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职业指导教程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职业指导教程

时间:2024-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积极的职业兴趣引导下,人们在工作中便会处于兴奋状态。按照霍兰德的观点,职业兴趣是由于人格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一)霍兰德的职业类型划分霍兰德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职业兴趣的测量。1959年,霍兰德在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指导与咨询的实践基础上首次提出自己的职业兴趣理论,它基本上是一种职业人格理论,1973年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职业指导教程

第二节 职业兴趣

一、兴趣概述

(一)兴趣的概念

所谓兴趣,就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它是对客观事物所表现的选择性态度。“积极的情绪色彩”是指个体乐意关注该事物,愿意了解与之有关的知识,愿意探索与之有关的未知领域,并且在了解和探索的过程中愿意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付出代价。

个体对活动的兴趣往往会发展成为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并对活动的进行具有持续的作用。特别是在认知活动中,当个体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兴趣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更加丰富和深化,与此同时,还会产生与更高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会成为新的认知活动的内在动机。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如人在饥饿时需要食物,就对食物以及食物的气味、颜色等产生兴趣。人们对需要的事物往往想急切地去了解它、探索它,并产生好奇心,而对不需要的事物往往不会产生兴趣。一般来说,由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需要等)引起的兴趣比较短暂,而由高层次的需要,尤其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引起的兴趣比较持续而且稳定。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动力。兴趣越浓,人们活动的动力就越大,在活动中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反之,缺乏兴趣,活动就缺乏动力,在活动中取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小。

(二)职业兴趣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职业兴趣,就是人们对不同职业的认识倾向,或者说,职业兴趣是有关“职业偏好”的认识倾向。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没有哪一个不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浓厚的兴趣。任何一个想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必须有对自己工作和事业的强烈兴趣,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职业兴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职业兴趣可以使人在工作中心情愉快。“硬塞在鸡嘴里的食不香,自找的食吃才有味道”。如果人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很强烈,那么,在工作过程中,他就一定会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色彩”,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工作,人际关系就会很和谐。反之,“牛不喝水强按头”,没有兴趣,带着消极和被动的心态来工作,不仅自己情绪不佳,也会给周围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职业兴趣造就了一个积极的、和谐的、令人向往的美好环境,带给了人们愉悦的心情并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2)职业兴趣可以培养人们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强烈的职业兴趣可以驱使人迸发出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中,即使遇到困难,人们也会采取锲而不舍的精神想方设法加以克服;在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即使困难不大,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强烈的职业兴趣,可以培养人们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培养人们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3)职业兴趣有利于人们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职业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孵化器”。在积极的职业兴趣引导下,人们在工作中便会处于兴奋状态。兴奋提高了神经系统的活动速度和灵活性,有利于神经系统各部分的连接。这种状态很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反之,如果一个人总处在一种消极状态中,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就会受到抑制,活性就会下降,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意向。因此,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要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具有较高兴奋性的状态之中。

(4)职业兴趣可以引导人事业取得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职业兴趣可以促进人焕发出对事业的热爱,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据研究,如果一个人对某一项工作有兴趣,就能够发挥他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工作不感到疲倦。而对工作没有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筋疲力尽。兴趣是人们动力的源泉。对一个人来说,对工作感兴趣,就愿意钻研,这样就容易出成就。多方面的兴趣,可以使人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如需变换工作,只要自己感兴趣,也能很快熟悉,适应新的工作。

因此,在职业选择时,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有的人倾向于情感世界,活跃于人际关系领域;有的人则倾向于理智世界,在数学、公式领域内自由翱翔;有的人对智力操作感兴趣,对读书、写作、演算、设计等乐此不疲;有的人则对技能操作感兴趣,对修理、车、钳、刨、铣、摄影、琴、棋、书、画等津津有味。

不同的职业也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灵巧的双手,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但如果硬要他把兴趣转移到书本的理论知识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正是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因此,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应引起人们重视,特别是对将来要选择工作和职业的在校学生。

职业兴趣的发展过程是:从觉得有趣(短暂、多变的兴趣)开始,到发展为一种乐趣(专一、深入的兴趣),再到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志趣(具有社会性、自觉性、方向性的兴趣)。古今中外名人和大师们所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志趣的结果。

那么您应该如何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呢?同学们可以在职业指导人员或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下做一些反思和测试,由此确定您属于哪种兴趣类型。

职业兴趣类型并无好坏之分,每种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而,您在职业选择中应该尽可能地选择那些适合自己职业兴趣特点的专业和工作。

二、职业兴趣的分类

职业兴趣是人们的一种认识倾向。无论人是否了解某种职业的内在特征,都可能会依据自己的感受对它做出喜恶的评价。因此,职业兴趣反映的往往是人对职业活动外部特征的认识。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心理差异,面对同一种职业,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厌恶,有的人则没有感觉,无动于衷。按照霍兰德的观点,职业兴趣是由于人格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一)霍兰德的职业类型划分

霍兰德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职业兴趣的测量。他的贡献之一就在于提出了“职业兴趣就是人格的体现”,他将自己的理论称为冠以职业名称的人格理论。1959年,霍兰德在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指导与咨询的实践基础上首次提出自己的职业兴趣理论,它基本上是一种职业人格理论,1973年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划分了6种职业人格类型及相对应的6种环境模式。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都可以划分为以下6种职业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每一种类型构想均有相应的操作定义,可以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

(1)现实型(R)。现实型人格的人,偏好与物体打交道,喜欢摆弄和操作工具、机械、电子设备等具体有形的实物;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活动,厌恶从事教育性、服务性和劝诱说服性的职业。现实型的人,往往表现出看重具体的事物或真实的个人特点的价值观。

(2)研究型(I)。研究型性格的人,偏好对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并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探究,以求能理解和把握这种现象;他们不喜欢组织领导方面的活动,厌恶要求劝说和机械重复的活动。研究型的人,多体现出看重科学研究的价值观。

(3)艺术型(A)。艺术型性格的人,偏好模糊、自由和非系统化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创造艺术作品,完成自我表现;他们厌恶明确、秩序和系统化的活动。艺术型的人,想像丰富,看重美的品质。

(4)社会型(S)。社会型性格的人,偏好对他人进行传授、培训、教导、治疗和咨询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性工作,不喜欢与材料、工具、机械等实物打交道。社会型的人表现出重视社会和伦理道德问题的价值观。

(5)企业型(E)。企业型性格的人,对领导角色和冒险活动感兴趣,喜欢从事领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得经济收益的活动;厌恶研究性的活动。企业型的人,看重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成就。

(6)传统型(C)。传统型性格的人,偏好对数据资料进行明确、有序和系统化的整理工作,如按既定的规程保管记录,填写和整理书面或数字资料,使用文字和数据处理设备等协助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取经济效益;厌恶模糊、不正规、非程序化或探究性的活动。传统型的人看重商业和经济方面的具体成就。

(二)加拿大职业分类及职业兴趣类型的划分

下面是加拿大职业分类及各种职业兴趣类型的特点,同学们可以参考这个类型划分,帮助自己选择合适职业。(www.daowen.com)

(1)愿与事物打交道。喜欢接触工具、器具或数字,而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相应职业:制图员、修理工、裁缝、木匠、建筑工、出纳员、记账员、会计、勘测、工程技术、机器制造等。

(2)愿与人打交道。喜欢与人交往,愿与人接触,对销售、采访、传递信息一类的活动感兴趣。相应职业:记者、推销员、营业员、服务员、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外交联络等。

(3)愿与文字符号打交道。喜欢常规的、有规律的活动。习惯预先安排好的程序下工作,愿干有规律的工作。相应职业:邮件分类员、办公室职员、图书馆馆员、档案管理员、打字员、统计员等。

(4)愿与大自然打交道。喜欢地理、地质类的活动。相应职业:地质勘探人员、钻井工、矿工等。

(5)愿意从事农业、生物、化学类工作。喜欢种养、化工方面的实验性活动。相应职业:农业技术员、饲养员、水文员、化验员、制药工、菜农等。

(6)愿从事社会福利类工作。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乐意帮助人,试图改善他人的状况,帮助他人排忧解难,喜欢从事社会福利和助人工作。相应职业:律师、咨询人员、科技推广人员、教师、医生、护士等。

(7)愿做组织和管理工作。喜欢掌管一些事情,以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受到众人尊敬和获得声望,愿做领导和组织工作。相应职业:行政人员、企业管理干部、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等。

(8)愿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喜欢谈涉及人的主题,对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感兴趣。相应职业:从事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人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以及教育、行为管理工作、社会科学工作者、作家等。

(9)愿从事科学技术事业。喜欢通过逻辑推理、理论分析、独立思考或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分析的、推理的、测试的活动感兴趣,长于理论分析,喜欢独立地解决问题,也喜欢通过实验做出新发现。相应职业:生物、化学、工程学、物理学、自然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等。

(10)愿从事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喜欢创造新的式样和概念,大都喜欢独立的工作,对自己的学识和才能颇为自信,乐于解决抽象的问题,而且急于了解周围的世界。相应职业: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验室工作,如社会调查、经济分析、各类科学研究工作、化学、新产品开发,以及演员、画家、创作和设计人员等。

(11)愿做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作。喜欢通过一定的技术来进行活动,对运用一定技术,操作各种机械,制造新产品或完成其他任务感兴趣。喜欢使用工具特别是大型的、马力强的先进机器,喜欢具体的东西。相应职业:飞行员、驾驶员、机械制造等。

(12)愿从事具体的工作。喜欢制作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并从中得到乐趣,希望很快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从完成的产品中得到满足。相应职业:室内装饰、园林、美容理发、手工制作、机械维修、厨师等。

根据这种分类,一种兴趣类型可以对应许多种职业,同时绝大多数的职业也都与几种兴趣类型的特点相似,而每一个人往往又同时具有其中几种类型的特点,不能把各种职业兴趣截然分开。假如你要成为一名护士,那你就应有愿与人打交道(类型2)、愿热心助人(类型6)、愿做具体工作(类型12)这三方面的兴趣类型;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一方面感兴趣,就应努力培养和发展这方面的兴趣,否则,还是选择更适合你兴趣类型的职业为好。

有关职业兴趣的分类还有很多,都可以为了解自己和了解职业提供帮助。这些职业兴趣分类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所划分出来的兴趣类型能够与绝大多数社会职业建立联系。

事实上,每个人不仅具有一种职业兴趣类型,可能同时具备几种职业兴趣类型。这就要根据自己在各种类型上兴趣强度的差别来确定“中心兴趣”。确定中心兴趣时,要考虑社会需要和自己的优势能力。

职业兴趣只能作为了解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兴趣只能代表人在职业方面的认识倾向,但了解了自己的兴趣并不意味着就完全了解了自己。因此,还必须把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人格特征结合起来分析,这样才能为毕业后的职业抉择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职业兴趣的培养

(一)职业兴趣的形成

职业兴趣不是天生的,其形成与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实践活动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现在IT技术和旅游业都得到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对这两类职业感兴趣的人也迅速增加,这就是现实需求和历史发展所决定的。大学生一般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职业方向,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未来职业的兴趣。

职业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探究、爱好和定型三个阶段。

(1)探究。探究阶段是产生认识倾向的阶段。例如,一个同学由于对某足球明星产生敬慕心,进而对成为足球运动员产生兴趣;几天后,由于听了一场学术报告,又想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等等。这个阶段的兴趣比较分散、易变。中学生的兴趣多具有这种特点。

(2)爱好。爱好阶段与探究阶段的最大区别在于,要亲身参与有关职业的实践活动,比如,高职高专生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学实训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或者模拟某种职业角色,对该职业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时的职业兴趣开始向专一化方向发展。

(3)定型。定型阶段的职业兴趣已经明确化,能够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能力水平、社会的职业需求结合起来。比如,有的同学经过劳动实践,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创造为社会带来的效益,从而产生了职业自豪感,并决定献身这一职业。

(二)职业兴趣的培养

不少研究资料表明,很多学生填报高考升学志愿时,主要是听从家长的意见,另一些学生甚至是为了谋求好的就业机会而选择了违背自己意愿的专业来学习。因此,还谈不上对所学专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状况会妨碍一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如何在入校后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呢?

(1)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只有通过与社会的互动活动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实践活动不能只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访问,重在参与,取得实实在在的感性体验。要参加职业活动的全过程,了解该职业活动中人际之间的关系、人与物(机器)之间的关系、活动的产品以及职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等。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发现兴趣、培养兴趣,也才能使自己的职业兴趣得以形成和巩固。所谓“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发现。

(2)要培养自己的间接兴趣。所谓间接兴趣,是指由人的活动目的和结果引起的兴趣。人在最初接触某种职业时,往往对职业本身缺乏兴趣,因此,需要从间接兴趣着手培养职业兴趣。可以通过了解职业在社会活动中的意义、对人类活动的贡献等方面引起兴趣,也可以通过了解某项职业的未来发展机会引起兴趣,还可以通过实践逐步提高间接兴趣。比如,学习计算机文字输入规则很枯燥,但是,想到将来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掌握计算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就会对计算机学习产生间接兴趣,从而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3)要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对某项职业感兴趣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但这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事业要取得成功还必须具备该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因此,在培养职业兴趣的同时也要客观评价自己的职业能力,看是否适合该职业的要求。只有在能力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兴趣才是稳定持久的。

职业兴趣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人们对某项职业有兴趣,可以是对职业工作过程本身有兴趣,也可以是对由这种职业带来的各种功利有兴趣。如果仅对后者感兴趣,这种兴趣就会是短暂的。一个人只有对工作本身感兴趣,淡化职业兴趣中的功利色彩,这种职业兴趣才会长久,才是可贵的,才是最有益的。

职业兴趣可以在自发兴趣的基础上加以培养而形成。但是,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而变化。面对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要求学生能够更新就业观念,职业兴趣也要适应社会需求。如果淡化了职业兴趣的功利色彩,那么培养新的职业兴趣也就比较容易。个人的兴趣要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和所处的环境,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

只有通过职业实践,才能对职业本身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在态度上有所转变。在个体了解了该职业在社会领域中的意义并在工作进程中付出艰辛后,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激发了自豪感,就会激发起职业兴趣。同样,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过程中,也可以激发起职业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