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师的心理教育作用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心理教育作用是指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心理教育作用的实质是一种信息的加工和心理能量的积聚与释放的过程。
心理和行为是一对孪生姊妹,心理是主观的活动,是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心理活动的复杂化是人类其它活动所不可比拟的,恩格斯把心理活动比喻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它使千万个追逐者为采集它的花蜜而奋斗。心理活动的研究是人类最崇高境界的研究,是实现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最终目标的追求,有人把21世纪称之为心理科学的时代,是认为在21世纪人类认识自己的研究将在科学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重视的是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任务完成的重大意义,也就是心理学家们的理想是什么。马克思在1877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中提出未来的科学都将归为一门科学即人的科学的预见,心理学家们希望能让人类向用显微镜观察生命活动和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活动一样,在未来的有一天能直接观察人类的心理世界。心理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有心理学家指出在于是增进人类对人的心理认识能力,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和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对此我们站在心理和行为相互作用上看问题,把心理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认定为是控制人类自身的情绪和行为。
行为是客观的活动,是若干主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产物,行为科学研究行为,不仅把心理因素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把生理、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也作为影响和制约行为的因素。行为活动的三要素在于目的、随意动作、力的大小,心理和行为的密切联系,一方面是心理和行为的目的确立联系,另方面是心理对行为力的大小的影响和制约关系。
人类的行为不同于动物的行为,人类的行为绝大多数是有目的的行为。比较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演化过程,对行为的目的性与人类社会性二者认为有同一的性质,行为目的性愈清楚,人类的社会性程度也愈高。人类行为的目的性在心理学家们看来,实质上是人类行为动机和行为需要的物化过程,动机斗争和需要的对象化是行为目的性确定的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心理和行为的联系,一方面是心理直接参与了行为目的性的确立,行为是心理生活的物化或对象化过程;另方面是行为活动的信息又提供新的行为目的确定的心理活动内容。行为是实践,心理是认识,二者是一个互为依托并互相作用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心理作用既包含认识作用,也包含实践作用。(www.daowen.com)
行为可以分解为系列化的动作组合,而动作就存在力的大小、平衡性和速度等方面的问题。由于人类行为动作的随意性,因此人的心理控制和调节着人的动作,影响和制约着动作的力的大小、平衡性和速度。运用能量的观点,心理活动本身是有能量积聚和释放特性的,心理活动对动作的影响和制约,实质上是心理能量转化为生理能量的一种复杂过程。
心理作用是心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教师的心理教育作用也就是教师心理和教师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教师心理是教师的职业活动所形成的,主要有七个组成方面,即“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意志、教师的观察力、教师的注意分配能力、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师的独创精神。”[4]教师的行为是教师的职业劳动所包含的方方面面,但主要的有“教师的语言行为,教师的组织协调行为,教师的应变行为和教师的创造性行为”四个方面。教师的心理教育作用效果或心理效应都是通过这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5]一书把教师的心理教育作用效应归纳为:“师生心理效应,德育心理效应,教学心理效应,学习心理效应和其它心理效应”几个方面,可以说是对教师心理教育作用比较全面的概括性论述。
研究教师的心理教育作用有两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一是教师心理的主要特点,二是教师行为的主要准则。这两方面参见下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