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行为社会化及心理教育的意义

教师行为社会化及心理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4-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教师的行为社会化,其心理教育意义重大的是后面两个服务,为此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后面两个服务。教师的自我教育行为的中心在于自我,而自我的核心又在于人格的完善,教师的人格心理学问题,可以说是教师的自我教育行为的主要问题。教师的人格还明显地表现为职业化的特征,如社会化的成就动机,社会化的职业态度,多元化的性格组合,师表化的职业行为等。

教师行为社会化及心理教育的意义

二、教师的行为社会化

教师的心理教育在总体上包括了教师行为的社会化教育。教师的行为社会化问题传统的教育理论仅理解为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两个方面,然而教师的行为除了为社会服务以外,还应当为教师本身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化发展服务,为提高教师的个体和群体的生活质量服务。研究教师的行为社会化,其心理教育意义重大的是后面两个服务,为此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后面两个服务。

心理和行为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行为是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根本要素,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同人的交往行为是密不可分的,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提出的“活动、意识、个性”的著名理论,对人的行为活动在人的心理生活中的重要性作出了深刻的分析,教师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群体素质的提高,都同教师的行为分不开,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不妨把教师服务于自身社会化和自己生活质量提高的行为统称为自我教育或自我修养提高的行为。

教师的自我教育行为的中心在于自我,而自我的核心又在于人格的完善,教师的人格心理学问题,可以说是教师的自我教育行为的主要问题。对此我们首先简要地概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一)自我和人格

(美)B.R.赫根汉《人格心理学》[4]在中文译本的序言题目是“人格与自我”,我们在此对换位置,先谈自我,后分析人格。因为自我的心理学认识历史和成果比人格的认识虏史长和成果多,当然它们二者本身又有其内在的交叉性内容。

1.自我

笛卡尔是对自我本质进行探究的哲学家,主张自我是人理性思维的开端,“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使自我成为哲学研究热点,然而自我是内在的问题对哲学家们而言是难于认清庐山真面目的。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大师,把人的心理组成分析为原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其中自我是现实主义的我,是实际上的人格表现。荣格是新的精神分析学者,他的自我观念包含了个人意识中的一切内容,较弗洛伊德对自我的分析前进了一步。在此基础上,阿德勒、奥尔波特、赫根汉和罗杰斯、马斯洛等各心理学家都分别论述了自我的心理学问题,现在看来,多数情况下心理学家们使用自我的概念时其含义是:自我是人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内在心理欲望,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因素或属元认知心理的成分。当然,现代人的自我同过去人的自我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人的自我更具有社会性的成分,正是由于现代自我的社会性成分多于过去的自我,现代人才更加社会化。教师的自我是建立在学生的他我基础上的,教师的自我属于现代人的自我。

2.人格

人格原意是面具,人格现在的含义是一种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心理建构,人格可以表现为人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也可以表现为人的一种选择,一种创造,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倾向。分析人格的现代概念几乎是大多数有作为的心理学家们都关心的问题,奥尔波特主张人的特质决定人格,特质是对人的人格进行测量的单位,因此人格大厦是人格特质这种“砖块”砌垒而成的,特质成为人格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所谓特质,奥尔波特认为是“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同的能力,具有诱发和指导顺应与表达性行为的等同形式的飞种神经生理结构”。特质可分为个体特质和共同特质,前者是个人的生物物理结构,后者是群体行为内在一致性的心理结构。特质具有决定人格基本倾向、中心倾向、次要倾向的作用。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是有教师的特质的,教师相互间存在教育作风和风格的差异实际是特质的差异,教师的人格建立在自我基础上,离不开教师人格的多方面的特质,如知识特质、方法特质、身心健康特质等,从教师的心理教育角度来看,身心健康特质是教师自我教育行为应十分注意的特质。

(二)教师的自我和教师的人格

教师是特定的社会角色,是必须经过严格的、专门的培训才能胜任的职业劳动者,教师需要有强烈爱心、有高尚情操和道德素养,教师的自我不同于其它社会角色的自我,它围绕对教师职业的自觉认可而建构认知图式,表现为职业意向的鲜明稳定和对职业规范的严格要求,能按照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而开展自己的职业劳动。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心理形成和发展是同他们接受的师范教育情况分不开的,可以说正是由于师范教育才造就了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心理素质,即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教师的自我形成和发展是有其独特规律的,教师人格也不同于其它社会角色的人格,教师要为人师表,就必须处处率先垂范,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思想、作风、语言、兴趣、仪表、风度等各个方面上。

1.教师的自我(www.daowen.com)

教师的自我是一种教师意识,也就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总体规定性的认识及持有的态度。教师的自我直接影响和调节着教师的从业心理和行为。教师的自我分为四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排斥意识、徘徊意识、朦胧意识、自觉意识。教师的自我意识形态不同,从事教师职业的独立性、主动性、稳定性和合作性等都有所不同,按照一个具备自觉意识的教师的自我分析,教师的自我认识和态度应当是:对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具备无私奉献和专心致志的职业追求,能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勇于进取和善于合作。教师的自我意识形成,一需要有教师职业刺激内容的新颖性,二需要教师职业活动更大程度上满足教师的现实需要。

2。教师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决定教师在各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对学生和他人保持着热烈的情感,在教学行为上时常统一于自己坚强意志的支配。教师的人格还明显地表现为职业化的特征,如社会化的成就动机,社会化的职业态度,多元化的性格组合,师表化的职业行为等。对教师多元化的性格组合中的性格成分,研究表明“公正无私、诚实谦逊、热情开朗、独立善断、自律自制”五个方面都是良好的性格成分,然而中国人的部分不良性格成分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多元化的性格组合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如缺乏公共精神,时间观念不强、死要面子、相互猜疑、疑乏真诚等性格成分正是导致教师心理出现不健康的内在心理病因。教师的人格教育,要善于从优化教师多元化性格组合上考虑性格成分的选择。

(三)教师的行为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是教师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由于社会事物和社会标准在不断地变化,因而社会化是教师毕生都在经历的过程,教师的行为社会化过程,一是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二是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或获得,三是教师进入角色按角色期望而扮演角色。

1.教师对职业的认同

认同是一种自居,是个体以自己所学习模仿的那个“榜样”、“模特儿”自居,渴望获得与他们同一的地位、处境与形象。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是在教师的自我基础上,把自我同他人比较,选定某“榜样”教师作为自居的对象而模仿学习。研究表明,处于不同成熟阶段的教师自居情况是有一定差异的,新教师比老教师自居意识要强得多,老教师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意识不强这是教师行为社会化面临的问题,不少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社会化早巳完成,而事实上教师的社会化更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2.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

角色意识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标志,它是自居作用进一步“内化”的结果,即体现出对人、对事以为在原则上“可信”,转化为自己内心的一种需要或准则,比较自觉地按社会要求去做。“内化”导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说法和做法的认识提高,使教师对教学行为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发挥,此时教师行为的社会化进入一个稳定时期。

3.教师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角色意识和角色期待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角色行为,当角色意识与角色期待相符合时,角色扮演处于最佳状态。教师的角色扮演一旦处于最佳状态,教师的行为艺术性就可以集中地体现出来。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的角色扮演都难于处于最佳状态,角色意识和角色期待很难始终保持一致,由此角色冲突就不可避免,教师的行为艺术性就无法达到完美的程度。教师的内在角色冲突,是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致病根由之一,开展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好教师内在角色冲突的问题。

我们努力的目标是教师行为既要符合社会化的要求,也要保持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因而教师的行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又怎样形成个人的教学行为风格,同样是教师行为研究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