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论:掉入米缸中的老鼠

大学论:掉入米缸中的老鼠

时间:2024-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的存在和自然界的存在、社会的存在是融为一体的。

大学论:掉入米缸中的老鼠

第三节 随意识——意志培育之“掉入米缸中的老鼠”

每一个生命主体都在客观世界中生存并生活着,而客观的事实存在也总会要求人们在特定的环境,特殊的条件下以一定的态度进行理性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何以判别事实、价值甚至于何以进行选择,因为个体面对事实存在和价值意识时,人们的情感和态度是有很大区别的。人生在世,诱惑万千,或钱或色或广告或权威等干扰着每个人的神经,使人身心摇摆不定,无限的物质追求,浮躁的精神状态,使人们常常会失去一种理性的审视能力,从而产生现代生活的一种从众心态而随波逐流。

有一个土著部落,集会活动时,必须赤身裸体地在一起。虽然也遭受了很多白眼、谴责和谩骂,但他们却从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族规。有一次,他们这个部落里发生了传染病,许多族众染病卧床不起。部落里的医生都束手无策,最后他们决定从邻近村镇去请一位有名的医生,但那位医生知道他们那条奇怪的族规,感到去那个地方非常难为情,但又拒绝不了三番五次的邀请,想到还是救死扶伤为医生之首要职责,就答应了。等到医生要到部落来的那一天,部落族人们想,好不容易把医生请来,为尊重他起见,咱们就破例一次吧。所以那天所有的族人都穿上了衣服,打上了领带,聚集在会堂里等待医生的到来。(www.daowen.com)

时钟刚响过,医生走了进来,族人们一下子都愣住了。只见年迈苍苍的医生背着重重的医疗包,身上却一丝不挂,医生看到了着装整齐的族人……人们往往不知道的是,当你的人生有自己的独特色彩的时候,为什么要“随行”“入乡随俗”?你是坚持自己的专业技术能为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和矛盾,还是被世俗的、落后的陈规陋习掩盖和抹杀自己的鲜艳?于是,当你成为了大众中的一个普通之人的时候,就会将自己淹没在人山人海中,而再也找不到自我。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的存在和自然界的存在、社会的存在是融为一体的。而西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于是,当我们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社会中的时候,就会发现人们的思想的变化、行为的选择是随着客观的社会现实而发生的。当然我们就会很清晰地看到东西方的人在事实存在、价值判断和行为实践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西方文化讲个体,在多种主体并存的时候,他们的考虑顺序是:个人、集体和国家,东方文化讲群体,自古以来,东方文化中就是以家族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因而他们的顺序即:国家、集体和个人。西方最小的核算单位是人,以个体为生活重心,个体意识在道德行为、价值准则中居中心地位,强调以子女脱离父母独立奋斗和生活为荣,乐于表现自我,而东方则是家,乡土观念浓厚,主张“父母在不远游”、“衣锦还乡”等,在道德行为准则中,集体或者宗族具有至高无上的中心地位,以尽善尽美慎言为美德。因为讲个人,向内无法再拓展,所以西方文化又重外向;因为讲集体,必须处理好内部关系,所以东方文化又重内向。因为外向,西方人见面不是握手而是拥抱,主动和对方接触,交流认识;吃饭用刀叉,向外用力;因为内向,传统东方文化礼节在人们相见时则是拱手作揖,手心向内,自己的双手相抱;吃饭用筷子,向内用力;西方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日常事务时讲究实际、客观;而东方人则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事。于是,客观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人们是无法改变的,在真实存在的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否能够坚持“髓”,而不发生“随”似乎是每一个生命主体所要面对并为之解决的问题。

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掉进了一个盛满大米的米缸之中,老鼠开始十分警惕地享受这顿等它来享有的美食,它用舌头舔了舔表层的米粒,几小时后,舌头不燥,脑袋不疼,又无人来干扰,于是优哉地吃,这样不用担惊受怕、丰衣足食的日子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米缸见底了,它才发现自己臃肿的身体已经让它没有什么弹跳力了,结果只有两个:一是成为米缸主人的棒下鬼;二是被活活饿死。这缸米对老鼠而言无疑就是天大的诱惑,它抵抗不了的结果就是生存技能的消磨殆尽,生命的付出。而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在于人有认知、有情感、有意志。在中国,很多人在现实世界的残酷的竞争压力、生活压力中,受到了现实世界中很多的诱惑,失去了对生命个体意志德性的塑造和培养,为了一己之利而损害他人之利,社会之利,甚至是国家之利。久而久之,我们回头看到周围最常见的场景是什么?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沉寂而落寞地等着红绿灯却无视于天真烂漫的孩子在街道上玩耍;一个个疲惫的身影,无助而孤单地依靠着公交车的座位却无视于满头白发的老人困难地扶着栏杆;一声声沉重的叹息,流动或淹没于空气中……精力有限的生命主体越想立身红尘之上,却在现实的重压之下滚入红尘之中,举手之间都落了一身的灰尘,自由,梦想,激情,甚至于快乐就这样悄然消失,越来越多的单调和麻木写进了生活中,于是,更多的人追求的仅仅是“一次”,这一次装修挣到了一万块,而不管工程中出现诸多的假冒伪劣;这一年收到了老板的五千元红包奖励,却忘却了临近年终的安全检查;这一次闯了红灯,没有碰到任何人……于是在现实的诱惑和压力下,没有太多人追求“一生”,反而像那只掉进米缸的老鼠,随遇而安,享受着现有的舒适与安逸,抛弃了生存的技能,忘却了生命的理想。当越来越多的人心为物役、心为境行的时候,人们也出现了太多的“随”:随地扔垃圾,扔掉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中国人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随意改变产品质量,改变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基本生存法则,随时受到他人思想之诱惑和左右,而放弃或侮辱个体对生命尊严的尊重,所以当越来越多的人随波逐流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就失去了活力和激情。由此,我们需要的是“髓”,是生命之髓,是生命个体中的智慧与理性、自信与自立、坚韧与意志,将这些融于每一个个体生命历程中,生命中的那道曾被视为无法逾越的鸿沟便如同窗户纸一样,轻弹即破,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个心结,也就随之打开,生命体验中的一个个山峰,也就轻松登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