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翻译!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翻译!

时间:2023-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封闭状态的不复存在,多元文化的相互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世界文化的普遍性并存共进,构成了文化全球化的有机内容。全球化条件下仍然存在着民族国家间全面的竞争关系,再加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不公正不合理以及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使人们在形成全球共识的同时,也必然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表现出天然的好感和认同,全球化进程并不必然会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翻译!

一、文化全球化

(一)全球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客观现实,呈现出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全球化”在80年代首次被经济学家提尔德·莱维特所使用,但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渐成为了人们在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和关注的焦点。

关于全球化的概念,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内涵上讲,全球化特指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供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不可否认,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当今世界一种最为重要的发展态势,其覆盖面之广、渗透性之强、影响力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在科技方面,混沌理论、孤子理论和分形理论在自然科学领域成为非线性科学的三大前沿理论;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则并驾齐驱成为经济和文化的世界潮流。随着全球网络化的普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交往达到空前绝后的频繁。因此,可以说,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浪潮强有力的推动下,这种发展迅猛的态势已经给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它正在超越民族、国家的藩篱,把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国际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政治接触更加频繁、文化交融更加深入。

(二)文化的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是指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世界性资源。文化封闭状态的不复存在,多元文化的相互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世界文化的普遍性并存共进,构成了文化全球化的有机内容。

1.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冲击

(1)民族多样性与文化多元化

全球化必然包括人类文化的全球化,但文化的全球化决不意味着只有一种文化独霸天下,而是各种民族文化在一个统一的全球平台上互动并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整体的地球文化花园,多元一体是对这种状况的最好描述。

世界各地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生产模式、经济基础以及科技水平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种族和民族,磨砺出各具特征的民族个性,催生了截然迥异的文化传统,使世界的文化呈现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以美国为例,这是世界上种族与民族构成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约有125个民族,其民族之多、民族间差异之大恐怕是世界之最。在美国众多的民族中,除了作为人口主体、占全国人口总数67%的白人以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有拉美裔人、黑人、亚裔等。由于这些民族成员来自相距遥远、情况迥异的国家和地区,拥有迥异的文化传统,因而在以白人为主导的美国主流文化的环境里仍保留着内容不同、形态各异的次生文化。例如,华裔美国人除了要庆祝白人的圣诞节以外,仍然要过自己传统的春节;大多数阿拉伯裔美国人虽然生活在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氛围里,却依然会信奉伊斯兰教和严守阿拉伯人的某些习俗,等等。这些都展示了当今世界的多元化文化。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但却相对固定的风俗习惯、交往方式、行为准则,而这些体现不同文化差异的特定模式不是以个人为代表,而是以一个民族或地区社团为代表,其范围之大,囊括了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世界观、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社交准则、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2)文化冲击与文化冲突

所谓文化冲击,又叫文化震惊,是指巨大的文化差异及其引起的不适应所导致的文化失落和心理失衡现象。这种现象迄今已经引发了大量的民族误解和文化交际失误,甚至引发激烈的冲突,从而妨碍了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相互交流。所谓文化冲突,是指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价值观上的尖锐矛盾和强烈对抗。它往往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冲击发展到极致的结果。

实际上,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必然对应关系,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并不意味着各种民族文化的自动趋同,经济全球化当然对推动各种民族文化的融合影响巨大,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个性,相反,它还会在某些方面强化和加剧差异。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进程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它们之间的利益差别并没有得到消除。全球化条件下仍然存在着民族国家间全面的竞争关系,再加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不公正不合理以及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使人们在形成全球共识的同时,也必然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表现出天然的好感和认同,全球化进程并不必然会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所以,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不了解造成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现状、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就势必会妨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密切交往,就会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与和谐发展。

2.全球化进程的文化统一性

众所周知,在近代以前,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还不具有全球性的现实特点,许多民族之间,基本上还是处于隔而不通、老死不相往来的自我封闭状态。分属不同文明区域的人们之间在这个阶段尽管也有一些交往和联系,但这种交往和联系还没有成为主要的历史内容,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还比较低,人们并没有明确的全球意识,人类文化的统一性还没有出现。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一体化或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程度越来越深。尤其是20世纪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和市场经济的逻辑使全球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成为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和现实的扩张机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全球化成为当代世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突出变化特征,深刻地改变着当今的社会面貌。全球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客观进程和现实。从人类总体上来说,全球化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发展和巨大进步,它使各种资源包括人类的精神财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广泛交流和优化配置,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物质财富,同时使不同地域、不同传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话语”被放置在同一个平台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异质文化间的交融和碰撞,使得全球文化的交流融通呈现出一种异质多样的开放性语境。

3.文化全球化的趋势(www.daowen.com)

文化全球化并不是人类文化的单一化或同质化,它在使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即普遍性得到彰显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的同时,实际也使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即差异性得到强化,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应该是未来全球文化发展的理想格局。人类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互为条件,相互映衬,构成了全球化进程中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存的图景。没有全球文化统一性的出现,强调文化多样性就失去了意义,而没有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也就没有必要强调文化的统一性。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多,如何实现人类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被提出。所谓“和而不同”就是指多种不同的事物之间和睦相处并和谐发展,但各种事物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个性,不易随便盲从附和其他事物,也就是各种异质元素和谐共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保持自己独立的和有特色的东西。许多民族文化或不同不和,或同而不和,矛盾冲突加剧,热点问题增多。“和而不同”应该成为各个民族文化所共同信封和遵守的原则。

(三)文化趋同与语言交融

1.文化趋同

所谓文化趋同,是指不同种族或民族相互了解、理解并吸纳彼此的文化传统的趋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以及交通运输手段的迅猛发展,加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使得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从而导致不同的民族文化彼此接纳、相互交融、舍异趋同的趋势愈演愈烈。例如,中国人有不少的人也笃信西方流行的宗教基督教,虔诚地参与基督教教会的各项宗教活动;中国的青年人大都要过西方的情人节,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要过圣诞节,同样,西方国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到中国来或在本国的中国城、唐人街亲身参与中国传统的春节庆祝活动或者举行中国式婚礼;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喜欢吃中餐、看中医、学中文、欣赏中国文化艺术等等。这些都是文化趋同的一种典型体现。

2.语言交融

所谓语言交融,是指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各个民族的语言不可避免地要借鉴、接收、吸纳其他民族语言的现象。这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表层的交融,即国际交往的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吸纳并掌握其他民族语言,因而可以直接与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无障碍的语言交际。例如,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英语;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也开设了汉语专业,满足了西方人学习汉语的需求。二是深层的交融,即某一民族语言中的某些词语或表达方式被其他民族的语言所吸收接纳。吸纳的方式有两种类型:(1)源语中某些词语的语音和语义以目的语的语形或直接以源语语形进入目的语。例如英语中“fans”、“model”、 “cool”、“shaping”等进入到汉语中,从而使汉语中有了“粉丝”、“模特”、“酷”、“舍宾”等这些词语;(2)源语中某些词语的语义直接进入目的语中。例如英语中的格言“Knowledge is power”、俗语“chain reaction”和“armed to the teeth”进入汉语而有了“知识就是力量”、“连锁反应”和“武装到牙齿”的汉语说法。

无论是文化趋同还是语言交融,它们都不能脱离整个世界的大形势、大环境以及全球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存在,两者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是适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人类只有在顺应这一潮流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促进这一趋势,切不可逆历史潮流而动,也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二、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翻译

(一)文化全球化凸显跨文化翻译的重要作用

从本质上讲,翻译是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相互间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往催生了翻译,而翻译反过来又推动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使某一国(民族)的文化为别国(民族)所了解、共享和借鉴,从而促进各国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国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翻译的桥梁作用也更加突出。一方面,它通过语言的转换、文化的再现把异域文化介绍到本民族文化中,使民族文化能够汲取异域文化的养分而得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它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可见,跨文化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而且是语言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二)文化全球化对跨文化翻译提出了新的挑战

语言反映文化,而且受文化的制约。要成功地进行翻译,不但要掌握两种语言,而且还要熟悉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并在进行语言转换的同时传达文化信息。但是不同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差异,也就必然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

文化全球化加快了多元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吸纳、融合和互补的进程,促使人类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趋同。然而文化全球化绝不是文化单一化、同质化或简单的西方化,而是意味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融合、互补与共荣。它虽然会增加文化的共性,但也会强化文化的个性和差异,并导致异质文化与民族本土文化的矛盾和冲突,这使跨文化翻译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文体显得更加重要。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翻译活动中,我们不能盲目排外,而要注意吸纳异域文化中对民族文化有用的精华,又要强化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使民族文化在与异域文化进行对话式的交流、融合中获得发展机遇,增强民族文化向外辐射的能力和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能力。

【注释】

[1]萨姆瓦:《跨文化传统》,三联书店,1988,48~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