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心理教育:了解教师群体的心理品质

教师心理教育:了解教师群体的心理品质

时间:2024-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一集体的成员在行为上具有互补性。小群体人数较少,成员之间有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关系比较密切,交往比较频繁,心理感受也较明显。这些现象表明,群体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使人的心理行为和发生某些变化,即产生群体心理效应。这是保持群体的整体性的主要因素。

教师心理教育:了解教师群体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群体的心理品质

师生员工都是学校的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若干群体,若干群体又进而构成学校组织。群体介于个体与组织之间,与个体和组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我们研究群体心理,了解它对学校组织的作用及其对个体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一)群体的概念

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它是由组织内的若干个人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行动上相互作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依存结合起来的。群体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它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集体是群体的最高表现形式。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一个群体要发展到集体,应具有以下特征。

1.共同的目标

目标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群体必须有共同的目标,正是由于目标的一致,才使同一群体的人员产生共同的兴趣和愿望,并结合为一个群体。没有目标,群体就没有动力,这种目标是必须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学校教职工就是为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共同目标才结合在一起的。

2.共同的感受

集体的成员会明确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集体的成员之间,会在心理上发生共鸣,相互了解对方情况,彼此意识到不可分离,具有相互认知与同属,群体中个人的感受,同成员间的行动发生相互联系,集体中人们彼此相容建立起共同的心理认同。

3.集体的规范

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评价一致的基础上,集体形成共同的准则和规范,使其成员在接受或拒绝某种有社会意义的现象认识时一致,活动协调。集体的这种规范,是成员必须遵守的,如果违反了它,就会受到惩罚。有了共同的价值和规范,集体成员才可能有密切的交往和相关的利益。

4.相关的行为

群体的成员在行为上的相关,表现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同一集体的成员在行为上具有互补性。在集体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要表现出分工所需要的行为,从而组成集体完整的行为系统。行为的相关,使得成员间存在着直接的个人交往与接触,这也导致感情上的相互作用。

5.一定的结构

每个成员都在一定的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并由此而构成一定的等级体系和人际关系的网络。群体的领导者和一般成员都按照角色的规定,进行着交往活动。

(二)群体的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群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不同种类:

1.大群体与小群体

根据群体的规模可将群体分为大、小两类。大群体人数众多,但成员之间只是通过共同的目标和一定的组织机构联系,直接交往较少。小群体人数较少,成员之间有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关系比较密切,交往比较频繁,心理感受也较明显。在学校中,全体师生员工就是一个大群体,班级、小组等就是小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这是根据群体的构成原则和方式划分的。正式群体是为了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而产生的,它有着规定的结构,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角色地位、职责关系及法定权限,如教研组、班级、共青团支部和少先队中队等。非正式群体是基于人际关系自发形成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这种群体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不合法的,前者如密友群体,后者如流氓团伙等。由于人们需要的复杂多样及交往对象的广泛性,非正式群体在师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3.集体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由共同活动把成员密切联系起来的。它不仅对成员个人具有意义,而且还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如学校中良好的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就使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较好地统一起来。

(三)群体的心理效应

从群体心理效应角度分析群体的心理功能。

人在群体中的行为与独处时的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一个淘气的学生进入良好的班集体中会变得老实一些,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学生一旦调到差班也会闹起来;一些学生与教师个别交往时比较和顺,而在同学面前却可能强硬起来。学习上也是一样,有些学生跟同伴一起学习劲头高,效果好,而另一些学生却恰恰相反。这些现象表明,群体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使人的心理行为和发生某些变化,即产生群体心理效应。群体的心理效应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群体的归属感

群体可使成员产生归属感,这是一种自觉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活动中就会执行群体的要求与准则,自觉地维护群众利益,与其他成员发生共鸣,表现出共同的情感和一致的行为和所属群体的特点。如一名教师在社会上表明自己身分时,总说我是教师;在教师群体中,则强调自己是某个学校的教师;到了学校,又表明是某个教研组的。这种逐层表明身分的意识就是归属感的一种具体表现。

影响群体归屑感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1)个体归属需要的强弱。归属需要是一种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对不同的群体都有着不同的归属需要,由此产生的群体归属感也是不同的。归属需要迫切,群体的归属感就强烈;反之,归属感就弱。如学生愈是迫切希望加入共青团、少先队,那么成为共青团、少先队员之后,所产生的群体归属感就愈强烈。

(2)群体的影响力。首先,群体内聚力越高,取得的成绩越大,其成员的归属感也越强烈,以自己是这个团体的成员而自豪。其次,由于角色的多重性,一个人一生可同时或先后参加不同的群体。如一个教师除了是学校的成员外,还可以是家庭的成员,文艺社团、科技、教育组织的成员等,他对这些群体都产生归属感,而最强烈的归属感则是对他生活、工作和其它方面影响最大的那个群体。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家庭的归属感强烈,就是因为家庭对人各方面的影响较大的缘故。

2.群体的认同感

群体的认同感是指群体成员在认识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这是保持群体的整体性的主要因素。由于兴趣、目的、利益相同,群体成员对群体外部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都能自觉保持一致的看法与情感。即使这种看法或评价是错误的,也不会怀疑。如果某一个成员与他人发生意见冲突,其他成员一般都会认为本成员的意见对而反驳对方,从而保持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群体内的认同,一般有自觉积极和被动消极两种情况。自觉积极的认同是由于群体内人际关系密切,能实现个体的价值,满足各种需要,有较强的吸引力,使得成员自觉主动与群体发生认同。被动消极的认同是在群体的压力下,为避免孤立或遭到冷遇而产生的从众行为。在外界情况不明,是非标准模糊以及缺乏必要信息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3.群体的激励感

产生激励感,即从群体中得到鼓舞和支持,增强信心和勇气,强化某种行动,是群体的一种重要功能。群体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

(1)汇合力量。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个体力量汇聚一起重新组成的一种合力。这种新的合力的能量要大大高于个体能量的总和,可以完成分散的个体所无法完成的任务。如在共同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组成的教学群体,就会促使教师相互影响,比较和竞争,有助于思想、业务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产生极大的推动力量。

(2)完成任务。群体对组织的主要功能,便是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学校组织要有效地实现其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把最终目标分解成若干具体目标,分配给学校内的各个群体,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生活管理、后勤保障、日常行政等诸方面分工合作,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正式群体如此,如教研组、班级等都有各自明确的职责和待完成的任务;非正式群体也如此,都可以用来传达信息,施加心理影响,在完成组织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www.daowen.com)

(3)满足心理需求。群体可以满足师生员工的各种心理需要:如满足安全的需要,可以避免孤独、寂寞、恐惧,获得安全感;满足交往的需要,可以与其他成员保持联系,进行交往,相互作用,获得同情、友谊与支持;满足自尊的需要、受人欢迎、尊重与爱护;增强自信心和力量感,成员间彼此交换意见得出一致看法,可以使个体增强信心,成员间彼此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能使个体具有力量感。此外还可以在个体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挫折时,得到帮助和鼓励。

(4)协调人际关系。人们相处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冲突,群体可以根据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促使成员团结合作地去完成组织目标。

群体的鼓励作用,反映在每个成员身上是不相同的。有的成员受到群体的鼓励、支持大,有的则较小,还有的则感受不到支持,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干扰。群体对其成员是促进还是干扰,要受到下列条件制约:①成员必须热爱自己的群体,服从本群体的规则,热心为群体利益服务,而不能成为群体的越轨分子。②个体与群体认同。希望群体对自己给予保护和支持,成为自己利益的维护者。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出现干扰和阻碍,降低活动效率。

(四)教师群体的其它心理

1.模仿心理

模仿是由非强制性社会刺激引起的,使个人再现某一榜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行为。这种社会刺激可以是榜样本身,也可以是其它事物<如社会号召)。其特点是非强制的、有积极的心理影响作用的。因而,模仿的发生是自觉自愿的,有时是无意识的,个人没有任何受迫感。

模仿一般是再现他人的一些外部特征、行为方式及姿态动作、行动等等,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肯定的情绪倾向性。模仿不仅是形成活动的一些技能、方式,也会形成精神价值。

榜样是模仿发生的关键一环。而这又以榜样的心理影响力量为关键。影响力涉及施受双方,一方面要决定于接受一方的特点,二方面重要的、主导的一方是在榜样本身,即要具有能引起他人模仿的种种特点。

2.暗示心理

暗示是双方的,施事者为“暗示者”,受事者为“受暗示者”。暗示的含义,通常是指施事者不明白表示要对方接受自己的影响,而用某种方式使对方接受其影响的行为。受暗示,则是受事者在没有意识施事者意图的情况下而接受其影响的行为。例如一个教研组内大家希望某教师能改正体罚学生的现象,于是经常厌恶地议论其他无关人的类似表现,但并不流露对该教师的反感,一些时间之后,该教师也将注意检点而改正自身的缺点。

许多情况下,暗示的一方也并不都是有意的,有时只是无意中对某些事物进行褒贬,以致使其他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暗示。

受暗示的个体差异很大,受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

(1)受暗示他人影响的因素:①性格。独立型的人不易受暗示,而顺从型的人,缺乏主见,随波逐流,易受暗示。②智力。知识、认识能力水平高的人不易受暗示,他们习惯以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如何行事。而知识、智力水平低,尤其是“愚昧者”最易受暗示。③对暗示的意识。在人知道(或意识到、猜到)他人企图施以暗示影响的时候,往往不受暗示。否则,则相反。

(2)受自身影响的因素:①暗示者的条件。这方面包括暗示者的信心、体力、身材、性格、年龄、知识、品德、权力、地位等等。如德高望重,智多识广,行事总是满怀信心的人易使人受暗示。②暗示者(或受暗示者)的人数。多数人的行为易使人受暗示,这在群体场合最常见。如会场上有几个人朝某处伸头观望,多数也会如此;多数人都鼓起掌来,个人在不知怎么回事时也会跟着鼓掌;街上许多人涌去排队,有人连卖什么都没搞清就也去排队;等等。③所暗示的问题的性质。就是说在有些问题上易受暗示,在有些问题上则不一定;有些问题易受多数人暗示,有些问题则易受有权威性的人的暗示。实验表明,在语法、道德行为判断上易受多数人暗示,而在音乐,美术的美学价值判断上则易受专家权威的暗示。

3.从众心理

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

从众的前提是实际存在的或自感(想象)的群体压力,但群体压力不同于行政压力或舆论压力,不具有直接的强制性或威胁性,所以从众一般也都有自觉自愿性质,有时则是一种“不能不如此”的自愿性质,而且还常常成为一些人的处世信念。

从众按表里一致与否而分为四种:

(1)表里皆从。这是表里一致的从众,确实从内心放弃了个人意见、态度。

(2)表从里不从。表面行为从众,内心保留个人意见。

(3)里从表不从。出于特殊考虑,内心从众,行为上却不从。

(4)表里均不从。这或是自信已见正确,或出于情绪性对立。

从众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群体压力的大小,另方面则取决于个人本身的情况。影响从众的个人特点主要有:①对社会评价、社会舆论的态度。有的人重视,有些人就无所谓,这样,前者就易于接受群体压力而从众。②情绪特征。有些人特别敏感,忧心忡忡,容易接受压力而从众。③智力水平。智力低,知识浅,易从众。④自尊心。自尊心强的人,不易从众;弱的人,则易于从众。⑤性格特征。性格上属于独立型的人不易从众,群体压力对他们作用小,顺从型的人则相反。⑥生活经历。长期独立自主处理问题机会多的人不易从众,群体压力对他们作用小,而习惯于依赖、顺从的人则相反。

4.服从心理

服从是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而行事的社会心理现象。

服从类似于从众,但有区别:从众是与众人一致,而服从既可顺从众人,也可服从个人(通常是“权威人物”);从众是出于群体压力,而服从往往是出于纪律、规范及权威个人所具有的一定的强制性。

对个人权威的服从是服从的一个常见方面。这里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出于钦佩、敬慕,极端的时候往往导致“个人崇拜”而带有盲目的情绪色彩,另一种是出于畏惧。第三种是兼有前两者。对个人权威的服从与以下条件有关:

(1)权威人物的权威性。这种权威主要是道德威望、才智威望、取位权力和实际成就。同时,年龄、经历、体力、身材,也会给权威性以一定的影响。权威性越高,越易使人服从。

(2)权威人物与服从者空间关系。领导人在场,下级服从的程度将明显提高。

(3)服从者与行动对象的距离。在接受权威指令从事惩罚性行动时,服从者与受罚对象距离越近,服从的程度将越低。

(4)服从者的个性特点。

5.认同心理

认同的基本含义是个体将自己和另一个对象视为等同,即“一样”、“完全类似”,从而形成彼此之间的整体性感觉,即不可分离的感觉。认同的基本对象是个体,但可以扩大而及于群体和组织。

认同的基础成分是认知。即经由认识上的比较,归类,确定彼此的异同,由于发现彼此“一样”从而认同。但认同不只反映在认知水平上,而且还伴随着感情的移人,这就是情绪认同,情绪认同的主要形式是“同感”、“同情”。完全的认同还含有行动成分,它以“有行动的感情移人”的形式而纳入认同的整体结构。总之,完全的认同包括认识、情感和行动等成分。

个体对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同,使个体与这些对象融为不可分离的整体,形成休戚与共、荣辱相依关系。优秀共产党人对同志、对组织、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就是光辉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