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网络基地创新模式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网络基地创新模式

时间:2024-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儒家思想对于艺术素质教育的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早已贯穿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网络基地创新模式

第三节 建设理工科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网络基地的可行性

一、网络基地创建的理论基础

(一)艺术素质教育的特性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艺术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艺术素质教育通过人们参与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既与德育教育紧密联系,又不同于德育教育,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人的灵魂,而艺术素质教育则是触动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

(二)网络教育的特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室、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是一个封闭式的教学环境。这种教育模式对人力、资金等的投入要求很高,也很受时空和规模的限制,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很受制约。而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教学系统,打破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网上交流、协作学习并存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实现了课堂的对外开放,并以其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和良好的教学效率,向传统艺术素质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也推动着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

1.时空不限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体系可以较好地实现校内外教学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即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接入互联网,并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总之,教与学的过程也不一定必须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网络教育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艺术素质教育的时空限制。

2.重复性

网络的具有储存功能和教育资源重复使用不会被消耗而无磨损等特点,使网络教育资源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使网络教育资源能够保存和积累,带来网络教育资源的不断增加和丰富。网络储存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人们长时间反复使用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能性。

3.开放性

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网络教学不仅强调教,更强调学,这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开放式教学空间,学生只要具备主动的学习愿望和基本的上网知识,就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艺术素质教育,听不懂、没看清的还可以反复听、反复看。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构建信息丰富、反思性的学习环境。

网络教学凭借计算机网络巨大的信息容量、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生动的人机交互,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它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可以利用Web网页技术、Flash动画、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制作、Excel电子图表、Access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并以多种媒介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和教师、信息资源、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相互作用和交流互动时,学生便自觉进入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状态。

(三)艺术素质教育的中外启示

艺术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打破单一注重传授知识的学习模式,给受教育者以知识、理智、情感、审美、政治、身体、技能等多种教育,以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提高。

1.儒家思想对于艺术素质教育的阐述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早已贯穿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孔子说:“子以四教,文、行、中、信。”并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来教育学生。所谓“六艺”,指礼仪、音乐、射箭、驭车、书法、算术等方面的内容,礼、乐、书、数是文,射、御是武。他教文化的场所有杏坛,教武功的场所有射圃。这既包括了为人处世的教育,又包括了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教育。孔子的三千弟子中,通晓六艺者72人。“文、行、中、信”可以说是孔子制订的教学大纲,这说明孔子在数学中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给弟子,而且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艺”则包括了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基本要素,十分重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是通贯古今教育方针

在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很显然,孔子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具备外在的气质,内外统一,从而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何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呢?孔子认为可以这样去做:“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本人不但身体健壮,而且多才多艺,喜歌乐舞,自身也是一个十分注重全面发展的人。

在教育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孔子教人,各因其才”。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习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应注意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根据弟子的不同性格、志向、能力等差别进行引导、启发,以便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平时,孔子非常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个性和程度,熟记在心。在教学中,他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和接受能力的大小,进行不同的指导。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语录,其中记载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孔子及时而恰当地予以针对性很强的回答,通过这一问一答,启发学生的思维,增进学生的学识。孔子并不真正承认有“生而知之者”,所以教导学生对待学习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孔子到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入太庙,每事问”。有人讥笑他不知“礼”。孔子答复是,不懂就得问,正是“礼”。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贡说,孔子没有一定的老师,任何时候到哪里都在学习。正如我们现在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依孔子自述的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是说学习不晓得老。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这种学习精神是值得敬佩和采取的。(www.daowen.com)

在教导学生时,孔子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他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努力,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进而使学生触类旁通。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所成就。

可见,孔子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等方面与艺术素质教育理论有着非常近似的主张。

2.艺术素质教育的国际理念的启迪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适应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和探索其基本着眼点,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素质这个中心话题。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实际上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质量的竞争,而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在于人的基本素质,其中文化艺术素质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素质,不仅切中时弊,而且也完全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这是一次改革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

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文化艺术基础和文化艺术修养比起专业知识来,在更深层面上反映着人才的质量。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在今天被全世界广泛地重视和强调,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20世纪初,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曾经经历了从古典人文学科到近代自然科学课程的质的转变,这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进步。然而,半个世纪多来,人文科学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的关系一直没有处理好,在自然科学教育被强化的同时,人文科学教育却在逐步地被削。许多国家的教育忽视了精神、道德、理想、情操方面的内容,丢掉了树人的根本方向,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特别是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我们实施新世纪宏伟的高等教育蓝图时,必须关注和重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必须把我国的高等教育放到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虑和思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仅要参与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而且要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要抵制不良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侵蚀。当今我们所面临的这些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育的挑战,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挑战。这种挑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面向新的世纪,我们在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先进理论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必须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文化艺术观念上扎根于中国的大地,在他们身上达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与先进文化艺术相结合、爱国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统一,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二、网络教育基地建设的契机

(一)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网络参与的迫切性

网络教育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从网络教育的发展中受益。伴随国内高等教育的平民化,网络教育已经进入社会生活,并与终身教育紧密结合。好的网络课程不是把老师的课程录下来,在网上放给全国人民看,而是一个交互学习的平台,网络学习的阅读量相当于校园教育的两倍。未来网络教育,实际上是可以实现相对静态的理论架构的支持和更为动态的实践中正在发生事情很好的结合。很多高校最初是把教授的讲课搬到网络上,用视频的方式体现出来,现在很多网络教育机构也看到这种方式的一些弊端,也在网络教学的活动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包括资源建设、媒体利用方面下工夫。传统的课堂结构是单一系统的传播体系。但是在无线网覆盖下的课堂,已经变成非常复杂的传播系统,网络校园文化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二)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可塑性

大学生艺术素质指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和精神、社会适应性、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个人言行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修养。

艺术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在微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有骨气)。从狭义来说指人文(即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问题。

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崇高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他们的艺术素质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艺术素质可塑性比较强。

(三)大学生网络获取艺术资源的主动性

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参与生活……作为网络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重要推动力量,高校学子们正越来越多地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舒适和便利。当网络成为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网络素养状况、网络文化生态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放眼天下、关注社会,将网络新技术运用到成长成才过程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艺术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网络时代大力弘扬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积极承担起引领网络文化方向,使大学生主动参与艺术素质教育,需要网络内外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

(四)网络基地创建的客观条件

与传统实体教育不同的是,网络教育不仅可以实行远程教授,而且最显著的特色在于它的交互性。通过因特网和电子邮件,学生可以下载他所需要的各种教材和参考资料,可以选择他喜欢听的课,甚至可以要求某一位教师给他补讲某一节课的内容。反过来,教师可以随时抽查某一位学生的作业或对其进行当场测试,尽管学生们是分布在世界各地。在网上的虚拟教室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随时“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评论,但这并不会影响他人的听课。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很难在同一时间内接受两种或多种门类的教育,但网络教育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另一个重要意义是,网络教育极有利于发现和挖掘“天才”学生,因为因特网向他们提供了无穷尽的学习机会和理想的汲取知识的环境。

网络正在建立一种理想的艺术素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尤其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学生知识更新日趋加快的需要。由于网上设立的虚拟实验室充分对外开放,只要是其中的成员,里面的仪器设备不仅听任免费使用,而且给予指导。未来的工程师可以从家用电脑上遥控大学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可在网上调用各种软件,这种软件不仅可在屏幕上展示实验的详细过程,而且学生可以反复进行虚拟操作,如果操作中出现错误,电脑会发出警告并指示修正错误。学生还有问题,可通过电话与教师交流。

艺术素质教育进入网络化是大势所趋,在这个时代,大学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网络教育产业化、大众化的中坚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