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校长人格魅力与魅力校长

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校长人格魅力与魅力校长

时间:2024-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建设乃学校发展魂之所系。学校既是儿童学习的环境,更是儿童生活的乐园;儿童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

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校长人格魅力与魅力校长

第二节 文化促进学校发展

一个人与一个人,一所学校与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竞争的胜负,关键在文化。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根本的追求是使人“文”化,由文来化人。正是在这个“化”的过程中,生命个体在逐渐拥有知识、智慧和思想的同时,学校整体文化品格也自然而然地得以提升。但学校文化建设关键不仅在于学生作品的上墙、教师用语的文明、文体活动的丰富等,而且在于内化于师生心里的文化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建设乃学校发展魂之所系。

学校既是儿童学习的环境,更是儿童生活的乐园;儿童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我立意对学校进行“乐学会玩”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就在于以营造适宜儿童天性发展的生存环境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轻松、和谐的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下面重点介绍两个方面,凸显我所推崇的“玩”的文化。

一、一门独具学校特色的活动课程

我们的《非常生活》把“玩”做成课程,孩子们在玩中学习,玩中体验,玩中感悟,挖掘出一片丰富资源,课外活动精彩纷呈。

(一)把“玩”做成课程

如果你问一个20世纪70年代的人,童年是什么?他会哼着“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沉浸于那一片温柔里;如果你问一个60年代的人,童年是什么?他会津津乐道地历数与小伙伴们玩过的那些疯天疯地的游戏:拍洋片儿,打陀螺……如果你问一群80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是什么?他会回答什么呢?吃肯德基?打电子游戏?还是上不完的培训班?抑或是从保安笼里往外探的小脸迟疑着什么也说不出?

日益拥挤的城市空间;安排紧凑的学校作息;沉重的长辈期望;便捷复杂的网络游戏,把童年的浪漫挤跑了,挤扁了,融蚀了。孩子们早熟了,干瘪了,麻木了。孩子们的童年已不再像个童年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城市儿童的童年却逐渐枯萎。他们有负担,却没有玩耍;有电脑却没有伙伴;有肯德基,却没有大自然……他们需要寻找属于他们的童真童趣,《非常生活》课程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的需求,课程的空白提出的。

2002年夏天,学校领导和老师正在为开发校本课程的内容而苦恼。恰巧那个学期学校的篮球筐因为破旧被摘掉了,但是学生的打球兴致不减,就只好拿篮球砸光秃秃的柱子,砸到了欢呼雀跃。这些都被教师们看在了眼里。因为学生的负担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长期的感受,篮球事件集中体现了这种矛盾,激发了教师隐藏在心底对学生的最朴素的人文关怀。课程开发会上,就这个让教师们感到辛酸的话题引出“学生需要玩”的观点,又最终提炼成了“寻找童年乐事,还给童真童趣”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非常生活》。《非常生活》拿玩来做课程,既是基于社会的需求,又是基于课程的空白,它引起了教师们极大的热情,得到了教师们前所未有的尊重。

《非常生活》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课程目标分别是:玩→会玩→很会玩。课程结构包括了《非常活动》、《非常社团》、《童心阅读》、《趣味竞赛》四个并行的系列,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每周两个课时。

(二)玩的效果

1.“学生乐坏了”

《非常生活》课程实施后迅速成为小学生所有课程中的最爱。以下来自当时大关苑一小的学生对课程的说法。

一(1)班的沈×:我平时玩不大有机会赢,赢了就特别高兴,觉得自己很伟大。

二(2)班陈×:……给大家带来快乐,希望学校大部分时间都上《非常生活》!

一(2)班陈××:上次抓蚱蜢,蚱蜢跳到我的鼻子上了,哈哈……

三(3)班方××:有一次踢球,我们班有个同学把鞋踢飞出了,想起来就好笑!

五(1)班班××:我们玩警察捉小偷的时候,跑来跑去真痛快!我想下个星期三快点到来,再玩!

四(2)班颜××:(挤进来嚷了声)上次玩“巧用力”,我得了全班第一!

刘老师设计的《绑绑线》,预想一课时,结果玩了三课时还结束不了。有个不太爱说话的小姑娘玩得着了迷,老师说绑绑线就像粘在她手上了一样。而且上课她总是第一个发言,因为她想出了很多很多复杂的玩法,让小朋友很羡慕。

六年级比较淘气的小韩,在邓老师的《DIY服装》的活动中模特表演很精彩。他上完课很激动地写到:“……老师、同学都用看明星的眼光看着我,他们肯定在想,啊!他多帅呀。我终于尝到了做焦点的感觉。”

六(3)班方××同学是《幼儿助教社》的社长,她在社长日记里这样写:“第一次助教时,我就碰到了有幼儿园小朋友拉出大便,屋里一股臭味,我不得不忍着恶心帮助他换衣服,真是哭笑不得。还有,当我要结束活动回学校时,小朋友甜甜地叫:“姐姐再见,阿姨再见!”居然有人叫我“阿姨”!要给小朋友讲故事时,我怎么讲都讲不出感情,小朋友都听不懂,我真后悔平时上语文课不好好练习朗读课文。但是真的要告别时,我还是觉得心里很甜很甜。”

2.“家长感动了”

二(1)班的尤××家长反映,玩过《跳房子》以后,孩子的班里“跳房子”成风,经常有伙伴来叫她玩。家里的地板、过道都被她画上了格子,甚至已经“逢格必跳”了。“不过,”她说,“孩子在家里说无聊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六(1)班的钟×的妈妈经不住孩子的缠磨,每周到学校来辅导《刻纸社》的活动,后来还把孩子的大姨妈也“拖下水”,一起陪孩子们玩。

还有的家长来信称赞《非常生活》开到孩子们的心坎上了,表示支持。有的家长说:“玩使校园增添了吸引力,受到你们的启发,我们要在家里开发一个家庭‘童真童趣’系列。”

3.“老师改变了”

在为孩子们设计玩、和孩子们玩的过程中,教师们比过去更了解、理解孩子。学校发生这样一件事:六年级的小张同学上课的时候骂了数学老师一句:“真笨!”班主任老师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小张是无心之词,可是数学老师又确实很难过,在哭。于是和小张商量办法,演出了一个现代版的“负荆请罪”,结果一干人马拥进办公室里,还没等说道歉,数学老师已经被他搞笑的装束惹得笑出声了。一个纠纷因为了解而用玩的形式轻松解决了。

在《非常生活》的实施中,教师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他们发现自己还不够会玩。比如《溜溜社》的同学经常邀请辅导老师一起玩,可她不会。教师们自我嘲笑:我们也是上一代的教育失败(不会玩)的产品。他们向学生承认自己有时不如他们,也虚心向孩子请教。

在《非常生活》里,教师会惊讶:孩子的创造力如此蓬勃!会感动:童真多么美好。会感慨:原来孩子是这样理解世界的。在惊讶后、感动后、感慨后,教师不知不觉变得包容,更会沟通。让孩子们拿老师渐渐当自己人了,师生关系变得亲密与纯粹。小杨老师说了一件有趣的事。她养了两只兔子,死掉一只后就每天带着另一只来上班。学生在草地上发现那只正在进食的兔子,玩得很高兴。后来有学生也带一只兔子来给老师的做伴,再接下去全班掀起养兔狂潮。甚至有人提出,可以用兔子代替值周员。同学们在过道里走的时候怕踩到可爱的兔子,就不会横冲直撞了……

(三)玩的启示

我们在“玩”的课程开发过程中,欣喜地发现,走进这片世界,收获的却远不止“课程资源”这么简单,它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生文化,之后演变成大关苑一小的独有的校园文化。请看三(1)班罗××同学的“乐学会玩之歌”: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我们快快乐乐地学习

学儿时习之,不亦说乎(语文)

ABCDEFG(英语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音乐)我们痛痛快快地玩耍

跑步跳绳扔沙包

甩空竹踢毽子跳竹竿舞

下军棋看动画拍洋片...

我们是幸福的“苑一”生

对于学校来说,玩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动脑筋,教师与学生都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玩法,而且课程开发操作简便。对于家长来说,玩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既无须昂贵的代价,也不要劳心费力,唯一付出的耐心与宽容。对于社会来说,提供给孩子玩的时间,玩的空间,以及玩的舆论支持是对教育的最必要投资

二、游戏也开博览会!

我在大关苑一小,曾成功举办了三届“剪刀、石头、布”校园游戏博览会,2004年11月1日杭州市首个秋假的第一天,举行“杭州市首届校园游戏博览会”,受到十多家媒体追踪报道和相关电视台的专题报道。2006年的“大运河,小脚印”红领巾休闲博览会开幕式暨第二届校园游戏博览会,规模最大,盛况空前,王国平书记还带来了贺信。2007年的游戏博览会上,我主持的“竹竿舞”运动风靡全校。2008年,在人民小学,我们同样举办了首届“活力动动节”,效果也相当好。

请看首届游博会的场景(摘自大队辅导员吴××):

暑假里,校领导干部开了两次碰头会,在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中,渐渐萌发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杭州有个西湖博览会,我们苑一在“童真童趣”校本课程的辐射下,也可以开一个杭城首届校园游戏博览会啊!把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他们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救出来。玩出精神,把“玩”渗透在学校管理中,学科教学中,大队活动中,让我们的孩子幸福起来,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成长。大胆的想法让每个人兴奋起来……

首届盛况(www.daowen.com)

开幕之前……

长达三周的失眠在开幕式的前一天达到顶峰,虽然在心里无数次回忆过每个细节的落实情况,但那份紧张与不安却始终无法消除,生怕漏了什么坏了整体效果。那天下了一夜的雨,我在心里也“哭”了一夜。凌晨五点,老天爷似乎被感动似的不“哭”了,此时,挂着的心才放下,迷迷糊糊地入睡了……八点半卡通人物开始迎宾,领导、媒体、外校师生如期而至……卡通人物热情地和所有的人握手、留影……

开幕啦!

——《杭州老游戏串演》

随着奶声奶气的2个一年级学生的“剪刀.石头.布”的引领,全校同学手舞足蹈,“剪刀.石头.布”的喊声响入云霄,快乐的音乐带出了一群快乐的天使,天真的笑脸与美丽的太阳花相映衬,欢快的旋律与怀旧的喜悦交织着三代人对童年的甜蜜回忆。跳牛皮筋、跳大绳、踩高跷、吹泡泡、打水泡……这么多儿时记忆中的游戏在家长、老师、孩子们的全心演绎下拉开了游博会的序幕。演者动情,观者动心,整个苑一的天空一片温馨……

正当打水仗进入“白热化”阶段,一阵鼓声,许多彩带从天而降。尖叫声、欢呼声一片,转声一看,差点晕倒——阵阵鼓声由谁而起?头扎红绳,扮演鼓手的居然是本校校长郑志龙——“校长也疯狂”

——疯狂广场互动

游戏师曼蒂夫妇的上场引来更大骚动,在主持人煽情的带动下台上台下一片笑声,家长、领导也被“捉”来一起玩,一起扭起来、跳起来,“疯”起来。一会儿“叉烧包”,一会儿“猜拳”,老老小小一片“激动”,鹤发童颜的老者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和小朋友一起玩起来,来自香港的“欢乐伞”抛起了会场的高潮,也掀开了《玩家总动员》摊位游戏的序幕。

——《玩家总动员》摊位游戏

每个人挂着一张精美的游戏卡穿梭于各个摊位前,凡参与活动的人都可根据游戏中的表现获得1—5枚笑脸,集齐相应的笑脸可到“认证处”换取相应等级的玩家标志,一级为“玩侠”,二级为“玩神”,三级“玩圣”就如同电脑游戏中的“级别”玩家。“哪吒宝圈”让人丑态百出,“安全岛”中一张小小的报纸让参与者哭笑不得,“一元五分”考验你的计算能力和应变能力,“鸡蛋找朋友”让人回归童年乐趣无穷。更有老游戏“空竹”发出殷勤的邀请,“游戏中的科学”让人深思不已。《游戏设计现场大奖赛》中来自全市的热心市民纷纷献上珍藏的老游戏,新游戏.

“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在一片《梦想天堂》的歌声中,广场每个角落的“快乐游戏者”再次挥手高歌,期待下一个活动再次上场。

参与感动篇

整个校园里应该是沸腾的,有著名游戏师的互动活动,有一二年级的“亲子游戏”,有“收卖佬”“鸡蛋找朋友”“终极密码”等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我走在校园里,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发自内心的开心与快乐。

在我巡场的时候,我一直关注着游戏设计。这是学生自己来设计并且推广游戏的一种方式。学生们极踊跃。在开始自己的游戏的时候,必须先对玩的学生说明自己游戏的规则以及玩法,不管复杂与否,必须很清楚的让其他玩伴了解,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其中在设计的时候,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且体现了来自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是绝对的儿童化的。(辅导员张××)

看完15分钟的游戏大串演,“咚咚咚……”一阵激动人心的锣鼓声聚拢了所有人的眼球,只见有一个男子身穿橙黄色T恤,头扎红绳,有节奏地敲击着主席台上的大鼓,定睛一看,才看清楚那位男子竟是我们的郑校长。他的造型与鼓声赢得大家一片叫好。当时的一刹那,我的心头涌上一阵感动,为勇敢的校长而感动。……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快乐,我珍惜这份源自内心深处、儿童时代的快乐,但我更珍惜这份感动,为这些点点滴滴而感动,为这台前幕后而感动!(辅导员莫××)

感谢游戏节让我们切身的感受了孩子渴望“玩”需要“玩”。祝愿我们的孩子不要为那么多的功课而挑灯夜战,也不用牺牲掉节假日去恶补弹琴绘画之类的“爱好”。而有更多的时间来玩耍和游戏,来体验那份快乐。而我们——老师也将为之努力。感谢游戏节让我重温了童年的快乐、让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家长和我们的老师都感同了那份亲情与快乐。游戏继续,快乐无限!(辅导员杨××)

校外惊叹篇

媒体也疯狂

本次活动引起了杭城各大媒体的关注,从10月21日《钱江晚报》发表“征集经典童年游戏喽”开始,为期两周的游博会被省市十一家报纸电台报道将近三十余次。《都市快报》金周刊头版头条进行了专栏报道,杭州少儿频道和生活频道、浙江教育频道、以新闻的形式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作为组织者和通讯员的我,手机被“打爆”了,打电话说得嗓子都哑了。

“社会”也疯狂

社会各界都被学校“玩疯”了的孩子、老师、甚至校长所感动,纷纷打来电话发来e-mail有些甚至来参与我们的活动,上塘肯德基“奇奇”来了,传统玩具“空竹”来了,《游戏中的科学》译者还专程从北京飞来设了一个摊位,更有无数社会人士带来了许多传统游戏来参与“游戏现场设计大赛”。

外校学生也疯狂

快乐的消息总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得很快,开幕式上,来了许多外校的孩子(因为放秋假),临走前,孩子们都争着和我们握手道别,其中一位悄悄地对我说:“吴老师,下次游博会你一定要告诉我们。今天真的太开心了,我学到了许多游戏玩法,我要去告诉我的伙伴们,真希望也成为你们学校的一分子。”

平常的游戏,非凡的活动,游戏也开博览会。那次,每个人都十分兴奋和感动,我专门为活动总结册写了《序》:

剪刀、石头、布

游戏也开博览会?学校也有游戏节?这一切是多么的稀奇、有趣。

游戏就是玩?玩就是游戏?

真让人体会到了其中的欢乐和高兴。老爸老妈教游戏,老师也会玩游戏!这真是从未有过的新鲜和有趣。

有趣!有趣!真有趣!!!

高兴!高兴!真高兴!!!

赶紧拿笔写一写

表表这次活动的乐趣!

三、游戏文化的延伸

在学校“玩”的课程开发和“游戏”文化的熏陶下,学校建立了二十多个学生社团,学生的校园生活非常丰富。学校的空竹社,参加了多次杭州市的演出,还参加了杭州市电视台的“杭州八闲”的评比,获奖后,著名主持人杨澜还为我们学生颁奖。杭州少儿电视台专门到学校做了多期节目,介绍活动和游戏文化,介绍特色游戏,介绍学校玩的特色。学校的竹竿舞、空竹逐步走出校门……

“玩出知识,玩出水平,玩出风格,玩出文化”,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抓住“5+1”模式,实施“乐学会玩”,把“会玩”要求拓展为: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艺术技能;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生活技能;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运动技能。

使苑一的学生与众不同,享受幸福,终身受用。

那时,对“玩”我们做到了精彩纷呈。对“学”突破不深。为此,我提倡游戏进课堂教学思想,让苦学变乐学,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学习的活力。下面附我当时写的随笔。

让游戏走进课堂

一提起“游戏”,人们就想到“玩”。在成人眼里,孩子是不该“贪玩”的,做“游戏”不乏与“无聊”和“幼稚”联系在一起。人们往往会“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做功课”,而忽视了孩子内在真正需要——现代的孩子十分渴望“玩”,甚至把“玩”当“乐事”,把学习当“苦差”。

事实上,“玩”贯穿了生活本身。“玩”中有文化,“玩”中有科学,“玩”中有创造,“玩”中有发现,“玩”中有规则,“玩”中有情感……“玩”构建了我们多彩的人生世界。

让游戏走进课堂,让“苦学”变成“乐学”,这是教改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们不能漠视孩子的需要,剥夺孩子的快乐,泯灭孩子的天性,扼杀孩子的童心,理解孩子,感悟童心;关怀孩子,保护天性;鼓励孩子,关注幸福。

让课堂“玩”起来,使学习更快乐,“玩”出知识,“玩”出能力,“玩”出水平,“玩”出风格和个性。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使学习不再是“负担”。

让课堂“活”起来,使教学更精彩,观念在教学中碰撞,业务在教学中提升,能力在孩子中发展,水平在孩子中提高。确实,需要我们对教材再整合,对内容再加工,对教法再创造,对过程再生成。

让课堂“实”起来,焕发生机和光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活动的“天地”;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舞台”;课堂不再是知识“传声器”,而是发现、探索、创造知识的“源泉”;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权威”,而是师生相长的“交流平台”。

让游戏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