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师个体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心理品质。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的智力品质
1.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发展变化的儿童和青少年,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无论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还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塑造学生灵魂,处理教育中的各种问题,都需要灵活、敏捷、深刻的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的客观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立性的集中表现,而这些表现都来源于广博的知识经验。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教育科学知识,没有对学生身心实际情况及生活环境的深刻了解,没有较高的教育才能,那么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将是表面的、狭隘的、呆滞的、紊乱的和主观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必须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巧妙灵活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能迅速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中找到有关材料,去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把外在的知识化为头脑中的财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个性,不同思想面貌和个性特征的学生,做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避免学生出现消极的定势现象,而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在教师的影响下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观点与信念,以便收到卓有成效的教育效果。
2.敏锐的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那种善于在偶然的细微枝节中看出事物的本质的一般的特性和规律的感知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观察敏锐正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思维灵活,是观察敏锐的结果。
观察敏锐的教师,常常能从学生细微的表现中,通过学生的眼神、姿态、行为、穿着等方面进行观察,而洞察到他们的个性特征、知识状态、智力水平、精神状态及道德面貌。从而对好的方面进行及时引发,对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教育,防微杜渐。
了解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能细腻地洞察学生的外表行为中的微小差别,还能透过外表推知学生的品德、能力、气质、性格、习惯及家庭教养、早期教育等内心世界。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和贯彻因材施教的前提。
3.准确迅速的记忆力
准确、迅速、牢固的记忆力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
首先,知识的储备多少直接影响到教师备课的速度与质量。良好的记忆能力能使教师熟记教材内容和课堂设计,以便驾驭教材流畅讲课。
备课或活动的准备是教师对教材或材料的理解与处理的过程,教案或活动计划则是这种理解与处理思路的记录。清晰、醒目的教案或活动计划便于教师在授课活动中,通过扫视而获得清晰的映象,激起联想,达到再现,使讲授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广泛涉猎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以便丰富自己的头脑,更好地教育学生,这种不断的学习和进修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良好的记忆能力。
再次,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中,要迅速准确记住学生的名字、个性特征以及学生的意见、建议、要求和问题,以便融洽师生关系,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解疑问答和教育。
4.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是教师智力结构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对学生集体活动的设计,以及对每个学生发展的前景的期待等,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能使课堂教学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有助于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在头脑中重新组合产生新形象,促进对抽象的新知识进行理解,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有趣,又发展了想象力。
教师在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和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总是要运用想象力预见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想各种教育措施可能出现的结果,使教育活动在计划的轨道上,有意识的控制下,取得预期的结果。
5.富有成效的创造力
教师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是心灵的塑造,或是对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的巧妙处理,都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教师只有具备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的多变性,只有不按死板公式思考和行动的人才能胜任。教育工作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条件也不是毫无差异重复出现的;教育对象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就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龄,也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同一身心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施教的内容、方法、途径上要随情况变化而变化,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地使用。只有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智慧,敢于发现新问题,善于研究新问题,勇于探索、才能解决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
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难苦的脑力劳动过程,仓是充满艺术创作的过程,教师要把几千年来创造与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组织成为青少年可接受的知识体系,并用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的言语教给学生;教师要通过周密细致,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来发展学生的智力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解释与更新,也就是要进行一番再创造的艺术加工。
(二)教师的情感品质
教师具备高尚的情感品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使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创造和成就的动力,而且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
人民教师,除应具有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情感之外,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怀,热爱知识、追求真理的强烈理智情感,热爱、追求和创造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审美情感,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既是教师情感的突出内容,又是教师可贵的情感品质。
教书育人工作是长期、艰巨、复杂的,这就要求教师全力以赴,任劳任怨,不为名利,耐心细致,精雕细刻,这只有具备高尚情感的教师才能做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更要注重以其高尚丰富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师要把为国育才的工作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视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把自己与党的教育事业融为一体,把青春和全部心智献给祖国未来,是教师情感的突出特点。
教师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全部倾注在学生身上。教师的爱既是无私的,又是理智的,他们热爱所有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殷切希望学生尽快成才。他们把对学生真挚深厚的爱,在理智的控制下,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教育情境,流露出对学生的深爱之情,这种爱既可使学生头脑清醒冷静,又可融化学生冻结的心灵,有时还可以决定教育的成败。教师在任何场合下所表现出来的深刻而正确的道德感,对培养学生的相应情感有重大影响。
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丰富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他们热爱知识,尊重知识,追求真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勤奋刻苦地学习,不断开拓知识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提高文化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的人。教师强烈的理智情感,必然极大地感染和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刻苦学习,步人文化科学知识的殿堂。
(三)教师的意志品质
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教师应有的意志品质应表现在:(www.daowen.com)
1.实现教育目的的坚定性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无论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不论是在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还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美育,都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努力奋斗。教师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坚定性,既包括了教师对教育目的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也包括着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2.教育决策的果断性
教师的这种意志品质首先表现在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坚决执行;其次还表现在,当发现情况有了变化或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能立即停止或改变自己作出的决定;再次,教师还必须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偶发事件进行恰当、迅速、果断的处理,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的果断性是与他的深谋远虑和当机立断相结合的,是以教师的教育机智为前提的。它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深刻了解、周密考虑而具有充分根据的基础上,以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为条件的。
3.处理矛盾的自制性
自制力是克制自己的能力,是意志的一个重要品质。人的意志活动的高度水平非常明显地表现在他控制自己的技能上。教师的沉着、自制、耐心,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这种意志品质表现在善于支配和节制自我的能力,也表现在耐心说服、教育学生的工作中。对教师来说,具有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能够有效地了解和教育学生,这既是职业修养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
4.教育工作的坚持性
教师的这种意志品质表现在工作上的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坚持原则等方面。教师对学生要求明确、合理、严掐,并善于坚持到底。凡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在确信学生懂得自己要求的正确性的前提下,总是坚定不移地要求学生执行,不断进行督促检查,毫不动摇和妥协。
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和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正是在教师一贯坚持不懈的要求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只要经常地去要求学生改正已形成的旧习惯,就会使学生逐步放弃自己的看法,使教师的要求逐步化为他们的习惯,坚定学生执行教师要求的决心。坚持性不是强迫命令,它是在教师确信自己要求的正确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一贯的耐心教育,坚持性必须与教师的耐心和自制相结合。
(四)教师的兴趣品质
教师的兴趣品质与教师的职业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科学的兴趣
(1)广泛的文化知识兴趣。如对音乐、文学、美术、天文、地理、生态、伦理、政治、经济、现代科学技术都有广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对所教专业的兴趣。教师总是不满足所教专业已有的学识水平,他们总是孜孜以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力求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前沿领域。
(3)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的兴趣。在教育过程之中,教师深深感到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总是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包括对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
教师的职业兴趣,在平时表现为广泛涉猎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努力进修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以及刻苦钻研教材教法等。
2.对学生的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兴趣是教师职业兴趣的核心,因为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研究对象,又是教师的交往对象、人际关系对象,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兴趣,不仅有深刻的情感联系,而且受教师职业观、价值观的调节。这种兴趣表现了教师的高尚情操和爱祖国、爱人民的赤诚愿望。它是教师的学习行为、工作行为和不断提高教育能力的动力。
3.高尚的教育志趣
志趣是同个人志向、理想、信念相联系的情趣或兴趣。
高尚的教育志趣,主要表现为对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兴趣。教育教学作为培养人、传递科学知识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社会态度等精神文明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理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因此,对教育者来说,它不但是复杂的精神活动或智力劳动,而且是创造、献身、发挥才智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它不仅包含着无限的乐趣、多重的心理满足和最大的精神享受,还可以从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中,看到祖国的未来和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总是迷恋他的事业,呕心沥血地从事教学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这些都是教师具有高尚教育志趣的表现,并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酷爱和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上。
(五)教师的性格品质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它同人的个性心理倾向,特别是人的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有更为密切的联系。教师的性格品质,对教育活动影响则更为深远。
教育活动对教师性格品质的要求与选择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热情
热情作为一种性格品质,对教师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是教职工群体协同、合作来实现。而且整个教育活动都是在人际关系过程中实现的,热情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交往品质,冷漠则会构成人际障碍,不仅影响干群关系、同志关系,更会影响师生关系。
2.外向
教师不论传授科学知识,还是传递社会态度,都要借助交往手段。言教也好,身教也好,都是外显行为。因此,性格的外向,如善于谈吐,表情丰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等,都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格。少言寡语,不愿表述和性格内倾会使教师的影响力直接受到影响。
3.理智
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学生,又要头脑冷静,富于理智。这种性格特征,首先使教师摆脱情绪左右,办事公道,避免认识偏见;其次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能善于进行情境诊断,进行随机处理;再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人的活动,只有保持高度的理智,才会使教育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以避免教育的随意性和不负责任。
4.独立
教师在学校扮演着多重角色,在成人组织或群体中,他们多是被领导者,但是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和班级集体中,教师又是领导者、决策人,是学生集体开展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因此,下决心、出主意和领导班级独立开展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成了教师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或个性心理特征,否则,将难于做好一个人民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