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高校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但基本上都是居于一种借鉴的、经验式的拓展方式,缺乏对艺术素质教育规律的深切认识,忽视了个人综合素质中艺术素质的培养。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使我们的青年一代具有恢弘的艺术胸怀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学会尊重、理解多元文化,善于吸纳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从各民族的艺术中汲取思想和艺术的营养,为自身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重新审视艺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深入探究艺术素质教育规律,对进一步规范高校对艺术素质教育的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接受优良的专业知识教育,而且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高品位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就像建设一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除了工程、地理、环保等技术要素之外,可持续发展、绿化以及景观设计等诸多人文艺术要素也包含在内,而这些人文艺术要素在单一的以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主的普通教学中往往是很难全面涉及的。因此,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艺术素质教育融入课堂的政策和方案是有必要且必需的。众所周知,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又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具有教学效率高,面向对象广,信息交流渠道多样等优势。将理工科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并健全知识结构。这使得在理工科高校中,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艺术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校需要调整课程结构,确立艺术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当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围绕“三种类型”和“三个层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三种类型即:理论型欣赏课、实践型技巧课、合作型排练课。三个层次,即:为大一学生开设限制性选修课,针对各年级学生开设任意选修课,为特长生开设音乐辅修课。从表面上看,艺术素质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与综合性院校和艺术类专业院校相比,理工科院校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开展的依托人文内涵的艺术素质类课程却并不十分理想——体现在理工科院校主要重视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着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虽然也将艺术素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但是没有制定卓有成效的实施方案,没有合理地将艺术素质教育融入学生大学四年的各个课程环节中去,所以效果不甚明显,再加上学生本身也对艺术课程和艺术团体的参与热情较低,直接影响到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本章重新审视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课堂中的问题,从新视点、新视角对艺术素质教育课堂融入模式做出尝试性的探索,以期达到提升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还望能给同行们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艺术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接受优良的专业知识教育,而且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高品位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就像建设一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除了工程、地理、环保等技术要素之外,可持续发展、绿化以及景观设计等诸多人文艺术要素也包含在内,而这些人文艺术要素在单一的以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主的普通教学中往往是很难全面涉及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艺术素质教育融入课堂的政策和方案是有必要且必需的。
(一)艺术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是沟通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是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反映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教师和学生是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传统的教学思想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教学互动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将艺术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可以升华师生之间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的态度等。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师生间心理关系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和纽带就是情感关系,它能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效果产生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不仅有助于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解学生,而且还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可以形成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良好心境,从而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教益。艺术作品的意蕴能对人的情感产生直接的刺激,是对人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很多时候,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和感染力,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难以企及的。比如:为了歌颂父母之爱的伟大,在歌曲中能够以强烈的歌曲旋律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配以肺腑的歌词来浓墨重彩地歌颂母爱的伟大,再辅以一幅幅洗尽铅华的黑白图片记录母亲从豆蔻年华到白发苍苍的历程,相信这样的艺术作品比单纯的文字更具有感性,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加深刻。
(二)艺术素质教育在课堂的实施是促进理工科大学生精神升华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启迪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艺术素质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艺术素质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中,是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是一门按照教育规律和美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特殊艺术,根据艺术素质教育的要求,理工科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将艺术素质教育内容结合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进行教学,把课堂作为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温床,将艺术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能够提升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实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融入艺术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培养理工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在知识结构上,使大学生做到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促进他们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达到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目的。(www.daowen.com)
二、当前部分高校艺术素质融入课堂教育缺失的表现
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高校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但由于缺乏对艺术素质教育规律的深切认识,基本上都是居于一种借鉴的、经验式的拓展方式,所以没有达到提升大学生艺术素质的目的。
(一)理工科院校自身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与国外相比,当前国内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在理工类院校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虽然在知识、技能方面上了一个台阶,但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革新,普遍存在重技术轻视人文的状况。通过调查得知,理工科大学生对艺术的概念和意义往往就是唱唱歌,听听音乐,看看画,而听、做这些也只是为了消遣、娱乐和调节情绪,这反映了我国艺术素质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概念的模糊。由于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养的不足和社会商业化的影响,对精神享受、文化品位的追求相对淡漠,校园文化生活中流行一些不用费力就能满足的“快餐文化”。而理工科院校的管理层的领导以及普通的任课老师大多数是理工科专业毕业的,他们的概念里对艺术的看法或多或少也会与学生们有相似之处,他们对艺术以及艺术教育的看法观念更陈旧,认识更模糊,理工类院校的领导们在自身理工类专业背景的影响下,在制定学校各类政策时,过于强调追求人的技术技能,使得艺术教育很少以美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形式出现,尽管理工类院校也加强了对特殊专业学生(如艺术类特长生)生源的挖掘,艺术专业教育日益发展,艺术素质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发展却逐渐衰落。艺术素质教育没有一个持续、可行的拓展方案,对它的投入重课外而轻课堂,没有面向全体大学生,使得在很多教学环节中也只流于形式,没有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这些问题需要管理层、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多方面努力的合力,理工科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才能提升。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艺术教育是思维有利的源泉,没有艺术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艺术素质教育培养人对世界和美的感受能力、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是任何技术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理工科院校必须加强院校领导和师生对艺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将艺术素质教育融入课堂且教育过程中必须强调艺术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创新思维和一定思想格调的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
(二)理工科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知识教育、智力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它更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就理工科院校而言,艺术教育在时间和内容上显然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可供理工科学生学习的艺术学科的内容是如此之多,另一方面,理工科学校主要表现“重理工、轻文史,重技能培养,轻理论素养”所以,用于艺术素质教育的时间少之又少。多年来,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与其他公共课教育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其他公共课占用了较多的学时,不仅开设的艺术类课程门数较少,选修该类课程的学生数量、投入的教师质量和数量以及学校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课程设计的合理性等也和其他公共课、专业课有较大差距。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的艺术类课程被设为选修课,没有特别将艺术素质教育培养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规划中,没有统一的标准、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弹性过大,刚性不足,更大程度受限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现有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配备等因素,远远不能达到科学育人的标准。此外,理工科院校大多没有针对艺术素质教育的专业性、规范性教材,自主性比较强,教师大多也是理工科出身,自身的人文艺术涵养有待提高,在专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下,由于功利意识作祟,学生对自身的艺术素养不重视,教师即便有心将艺术融入日常教学中,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正确评价,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随之而来,学生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以致造成培养出来的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自然也是参差不齐,现状不容乐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