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皇甫谧:文明灿烂的宁夏英才!

皇甫谧:文明灿烂的宁夏英才!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8布衣名士皇甫谧黄巾军起义动摇东汉政权,各地豪强并起,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这块黄土高原上的绿洲盆地,位于六盘山东麓,在六盘山的怀抱里孕育出一代代英才名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皇甫谧。时年20岁的皇甫谧听了叔母的话,震动很大,从此改掉了游荡无度的恶习,开始专心于学业。但是品行正直的皇甫谧对这种腐败黑暗的政治制度非常厌恶,不愿意和贪庸欺民的统治阶级合作。

08 布衣名士皇甫谧

黄巾军起义动摇东汉政权,各地豪强并起,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自称魏帝,建都许昌,基本统一黄河流域,其建置包括原东汉54郡。魏国的行政管辖范围仅及宁夏南部,其余地区均为鲜卑、匈奴、羌族驻牧之地。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并统一全国,史称西晋,西晋的行政建置也仅及宁夏南部。行政建置有安定郡及其所领高平、朝那、乌氏、三水等县。

皇甫谧故里与身世

古老的中华文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在古代中国,当人们不幸被疾病折磨的时候,中医往往用针灸进行治疗,那一根根纤细的银针,通过固定的经络穴位扎入人体,使人们减轻病痛,恢复健康,针灸表现了中华医术的博大精深与神奇玄妙。另外,熟悉古典文学知识的人,往往都听说过“洛阳纸贵”这个成语。针灸术和“洛阳纸贵”成语的典故,都和一位宁夏籍的大才子、魏晋时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教育家和针灸医学家皇甫谧有关。

皇甫谧的家乡,在今天固原市彭阳县境内,此地在汉代属于安定郡朝那县,朝那县旧址就在今天彭阳县古城镇,其遗址今天依稀可辨。古老的朝那县,因为境内有著名的湫渊,所以成为中央王朝祭祀的场所。这块黄土高原上的绿洲盆地,位于六盘山东麓,在六盘山的怀抱里孕育出一代代英才名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皇甫谧。皇甫谧家族是汉朝至魏晋时期西北的名门望族,先祖皇甫规、皇甫嵩,是东汉著名将领。但是,由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权力更替,使累世为官的皇甫家族受到了沉重打击,到了皇甫谧的祖父和父亲这辈的时候,皇甫家族已经衰落不堪,沦落为一般的平民布衣之家。皇甫谧就诞生在这个世局动荡和家道中落的环境里。皇甫谧自幼母亲去世,过继给叔父做儿子,被迫离开家乡朝那县,跟随早年移居新安(今河南渑池境内)的叔父务农谋生。

皇甫谧雕像(彭阳县境内)

大器晚成

少年时代的皇甫谧,对学业根本不感兴趣,天天游手好闲,虚度时光。但他对叔父叔母非常孝顺,而叔母看到他天天无所事事,非常焦急。有一天,皇甫谧看到自家种植的瓜果成熟了,就采摘了一些送给叔母吃。他的叔母心痛地流着眼泪说:“你有孝心很好,但是男儿生于天地之间,当有所作为,不能虚度时光。如果你真的孝顺我,那你就要认真读书,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的人,那样我才安心。”时年20岁的皇甫谧听了叔母的话,震动很大,从此改掉了游荡无度的恶习,开始专心于学业。白天他照常到田间劳作,夜晚秉烛夜读,不辍寒暑,经过刻苦攻读诗书典籍,皇甫谧成为学富五车的大学者。根据《晋书·皇甫谧传》的记载,皇甫谧读书已经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痴迷境界,被当时的人称为“书淫”。皇甫谧几乎阅遍了家乡周边一带所能找得到的经史典籍。为了找到新书看,他给晋武帝司马炎上表,请求皇帝赐书给他看,司马炎被他这种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专门派人送了一车书给他,一个布衣读书人向皇帝借书看,又得到了当朝皇帝的重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美谈。

皇甫谧大约在40岁时,回到了故乡朝那县,开始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当时很多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纷纷慕名来投,跟随他学习儒家经典,他的学生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精英,据《晋书·皇甫谧传》记载,其中有“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皆为晋名臣。”张轨更是魏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中兴名臣,也是前凉政权的奠基者,为西北的稳定和开发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皇甫谧虽然学识渊博,但为人和善,对后辈爱护有加,当时文坛新星左思因为家境贫寒,虽然才华横溢,仍然不为社会所重视。皇甫谧看了左思写的《三都赋》后,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才华,他欣然为这篇赋文作了序言。由于名扬天下的大学者皇甫谧的推荐和赐序,原本不被重视的这篇名著马上走红社会,左思本人也一鸣惊人,成为一代文学大家。《三都赋》在都城洛阳被人们疯狂热捧,无数的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纷纷竞相抄阅由皇甫谧作序的《三都赋》,洛阳城里的纸张一下子被抢购一空,就算有千两黄金,也无处购买,这就是“洛阳纸贵”成语典故的由来,皇甫谧爱才惜才,帮助寒士的可贵品德和佳作《三都赋》一起流芳百世。(www.daowen.com)

因为杰出的学术成就和优秀的品德,皇甫谧的声望越来越大,成为当时的“名士”和“高人”。魏晋时期,是中国士族门阀政治盛行的历史阶段,统治者为了维持特权集团利益,严格推行“九品中正制”,根据出身和家世来选拔官吏,只要出身士族豪门,不管能力大小,照样能当上大官,享受优厚的俸禄,而一般的平民百姓和中下级地主子弟,却因为家世低微,就算很有才华还是难以被重用。皇甫谧出身好,世代官宦、是三陇名门望族;有能力,是大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这样的优越条件,当然是统治阶级选拔的理想后备接班人才。但是品行正直的皇甫谧对这种腐败黑暗的政治制度非常厌恶,不愿意和贪庸欺民的统治阶级合作。当朝的权贵多次想请他出来做官,用优厚的待遇诱惑他,都被他拒绝,就连晋武帝司马炎都亲自下求贤诏,邀请他做官,也被他以身体多病婉言谢绝。对于这种愤世嫉俗的处世作风,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有他的门生弟子都不太理解,纷纷劝他做官,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为了表白自己的心迹,皇甫谧先后撰写了《让征聘表》《释劝论》《答辛旷书》《玄守论》等文章,来表明自己决心归隐山林,著书立说,洁身自好,绝不与官僚集团同流合污的志向。

汉代朝那铭文铜鼎(宁夏彭阳)

辉煌成就

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博览群经的皇甫谧一生勤于笔耕,可谓硕果累累、著述等身,所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特别是在文学艺术、历史研究方面,留下许多著名作品,如文学类的诗、赋、诔(哀文)、颂等,政治类的论(政论文)、难(疑问文)等;史学类的《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都是他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尤其他长于考证,精于史学,他的《帝王世纪》十卷是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一部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内容多采自经传图纬及诸子杂书,载录了许多《史记》及前后《汉书》阙而不备的史事,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第二个整理历代帝王世系的历史书典,对三皇五帝至曹魏数千年间的帝王世系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和整理,把上古历史从司马迁的“五帝时代”上推到了“三皇时代”,把中国历史起源提前了数千年。对黄帝以前上古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和记载,突破了史前史的研究领域,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在采用总结前人历史史料的基础上,对《史记》等前人叙述不详的历史事实,尤其是三皇五帝的世系及社会活动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补充。

除了文史方面的成就外,皇甫谧还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学大家,被称为中华医学界的“针灸鼻祖”,皇甫谧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医学大师,和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很深的关系。皇甫谧由于长期刻苦读书,钻研学术,在中年不幸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病痛的折磨使他的身心倍受摧残,在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皇甫谧深刻认识到古代医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认真进行总结和完善,他开始认真钻研魏晋以前医药学和针灸学领域的医学知识,试图找到治疗风湿病的良方,他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加以综合比较,总结其中的医学精华,删除重复错乱的地方,并结合自己的行医实践,特别是自疗的体验,终于编写出了一部针灸学巨著《黄帝三部针经》,又称《针灸甲乙经》,共12卷,128篇,被人们称为“中医针灸学”之祖。后代医家把《针灸甲乙经》当做必读书籍,精心研读,唐代宫廷太医把《针灸甲乙经》作为教材。《针灸甲乙经》在国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受各国针灸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至今仍然被各国医学界所推崇。

朝那残碑(宁夏彭阳)

在哲学方面,皇甫谧具有朴素的科学唯物辩证的思想。他主张“薄葬”,认为人死后神形分离,根本没有鬼神之说,厚葬没有必要,反而会招来盗墓贼,使棺木毁坏,尸骨无存,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子女,当自己死后,早晨咽气,晚上入土,晚上咽气,次日晨下葬,不要另做新衣(老衣),也不要停灵多日进行吊唁。这在1800年前的古代是很超前的思想。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皇甫谧在故里病故,享年68岁,他的两个儿子皇甫童灵、皇甫方回,遵照他薄葬的遗嘱,“不封不树”(不修墓丘,不立墓碑),把他的遗体安葬在家乡朝那的土地上,一代名士皇甫谧虽然没有留下墓冢,但他却和宁夏的热士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