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论:摆脱苏东坡效应!

大学论:摆脱苏东坡效应!

时间:2024-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摆脱“苏东坡效应”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总而言之,自我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就像是一个“陌生的朋友”,既十分熟悉,又常常令人困惑。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让自己对“自我”的认识模糊下去。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是深入“此山中”探幽微,跳出“此山外”览全景。

大学论:摆脱苏东坡效应!

第一节 摆脱“苏东坡效应”

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积累、更新、前进的自我完善过程。逆境——艰苦可能激励意志、增长才干;顺境——优越则可能消磨意志、变得平庸。但,境遇是外因,要通过内因——每个人的意志的调节能力起作用。胸怀大志、意志坚强的人,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利用优越条件如虎添翼,从而使人生达到高级境界。能达到高级境界的人生是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事业有成、人我和谐、身体健康而感到圆满无憾。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美好愿望、有一个圆满的人生呢?主要靠每个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即摆脱自我认识的苦恼,认清一个真实的自我,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其中,不断提升意志调节能力是实现自我完善的核心环节。因为意志调节能力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能经受困难与挫折实现愿景的自我教育与调控能力,它可使我们能控制自我、律己严、有自制力;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我反省、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与调节技能等。意志调节能力对成功的人生有重大作用,在生活实践和品行修养中有十分广阔的用武之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要解决的。一是“我是谁”,二是“社会是什么”。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现代化的时代中,“人是社会的人”这句话变得更加有生活意蕴。现代社会没有隐者,也没有隐者产生和存在的土壤。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生活在现代人的身上只能是一个梦想。

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需要用积极的心态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这样的融入首先需要认识自我,即“我是谁”。自我,是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产生的,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说,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双亲、配偶、子女、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财产和权力等。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感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自我是个体心理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个体自身以及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动反映。就自我的成分而言,自我可相对区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即:物质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社会的自我(个体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精神的自我(个体能够感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这是个体自我的核心之所在)。总而言之,自我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个体的自我作为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与发动者,它可以使个体的活动具有独特性、一致性与共同性。不同的自我优势,会引起相应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进而去寻找理想的自我实现。所有的自我行动,都是自我的外现,其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从角色扮演这个角度看,角色的本身虽然决定着这一角色扮演者个体的共同轮廓,但是它不能决定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活动和行为。因为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行为活动,都取决于个人掌握角色和使其内化的程度,而内化的过程之本身又受到角色扮演者个人一系列的自我认识,自我态度,自我心理特点的影响。“谁像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诗人泰戈尔曾经这样说过。完全可以这样说:同样一种角色的扮演者,其扮演的水平和质量因人而异,甚至有的呈现高低、上下的迥然不同,究其原因,都可以追溯到“自我”这两个字上来。

对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就像是一个“陌生的朋友”,既十分熟悉,又常常令人困惑。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让自己对“自我”的认识模糊下去。因为只有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外界。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是深入“此山中”探幽微,跳出“此山外”览全景。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的结合点上对准焦距,而且,要有正视自我、剖析自我的勇气和智慧。

其次,我们需要清楚认识现代社会,即“社会是什么”。古往今来,社会一直在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去接受社会的现实。社会里有很多东西都是人们难解的秘密,这一把难开的金锁,也许只有通过时间的磨砺才能真正地了解内涵。

社会的复杂、深刻的内涵、难解的秘密、深厚的理念和未知的经历,一切都在社会与生活里揭晓!社会需要什么?生活需要什么?又该怎么正确地去认识这个迷茫的社会,无知、幼小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无形中承受社会的复杂,忍受生活给予的考验,在困难中挣扎着,一步步走过那坎坷的路程,度过艰辛的岁月,所有一切困难、艰辛、坎坷、错误、无知都在一步步迈进,从而感受社会的复杂。社会里的事情需要去耐心地忍受,经过一定的考验,才能慢慢地去适应它,更需要你付出足够的时间来满足它,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www.daowen.com)

怎么去认识社会,又该怎样真正地了解它,一切只有亲身体验,要有一定的经历,才会明白一切真正的内涵,社会里的真理尽在生活的考验中,当你被社会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时候,千万别放弃生活的未来!因为你的失败与痛苦还有无奈已经在向你告别,正因为有了前者,后者才会出现,把握未来,坚持现在,接受社会的复杂,容忍一切的考验!社会学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一个人要顺利生存和发展,必须认识和融入到社会中去。现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新旧价值的交替,打破了人们旧有的生活规则,而新的规则又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的生存往往显得异常艰难。现代青年是在平静、安逸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曾经过战争的洗礼,生活的磨砺,政治的斗争,生活的无忧无虑。但社会的巨大变革又迫使他们必须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所以,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带有以下三点突出的偏颇。

首先,认识社会以自我为中心,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任何人认识评价社会都需依据一定的标准,正确的标准应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社会,力争把握社会的全貌,以有利于社会顺利发展为原则,肯定对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否定对社会发展的有碍因素,尽力促使社会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应该说,当代大学生对这些道理是知道的,也是认可的,但在实际运作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不少大学生在评论社会现象时往往是口头上从社会利益出发,实际上却将对自己或自己小团体是否有利作为评判标准。对有利于自己或自己小团体的社会现象给予肯定,对不利于自己或自己小团体利益的社会现象加以否定。比如,很多大学生非常崇尚“自由”、“平等”和“博爱”。但他们肯定的“自由”是如何给自己最大限度的自由,却忘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以一切人自由发展为前提条件的。他们认为的“平等”是使自己充分享有平等权利,只要出现对自己不利的差别,就认为是不平等。有很多大学生非常关注教育平等,认为同样的条件就应同样对待才是教育平等,所以对有些地区考生高考成绩较低却能进较好高校,而自己成绩好于他们却只能进一般或较差的学校耿耿于怀,认为这是明显侵犯了自己的权利,是对自己的不平等。至于有些地区教育资源稀缺,不降分录取大学生就会导致地区之间教育不平等,进而影响整个国家教育的均衡发展,则难进入他们的思考范围。他们认为的“博爱”就是将“爱”均匀地洒向每个该被爱的人,自己一旦比他人少得利益,就认为这种爱有违“博爱”。凡此种种,不一而述。

其次,以偏执的心态分析社会问题,人为地夸大社会阴暗面,怀疑抹杀社会光明面。

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是曲折复杂的,在得到成就的同时,必不可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类正是在取得成就又不断克服问题的过程中走向进步的。因此,正确地评判社会应是不埋没社会取得的成就,也不回避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的全貌。处在社会大转轨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或者是由于对社会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的深恶痛绝,或者是由于受别有用心的宣传影响,在对中国现状进行分析评判时总是偏执地夸大社会阴暗面,怀疑抹杀社会的光明面。每听到人们对社会阴暗面揭露批判,不论其揭露批判是否属实,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赞誉其“敢讲、有水平”。每听到人们对社会成就的宣传和对先进人物事迹的赞誉,不论所讲内容如何,总是不屑一顾,指责其“吹牛、浮夸”。比如对中国一直进行的反腐败问题,每挖出一批腐败分子,不是认为党和国家的反腐败力度日益加大,使越来越多的腐败分子难逃法网,而是认为被挖出的腐败分子只是后台不硬的“倒霉蛋”,或是国家杀一儆百的“替罪羊”,认为中国官场已是无官不贪。每当人们赞誉国家取得的成就,歌颂先进模范人物时,不是为国家取得成就而自豪,为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所感动,而认为是谎报虚夸,甚至认为宣传模范人物的报道都是花钱买版面的假报道。

最后,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只满足于评头论足却不能置身其中从自我做起。

当代大学生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思想更加解放,对社会的关心热情更加高涨,为了尽快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他们不仅十分注意对社会的观察,而且充分利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及时发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奔走呼号,甚至为一些社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义愤填膺。但却不能将社会问题的解决与自己的所作所为密切结合起来。在有些大学生看来,所有社会问题的形成皆是其他人,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职的官员们的行为不当造成的,还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不可能与众多社会问题的形成挂上联系,大学生只要勇敢地揭露和抨击社会问题就已经尽了自己的社会职责。岂不知,任何社会问题的形成,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是使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能按照正确的法律、政策和道德规范去行为。大学院校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会不断地渗透到大学院校,大学生的不当行为亦会形成社会问题。要真正彻底解决社会问题,大学生必须在奔走呼号的同时,不断地反思自身,克服自身的不足,保证自己不成为社会问题的制造者或推波助澜者。事实上,许多当代大学生对此认识不到位,不仅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阻止社会不正之风的形成,反而在获取自己利益时去行不正之风。比如在大学生入党和寻找工作问题上,很多大学生对此中出现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疾言厉批,但当自己在解决这些问题碰到困难需要拉关系走后门时,许多大学生却置自己的批判于脑后,主动自觉地加入到拉关系走后门的行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