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时间:2024-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层次鲜明、不断循环、有序有效的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当理工科大学生接受艺术素质教育后,必然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认知。(六)影响行为当理工科大学生将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理念意识之后,他们的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第三节 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运行

一、模式运行分析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与运行由接受主体(受教育者)、接受中介(教育活动)和接受客体(教育信息),通过方案实施、信息反馈、方案调整、效果评价四个环节的有序循环,有效地促进了接受主体、接受中介和接受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现了教育由物理过程向心理过程的转化。接受主体通过注意信息、保持信息、接受信息、心理内化、改变认知、转变态度、影响行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心理接受过程,促进接受主体表现出相应的外化行为,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运行机制,最终实现教育目标,如图4-2所示。

图4-2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运行图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接受主体(受教育者)、接受客体(教育信息)和接受中介(教育活动)通过方案实施、信息反馈、方案调整、效果评价四个环节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性的运行机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机制运行的第一个层面;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和接受活动三者通过教育方式和心理认知两个环节构成了机制运行的第二层面;由艺术素质教育具体的实施途径,即保障机制、课堂教学、团学活动、校园文化、网络基地、学生社团和唱读讲传这七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以及心理接受过程的四个方面,即接受信息、心理内化、改变态度和影响行为构成了机制运行的第三个层面。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层次鲜明、不断循环、有序有效的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二、大学生的心理接受过程

(一)注意信息

心理学上的注意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外刺激引起的结构性注意,二是由人的主观状态引起的功能性注意。反应的强弱由双因素所致,一是外刺激的强弱度,二是内需要的切合度。因此,我们在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引起注意的两大要素,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两大要素的比重关系,以实现合理的外部刺激与内需的切合,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二)保持信息

人们对信息的普遍注意通常持续较短时间,而对感兴趣的信息则会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注意。对于信息的保持,除了接受者自身的兴趣外,外界刺激的不断强化与持久刺激也是重要的方面。因此在艺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强化我们的教育内容,使被教育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以保持对教育内容的注意,为之后的接受与内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接受信息

接受信息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解读、信息的筛选和信息的整合。这个过程是教育目的实现的重要一环。只有对教育内容接受,才能通过后来的努力内化为自身的一致价值观或价值取向。信息的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思想信息传递源的意图性解读,二是对思想信息与自己的相关性的解读。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我们实行艺术素质教育的意图,同时使学生明确艺术素质教育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信息的筛选,由于被教育者因其思维习惯的不同各有其一定的筛选程序,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把握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模式,因材施教。信息整合是被教育者依据信息化发展趋势,按照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信息资源分配和共享,进而实现信息资源配置最优化、拓宽信息资源应用领域和最大化挖掘信息价值的接受过程。

(四)心理内化(www.daowen.com)

心理内化是外在的艺术理论转化为个体内在艺术追求的必然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信息的获得必须经过主体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心理转化才能实现。人们根据信息本身的特性和联系,在头脑中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将新信息内化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由此可见,心理内化是制约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五)改变认知

被教育者在接受了教育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以后,就会逐步改变以往的认知结构,开始按照新的认知来理解和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当理工科大学生接受艺术素质教育后,必然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认知。

(六)影响行为

当理工科大学生将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理念意识之后,他们的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变化。他们的专业能力会提高;对待周围的人、事、物的观念和态度也必将更加富有艺术情怀,摒弃以往的固执死板;在很多关键事情和问题上能够做出更加全面而理性的选择和判断。

【注释】

[1]欧舟,兰英.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特点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5):154—155.

[2]李文靖.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1):79.

[3]葛雷.艺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再思考[J].艺术探索,2010,24(3):100—101.

[4]唐锋.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5]蒋臻.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片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5):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