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治疗心理疾病
第一,要对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病”,而不是什么思想问题或道德问题,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对待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同学要多关怀而不是回避和歧视。
第二,要了解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识。判定心理疾病可以依据三个标志:一是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也就是是否与周围的环境一致。二是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正常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活动都是协调一致的,人的认知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行,情感也是正常的。如果知、情、意失调,不仅自己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虽经别人帮助和分析,仍坚持己见,甚至不能照管自己的生活等,那就表明已患了某种心理疾病。三是看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人的个性特征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果一个人的某种个性特征突然变得异乎寻常,就很可能是心理病态化了。如,一个人本来很活泼,性格很开朗,突然莫名其妙地变得情感淡薄、消沉,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表情呆板、忧郁沮丧,甚至悲观厌世。
第三,要坚信心理疾病是能够治好的。尽管心理疾病的原因十分复杂,疗效也比较缓慢。但是,患了心理疾病的同学,不要过分地惧怕、恐惧,只要善于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增强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在心理医生或专家的指导下,掌握并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那么心理疾病就一定能够治好。
第四,要坚持心理咨询和治疗。一旦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不要害怕,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不要觉得内疚或麻烦别人。及时寻求帮助和坚持心理治疗和咨询有助于尽快恢复健康。
二、心理分析疗法
1.什么是心理分析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亦叫精神分析疗法,就是把病人所不知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病人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破除潜抑作用,揭穿防御机制的伪装,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这个转变工作,就是心理分析治疗。
2.心理分析疗法的一般原理
形成神经症状的根源是被潜抑到无意识中未能得到解决的欲望,是早年形成的症结。通过心理分析工作,病人能真正意识到并在感情上体验到这是幼年期形成的病根,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病人洞察到以前意识不到的致病原因,症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种洞察叫做“领悟”。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使病人达到真正的领悟,就是心理分析治疗的基本原理。
3.心理分析疗法的适应证
用心理分析疗法对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神经症,以及性变态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4.应用心理分析疗法需注意的事项
(1)病人要受过适当的教育,能理解医生的解释和说明。
(2)向病人讲明心理分析治疗的时间要长一些,至少3个月或更长时间。因此,请病人做好准备。
(3)要求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生活中重要的事暂不作决定,待治疗结束后再考虑。病人必须遵守治疗原则。
(4)要求病人必须随时把浮现在脑子里的任何观念、想法全部说出来。
(5)治疗环境要安静,不能有其他人员在场,以免干扰病人。
(6)治疗前要经过严格的躯体和精神检查。有幻觉、妄想和严重行为紊乱的精神病人,不能进行心理分析治疗。因为他们思维不清,不能理解心理医生的解释。
5.心理分析的过程
心理分析的过程一般分为3个治疗时期,在正式治疗时要先进行约2周左右的试验性分析和联想,进一步确定诊断,排除分裂症或抑郁类精神病,才能正式进入第一期治疗。第一期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并且维持一个治疗上的同盟关系。病人必须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保持对治疗的基本信任。第二期治疗主要是移情的出现及其解决。病人出现的移情会逐渐发展,医生要适时地予以解释,使病人能区别他和医生之间的治疗同盟,现实和被移植歪曲了的现象,能区别医生的实体和他出自幼儿感情对医生歪曲了的形象。第三期治疗即结尾期,使病人放弃把医生当做替身的态度,放弃医生是移情中幼儿期父母的形象,能承受和医生分离时的焦虑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概括地说,心理分析疗法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那些童年创伤、痛苦体验挖掘、暴露出来,变成意识的东西,加以分析、解释、疏导,使患者从心理医生的分析中重新认识自己,并改造自己人格的不足,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以实现治疗的目的。
三、应对心理危机的5大“疫苗”
1.第一剂心理“疫苗”——学会寻找快乐
【个案】
洋子,28岁,行政经理
应该说,从小我就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梦想。到了今天,我也算是一个大公司的行政经理了,可生活却没有给我快乐。每天盲目地奔走在从家到公司的两点一线,眼下的工作只是既定的程序,以后会做什么,想做什么,我毫无头绪;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而琐碎的事务,我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我总是沮丧自己裙子和衣服无法协调,厌烦生活如此紧张而单调……一天一天的日子,我找不出让自己快乐起来的理由。
专家指出:快乐是需要经营的,也能够经营。关键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
一位年近五旬的女教授就是一个快乐的女人。正因为她的快乐,她看上去才30来岁。她说:“虽然我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痛苦,生活也比较清贫,但我热爱生活,做什么事都感兴趣,喜欢运动,喜欢唱歌,并且从不在意唱得好不好。”
主动的生活,不良心理往往会退避三舍,因此快乐常在。
主动的生活还包括用明智的态度,顺应、承认不可抗拒的外力,欣赏自己,具有满足感、宽容心等。
2.第二剂心理“疫苗”——做个明白人
【个案】
涵涵,26岁,文艺工作者
涵涵个性柔弱,多愁善感。而现在的社会似乎到处充满了危险,如飞机失事,各种慢性病、传染病……涵涵因此不敢坐飞机、不敢吃牛肉、鸡肉,整日紧张兮兮的,都快成神经质了。每一次遇到什么突发事件,她都会大病一场。
专家指出:恐慌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信任危机。许多恐慌心理是由于未知而产生的。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生活中潜在的风险,你就能经受住突发事件的打击。(www.daowen.com)
坚强的女性朋友都是因为自知自信、具备常识,了解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才有了坚强的意志。
某公司总经理王女士说:“因为我总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清醒、明智地面对现实,认为自己所遭遇的种种挫折、失败、不幸都是正常的,因此,我总能顺利化解自己的焦虑、忧郁和挫折感,使自己保持一种坦然、满意的态度以及平静的心绪,一次次挺过了难关,享受人生。”
3.第三剂心理“疫苗”——学会关心自己
【个案】
柔柔,29岁,市场策划
柔柔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多关心他人,少关心自己,帮助他人,给他人带来快乐,压抑自己的情感,以求得和谐的生活,对于自己的需求往往忽略。正因为如此,在家中,她对老公总是百依百顺,受了委屈,只会躲到一边偷偷掉泪,还害怕让老公知道。在单位,对上司、同事,也是一味顺从,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儿,也总是勉强应承。
专家指出:许多现代都市女性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对自己身体上的不适不当回事,或者是根本无暇顾及,或者只是做简单的治疗。也许,这也是当代女性发生抑郁、精神焦虑比男性高出2倍的重要原因之一。
聪明的现代女性的正确做法是:好好关照自己。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如感到慢性头痛时,静下心来想想头痛的发病原因,可能是自己工作上的压力太多,或者是生活上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像这样找到了病的源头,才好对症下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说“不”。这点很重要:善于说“不”,可避免承受过多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当你拒绝接受老板交代给你自认为不能完成的项目时,虽然你心理上会觉得很不愉快,但是很快你会觉得精神上很轻松——没有压力一身轻。
4.第四剂心理“疫苗”——学会原谅自己
【个案】
思思,27岁,编辑
思思生活中总是把朋友、家人之间的感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有时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做错了事,觉得对不起家人、朋友,怕被对方知道不原谅自己,想逃避;又想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有意的、希望得到原谅,心里既矛盾又恐惧,整天为一点小事自我压抑着,负罪感越来越深。
专家指出:每个人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原谅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把每件事都做得比别人好,这不是一种过错。当然,如果真的做错了,也要正视错误,不要总在心里反省自责,而是要在行动上有所表现。
把心事说出来是解压的一种好途径。如果没有勇气向对方说,那么就试着找别人倾诉,比如心理医生。不需要听任何意见,只是把心里的郁闷说出来,让心里好过些。
5.第五剂心理“疫苗”——学会自我安慰
【个案】
茗茗,29岁,教师
“我真没有想到,经营了5年的美满婚姻,说解体就解体了,丈夫经不起婚外情的诱惑,一夜之间成了陌路人,原来温馨的爱巢也变成了一个冷清凄凉伤心地。
躲在凄冷的家里,我独自悲戚、狂躁,晚上流泪失眠,白天委靡不振,成天都似大祸临头一般……”
专家指出:自我安慰,即依靠自我调节、自我解脱来实现心理平衡。学会自我安慰能使你积极面对内心与外界,是走出困境的良药。
四、认知领悟疗法
1.什么是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简称领悟疗法,又称中国精神分析法。它是从心理分析疗法派生出来的,主要是通过解释使病人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的一种心理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的创始人钟友彬教授认为,一个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无意识的幼年期创伤体验。幼年期创伤包括父母离异、缺乏或失去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过度的情绪刺激、剧烈惊吓等。由此产生的焦虑称为初级焦虑。成年人处在困境中或遇到严重的心理冲突,同样会产生焦虑情绪,称为次级焦虑。这些焦虑经过心理机制的加工被化装成各种神经症的症状,但患者并不自觉。领悟治疗就是经过病人对疾病原因的回忆和医生的解释,使患者对病因领悟。
2.认知领悟疗法的适应证
认知领悟疗法的适应范围,对于强迫症、恐怖症和某些类型的性变态,如露阴癖、窥阴症、摩擦症、异装症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认知领悟疗法的具体运用
(1)治疗方法。采取直接会面交谈的方式。在病人的同意下,可让有关的家属(1人)参加,每次会见的时间为60~90分钟。疗程和间隔时间可固定也可不固定,具体由病人自己定或病人与医生协商决定。间隔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每次会见后都要求病人写出对医生解释的意见以及对自己病情的体会,并提出问题。
(2)谈话内容。让病人及家属全面叙述症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具体表现。尽可能在1小时内说完。同时进行精神检查和必要的躯体检查,以确定诊断。如为适应证,则进行初步的解释。讲明所患疾病是可治的,但病人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要与心理医生合作。对心理医生的提示、解释,患者要认真考虑,采取主动态度。疗效的好坏,与病人的自我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医生只起向导的作用,具体的路要靠病人自己去走。
(3)注意了解病人的经历。在掌握了病人病情后的会见中,心理医生要主动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回忆起的有关经验。对于病人谈到的梦,不要做过多的分析,偶尔可谈及。
(4)和病人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心理医生要注意掌握时机,分析症状的幼稚性和症状不符合成年人逻辑规律的感情或行为。使病人认识到其有些想法近似于儿童的幻想,在健康成年人看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值得恐惧甚至是可笑的。
(5)深挖病的根源。当病人对上述的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以后,心理医生即向病人进一步解释病的根源在过去,甚至在幼年期。对于强迫症和恐怖症病人,要指出其根源在于幼年期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引起的恐惧情绪在脑内留下痕迹,在成年期遇到挫折时会再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以致用儿童的态度对待成年人看来不值得恐怖的事物,现在已是成年人,不应当像小孩子那样认识问题并恐惧了。对于性变态的病人,要结合回忆儿童时期的性游戏行为,讲明他的表现是用幼年方式来对待成年人的性欲或心理困难,是幼稚和愚蠢可笑的。
(6)正确回答病人的疑问。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会提出许多不理解的问题,心理医生可在与病人会见中共同讨论和解答,直到他完全理解、有了新认识为止。这种认识上的提高,应是心理和感情上的转变,而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