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教育

时间:2024-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鉴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要求,结合教师职业特征及职业要求,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我们认为主要应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正常,胜任日常工作。心理健康的人,其情绪的主要标志,第一,应该是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是不可取的。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教育

三、教师主要的心理健康标准

对心理健康活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国家对其有不同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曾提出普通人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9)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成规之下,对个人的基本要求能作恰如其分的满足。

国内的心理学工作者主张心理健康一般应具备以下几点:

(1)智力在常态分配曲线以内;

(2)心理与行为特点和生理、年龄基本相等;

(3)情绪稳定、积极,和客观情况相适应;

(4)心理和行为协调一致;

(5)社会适应良好,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

(6)行为反应适度,不过敏也不迟钝,和刺激情境相适应;

(7)不违背社会行为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个人的愿望,并且使合理的需求得到满足;

(8)自我意识和自我实际相符,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差距不大。(www.daowen.com)

借鉴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要求,结合教师职业特征及职业要求,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我们认为主要应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正常,胜任日常工作。人们要适应环境,改造世界,首先必须能正确地认识客观环境;只有认识健康发展,才能进衙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教师要从事教学工作,起码能正确地感知教材,正确认识学生,记忆教学内容,能进行分析综合活动,否则就无法搞好教学工作。如果教师不脚踏实地、精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而成天脱离实际想人非非,沉溺于取得显著的社会成就的幻想之中,并力图在不能实现的幻想中得到满足,这说明那位教师的认识发生了障碍,是一种不健康的认识心理。可见,记忆、思维等是否健康发展,是教师能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心理条件。

人的心理是在各种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也是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胜任日常工作,并且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一个教师上课经常忘记讲稿,讲了上句忘下句,甚至经常在学生面前耍态度,发脾气,流泪痛哭等,使学生莫名其妙,这表明其心理不健康,也不能胜任日常工作。当然,一个学校里的领导,经常听了教师的情况反映,当时说研究解决,之后又忘得一千二净,这也说明他已丧失了正常工作能力,心理不卫生,有了心理疾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甚至丧失了部分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由此可见,认知正常,胜任日常工作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要求与表现。

(2)情绪稳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体验是与需要紧密联系的。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便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满意、兴奋、高兴、快乐等;当人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便会产生消极情感体验,如沮丧、忧愁、烦闷、悲伤等,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心理活动水平,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其心理活动水平。一个人心情愉快时,做事情干劲十足,考虑问题时思维敏捷、灵活,遇到困难时也易于克服,因而工作效率也较高;反之,则记忆效果差、思维迟钝、工作效率低。

心理健康的人,其情绪的主要标志,第一,应该是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说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就没有消极情绪,而只是说消极情绪应在一定的限度内,有时消极的情绪还有积极的意义,如发怒、憎恨是消极情绪,但某些时候却极为重要。面对流氓犯罪团伙的杀人、抢劫等行为而满腔怒火,这可使大脑皮层和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血液中的含氧量增高,血压上升,肌肉的紧张度增加,机体的潜在力量充分动员起来,迸发出比平时大得多的力量,从而有利于同坏人作斗争。一般说来,情绪波动不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即使是由消极情绪引起的身心变化,只要情绪平稳下来,相应的身心变化也会随之恢复,但是极为强烈的情绪波动,或者长时间的紧张焦虑、忧伤、惊恐等,都会使人发生疾病。第二,善于控制、支配自己的情绪,抑制无益的情绪,是教师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志,一个教师不能让学生的情绪左右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带给学生,那种怒气冲天,满脸烦恼,精神不振等坏情绪,往往会给学生心灵罩上阴影,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破坏他们的学习情绪,教师是教育者,不恰当的喜怒哀乐是不适应教育过程需要的。因此,教师必须驾驭自己的情绪,使积极乐观的情绪占主导地位,并做到欢乐有度,悲愤有节。第三,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周围事物有较深刻、细致、正确的认识,并迅速的感受和作出恰当的反应。

与情绪稳定相反的是“神经过敏”,情绪不稳定。如有的因别人无意的一言一笑,错认为是别人对他有好感,或把别人无意的一个眼色、动作、话语视为对他的轻视、反感等。有的青年教师常为自己找不到理想伴侣而焦躁不安,有的中年教师担心自己的孩子升不了学或找不到工作而心烦意乱、忧心忡忡,有的老教师自己身体欠佳,总怀疑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而忧伤、苦闷,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性格开朗。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高兴的时候,吃着粗茶淡饭也觉得香甜可口;忧愁烦闷时,即使是山珍海味,也觉得苦涩难咽。至于性格忧郁,多愁善感的人,更是吃饭不香,虽食量很小仍然感到肚腹饱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平时抑抑郁郁,情绪消沉,看到月缺花残也要和自己联系起来,因而常黯然落泪。她不喜欢出头露面,有事闷在心中,经常一人对空长叹;她的精神生活充满了忧愁和悲伤,失去了人生乐趣,以至过早地夭亡。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是不可取的。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活跃开朗的性格。教育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要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扉,用情感诉诸人的情感,因而教师要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的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勤奋工作,振奋愉快,活泼开朗是教师性格稳定的因素。教师不应因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沮丧、悲观、心灰意冷,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似的,而应对挫折有较强的耐力,并依靠意志去战胜困难和挫折,直至成功。如果教师性格孤僻抑郁,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与不顺心的事,心胸狭窄、喜怒无常、冷若冰霜、愁肠百结,这都是与教师的职业不相称的,也是不允许的心理状态。

(4)人格健全。所谓人格健全就是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正确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正确地评价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性格稳定,意志坚定,言行一致。如对同志热情、正直、诚恳,对学习刻苦钻研,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教育事业尽心尽责,教学富有创新精神这些都是教师人格健全的表现;人格结构中的高层次因素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符合社会规范和教师的职业要求,即能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胸怀宽广、热爱生活。若一个教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张三面前谈论李四的长短,在李四面前说张三的是非,或在学生面前讲只能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而自己背着学生则违之,那这位教师则具有双重人格。若教师情绪不稳定,时涨时落,对他人缺乏同情心,情绪高涨时,兴趣极为广泛,情绪低落时,则兴趣寡然,那么这位教师则在情绪上不为自己控制,若一个教师缺乏控制,有较大的盲从性和冲动性,则行为多表现不稳定。如果一个教师遇事做事忽冷忽热,时而兴致勃勃,时而意志消沉,或遇难而退,则为意志薄弱,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5)适应性强。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与同学、同事、朋友之间有了隔阂、疙瘩时,会觉得沉闷、烦躁,一旦隔阂消除,疙瘩解开,就会心情舒畅,生活也就充满阳光,工作特别有劲。可见,良好的适应,无论对个人心理健康还是对学习、工作都非常重要,适应就是保持与环境间的平衡;减缓心理冲突,以达到个人与环境之间及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状态,如人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衣服,随着不同的环境调整自己的角色等,都是适应的表现。人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最主要的是社会环境,一个人能否很好地生活、工作、学习,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他是否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教师,不只是简单地顺应教育环境,而是有改造教育环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整不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如调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或在新的工作环境不能很好很快地适应,或是个人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则造成“适应不良”。

(6)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必须存在人际交往,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际关系失调。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关人员表达出来,否则就觉得不舒服,甚至坐卧不安,所有这些都是良好人际关系的表现。如果教师各自为政、互不支持,对别人品头论足,甚至相互攻击,对双方的心理健康都极为不利。每个教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意义、价值,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做到自信、自强、自尊,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他人了解自己,自己也了解他人。教师通过与别人的交往活动,获得信息交流,互相知道彼此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并在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出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即在他人心中的地位、作用,也在交往活动中,了解他人的好恶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阅历、行为习惯等,从而不断调节自己的言行。如果一个教师在集体生活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封闭起来,使别人无法了解自己的好恶观、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或者一个教师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一切从“我”为出发点,对别人的兴趣、爱好等漠不关心,对别人的痛苦、悲伤、困难视而不见;或对别人取得了成绩而生嫉妒,竭力从中挑出毛病、缺点,对学生缺乏爱心、同情心和教育耐心等,这样,他就不可能处理好与同事之间,与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

第二,受到他人的悦纳。这里是说他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至少不是多余的。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白璧无暇,不可能受到所有教师、领导、学生的喜欢,获得一切人的信任、理解,但总的来说他,应是一个有益于集体的人,集体也因有了他而有更多的活力和欢乐,别人也愿意和他交往,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交往、可以信赖的人,若有一个教师大家都不愿亲近他,不愿与他共事,而希望疏远他,见到他就像遇见瘟疫一样躲避他,把他看做是“害群之马”,那么这位教师的心理一定存在某种缺陷。

第三,有自己的知心朋友。一个教师当他取得成就时,有人向他表示真诚祝贺,当他受到挫折、失败或遭遇不幸时,可以向知心朋友倾诉,把他心中的积怨、忧愁、悲哀倾吐出来,得到朋友的安慰、开导,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当遇到困难时,有朋友给以鼓励,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你获得勇气,以新的姿态面对一切。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的教师都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总之,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能够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理想、信念、兴趣、个性特点及价值取向,获得自己的亲密朋友。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朋友,常常被排斥在友谊之外,没有可以倾述心里话的人,过着孤独、愁闷的生活,是绝不可能有幸福可言的。

(7)行为正常。一般说来,人的行为是有自觉的目的,受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从一个人的盲行中,可以反映出他的认识活动,情绪状态、性格特点等心理活动。因此,通过人的行动可以看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而心理健康的教师其行为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他的行为方式和教师的身份相一致。在我国的今天,人民在政治上是平等的,人没有主仆贵贱之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应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热爱学生,不仅把基本知识、技能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时时刻刻做学生的表率,自尊、自爱、自强,用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能从教师的行为中感受到教师的职业的崇高、伟大。

第二,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强度和刺激的强度相一致。该激动时激动,该冷静时冷静,恰如其份,不异常、不越轨,喜怒哀乐符合人之常情,行为举止符合常态。如果反应与刺激失调,如一位教师对小损失、小失败而痛心疾首,对一个小小的不幸而悲痛欲绝,对别人多疑,常常以为别人在谈论他、骂他,长期闷闷不乐,日不思食,夜不思睡,这都是反应过强的表现。又如,有些教师失去亲人或精神上受到重大打击之后,若无其事,麻木不仁等,这又是反应过弱的表现,无论反应过强还是反应过弱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8)热爱事业。心理健康的教师认为世界是绚丽多彩的,生活是美好的,因此对现实中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正是这种对生活和事业有爱心,才能使得教师努力工作,刻苦钻研,进行创造性教育教学的热情。心理活动正常的教师,热爱事业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是无限崇高和伟大的,每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不应受当前经济大潮的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应“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子孙后代兢兢业业,甘做人梯,甚至甘愿过清贫日子,在条件十分艰苦的山区,造就一代新人。而不应随波逐流,时刻都想改换职业,或不惜一切去捞钱而陷入拜金主义或金钱至上的泥潭中去。

第二,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沟通师生关系的一条重要通道,是开发学生智慧潜能的钥匙。当然,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会更加热爱教师,尊重、信任教师,把教师看做是自己的知己,亲近教师,从而使教师得到愉快、欣慰的情绪体验。这有利于教师形成健康的心理,相反,若教师不爱学生,对学生尖酸刻薄,挖苦讽刺,这不但教育不好学生,无法取得教学的重大成就,还会使自己产生心理障碍。

(9)善于自我调节。我们知道,遇到顺心的事就心中高兴甚至喜形于色,遇到烦心的事就愁眉苦脸,打不起精神甚至横眉冷对、怒发冲冠,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心理健康的教师善于控制自己,善于用适当的方法调节其心理活动,消除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善于自我调节的教师的心理特点:一是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心理活动持之以恒。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心理是千差万别的,是各具不同特点,特别是“双差生”心理和行为更是多变。做到工作取得成就不骄傲,失败不气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对于差生教育,失败后具有调整自我及策略,继续教育的信心及毅力,是难能可贵的,反之。知难而退,不作任何努力、进取,就以失败而告终,则是不可取的。其二,凡事能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创造心理平衡。如在心情烦躁,怒火中烧,将和别人吵架时,能理知冷静,想到吵架的后果,就可避免事态的扩大;若遇丢失钱物等不愉快之事,就品味一下“塞翁失马”的故事,或进行破财免灾的自我安慰,就会达到心理平衡。当然,在此讲的是积极调节,而非消极行为合理化,即并不是把错误行为合理化,把不合理的事情理解成合乎逻辑的事情,从而原谅自己的失职、失误,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如教师没有责任心,根本不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学生学业成绩差,班主任工作没做好等,从不去分析教师的自身工作失误,而一味埋怨学生笨、不听话、不用功等,这并不是良好的自我心理的调节,而是错误行为合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