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角色转换
一、角色转换的含义
(一)角色与社会角色
角色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的舆论、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化,成为一个社会角色,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社会角色是指人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规范系列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社会群体的基础。社会角色是社会赋予人的社会权利与义务,反映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代表了每个人的身份。
在现实生活中,当个人成功地扮演了各种角色,就能既满足社会的期望,也能满足个人的需求,才能过着正常的生活;反之,不能胜任各种角色的人,则很可能在不同的生活处境中遇到困难。
(二)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当其他人对某个人的角色的知觉或期望有所不同时,这个人就可能会体验到角色冲突。冲突的存在,使一个人很难同时实现所有人的期望。在工作和生活中,角色冲突非常普遍。比如一位妇女,作为单位的领导者,人们希望她以工作为重,投身于事业;而作为家里的妻子与母亲,丈夫和孩子又希望她能更多地关心家庭。这位妇女就会体验到角色冲突。
当角色没有恰当地定义或实质上定义不明确时,就会出现角色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人们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做什么,同样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
(三)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是指随着个人的社会任务或职业生涯的不断变换而由一个角色进入另外一个角色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角色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场合,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角色转换,轻者发生角色错位,自己受苦;重者会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困难和危害。比如一个人,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经常要下达指令,离开工作岗位后,回到家里或在与朋友交往时,如果也表现出领导角色的特征,发号施令,官气十足,这样就会引起人们的误解。
二、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异
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之不同主要地表现为:学生是受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掌握本领,逐步完善自己,经济来源主要是接受家长的资助,尚未自食其力。进入职业角色后,则需要用自己的本领,通过工作为社会作贡献,取得经济来源,并以自己的行为承担社会责任。
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个人导向与团队导向的不同
在学校里可以个性张扬,根据个人的意愿做事。企业更多强调的是统一的标准、流程、规范,个人要通过组织来发挥作用。如果说在学校是一个人答卷,那么到了企业里就是集体答卷了,团队意识是很重要的。
(二)情感导向与职业导向的不同
在学校里很大程度上可以随时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到了企业必须有一种职业化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企业要求对企业的“认同感”。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就像是一个“修炼”过程,必须学会用职业要求来主导自己的行为。
(三)成长导向与责任导向的不同
在学校,作为学生,主要强调个人的教育成长,即成长导向。在企业作为员工,则强调责任意识,即责任导向。“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在企业里,要在履行责任的前提下学会成长,个人必须培养出一种“与公司共命运”的意识,要重视自己的信誉。
(四)思维导向与行为导向的不同
在学校里,学生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多爱争论,多爱问为什么。到了企业,就不仅仅是要求你去想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能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企业要求员工的是工作绩效,眼高手低、只动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五)智力导向与品格导向的不同
在学校,重视的是智力,看重的是学习成绩。在企业,重视的是品格,看重的是为人处世。企业所希望的品格是诚信,能持续地把小事做下去。比如关于“服从”这个问题。企业要求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应该做到“保留与承诺”。一方面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你必须服从上级去执行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有坚强的意志力与尊重人的品格。(www.daowen.com)
三、转换角色,适应社会
人在社会上的角色是变化的,它是一个行为转变的过程,一般包括下列过程:获得承担某个角色的认可,表现出扮演这个社会角色必须的社会品质和才能,本能地或积极地从精神上和行为上完全地投入这一社会角色。择业的过程就是选择新角色的过程。新角色的获得使得角色转变成为可能。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社会责任不同,社会规范不同,社会权利也不同。
(一)树立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在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没有角色意识,就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有准确的角色定位,定位不准,就谈不上顺利成长和成功。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说的就是行为要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大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在心理上面临着一个“断乳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和恰当的方法加以调适,以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每种角色都有其不同的角色规范和职业要求。身处不同社会位置的人们又很难获得绝对的平等。进入新单位后,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承担什么工作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性质、职责范围,弄清楚自己的职权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地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角色意识淡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该请示的却擅自做主,该自己处理的事务却怕承担责任,不敢做主或推给上司、同事,势必会与新环境格格不入。
(二)明确角色期望
许多人在成功后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自己之所以如此努力并最终获得成功,是为了不辜负某某人的期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别人的期望确实会影响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雕刻家,他雕刻了一位少女石像,并对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感情,使这座石像受到感动而“活”了。心理学家用这个故事说明对他人寄予期望可以最终使他人按自己的期望行动的现象。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不仅在学生中存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工作中,也存在着这种“效应”,并被人们推崇。初涉职场,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并相信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样会产生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三)实现角色转换
要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做好心理上的调整。对新角色的不适应,集中表现为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孤独感、失落感。医治这种孤独的良药是交往。只有置身于人际交往之中,把自己逐渐融入新的群体之中,打开心灵的闸门,以真诚换取他人的信任,才能在相互沟通中建立起新的友谊。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
(2)主动调整生活节奏。结束了“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学校生活,只有主动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才能使自己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要适应作息时间的变化,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
(3)树立发展目标。人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就不可能产生前进的动力。
(4)树立竞争、合作意识。一个人若没有竞争意识(或者说生存意识)也难以站稳脚跟,更谈不上个人发展。当然仅有竞争意识是不够的。在企业内部,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经营得好,关键在于合作。
(5)树立形象意识。人说:“货卖一张皮”,一语道破了包装的重要性。员工的个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全员公关,要求每一个员工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努力。所以,企业对有较好形象意识的大学生肯定是“情有独钟”的。
(6)安心本职工作,乐于奉献。安心本职工作是实现角色转变的基础。如果不安心工作,整天三心二意,这对自己的角色转变也是没有好处的。
(7)放下架子,虚心学习。要胜任新工作、适应新环境,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一切从头学起,才能与你周围的人打成一片,才能学会为人处事,并在业务上有长进,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8)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与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案 例
上班一个月
今年23岁的金乐毕业后来到一个国际货运公司的分公司上班。他学了四年外贸英语,现在是一名海运部业务员,平时主要的工作是帮助客户进行贸易代理,包括联系客户、开具凭单、确定装船发货时间等。
参加工作一个月,他体会最深的是尽管工作开局还比较容易,但要想做好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由于刚入门,认识的客户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师傅出去跑,向师傅学习怎样接洽业务,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去银行拿汇票,送汇票,提着货样到商检局进行检测。虽然这些与他学习外贸英语时想像中的大型贸易有很大差别,但他还是干劲十足。他说:“做业务不像背书,自己突击一下短时间内就能提高,要做一个好的业务员,必须从跑腿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慢慢积累,我的师傅都是做了很多年才有了丰富的经验,建立起自己的业务关系网,好高骛远以后会吃苦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