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卫生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
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增强心理健康,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以预防身心疾病发生的科学叫做心理卫生。在实际理解中,心理卫生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专门进行心理卫生的理论研究;二是指一种专业和实践,即心理卫生工作,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三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在此,我们研究的心理卫生的含义是指个体具有正常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包含着人的正常认识,适当的情绪和行为,以及良好的个性,同时心理卫生也是一种工作,是使人获得心理健康的手段或方法,它既有保护人的良好适应与预防心理疾病的任务,也有消除已经产生的适应不良,治疗疾病方面的任务,其宗旨是研究人的身心关系,维护个体正常的心理状态,减少行为障碍,预防各种精神疾病,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长期以来,很多人对于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心理健康却很少受到注意。实际上,只有身心健全的人,才算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人要达到“健康”的要求,只讲生理卫生是不行的,还必须讲心理卫生。
(二)心理卫生产生与发展
1.我国早期的心理卫生起源(www.daowen.com)
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对人的卫生保健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术中就孕育了卫生保健的思想。唐朝大诗人自居易曾写道:“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表明重视心理卫生保健,不仅可以防疾病,而且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治疗心理疾病。宋代的《少儿卫生总微论》也提到五气与教育的关系“心气盛者,则伶俐,早言笑,形神清而多发;肝气盛者,则矫健而早行立;脾气盛者,肌肉厚而色紫,耐壮而乳多;肺气盛者,皮肤莹白滑腻,发细黑浅;肾气盛者,脑少而合早,牙齿早生”。说明心理健康发展与生理健康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即是说在古代我国已对心理卫生保健有了一定的认识。
2.心理卫生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卫生工作真正产生是在20世纪初,1930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次心理卫生国际会议,有5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1948年,联合国成立了心理卫生组织。解放前,我国在心理学家的倡导下,也建立过心理卫生组织。目前,我国已重建了心理卫生协会,并使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范围不断扩大,同时还制定了心理卫生条例,从而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也就蓬勃发展起来,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身心健康地、积极愉快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