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创新模式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创新模式

时间:2024-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理工科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艺术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理工科高校依托校园文化,优化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专业团体走进校园,举办高水平的音乐会,许多著名艺术家也纷纷登台献艺,经典的音乐和艺术家的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层次和水平。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高雅艺术的震撼力和艺术家独特的魅力。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创新模式

第三节 打造校园文化优化理工科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环境的途径

校园文化是指一种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和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以学校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它是一种独特的亚文化,是校园精神及其在物质和意识形态上的具体化。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校园环境、校园建筑等)、制度文化(校内各种规章制度等)、观念文化(师生的价值观信仰和道德情操等)、行为文化(各类社团组织等举办的各种活动)。在理工科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艺术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就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把握校园文化主流,并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档次,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尤其要注重开展一些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断挖掘其强大的育人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养成。实践证明,承载大学艺术素质精神的不只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注重校园环境、制度文化的建设,通过具体形式作为载体来突出艺术素质教育功能,这包括对学校的优良传统、办学思想、校风校纪、人文景观建设、模范人物、校园文娱体育活动和典型的社会生活事例的宣传和建设等。我国一些著名大学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并营造了浓郁的人文氛围,被广大师生共同接受,成为他们探求理想、规范行为的无形力量。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浙江大学的“求是育英”等。理工科高校依托校园文化,优化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高雅艺术进校园”为契机,打造艺术素质教育精品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和文化部每年组织国家级文艺团体到全国高校免费为大学生演出,活动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专业团体走进校园,举办高水平的音乐会,许多著名艺术家也纷纷登台献艺,经典的音乐和艺术家的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层次和水平。理工科高校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组织学生去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要广开渠道,积极开展合作共建,不失时机地邀请著名的艺术大师和艺术院团来校演出、展示,给学生创造“高峰体验”的机会,推动学校艺术氛围高潮的形成。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应得到高度的重视。理工科高校教育工作者更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努力成为普及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努力融合当今的时尚元素,重新诠释传统高雅艺术文化;利用影视、网络、报纸等现代传媒工具等全新的方式加强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去了解、接受和欣赏高雅艺术,让高雅艺术在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得以传承和弘扬,在每一位青年学生的心中扎根和传播。

(二)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丰富高雅艺术形式的多元化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需要各级政府财政、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支持。政府及学校都要加大经费投入,经费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更是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经费投入是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学校艺术场馆建设和艺术设施购置,使“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开展有合适的场地与设施。在充足经费的保障下,教育工作者可以进一步丰富高雅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可以在绘画、雕塑、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有关领域,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在教育层面,加强引导、提升品位

普及高雅艺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大学的学术繁荣与文化发展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学校应从政策和制度上激励教职员工指导学生开展 “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的审美活动,为学生展示才干提供平台。同时要大力支持与加强各类学生艺术团体的引导,通过组建学生管弦乐团、民乐团、话剧社、戏曲协会等艺术团体,不仅使其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展示风采、增强自信,而且对于提高被流行的通俗娱乐文化所迷惑的大学生的艺术欣赏品位,以及拯救高雅艺术本身都是很有必要的。从这个层面上讲,普及高雅艺术对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四)在载体层面,扩大传播、注重实效

高雅艺术的传播需要载体。视影、网络、报刊、广播等大众媒体应该更多地承担高雅艺术传承的责任和使命,用全新的方式宣传和推广高雅艺术,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并了解。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高雅艺术的震撼力和艺术家独特的魅力。同时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的转播、报纸的栏目介绍以及校园网络和刊物进行广泛宣传,并辅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被营造出来。虽然高雅艺术经历各个时代的流传与积淀已成为经典,但也只有积极融合时代元素,才能吸引广大学生并使他们接受和欣赏,也才能真正使高雅艺术从“走进校园” 转化为“扎根校园”,进而演化为“繁荣校园”。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非一朝一夕之事,所面临的问题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从问题入手究其根源,努力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才能使“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立足校园并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推向前进。

二、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要重视理工科大学的校园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高品位、环境优美、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适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现代化校园。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使高校师生的心灵得以净化,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智慧,塑造人的心灵,愉悦人的身心,激发人的上进追求、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如利用教学楼走廊、宣传栏、展板等构建环境文化建设主体,做好文化引领工作。理工科大学应注重文化积淀,设置标语、指示牌、警示牌,增加评比栏、名人名言灯箱语录牌和匾牌,弘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理工科大学也应适当以人文色彩赋予一些环境景观,即我们常说的人文艺术景观来烘托校园文化氛围。人文艺术景观的设置可以极大增加学校的文化积淀。人文景观设置时要注意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学习发展等理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充分利用校史展览馆,挖掘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一般来说,各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史展览馆,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学校的发展史,体会一种与学校荣辱与共的感觉。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牌、一个个奖杯都会促使学生为维持身处此校的荣誉而努力学习。同时,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也能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www.daowen.com)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要重视校园整体规划。高校基础设施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依据的物质载体,所以校园的整体规划要科学,布局要合理。如将校园规划为教学区、实验区、活动区以及科技园区等等,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氛围,进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实现良性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从根本上有利于高校师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在标志性文化建筑建设中。在校园文化艺术标志性建筑中彰显“求实”、“创新”、“求美”的价值观理念,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励高校师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激发师生们的创造愿望,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和激励高校的师生。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高校的板报、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媒介。要把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中,这些文化载体承担着把握正确的政治舆论导向、加强学校各个部门的联系、提高师生的人文修养和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等方面的重大职责,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塑造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校改革和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大对这些校园文化载体“硬件”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建设,充分利用建设这些文化载体的技术、功能优势,增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平台。

三、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高校承担着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弘扬主旋律,使丰富多样、体现时代要求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政治态度和政治理想,促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就是要在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高校师生开展体现时代精神和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育广大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操、创新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调节身心,促进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的形成,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就必须要贴近校园文化生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是外在的舆论宣传、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经历、学习过程、内在感悟相互作用的结果。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改变了单纯灌输式的德育方法,使抽象的理论说教变得生动、具体和充实,所达到的教育效果要比对学生进行硬性规定和指导要好得多。近年来,各地高校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实施大学生艺术节、研究生论坛、人文讲坛和深入开展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高校师生思想感情得到了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得以积极弘扬,从而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先进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面貌。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就要尽可能开展形式多样、层次水平较高的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一般并非简单的文化传播,而是一种探索求知、发现规律的创造性的科研活动,其目的在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发现和创造新的精神产品和文化财富,培养学术后继人才。学术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著书立说、发明创造等。在高等学校,各类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层出不穷,这些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等,是专家教授们就其研究的最新发现、最新成果作公开的传播和交流。艺术类讲座起着提升与补充的作用。对于大多数理工科大学来说,学校内艺术教育的资源还是相对有限的,将著名艺术家、学者“请进来”开设讲座,就成为必要的选择。艺术类讲座应包括美学与艺术学理论讲座和艺术示范讲座两类。前者对艺术领域类的某一点深入剖析,带动学生深化对艺术的全面理解;后者可以提供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机会,激发兴趣,成为学生探求艺术精神与规律的基础。在具体组织的时候,要对讲座进行长期规划、精心设计,力求讲座立体、全面地展示艺术世界,将艺术教育活动按照时间序列排列的经线和按照互动内容分类的纬线交织起来,以长效机制强化和促进艺术类讲座的教育效果,形成整合教育资源的新范式。各类学术组织也经常召开校内、校际、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互通研究信息,报告研究成果,加强学术协作,促进成果转化。许多专家学者还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著作、论文,以书面形式出版发表,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其学术成果。在当今知识不断更新人才辈出的时代,校园学术活动在各种学科、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比较突出。当代学术研究不仅注重学科自身的研究,而且在学科之间形成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体系,从而在学术活动上反映出多维、立体的全方位学术传播态势,呈现出校园文化独有的特色。理工科大学在举办各类学术活动时,不仅应注重科技学术活动,还应增加人文学科的学术活动,邀请人文学科的著名学者、教授、作家等为校园师生讲授知识,为广大师生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提供有利条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文理并重的格局。比如理工科高校可以在自己的学校开设校园国学讲坛,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只要是在国学的某个方面有研究,有心得,都可以在校园讲坛中来展示,掀起一股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在这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参与者对国学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同时也丰富了师生们的国学知识,增加了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

四、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要按照导向性、科学性、政策性、稳定性的原则,不断完善高校的日常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高校师生的行为,保证高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规范有序的日常管理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必要保障,完善的常规制度,能够保障各项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管理的混乱,保障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保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状态,又能保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高效率实现,确保高校校园制度文化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如:电子科技大学制定了《学术活动管理办法》、重庆交通大学制定了《校园文化节具体实施办法》、重庆邮电大学制定了《学术讲座有关规定》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实施,都体现了这些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导向及激励和约束功能,保证高校正确的政治方向。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和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导向功能、激励和约束功能,保证高校正确的发展方向。高校制度文化反映着高校的观念、精神和文化,反映着高校的管理思想和水平,在制定高校的规章制度过程中,要突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要注重人文关怀,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要体现以人为本,既要约束人又要激励人,既要依法治校又要以德治校,既要有集中又要有民主,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因为高校师生是高校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高校管理的起点和终点,是高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先进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会对高校师生的人格的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更加关心人的自由、情感、存在和价值、尊重和理解、沟通和信任,只有在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把人放在首位,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高校的制度文化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例如,英国的伊顿公学对学生的管理采取一种被称为“大房子”的制度。学生一入校,不论家庭背景和年龄种族,每50名同学就和一名德高望重,被称为“宿会长”的教师全家一起住到一幢家一样的大房子里,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一同读书学习,一同做饭用餐,一同休闲娱乐,由此形成了该校闻名遐迩的校园文化——校友间的互帮互助和同学间的情同手足。

五、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倡导奋发向上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高校师生员工所应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与道德观念的高度浓缩,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能产生潜移默化的,而且广泛深刻的影响作用。通过历史沉淀凝练成的大学精神,融入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可将其作为一面旗帜,统领高校文化价值体系,从而感召师生员工,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是大学精神与高校的历史积淀、现实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大学精神外在的形象标志,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能够极大地鞭策师生修身养德,激励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引导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要建设良好的校风。校风蕴含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体现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校风建设实际上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校风具有较强的规范功能,好的校风能够创造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能够激发和凝聚高校成员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建设良好的校风要培育严谨的高校主体的行为文化,对高校师生的行为方式的各个方面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要建立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激发求知的欲望;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让高校师生能时刻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校风的熏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