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发展变化-职业指导教程

职业发展变化-职业指导教程

时间:2024-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行业是纺织业,一直到进入20世纪,钢铁、汽车和建筑业才先后超过纺织业。(四)职业活动的内容不断吐故纳新职业活动的内容具有时代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而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农业与工业部门就业人数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这是今后职业发展的

职业发展变化-职业指导教程

第二节 职业的发展变化

一、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问题就更加复杂。就全国来讲,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素质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严重过剩

目前,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城镇失业率在不断上升,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据有关方面对我国人口结构的推算,由于生育高峰的原因,“十五”期间,每年城乡平均新增劳动力290万人,将升至峰值,加上现有城镇失业人员等,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2200多万。按GDP每年7%~8%的增长速度,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0万至800万,年度就业岗位缺口为1400万到1500万个,再加上农村还有1.5亿富裕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二)下岗、失业人员增多

由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推行劳动合同制和实施企业内部改革等措施,失业职工大幅度增加。据统计2001年我国下岗、失业的职工约1900万人,这又给就业带来新的压力。

(三)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加

自1997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实行根本性改革,由过去按国家计划指令性分配,改革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用人单位不再按国家指令,被动接收毕业生,而是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精心挑选,择优录用,无形中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从1999年开始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普通高校的当年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猛增到2002年的320.5万,2002年比1998年增加了212.5万,但就业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据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45.11万人,到12月底,待就业人数为30万左右,就业率80%。按此计算2004年将毕业252万人,按80%比例计算将会有50万大学生待就业,又给就业带来新的压力。

(四)离退休人员的返聘或再就业造成新的就业压力

随着离退休年龄的低龄化,在就业岗位一定的情况下,退出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员若再就业,无疑会造成同劳动年龄人员竞争就业岗位的格局。据统计,现有离退休人员中有10%~20%由原单位返聘或受聘于其他单位,人数约在280万~500万之间。

(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加速转移增加就业压力

据统计,我国农村目前有1.5亿剩余劳动力在千方百计地寻求机会向城镇转移。常年流动的农民工约在6000万人,其中,跨省区流动、向大城市转移的达3000万人。据专家预测,我国在未来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内,每年需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出1500万到2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总规模,要达到1.5亿到2亿人。这些农民工的存在对解决城镇失业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上述情况可知,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二、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一)社会职业种类增加,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进入工业社会后,职业的种类越来越多。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工具的大量改进,以及生产过程的高度社会化,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形成了庞大的社会职业体系。新兴的行业不断涌现,如宇航工业、微电子工业、移动通讯、机器人工业等,远远超过了人们常说的“三百六十行”。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世界上的职业种类已超过4300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二)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加快

经济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加快。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经历了数千年,而自工业革命到新产业革命的今天,才200多年。就在这200多年的时间里,不但经常出现新行业,且各行业的主次地位的变化亦越来越快。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行业是纺织业,一直到进入20世纪,钢铁、汽车和建筑业才先后超过纺织业。但是,电子行业从产生、发展到成为一个主要行业,只用了几十年时间。移动通讯行业在我国形成才十几年时间。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将会给职业结构的变化带来又一次大的飞跃。

(三)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

职业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具有三个层次,即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一般分工区分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特殊分工划分出不同行业;个别分工划分出职业岗位。以农业为例,在早期,农业既是社会分工中一个最大的生产领域,又是人们从事的一种职业。到了后来又分为种植业与其他农业,形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的职业。目前,种植业又分为粮食作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蔬菜瓜果种植业、果树业、茶桑种植业等等,还出现了专门为农业服务的职业,如化肥、塑料薄膜、农药的生产等职业。

(四)职业活动的内容不断吐故纳新

职业活动的内容具有时代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旧的业务知识、技术方法过时了,新的业务知识、技术方法必将其所取代。比如刑事警察这种职业,远比19世纪的一般侦探要求高得多,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现代知识和掌握使用现代工具的本领,要通晓法学、法律和犯罪心理学,掌握侦探技术、电子技术、鉴定技术、擒拿技术和驾驶技术等。职业没有变,但内容已大为更新。再如设计院的工程师,以前是使用图版、尺子和绘图仪器来设计图纸,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运用CAD技术画出的图纸既美观、准确而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职业的专业化增强,并出现综合化和多元化趋势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就不能适应职业的需要。比如邮电、通信行业,由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缺乏现代电子技术能力的人就难以胜任工作的要求。另外,职业开始向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打破了以往每种职业都有相对固定范围的界限,职业与职业之间相互交叉延伸,界限模糊。从生产部门来说,现在很多企业变成以一业为主,兼营别业,这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一个职业岗位却同时具有几种职能,几种身份。

(六)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新职业的大量出现,职业层次形成了若干“高新第三产业”职业群,如金融、商贸服务、传播、物业服务、智力服务业等。而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农业与工业部门就业人数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这是今后职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近十年从事第三产业人数的增长,远远大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容纳新增就业人员最多的部门。据上海市预测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2010年将达到50%,而经济发达的美国已达到69%。

三、未来的热门职业

所谓“热门”职业是相对而言的。职业的“冷”、“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经济发展,并且不断改变着经济结构,由此而带动职业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职业,淘汰落后的职业。曾经备受冷落的职业可能变得引人瞩目,而今天众人趋之若鹜的所谓“热门职业”,在将来可能无人问津。

每个人对于“热门”职业的评价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但从总体上来说,以下几个因素必不可少:(www.daowen.com)

(一)薪水高的职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往往是考虑问题的必要因素。由于诸种原因,职业与职业之间的收入状况相差甚远。一些收入较高的职业往往成为大众追求的对象,自然成为择业者向往的“热门”职业。

一般说来,高新技术职业永远是高薪职业,如计算机、通讯、生物工程等方面的职业;各行各业的顶尖职业,无论是人事、财务、生产、工程、品控、物流均可望成为高薪职业;海关、银行及金融证券业均可成为高薪职业的“制造商”。

(二)声望高的职业

职业声望是公众对某一职业的认同程度,表现为渴望从事这一职业的程度。职业声望高,追求此职业的人就多,从而形成“热门”。一般来说,一个在职业声望表上位次稳定处于前列的职业就是一个“热门”职业。如医生、教师、律师、文艺和体育工作者、记者、编辑等,或许起始阶段收入并不很高,但其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能够使之成为热门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拥有相当声望的职业中的成功者,肯定也会成为顶级受薪者。

(三)稳定性强的职业

竞争的残酷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的择业者觉得本身不擅长在商海中搏击,参与市场的恶性厮杀,同时也感到身心交瘁,而稳定性强的工作则是理想的栖身之地。机关、工商、税务、邮电通讯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工作便成为热门之选。

(四)发展前景好的职业

这是指人们出于对经济形势、技术的预测而对相应的职业产生的一种看法。一般说来,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的人往往更看重这一点。因为先行一步就意味着占尽先机。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为缩小一点点差距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专 栏

中国需要大量的“高级蓝领”[1]

深圳市每年急需高级技能人才3万余人,而每年引进、培养的技能人才不到1万人。技能人才岗位空缺的调查显示,全市每年培训中、高级技能人才的能力不足1万人,缺口很大。

在上海目前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比重仅占0.1%,技师和高级工也仅仅各占1.1%和1%。对高级技师需求调查表明,“十五”期间上海较理想的技术工人构成应为:高级技师占2.1%,技师占6.1%,高级工占13.9%,中级工占46.1%(现状为50.2%),初级工占31.8%(现状为42.5%)。现实离这一要求显然存在不小差距。

我国目前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性人才的短缺,这不仅仅是在上海、深圳所遇到的特殊问题,而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全国高级技工人数只占技工总数的3.5%,与发达国家占40%的比例相距甚远,全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就短缺60万人。

显然,中国需要大量的“高级蓝领”。

专 栏

提高AQ  迈向成功

当工作出现困难时,你会有怎样的反应?是责怪别人,而且接下来一整天都想着工作的苦恼,还是继续埋头工作——甚至因此更加兴奋——然后回到家里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说:“逆境是成功的加油站。与普通人相比,那一部分成功的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不仅能从生活的逆境中站起来,还能在此基础上飞黄腾达。”

对困难的适应力取决于一个人的AQ(adversity quotient),也就是逆境情商。

过去10年已经进行了多项AQ的研究。结果显示,AQ高的人手术后康复快,销售业绩也是AQ低的人的3倍,在公司中升迁的速度也快得多。

我们遇到问题时的自然反应就像我们的笑容一样属于天性。斯托茨博士说:“从15岁起,你面对困境的态度就根深蒂固了。”

遇到困难时,我们的脑海马上会出现一连串的问题——后果是什么,谁造成的,对我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AQ低的人很容易被这些问题吓倒,而AQ高的人则会以一种平静、积极、甚至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困难,找到补救的办法。

还好,天生的弱者可以学习像英雄那样思考。斯托茨博士说,关键是态度的转变。学着将麻烦的问题在脑子里系统地理顺,AQ高的人一般都会这么做——可以将惊慌减少到最小程度。

斯托茨博士说:“应对逆境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四个关键因素——控制、归属、延伸和忍耐。”控制就是认清自己改变局面的能力;归属是指承担后果的能力;延伸是对问题大小及其对工作生活其他方面影响的评估;忍耐是认识问题的持久性,以及它对你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

要调整好这4个关键因素,就要对每个问题进行这样的思考:这个问题导致的今后两天必然发生的结果是什么?对于这些必然结果,你最有可能改变的(即使部分改变)是哪些?怎样做能防止问题扩散?有什么迹象表明问题的后果会持续很长时间?

斯托茨博士说,这样一份在脑子形成的清单,可以使我们在问题发生后减少恐慌,并帮助我们确定轻重缓急。

资料来源: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排除万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