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总结积累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教师教育艺术、教育才能和高尚的师德修养的综合反映。一般地说,教育机智的形成有赖于以下因素:
(一)高尚的师德修养
高尚的师德修养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必备的条件,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成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热爱和深刻的了解,对搞好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1.高度的责任感
教师的高度责任感最突出地表现在把培养教育好下一代视为神圣的天职,当成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对教育事业富有高度的责任感的教师珍视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称号,关心自己的行为后果,经常意识到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意识到对自己的学生应尽的职责,从而在遇到各种教育问题时,能从有利于教育学生出发,顾及学生的心理,选择影响学生最适宜、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自己随心所欲、不负责任地对待学生,决不会夹杂个人情绪,任性妄为。即使当学生严重冒犯自己尊严时,也决不采取有伤学生心灵、有损教育效果的态度和行为。他们时刻不忘抓住学生要求上进的心理,耐心地进行正面引导。例如:一天下午,一个班主任老师在离上课还有五分钟时准备到班上去看看,正在这时,班长从教室出来悄悄告诉他:“王强、李飞他们要搞恶作剧,准备用扫帚平放在半开的教室门上,再用半盆水放在扫帚上,上面再放上撮箕,等英语老师来上课,一推门就全打泼在老师身上,你快去看看吧。”班主任老师急忙走进教室,见他们正在行动,心里十分气愤:怎么如此不尊敬教师?他真想把他们揪出教室,狠狠地训斥一顿。但又一想,这样做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装着不知道的样子,一句也没批评他们,而且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的教室太脏了,本来应该在下午由值日生打扫,现在王强他们做好事,打来了水,找来了扫帚,撮箕,那我们就破例耽误几分钟,希望大家协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打扫完地再上课。于是一次有特殊意义的清扫工作开始了,王强浇水,李飞扫地,大家帮忙,一会儿便把教室扫干净了。当大家回到座位坐好以后,他还有意表扬了他们。看得出来,当班主任表扬的时候,他俩低垂着头,有点神色不安。这场恶作剧就这样被制止了,而且收到了积极的教育效果。课后,这两位同学主动向班主任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今后不再搞恶作剧了,一定要尊敬老师,努力学习。这位班主任老师在处理这一恶作剧时,一不批评、二不训斥,而是以装糊涂的办法,随机应变地将恶作剧行为巧妙地转化为一次有特殊教育意义的公益劳动,使学生不露痕迹地、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比起那些生硬的批评、训斥的制止办法,其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倍。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在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侮辱的情况下,仍然能清晰地意识到:学生做了错事,一般心里总是不安,他们往往产生一种“知错欲改”的心理,这时,教师如果采取一种“宽恕”的态度,反而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促使他自身逐渐增长起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激起他进行自我谴责、自我教育。而这种自我教育、自我谴责比别人的谴责、教育更为有力。
相反,缺乏责任感的教师,遇上学生不尊重自己、不接受教育时,往往不顾及教育的后果,从“出气”、“解恨”出发,竭力运用老师所拥有的权威和权力,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羞辱、体罚。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他们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只是一味图省力,动辄训学生。这种声色俱厉的教育,有时也可能收到一些“效果”,使学生行为有所收敛。但这仅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现象,只是惧怕惩罚的心理的消极反映,在这种“效果”背后,潜伏着许多有害的因素,把眼前“学生听话了”这种暂时“收益”置于行为的道德和社会后果之上,不能考虑更长远,更本质的利益。
2.爱护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善于维护和扶植学生的自尊心,是形成教育机智的心理基础。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尊重的情感。自尊心人人都有,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青少年的自尊心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品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它促使学生爱护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地位,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它是学生积极向上和克服缺点的内在动力,应予保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在和学生的相处中表现出善意和公正的态度,也才能真正理解学生,体谅学生的心情和困境,当学生不能理解自己的善意,对自己粗暴无礼时,也能给以原谅。这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还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缘故,正需要教师用正确的行为给他们做出表率,引导他们的心理逐步趋于成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越深,责任感越强,教育学生、帮助他们不断进步的办法也就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不仅鼓舞了学生的上进心,并且激起了学生对教师的敬慕和爱戴。当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学生以其特有的敏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出了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就会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反之,如果教师缺乏爱生之情,态度冷漠,甚至随意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抗。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就成为教育的一大障碍,以至有时连最有效的方法也不起作用。
学生的自尊心强,特别敏感,也是十分嫩弱的,要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的责任、保护的责任,既可以向学生提出种种严格要求,督促他们去实行,又应当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我们知道,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长,青少年心理上也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被有的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性断乳”。他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别人来管头管脚;自尊心很强,要求别人把他们当成人一栅待;爱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心理断乳”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与尊重,青少年容易发生心理反常,性格变态,或者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者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者不听劝告,与成人闹对立,要么口服心不服,当面答应,背后反对,要么公开对抗,桀骛不驯。因此,你要成功地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们。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所谓“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对权利和义务有自主的资格。因此,所谓尊重学生的人格,说到底是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当学生犯了过失、错误时,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说服教育,与人为善地给以真诚帮助,既要使学生认识错误,又要保护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这才是真正对学生人格的意愿、情感的尊重。有一所小学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个刚入学的学生,有一次放学回家,路上看到水果摊上鲜红的苹果,就顺手拿了一个吃起来。营业员抓住他,向他的班主任老师告状,说孩子“偷店里东西”。是不是“偷”呢?班主任老师并不轻易下结论。把孩子找来谈话后,才了解到他在家里吃东西,从来都是自己拿的,这一回看到店里放着的苹果,想吃也就拿了,根本不懂得“拿”和“偷”的区别。于是,班主任老师从日常生活例子讲起,由浅入深地帮助孩子分清拿别人的东西和拿自己家里的东西是不同的,循循善诱地指出:“不经允许是不能随便使用别人东西的。要是拿了,别人要说你这是‘难为情’的事了。”教师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巧妙地避开了飞个“偷”字。这位老师之所以能像医生治病一样,精细地察看病人的病情,然后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地做好思想工作,就在于他思想上真正确立了尊重学生的观念。如果说教师对一个年幼无知的娃娃也要讲尊重的话,那么,对其他中、小学生就更应该处处尊重、爱护了。
第二,切忌对学生进行凌辱和滥用惩罚。凌辱和惩罚是一种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践踏学生人格的做法。它会引起学生痛苦的情绪体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摧残学生的心灵。如果学生自尊心受到损害,他们要采取种种形式来抵制,会出现以下几种类型的行为:第一种是抑郁型。自尊心受到损害以后,从此沉默寡言,心灰意懒,破罐子破摔,失去前进的信心。第二种是忍受型。有个学生有缺点,老师骂这个学生,开始,这个学生伤心地哭了,多听几回后,成家常便饭了,习以为常了,羞耻心没有了,脸皮厚了,于是就难以教育了。第三种是反抗型。一是积极反抗,你骂我孬得很,我就是要表现出好得很。你说我愚笨,我就要聪明。二是消极反抗,又可分两种:一种是潜在的反抗,心里愤愤不平;另一种则是外在的反抗,产生破坏性的行为,公开给教师对着干。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告诫一些对学生滥施惩罚的教师说过的一句名言。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不能随便指责和惩罚学生,更不能侮辱学生。一个工读学校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是三好学生,进入初中还是班干部。一次课上偶尔不注意违反了课堂纪律,教师责令他出教室。由于思想一时不通,情感上抵触,他愤而离开教室。据他说:“当时我还在门外偷看老师会不会唤我回去,但失望了,我从此痛恨这位老师,进而痛恨学校的一切。我就从那天起,一步步走着下坡路而致犯罪。”可见,自尊心遭到伤害,后果多么骇人!
第三,不要借助领导和家长的权力压服学生。学生在学校里出现一些违纪现象甚至过失行为,一般说来很少是有意的,这往往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如果老师把“矛盾上交”或向家长告状,这是一种不明智的而且十分有害的做法,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激怒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情绪,容易造成意义障碍。一位老师曾谈到她年轻时的一段教学经历,有过这样的教训。有一年,她班上有一个叫小刚的顽皮学生,常在课堂上有意起哄闹事,他横蛮无理,不肯听从教育。当时,这位教师血气方刚,盛怒之下,一放学就直奔小刚家,结果家长一听老师的“告状”,肝火上升,没等老师把话说完,就对孩子一顿拳打脚踢。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对老师一直怀恨在心。他的捣乱、恶作剧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师生关系十分紧张。有一次,这位教师找他谈心,他却在纸上画了一只猫,戴着一副眼镜,在猫的眼睛下边点了几滴眼泪,猫的旁边画着一只带了血迹的受了伤的老鼠。他恶狠狠地对老师说:“猫哭老鼠,不安好心!”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开了。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工作,比如当小刚生病,老师天天上门探望、照顾,小刚一有进步,就向他的家长报告等等。小刚逐渐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一片好意,才改变了对老师的态度。可见,借领导或家长的权力“整”学生,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作法。
3.对学生的深刻了解
对学生的深刻了解是形成教育机智的前提。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表现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他才能预见到学生在受到表扬或批评之后将会发生何种变化,其他学生将受到何种影响,才能选择适当的方式和口吻,从而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使教育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
教育机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它是深思和果断相结合的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不断地积累教育经验的结果。一位班主任对两个学生吵架事件的巧妙解决就是一例。课间,两个学生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劝他俩进教室。一个学生很快进去了,另一个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班主任没有硬拖他进去,而是根据这位学生平时乐于助人的优点,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学生看了看老师,就接过小黑板走进教室。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两位同学吵了架,但是有的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还帮助老师把小黑板拿进来,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后来那位学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比较安心地听老师上课。这件事看来十分平常,但如果没有班主任平时对学生心理特点观察人微,深人了解,没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就很难有十分的把握灵活地处理好这起吵架事件。
(二)丰富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是能力提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就不会有较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教师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在各种工作情境中提取必要的知识和经验的可能性就越大。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总结积累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在工作中总是挥洒自如,左右逢源,机智巧妙。丰富的知识、经验包括: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做到精、透、熟。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机智地应付课堂上出现的业务问题,在突发事件中,最难处理的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要正确说明这些知识性的疑难问题,并使学生口服心服,主动接受教师的观点,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所教科目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是进行教学应变的前提;教育理论知识,即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对教学工作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背景的综合理解,是教师形成教育机智能力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基础。除以上有关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对教师教育机智能力有影响外,教师个人的教育实践经验也起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的教育机智能力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各种教学应变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正是教师教学应变能力的操作基础,它制约着教师教学应变能力发展的性质和水平。此外,教师还要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和文学修养,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至于被学生的难题“问倒”。特级教师于漪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教《木兰辞》,听到有个学生嘀咕说:“写得倒蛮好,不过是假的,吹牛。”别的学生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说:“同行十二年,这么长时间不知道木兰是女郎,根本不可能。…‘一洗脚,小脚就藏不住了。”在一片喧嚷声中,于教师说:“南北朝时妇女还不裹小脚。”谁知这个回答还不能解除学生的疑问。一位学生又问:“那么,中国的妇女什么时候开始包小脚的?”其他同学也跟着问:“是啊,哪个朝代呢?”这一来,可把老师给问住了。谁会想到从木兰从军竟会牵扯出妇女缠足的问题呢?课后,老师立即查阅了好些书,方从《陔余丛考》中查到了“弓足”的说法,知道中国妇女早在五代便有裹足之事。后来她把这一知识告诉学生,学生也为她的求知精神所感动。类似这种事情,小学里同样畲遇到。有一位小学老师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指着课本上画的乌贼说:“乌贼有十只触手,为什么书上只画六只?”有的还说:“乌贼究竟是软体动物还是高级贝类,科学界还有分歧。”听了这些问题,你难道不大吃一惊吗?我们吃过乌贼,但从来没有注意到乌贼有几只触手,更不注意科学界对乌贼的分类还有分歧。面对这样的学生,一个除了一本薄薄的教科书之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教师,怎么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还有什么教育机智可言!
(三)良好的心理品质(www.daowen.com)
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育机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1.敏锐的观察力
教育机智是建立在周密地观察、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也就谈不上教师巧妙的教育机智。有良好观察力的教师,常常能从学生细微表现中,洞察学生的知识、智力、个性等情况,这样的教师不仅能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根据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作业状况,判断学生掌握了什么,什么还没掌握,他们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不仅可以通过经常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观察来及时发现他们在纪律上、学习上的问题,而且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随时掌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机智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不断提高。
上海市有一位小学教师,她曾教过的一个三年级班上,有一位女生班干部,长得白白胖胖,文文静静,除了体育外,门门功课优秀。有一次,几个女生在进行爬竿锻炼;她却没爬几下就直往下滑,老是爬不上,急得满脸通红,后来干腊呜呜地痛哭起来。老师知道这件事后,便留心地观察她。后来又有一次,这个学生在家里跟她的表弟下棋,一连输了两局,竟关起门来大哭一场,哭完又拉住表弟再下,直到赢了才罢手。这一天恰好老师去家访,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老师经过再三观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发现她的爱哭正是她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于是把她好胜好强的性格特点,引导发挥到体育锻炼上去,同时给予她具体的帮助指导。这样,经过半年时间,这个学生就通过了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还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比赛。
2.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思维能力与教师的教育机智一般说来成正相关,教师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会影响到教师对突发事件的知觉判断的速度和正确性,进而影响他们的应变行为。具有思维敏捷性的教师善于从突发情境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迅速作出判断,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迅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方法;具有思维灵活性的教师对教育突发情境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与方法,善于根据情境的变化及时改变原来的计划、方案与方法。研究表明,思维能力强的教师具有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品质,容易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形成多通道,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极短时间内,正确判断、周密思考、迅速作出决策,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他的应变速度和质量一定高于思维能力弱的教师。
3.积极稳定的情感
热爱学生的情感,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机智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艺术的基础。教育中的一切技巧与方法,离开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热爱学生的情感是形成教育机智的前提。情感可以成为自己行动的动力,对教学活动效果具有增强或减弱的效能。一般地说,积极稳定的情感能增强教师的活力,使教师头脑清醒,从而观察敏锐、思维灵活,驱使其积极行动,对付变化着的教育情境,容易出现教育机智;冲动、消极的情感则减弱教师的活力,他的意识活动范围就变得狭窄,不能正确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对教育现象的反应的敏感性大大降低,抑制其行动,教育机智就难以产生。因而,当教师热爱学生时,教师总是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过失行为一般能正确认识,理智处理,使教育机智的产生有了可能。如果教师缺乏热爱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往往会粗暴无礼,出现过火行为,使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就不可能产生教育机智。
教师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以热爱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在“传道”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在“授业”和“解惑”中要像手执金钥匙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能工巧匠,总是循循善诱,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全部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4.坚定果断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师顺利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和锻炼。
意志主要以其果断性和自制性品质影响教师的教育机智活动。教师的果断性,是与深谋远虑和当机立断相结合的,它是教育机智的前提。果断性是教师教育机智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一个遇事优柔寡断的教师我们很难设想他能高质量地应付突发情境。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一事当前能迅速决策,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具有意志果断性品质的教师首先表现在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适时作出决定,坚决执行决定。具有这种品质的教师能全面而又深刻地考虑行为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所作出决定的重要性,清醒地了解可能产生的后果,而及时排除多余的疑虑,作出决策。如正当教师兴趣盎然地讲着课,突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怪问题,突然两个学生吵起架来了,突然窗外飞进一只蛾子……教师是否当机立断,很快有效地乎息风波,把大家的兴趣中心重新集中到刚才所讲述的内容上来,这要靠教师灵活敏捷的思维和果断的意志品质。学生盼望已久的春游日子到了,师生们正整装待发,却下起了小雨怎么办?该出发了,还有一个学生没到,怎么办?这也要靠教师冷静分析情况,果断地作出适宜的决策。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迟迟下不了决心而失去时机,或不作艰苦的思索,草率决定。
教师意志的自制性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动,表现为高度的克制力、忍耐力和排除干扰执行决定的能力;也表现在教师能抑制不必要的激情和冲动,能以宁静、耐心说服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因学生不好好学习、不守纪律而苦恼,学生对老师有时又不很体谅,甚至对教师傲慢无礼,也常因出乎意料的事件之发生而激动等,这时都需要教师有自制力,充分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教育责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否则,如果不能把握自己、克制自己,对学生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办法,将会出现难堪的局面,导致教育的失败。
5.沉着冷静的性格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身心处于急剧发展时期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发展不够成熟,举止行为有时缺乏分寸,甚至粗暴无理,冒犯教师的尊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缺乏冷静的头脑,不能保持沉着的态度,常常嬉笑怒骂,随心所欲,很少顾及自己行为的后果,久而久之,就养成一种随意发泄情感的轻率作风,难免招致许多麻烦。这就要求教师胸怀宽广、遇事冷静,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心平气和。
教师沉着、冷静、耐心的性格是保持教育机智的重要条件。常言道:冷静是智慧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耐心是育才的前提,粗暴是教育的大敌。人在冷静时才能迅速地了解所发生的事情,正确地分析问题,做出恰当的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巧妙地去影响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遇事急躁,情绪冲动易变,为一点小事就剑拔弩张,大发其火,常难驾驭自己的感情,就容易造成教育上的失误。所以教师要有教育家的风度,胸怀宽广,遇事沉着。特别对于固执或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冷静。因为学生在激情状态下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与控制能力显著降低,这时即使明知不对,也不会当场认错。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育往往无效。这时教师如果感情用事以激情对激情,那就会“火上加油”,出现“顶牛”现象。相反,如果教师压住火气,冷静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加以正面引导或暂时采取“泰然处之”的态度,使学生逐渐平静下来,然后引导他们冷静思考问题,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也可避免由于情绪偏激而造成处理上的差错。
为了避免教育上的失误,机智有效地教育学生,教师必须锻炼自己的性格,决不能养成变幻无常和暴躁的脾气,动不动就肝火上升。否则,是难以适应教师工作的。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和教师的许多良好个人品质联系着,是教师多种能力的结合。教师要发展自己这种教育才能,就需要加强各种修养,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对教育事业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人,才能摘取这朵教育艺术之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