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青春应遵循的行动哲学
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在自然界中,在整个地球上,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奇妙的东西贯穿其间。它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无处不在,又与一切相关。它就是时间。“时间”这个词语意味着什么呢?诞生、活着、死去,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按时发生的,仿佛时间是某种巨大、崇高、宽广和深邃的东西;仿佛它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天体,包容着一切发光的世界,包含着生命和死亡,而这个地球像是蓝色的大海,无数的鱼在其中相聚相依,同泳同游。我们把已经做过的一切叫做过去;把正在做的一切叫做现在;而我们将要或试图去做的一切则称之为未来。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我们身内,不在我们身外。过去了的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现在正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而将要来的则包容在我们的希望和期待之中。
我们总是在期待着什么,我们的生命就是在期待中耗费掉了。有人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期待。我们认为某个时刻将会到来,而且一定会到来,那时我们的期待将会实现。在某种情况下,满足和实现我们的希望似乎依赖于时间;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坚定地相信并且确认,时间依赖于我们,而我们并不能使它缩短或延长。
成功要有个定向积累的过程,这是人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理。世界上从来没有不要花费时间便唾手可得的成功,也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人的一生如此短促、如此渺小。一些小小的成功,固然只需要付出很小的力量及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精力,但想要获得辉煌的成就,长久的成功,一定要投入很大的心力和很长的时间。以一天为例,只有集中心力,有效利用这一天,日后还会留存这一天努力的成果。而如果不立下目标,懵懵懂懂地得过且过的话,一天还是一天,不会留下什么成果。一天如此,一周如此,一月如此,一年如此,一生都如此。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也许时间就是我们拥有的唯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别荒废它吧!时间就是永恒,荒废时间就是荒废生命。
珍惜每一分钟,浪费时间是生命中最大的错误,也是最具有毁灭性的力量。大量的机遇就蕴涵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当中,浪费时间往往是绝望的开始,也是幸福生活的扼杀者……明天的幸福就寄寓在今天的时间中。
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内涵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经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
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做他的座右铭。
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意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在座的各位实业界领袖大为惊讶,其中有一位一边激动地说:“我一直随身带着它呢,”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青春》。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脸红光,腿脚灵活,这些并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的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年月的轮回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理想的追求。
无情的岁月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心灵深处打下烙印。焦虑、恐惧、自卑终会使心情沮丧,意志消沉。
60岁也罢,16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不泯的意志,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乐趣。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棱,即使你年方20,或已经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韶华不逝。
高尔基说:“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用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而歌德认为:“智慧最后的结论是: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赢取,这才有资格去享有它。”因此,青春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必经之途,而每个人在青春年少时所思、所想、所做,其实都是在为人生的成就奠定坚实的底蕴,暮年时,回首往昔,才发现自己身后拥有了很多人所无法拥有的财富。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或许还有一句话也是值得每一个人所熟悉的“一生之计在于青春”。生命在历史长河中不能虚度,而青春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更加不能荒废。只因为青春只有一次,它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在有限的青春中,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浑浑噩噩地生活只会浪费自己的青春,浪费生命。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谁也不知道还有多远。而青春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再前进一步,如果没有用,就再向前一点。事实上,每次进步一点点并不太难。
牢牢记住古老的平衡法则,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因为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这一次的拒绝就是下一次的赞同;这一次皱起眉头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今天的不幸,往往预示着明天的好运。尝试,尝试,再尝试。障碍是成功路上的弯路,迎接它、面对它、战胜它。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太阳,相信“今天是此生最好的一天”,而获得每一天的成功,避免以失败收场。同时为明天的成功播种,超过那些按部就班的人,那些停滞不前的人,只要一息尚存,就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继续拼搏,坚持到底终有一天会丰收。因为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坚韧不拔,坚持不懈。
用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对待世界
有一个透明的杯子,里面装着半杯水,有人说,杯中水半满,也有人说,杯中水半空,如果是你,你会看到什么?人生就像一只杯子,起心动念,意义截然不同。面对同一件事,乐观者看到的是机会,是杯中的有,悲观者看到的是缺损,是杯中的无。这种态度决定了乐观者永远乐观,也决定了悲观者永远悲观,更加决定了人生的成功是属于乐观者的。
有一个公司招录了两名业务员,要求两名业务员去一个小岛上考察一下是否可以在那里销售鞋。两名业务员去了后,分头进行实地的调查,甲绕着小岛走了一圈,由于天气炎热,他满头大汗,同时他也发现这里的居民基本上就不穿鞋,他很沮丧,想着完了,我这个月的任务看来又完不成了,还是回宾馆睡一觉再回去交差吧。而另一个业务员乙同样也走了一圈,越走越高兴,看到这里的多数人不穿鞋,想着:太好了,我可以把即吸汗又轻巧的鞋在这里销售了。回去后,主管听了两人的汇报后,听取了乙的建议,让他负责该地区的销售,没有多长时间,乙的鞋销售一空,得到了公司的一大笔奖金,职位也得到了提升,成为了公司的骨干,而甲成了他手下的业务员。
一个残疾的画家说,我不是想“拥有”,而是想“成为”来探索人生。我深信“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因为一切都是体验,所有的淬炼也是身、心、灵成长的源泉。人的一生,不只是追求温饱,而是追求生命的丰富与开阔。从决心出发,虽然我没有了双手,缺了一只脚和一个眼睛,但肢体的残缺,并不能阻挠我成为一个自在的人。看看空荡的衣袖,我眨眨眼笑了笑,激励自己——我还是可以掌握快乐的人生。一个失去双腿的人在医院里寻死觅活,痛苦得活不下去了。然而,当这个画家用仅有的一只脚快乐地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大吃一惊:他失去的要比自己多得多啊,但是他为什么这么快乐呢?画家告诉他:比起长眠于地下的人,他至少还拥有阳光、空气,至少还能闻到鸟语花香,至少还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失去生活希望的人听到这里,内心极为震撼,突然间,他发现了身边的家人,看到了窗外的阳光,从此,他带着上半身到处去劝说和激励那些成为残疾的人,给他们带去快乐和生活的信心。这个人就是半丁,他用上半身向那些拥有健康双眼的人展示了更多的快乐和信心。
人在孤独中,正是自我重新内省的最好时机,可以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想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未来又能做什么?人在低潮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储备能量的最佳时候。将这些点点滴滴汇集起来,待他日得以发挥时,那所爆发出来的潜力,绝对有无限的可能。人生的诸多可能,总在一念之间,生命的诸多潜能也系于一念,就是这一念,可以决定人生的光明与黑暗,也可以决定生命的伟大与渺小。
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高的,高得像山顶一样突出;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每一只鸟都埋头飞翔;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嘴里说出,所有的副词已经省略;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淹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绿草从岩缝中横长出来;在那里,心灵受到意志的指引,朝着那不断成功的路上一路放歌。这就是乐观者。
如果不想变得悲观,你就要审视自己的拥有,并对拥有心存感激。有个顽皮鬼遇到了一位潜心修行的老和尚,顽皮鬼看老和尚一动也不动地参佛,因此起了吓唬老和尚的念头,于是他变成一个无头鬼,飘到老和尚的面前,老和尚看了他一眼,轻描淡写地说:“真好,没有头就不会头痛了。”顽皮鬼不服气,马上又变成一个没有肚子的鬼,心想这次一定可以吓死老和尚,没想到的是老和尚仍然看了看又笑着说:“没有肚子就不会肚子饿了,不必想该吃些什么,真是幸福啊!”顽皮鬼非常生气,决定使出最后一招。这一次,他变成了一个满面青光、没有五官的鬼,他就不信这样还吓不了老和尚。老和尚依旧不急不慢地说:“没有耳朵,就听不到扰人的声音;没有眼睛,就看不到人间的丑陋;没有鼻子,就不会闻到刺鼻难闻的味道;没有嘴巴,就不用四处说别人的坏话,你真是非常幸运呢!”这次,顽皮鬼再没辙了,只好悻悻然地走了。
在我们身旁经常出现如顽皮鬼般的考验,如果我们也能像老和尚一样,凡事从乐观的角度来思考,生活就能简单快乐很多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体验到小小的成功带来的喜悦经历,比如在小的时候,学会了系鞋带,父母通过夸奖和称赞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将这些小小的成就转换为自信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培养出孩子的乐观态度。在对小学生教育理念里有一种无论何时何事,都要去夸奖孩子,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凯罗尔·德维克医生曾和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相处了一段时间,他帮助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成绩的解读方式,从“我是个笨蛋”改为“还可以,但我要更用功读书”。结果,这些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都有持续性的进步。
乐观并不是鸵鸟心态,凡事看到好的一面,而是一种先让自己增加勇气,再去解决难题的方法。如果在遇到阻碍的时候,就先将自己置身于悲观的黑暗世界,那么怎么会有光源引导你一步步地去寻找明亮之处呢?(www.daowen.com)
用一生的时间去坚持不懈地学习
21世纪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样高效率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不懂得学习的人,任何一个抱有骄傲自满的人,都很容易导致人生的后退,社会对你的淘汰。因而,我们必须约束好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永远渴求新知识,积极学习的心态并持之以恒,这才是一个成功者的正确态度。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可以学习的东西,但是要想从生活中学到东西,更要具备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坚韧的意志特性。“水满则溢”能以一种空杯归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和挫折问题的时候,你还能有什么领悟不到的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你想学,在任何一个人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甚至是乞丐;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圣人面前,你也会有副不可一世的傲气或不屑。因此,学习的过程,应有一种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求学态度。
一位禅师让徒弟装来一坛石子,徒弟装好回来后,禅师问徒弟:“装满了吗?”徒弟说:“装满了。”禅师拿些细沙顺石缝倒满后又问徒弟:“这回满了吗?”徒弟说:“这回满了。”禅师又取了很多水倒进去,满了后再问徒弟:“满了吗?”徒弟说:“真的满了。”禅师又将一些干土放进去,吸水后又放进好多,禅师又问:“这次真的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了。禅师又说:“我还可以倒进去些水,它可能在今天真的满了,可是到明天或者后天,你再来看它就会空下去很多,因此我告诉你,它永远都不会满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永远都不要满足于现状,而成功的人生就是在不满足中不断地学习去充实自我,丰富人生。
李嘉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的人,他的思维不是去求学问,而是抢学问。李嘉诚12岁到香港就负担起赚钱养家的重任,但他上进心极强,工余时间同事打麻将玩乐,他就捧着书埋头苦读,天天如此。
如今的李嘉诚有70多岁了,仍爱书如命。他最爱科技、经济、哲学、历史方面的书,每晚睡前都要看一会儿。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如日中天,信息的传递日新月异,他也跟着天天更新知识,他形容自己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
李嘉诚从不看小说,也不看娱乐新闻,从不睡午觉,挤出来的时间用来吸收最新知识。每天早上7点半,他的下属就会把当天有关他业务的剪报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他不但要跟随社会进步,还要比社会跑快一些。从他跳出塑料花厂到发展地产,再搞电讯、港口、网络、投资国外等生意中都可见一斑。苦读英文使李嘉诚与其他早期从内地来香港的企业家有所区别。早在他办塑料厂时,就已订阅有关塑料的英文杂志,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当年,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社会是“稀有动物”。懂得英文,使他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直接谈生意,使他可以与外商投资顾问杜辉廉、汇丰银行的大班们打交道。后来,他还收购了“和黄”,成了洋人的老板。
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的李嘉诚是怎样学英文的呢?原来,他早年专门聘请了一个私人教师,每天早上7点30分上课。他上完课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上班,天天如此。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拼搏,在走向成功的这条路上,如果没有文化知识,实践知识、修养素质、坚强意志以及各种自我条件组合的能力和基本功的话,很容易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在这条路上,人们都行迹匆匆,有很多人就是在不自觉的自满中被别人超越的。因此,成功人士的拼搏道路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经久不衰的事实:成功的路上,没有止境,但永远存在险境,没有满足,却永远存在不足;在成功的路上立足的根本基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坚持,再坚持,没有其他的捷径可以走。
用青春的资本学会承担责任
当80、90后的年轻人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残酷现实的社会中成长,在父母和祖父母的呵护与无私给予中长大的时候,我们更多地看到“责任”在他们身上是缺乏的,现实给予他们的人生经验是有利于自我的事情可以,但一旦有损于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他们会极尽所能地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于是乎,在现在的学习中,若想获得人生的成就和德性的崇高,需要学会的就是责任的承担,而这样的一种承担并不是将生命主体的希望与目标,生活的热情与期待打压到无法翻身的地步,相反,青春的资本使得更多的责任承担成为了生命主体在生活体认中获得了别人所无法获得的践行经验和德性的育化,这是为生命主体获得人生成功积淀的最厚重的财富。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小伙伴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打碎了。一个老人立即从屋里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踢的球。伙伴们纷纷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家的宽恕。然而,老人却特别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来赔偿破碎的玻璃。
回到家,闯了祸的男孩思考了许久,才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知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他的年龄还小而开恩,教训了他一顿后,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为儿子说情,并开导着父亲。过了一会儿,父亲经不住母亲的劝说,才冷冰冰地说:“家里虽然有钱赔给别人,但是他闯的祸,就应该由他自己对过失行为负责。”停了一下,父亲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儿子说:“这里有15美元,是我暂时借给你的,你拿去先赔给那老人,但是,你必须想办法还给我。”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地跑出门把钱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由于他年龄太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有时还捡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父亲。父亲欣慰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不是爸爸逼迫你去挣钱,只是要你知道,一个能为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儿时往事的时候,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里根之所以成就自己的人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卓越的政治家,就在于他很小就已经知道做错事,要承担责任,当其他的小朋友逃跑后,他并没有采取逃跑的方式逃避自己的责任,又积极地挣钱去弥补自己行为的过错,这种行为让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挣钱、读书等表象行为内化为他自身的人格魅力,提升了他的人格品质,与现实社会中太多推卸责任、想尽办法逃避责任的人相比,里根的人生成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用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创造长久的生命
一个人生命的长短是有限的,不论是谁都不能够刻意延长自己的自然生命,而在历史长河中,太多的人并不因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反而为人们一代代所记忆和传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生命创造中,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是他们给予我们最真实的答案。
每个人的命运不是取决于上帝和真主,也不是取决于环境和机遇,而是取决于自己。自己才是生命历程转变的最大的最关键的,其决定因素的可变量。别人只能为你指路,谁也代替不了你走路。很多人都知道,甚至经常说“命运由我来做主”,但是在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在“认命”。在坎坷与困难面前退缩不前,把一切不行都归于不幸的命运。殊不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们同样地可以创造自己的命运,整天地陷入苦恼于担忧的困境中会逐渐地消磨人的意志,使人陷入沉沦的深渊而不可自拔。
伊莲·格莲妮是一个苏格兰人,1966年出生,不到30岁的她已经是古典音乐中打击乐演奏的大师,被世界公认为时下打击乐的女皇,可是没有人相信她是一个聋人。聋人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做音乐师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格莲妮的打击乐不是几个人的爵士乐或者室乐,而是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交响乐团。所以很多人在看到她的表演之前,无法相信世界上真有其事。
格莲妮8岁时患上一种奇怪的病,听力渐渐退化,到了12岁,完全失聪。但是耳朵的失聪并没有改变自己对音乐的兴趣和方向,她依靠坚强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天分,使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不少毕业生满足于伴奏工作,在大交响乐团中任职或者以作曲为职业。格莲妮不想自己的生命就这样和其他人一样度过,她挑选了打击乐器和独奏表演作为事业的方向。她创造了用触觉来感受音乐振动的方法去代替她没有的听觉,表演时,她赤足在乐器之间优美地飞来飞去,以加强她对音乐的感受。
打击乐直到20世纪中期才在传统西方音乐中有了一席之地,能够掌握的音乐家不多。很多有名的作曲家都为格莲妮作曲,她的声誉在音乐界十分高,是世界级的音乐家。
格莲妮在自己的道路上奋斗不已,最终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她并没有为自己的不幸找各种理由,而是用成绩来弥补缺陷。“本来我可以做很多出人头地的事情,但……”在人们身边常常听到。是某些不幸的遭遇使他们失败吗?不是,是他们不去寻找突破,容许那些不幸去决定他们的命运。请注意,那些不幸不是他们的命运,而只是他们用以决定自己命运的借口而已,很多人看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误以为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是命该如此。事实上命运是由生命主体如何对待那些发生了的事情而决定的。
人到底能不能掌握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个答案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们虽然可以掌握自己道路的方向,改变自己的心态冷暖,影响自己甚至自己身边的人的命运但是别人同样会影响到你,也就是如果你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坚定信念,你在命运的洪流中一样随波逐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