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贰拾陆汝瓷,雨过天青,梦越千年

贰拾陆汝瓷,雨过天青,梦越千年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世界仅存65件,汝瓷是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经过艰苦探索,终得“雨过天青”的釉色。独特的天青釉,直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比汝窑的天青釉色烧得更好的釉色。经充分论证,宝丰县清凉寺村就是闻名于世的汝官遗址所在地。

贰拾陆 汝瓷:雨过天青 梦越千年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发展研究院 宋西顺 钱丹丹

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汝瓷以其精良的制作工艺、极高的文化品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生产,而汝窑又被认为是五大名窑之首。宋代文献《坦斋笔衡》就称宋代名窑中“汝窑为魁”。博得这一名声一是因为汝窑瓷工艺考究,制作精湛,它以名贵玛瑙入釉,汁如堆脂,面如美玉,色若天青;二是汝窑瓷传世品稀少,烧制御用瓷器的官窑阶段时间很短,仅仅只有二十余年的时间。汝瓷在南宋初已属珍品,南宋以后,更被认为“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全世界仅存65件,汝瓷是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1953年,周恩来总理的“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的批文,为汝瓷的研究和生产带来了新生。如今,随着各种新品种的不断开发,汝瓷产业逐步形成汝州市新的经济优势产业。

一、雨过天青,名窑之魁

在对汝瓷近乎诗意的描绘中,有一句被认为尤其隽永,“下雨初晴,水风清;烟敛云收,数峰青”。虽然这句后来被说成是误认为描写汝瓷,但是苏东坡的这句诗词,恰恰灵动地展现了汝瓷独特的釉色。而关于汝瓷独特釉色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传,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中,雨后初霁,露出一抹天青色的如洗碧空。梦醒之后,宋徽宗对那梦幻般的天青色念念不忘,遂大笔一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并下令要让工匠烧制出这样色泽的瓷器。圣旨传到当时名扬天下的瓷都——河南省汝州市。经过艰苦探索,终得“雨过天青”的釉色。独特的天青釉,直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比汝窑的天青釉色烧得更好的釉色。且不论是否有女童祭窑一事,当初工匠们为了烧制釉色独特的汝窑瓷,的确是不惜工本,甚至加入名贵玛瑙入釉,使其工艺更加精湛。《清波杂志》中就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宋代以后,历代学者对汝窑的釉色、釉质均有过详细的描述,如曹昭《格古要论》载:“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亦好,土脉滋媚,薄亦甚难得。”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曰:“汝窑在河南汝州,北宋时所创设也。土脉细润,如铜体,有厚薄,汁水莹润,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者,有棕眼隐若蟹爪纹者尤佳。豆青、虾青之色居多,亦有天青、茶末等色。”

以台北故宫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为例,其通体无纹,犹如青玉般温润的质感让人惊叹。水仙盆整器满布透明的天青釉,极为匀润。从口沿、盆体到底足,天青色的幻化完全依赖釉层的薄厚变化,单色的釉面竟能显出递进的通透层次。在这一幻化了千年的天青釉色中,让人触摸到了名窑之魁的精气魂,感悟到宋人所追求的“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幽远宁静的美感。

因传世作品稀少、文献记载不详,汝窑的遗址一直困扰着国内外考古专家,虽然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国内外考古专家已经在汝州境内进行了大面积的考查,发现古窑址50多处,但却无法认定汝官窑口。梦里寻它千百度,汝窑成了一个千年之谜。

然而这个千年之谜被解开却颇具传奇色彩。1985年,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一户人家塌了的红薯窑里露出一件瓷器。只见那东西刚露出来只觉一股“玉光寒流”扑面而来,虽然这个雾光效应很短时间就消失了,但是这个随光灵变的视觉效果让一个叫王留现的人感觉很神奇,于是他借了600元钱,买下了这件瓷器。次年,王留现拿着瓷器找到了上海博物馆的古陶瓷专家王庆正。看到这件瓷器后,王庆正大为震惊,即时派两名专家到宝丰县清凉寺考查。1987年,王留现在王庆正的邀请下带上那件瓷器到上海市。会晤后,王庆正告诉王留现这件瓷器就是汝窑洗,是国家珍贵文物,应当捐给国家,于是那件珍贵的汝窑洗便留在了上海市。根据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采集到的同传世汝窑器相同的一些瓷片和那件汝瓷洗,上海市博物馆后来出版了《汝窑的发现》,首次向世人发布,汝官窑遗址就在宝丰县清凉寺。

从1987—2000年,中国考古界共分六次发掘汝窑遗址,虽然每次都收获颇丰,但遗憾的是始终没有找到汝官窑的中心烧造区。直至2000年6月开始的第六次发掘,才使汝官窑遗址大白于天下。此次发掘,找到了汝官窑瓷器的烧造区,获得了大量精美的汝官窑瓷器标本,尤其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传世品所罕见的新器形,发现了研究陶瓷工艺烧造技术不可缺少的窑炉、作坊和各种有别于民窑的窑具,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官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的遗憾,也为解决汝官窑的烧造年代提供了科学而可信的地层根据。经充分论证,宝丰县清凉寺村就是闻名于世的汝官遗址所在地。针对汝官窑遗址的发现,古瓷研究专家赵青云先生一语中的:“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的发现,是陶瓷考古史上和古瓷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使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汝窑研究的历史悬案得以了结。”中国古代最珍贵也是最神秘的汝窑的面纱终于一层层被揭开了。

二、含蓄隽永,器能载道

汝瓷不以艳丽的颜色和复杂的纹饰见长,而是以朴素纯净“雨过天青”的青色为基调,给人以意境幽远之感。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天青色,寒暖适中,素雅、清逸,呈现一种平和、淡雅的气韵,而这种清幽雅致的韵味恰恰是最符合宋代崇尚自然朴素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

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说:“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宋徽宗对汝瓷的偏好可见一斑。这不但是由于汝器烧制工艺高超、器型优美,同时汝瓷的釉色、造型恰恰顺应了这位崇尚道教、艺术造诣极高的君王的文化心理,在客观上推动了天青釉御用汝瓷的诞生。正所谓“器能载道”,透过汝器本身而展现出来的强烈的文化内涵,更是得到上至皇族、下至文人士大夫的一致青睐。这种文化内涵就是以程颢程颐兄弟与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

作为儒、佛、道三教融合的产物,“程朱理学”思想影响到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也影响到当时的美学理论和人们的审美观。而理学所倡导的“存天理,去人欲”的淡泊气质也成为了宋代的社会风尚,对宋代艺术影响颇深。宋代理学着意于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之间。这种哲学折射到瓷器的艺术风格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雅淡的釉色,端庄的造型,简洁的文饰,严肃的主题,成为宋代汝官窑瓷器的必备。形成了汝瓷对内在寓意的刻意追求,成就了其含蓄隽永、低调内敛的艺术特点。“程朱理学”追求“造理入神,迥得天意”的理念,而汝瓷的釉色、造型也恰恰反映出这一思想,毫无修饰的朴素纯正的釉色,稍有“缺陷”的蟹爪纹、鱼子纹开片,古朴精美的造型,都体现出理学追求的天然去雕饰和自然朴素之美,让人感觉到一种毫不张扬的含蓄典雅的静态的内在的美,迎合了宋代艺术所崇奉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天工与清新”、“疏淡含精匀”的审美精神。

如果说在釉色、造型上体现了理学清远淡泊的精神风貌,汝瓷“汁水莹厚若堆脂”的质感则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玉的精神”的崇尚。究竟什么是“玉的精神”呢?即孔子所说:“夫玉者,君子可比德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风,惟也:扣之,其声清扬远闻,其止缀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其实是古人将玉理想化人格,称其具“仁”、“知”、“义”、“行”、“勇”、“情”、“辞”七种才智和美德,认为君子德比于玉。宗白华先生认为:“玉质的坚贞而湿润,它们的色泽的空灵幻美,却领导着中国的玄思,趋向精神人格之美的表现——不但古之君子比德于玉,中国的画,瓷器,书法,诗,七弦琴,都以精光内敛,湿润如玉的美为意象。”汝瓷,正是在这种人文精神倡导下的产物,它把端庄古朴的造型与具有温润含蓄的玉质般的釉色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冰清玉洁、典雅高贵的君子之气,在精神上褪尽人间烟尘,成于器而近乎道,同当时“程朱理学”的精神要求一脉相承,将中国文化重伦理重道德的传统精神推向极致,蕴涵丰富的人文内容和张力。

汝瓷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归纳起来就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一是胎体较薄,细腻成香灰色;二是釉层以天青色为基调,有的稍深,有的稍浅,釉层和胎体结合,光泽莹润,迎光照看,略显红色;四是釉面有冰裂纹,又称蟹爪纹、苍蝇翅;五是还原火焰的控制极为成功,配釉极精,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玛瑙微粒,如星云密布,晶莹发亮;六是在装烧工艺上,多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其数量多见3、5个,少见6个。如何将这般巧夺天工的工艺重现天日,是历朝历代帝王和工匠们的梦想。康、雍、乾三代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量成功仿制古器、古画的时代,号称“无器不仿,仿则必成”,然而在汝瓷面前,却因天青釉色和蟹爪纹开片最难仿而宣告失败,到头来只能是留下一句“人巧久绝天难留,窑空烟冷其奈何”的长叹。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先生也曾经带病挥毫,写下“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然而,跨越千年,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的当属被日本古陶瓷研究专家田中光谦称为“天下青瓷第一人”的朱文立先生。

1953年,周恩来总理的“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的批文,为汝瓷的研究和生产带来了新生。1978年,汝瓷豆绿釉研究成功;1983年,汝瓷天蓝釉面世。虽然这些成果在陶瓷界引起震动,但与宋汝官窑的天青釉尚有很大距离。为了烧出八百多年前徽宗喜欢的那种“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汝州民用陶瓷厂的朱文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通过查史料、看实物、到窑场求教、办厂实验等,朱文立一心要揭开汝官瓷的神秘面纱。他试验了成百上千次,尽管如此,都失败了。后来朱文立从窑官女儿祭窑的凄美的传说中得到了启示,天青色也许跟动物的骨头有关。他就把烧后的骨头磨碎,分别以不同配比兑入釉中。渐渐地出现了小片的天青色。随着釉料配方的不断调整,天青色的面积越来越大。直到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朱文立从窑中拿出一件刚烧成的产品与天色对比,奇迹终于出现,他手中的汝瓷与“如洗的碧空”毫无二致,湮没了八百多年的天青色汝瓷终于重回人间。

1988年4月,在历经四年,360个配方和上千次的试烧之后,在朱文立、孟玉松、王文奇、张大庆、李聚万和轻工部高级工程师李国桢、原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故宫研究员耿宝昌、李辉炳等顾问的帮助下,举世瞩目的一代瑰宝“汝官瓷”天青釉完整品终于烧制完成。经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北京钢铁学院理化测试,各项指标符合技术标准。1988年8月28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河南省科委共同主持鉴定,一致认为试验成功。《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全国16家报刊做了报导。(www.daowen.com)

三、品牌之路,继往开来

1988年,汝州市委、市政府号召,利用汝州市得天独厚的陶瓷原料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发展汝瓷生产,建立了汝州市汝瓷开发公司和汝瓷研究所。相继又建立尚庄、马窑、陵头、骑岭、803第三瓷厂、汝州镇等17家瓷厂,从业人员2 680人,年产汝瓷1 620万件,产值1 963万元。之后,随着各种新品种的不断开发,汝瓷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逐步形成汝州市新的经济优势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生产、研发单位50多家,年产汝瓷200余万件,产值2亿元。以廷怀汝瓷为例,已有原来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目前集汝瓷研发、生产、销售推介为一体的专业化实体,有省级工艺美术师1人、省级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1人,中高级技术人员6人,有3个汝官瓷研发基地,6条生产线,17个专营店,年产汝瓷5万件,其引资1亿元建设的高档汝瓷日用瓷项目正在筹备建设中。

除了规模扩大,汝瓷的专业技术力量也得到了加强,生产工艺不断创新,在器型和釉色上有很大突破。传统汝瓷器多为瓶、尊、碗、盘、洗等,器型较小,有“汝不盈尺”之说,釉色也多为天青、月白、豆绿三色。但这几年,玉松汝瓷、朱氏汝瓷和亨通汝瓷,都出现了远远超过1尺的作品,玉松汝瓷的作品,甚至高度近2米;亨通汝瓷打造了很多现代器形,从貔貅、和谐鼎,到仿制落成不久的炎黄二帝塑像等,获得了5项外观设计专利。釉色上,不仅研制成功月白釉、新汝釉、玛瑙釉等系列汝窑新釉色,孟玉松的发光釉技术、弘宝汝瓷的浮雕画技法和李廷怀的手工拉坯、刻瓷、剔花、填金等多种技法,都使汝瓷得到进一步了创新和发展。其中汝瓷浮雕釉以及珠宝古币炉、宝贵团寿盘、望天吼等30余个品种获得国家专利。2004年至今,廷怀汝瓷研发出仿古瓷、陈列瓷、文具、茶具、餐具、人物等11大类300多个品种,其中貔貅、牡丹盘、中华龙尊、和谐瓶、松鹤延年、豫象等设计匠心独运、古朴典雅,先后30多次获省级以上大奖。

各类造型的汝瓷艺术品驰名中外,备受世人青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之际,汝瓷专家孟玉松研制的“国泰民安”大花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01年5月,朱文立、孟玉松研制的汝官瓷产品有13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此外,汝瓷珍品还赠送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海部俊树、以色列前总统魏茨曼、韩国前总统金泳三等各国政要和世界知名人士,更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澳大利亚—中华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收藏。汝瓷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成为汝州市一张独特的名片。

近年来,汝州市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汝瓷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汝州市的新优势产业和文化支柱产业。2002年10月30日,由汝州市美术汝瓷厂、玉松古瓷厂、汝瓷开发中心等19家单位和53名个人发起成立了汝州市汝瓷协会;2004年6月25日,汝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成功。这标志着汝瓷企业进入了现代化运营阶段,普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意识。接下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09)、《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汝州汝瓷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汝州市委、市政府将汝瓷产业的发展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产业。2010年9月23日,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在汝州市隆重开幕。其间,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纪念邮票发行仪式、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中国历史名窑当代名家作品展、中国历史名瓷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汝瓷烧制技艺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相继举行,进一步扩大了汝瓷的声誉、影响和传播,使汝瓷绽放出更加瑰丽的色彩。

目前,汝瓷制作水平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汝瓷发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素有“瓷魁”之称的汝瓷相比较其他的名瓷,汝瓷的销售渠道、影响范围十分有限。据中国汝瓷协会会长范随州透露,汝瓷整个行业销售额在2亿元左右,与其“瓷魁”的名号实难相符。对于汝瓷的现状,一些专家分析认为,汝瓷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品种上比较单一,新品开发滞后,始终停留在模仿老器型、缺乏创新的状态中,同质化程度比较严重。考古发现的宋汝瓷的四种釉色——天青、豆绿、月白、卵青,当代的汝瓷企业全都做过了,汝瓷在釉色、造型、装饰、烧制方法和制胎方面仍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2)多数厂家只重视工艺品的开发,缺乏对高仿汝瓷的研究。从事汝瓷生产的技术人员中缺乏一些有既有美术功底又懂瓷器设计的人。器形大多比较笨重、粗糙,缺少古汝瓷的典雅、精致,以至于产品的釉色、质感等未能呈现古汝瓷的韵味。

(3)汝瓷发展存在着各自为政、竞争无序、低价倾销等问题。汝瓷产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手工作坊式生产居多,汝瓷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在交流核心的调制釉料等技术时比较吝啬。整个汝瓷行业带有浓厚的家族企业气息,观念普遍比较落后。

鉴于以上一些原因,汝瓷发展距离规模化、一体化和差异化经营的高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笔者提出如下的建议。

1.发展汝瓷产业要坚持走产学研一体的道路

2012年7月25日,清华大学与廷怀汝瓷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双方计划通过三年的战略合作,使传统的汝瓷工艺走上现代产学研一体的发展之路。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再次说明对传统的传承不应停留在复制古代器型这一单一的层面上,而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也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汝瓷传承下去。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培训、设计、创新、教学、陶瓷理论的有效提升,使得资源互补,可以为汝瓷产业培养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人才,从而研发一些新的产品和品种,适应国内外对汝瓷产品的需求;更多地提升汝瓷产品的设计含量,使传统汝瓷更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增强汝瓷的实用性,提升汝瓷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汝瓷传承化、产品艺术化、包装时尚化、品牌市场化。

2.发展汝瓷必须适应消费群体潜在的高端需求,不断创新,走出一条新路

有业内人士称过去汝瓷之所以成为官窑,是因为适应了当时高端消费群体的需要。今天要发展汝瓷产业必须适应消费群体潜在的高端需求,一方面,必须加强管理,避免残次品流入市场,保护汝瓷的“阳春白雪”的高品位;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汝瓷本身的文化内涵,在艺术创作中要注重在继承古代汝官窑制作工艺美学的基础上,树立新的创作理念,要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生产工艺发展汝窑生产,大胆融入现当代的知识、信仰、技术、道德以及艺术情调,体现时代精神和当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将成为汝瓷提升文化价值、打造文化品牌所进行的重要创新方向。

3.发展汝瓷产业要放到发展文化产业的整个大局中去考虑

汝瓷的产地——河南省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丰厚,汝瓷、少林武术、朱仙镇木版年画、南阳独山玉、开封汁绣、洛阳牡丹、信阳茶等极具经济意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古迹遍布中原,但由于资源分散,集中度太低,利用不够科学、不够合理,使得许多文化资源的发展都受到制约。可以考虑运用市场和行政的双重力量对汝瓷等特色文化产品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区域性精品文化产业群体,整合旅游、娱乐、文化、商业等多种资源和要素,建设“文化+旅游”模式,形成拉动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将汝瓷打造成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汝瓷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古朴的造型、简洁的线条、纯净的釉色,都在含蓄而隽永地传达着一种匠心、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它切入了艺术把握世界的最神圣的理想之地,即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天然之境。它开启了亲和、内涵、和谐、自然的审美意识,于素朴之中表现着内在心灵的意蕴,引领我们去品味清远宁静、荣辱不惊的生命真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