容的,是缓和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

跨文化翻译策略都有哪些?

翻译策略是一个与翻译实务密切相关的概念,是每个翻译工作者与翻译研究者都需要弄明白的问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5)的定义,所谓“策略”,是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据此推演,所谓“翻译策略”可界定为:根据所涉及语言文化的诸多因素及要求而制定的翻译行动方针和翻译方式。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际交际,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而文化交流过程就是一个跨文化信息传递,重现源语文化的文化移植过程。由于英汉两种文化中的人们在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且英汉两种语言也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英汉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别,正是这种差别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因此,在翻译策略选择上文化因素往往是译者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

一、归化与异化

由于语言本身的特点、文化因素的多面性、翻译目的的复杂性和翻译“形势发展”的多变性,因此在理论上,翻译策略的采用是没有统一固定模式的。实际上,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仅仅涉及语言和文化的问题,更涉及文化帝国、语言霸权的内容。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虽然译者可以采用各种各样不同的翻译策略,但自古以来的种种翻译策略可以大致分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归化式”翻译策略;另一类为“异化式”翻译策略。关于归化与异化的概念自翻译活动出现就一直存在。中国译论对从支谦的“文质”之争、玄奘的“求真”与“喻俗”、马建忠的“善译”、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宁信不顺”、赵景深的“宁顺不信”、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到当代许渊冲的“语言竞赛论”等讨论中,可以窥见异化和归化策略的概念的存在。

《翻译研究词典》(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认为,“归化”与“异化”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1995年使用的术语 ,源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34)于1813年所写的《论翻译的方法》(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一文。施莱尔马赫提出,“翻译只有两种方法,不是译者不打扰作者,尽可能让读者靠拢作者,就是译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让作者靠拢读者。”(Schleiermacher,2004:149)前一种方法就是所谓的 “异化”(foreignizing method),即指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异化不仅可以充分地传达原作的“异国情调”,而且可以引进一些源语的表达方式以丰富译入语的语言。如中文从英文引进的“瓶颈”(bottleneck);英文从中文引进的“toufu”(豆腐)、“yamen”(衙门)等。在异化处理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译入语的语言习惯;二是译语文化的制约。否则,读者看不懂。后一种方法就是所谓的“归化”(domesticating method),即在翻译中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以目的语言或译文读者为主,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意在用传统的情调去取悦译文读者。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协调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异化与归化的交锋和对话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翻译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一般认为,在当代国际翻译界,归化派领袖人物应该是奈达,他的归化翻译理论是建立在宗教传教文化理念上的,其归化翻译理想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异化派的领军人物非劳伦斯·韦努蒂莫属。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v of Translation, 1995)一书中,韦努蒂明确表示自己倾向于“异化”策略。他认为,异化的翻译其实是一种“抵抗式”(resistant)翻译:即故意采取一种不流畅的(non-fluent)或陌生化的翻译风格,意在凸显源语文本的异质性,摆脱译入语文化从意识形态上对它的控制,从而显示译者的存在。因此,异化翻译在英语里可以成为抵御民族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文化上的自恋和文化霸权主义的一种手段,有利于民主的地理政治关系。

在中国的翻译史中,归化和异化也是各领风骚。中国近代翻译界代表人物严复和林纾主张归化的翻译策略,鲁迅则提倡异化翻译策略。尤其是鲁迅先生以睿智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挖掘出传统翻译理论的新异之处,提出“异化”是译者选择的合理手段。他一生基本上就是根据自己的主张从事翻译实践的,他在“异化”移植外国语言文化方面起到了模范作用,其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中国语言文化。

那么客观地评价,归化与异化作为跨文化翻译中的两个策略,它们各自又有什么优势呢?尤其是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进程程度日益深化,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这两种翻译策略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在商务交际过程中,中国读者和外国读者,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相应地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就有所不同。对于中国的事物,中国读者一看就懂,甚至还能唤起不同的感情和联想,外国读者则不一定明白,更谈不上联想或感情,因此,“归化”翻译策略是更多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程度,降低了阅读翻译作品的难度,容易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然而,“归化”是把一种文化的异质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往往会牺牲原文的附载信息,原文的语言及文化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消失。

其实,“归化”与“异化”作为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不能说孰优孰劣,“如果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对象和要求、文本的类型以及作者的意图,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都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因此,“归化”与“异化”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是相互兼容的,是缓和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归化”译文出现频率往往较高,然而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趋势日益深化的形势下,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交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适度增加“异化”翻译的运用对语言的丰富、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外来文化的接受不无裨益。

二、直译与意译

关于直译、意译的概念,我国翻译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

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指出:“所谓‘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译,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动。所谓‘意译’是指把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不依原文的字面和次第。”

孙迎春认为“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意译是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综合而言,直译是指译文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与原文非常接近的一种译法。采用直译法的先决条件是原文与译文在词汇意义、句法结构、文体风格等方面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即原文中的词语用法、词序排列、句式结构等各个方面均与译入语非常相似的句子才能采用直译法。直译法常用于商务广告的翻译。例如:

例: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 (Appius Claudius Caecus)

译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例:The accuracy of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calculation always depends on the scientist’s timekeeping methods.

译文:科学观测及计算的精度总是取决于科学家的计时手段。

例:Breakfast without orange juice is like a day without sunshine.

译文:没有橘汁的早餐有如没有阳光的日子。(橘汁广告)(www.daowen.com)

例:True wisdom is to know what is best worth knowing, and to do what is best worth doing. (Doris Humphrey)

译文: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最值得知道的和做最值得做的。

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则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意译不注意原作语言形式,包括句法结构、用词、修辞手段。但意译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内容随意删改或增减。例如:

例: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译文:无风不起浪。

例: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译文:患难见真交。

例:A diamond is forever.

译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戴比尔斯钻石广告)

例:Both Intel,the world’s largest supplier of computer chips,and Microsoft, the world’s largest supplier of computer software, have assumed the role long played by big Blue as the industry’s pacesetters.

译文:世界最大的电脑芯片供应商英特尔”与世界最大的电脑软件供应商“微软”已经接替了IBM长久以来扮演的角色,也就是电脑产业世代更替的领导者。

由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策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到底什么时候时候应该用哪一种方法?其实直译、意译之争由来已久,国内外翻译界都出现过所谓的直译派和意译派。例如,美国翻译家奈达说是支持意译的。而英国的纽马克则是直译派的代表。在中国,鲁迅主张“宁信而不顺”,提倡直译,林语堂梁实秋等却主张意译。到了今天,翻译界基本达成共识:直译和意译应该相互兼容和补充。例如:

例:A winner cares about the world and its people. He is not isolated from the general problems of society.

译文:胜者关心世界,关心各国人民,他并不游离于社会的普遍问题之外。

例:Too many managers 1et theirselves get weighed down in their decision-making,especially those with too much education.

译文:决策时感到压力太重因而举棋不定的经理人员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那些受过太多教育的人。

一个句子到底应该直译还是意译,往往要考虑到文体、翻译的目的、读者等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商务合同中,直译占的比重要大一些,在商务广告、宣传手册等的翻译中,意译往往能有更好的效果。

作为翻译研究中两个二元对立的重要概念,直译、意译与异化、归化是两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术语。归化和异化可看做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这两对概念都有相互重叠的方面,如归化和意译都要求译文通顺,符合译入语的语法规范等等;异化和直译都追求与原作的等值,尊重源语的语法和表达规范。但归化和异化更加强调文化因素,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而直译和意译则侧重于语言层面的问题。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各国文化交往日益频繁,文化间的融合日渐加深。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务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商务翻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译者应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宏观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合理利用异化和归化、直译与意译的翻译策略,努力传达和吸收异域文化,弘扬和发展本土文化,促进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