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与创新

国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与创新

时间:2024-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国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概述国外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很快,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认真研究国外相关理论,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艺术素质教育实践和做法,对推进我国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人格本位”的教育目的理论的影响下,国外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发展很快,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国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与创新

第一节 国外理工科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概述

国外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很快,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认真研究国外相关理论,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艺术素质教育实践和做法,对推进我国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美育自律论

艺术素质教育是作为美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其从属于美育的范畴,必然需要遵循美育的原则与规律。因此,美育理论是艺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康德率先从理论高度对美育自律性作出了系统阐述。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认为鉴赏判断是审美的,“为了分辨某物是美的还是不美的,我们不是把表象通过知性联系着客体来认识,而是通过想象力(也许是与知性结合着的)而与主体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联系。所以鉴赏判断并不是认识判断,因而不是逻辑上的,而是感性的(审美的)。”逻辑判断是联系于客体,对客体的认识,审美判断是关联于主体,求得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它不涉及任何概念,只涉及快感和不快感。受康德美学思想影响,18世纪著名哲学家席勒在划时代的《审美教育书简》中,“从主动与自觉的高度将美育与人性及人格的完善与完美融合起来”,深刻指出了审美教育是“感性的人”与“理性的人”相统一的必由之路。从而把美育提高到改造社会、改造人类的高度。此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进一步明确强调人是遵循“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固有的尺度”、“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同时指出:“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如果说康德把自律当做人的一个基本条件或最高本质,提出了审美判断对于人的独特意义,为培养自律的人建立了一个认识论的基础的话,那么席勒则从教育学的角度为这一认识基础的实现提供了教育学的依据。马克思则继承并扬弃了康德、席勒的美学精义,从人类审美创造高度,从挖掘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的深层内涵角度出发,深刻揭示了创造美的对象世界和人化自己的感官及心理结构“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是人的主体性的最终成果”。这就进一步阐明了美的教育和美的实践对人的本质对象化的重要性。可见,无论是康德的自律美学思想,还是席勒的美育观以及马克思的美学思想,都从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美育对人的求真、向善、爱美的主体能动性的培养与建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美育的自律性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完整的美育教育,激活学生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美育会促使美育迅速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这种转变没有外力的强制,是学生心悦诚服地自然而然的转变。因而美育能在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的审美自律意识和审美自律能力,最终表现为学生的自律行为。艺术素质教育美育的定位,决定了艺术素质教育教学实施要遵循美育自律性的规律,即艺术素质教育要真正达到其教育目的,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用心去接受,而不是外力的驱使,否则艺术素质教育就无所为。

(二)“人格本位”的教育目的理论

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格本位”的教育目的理论是艺术素质教育研究的教育学基础,因此,“人格本位”的教育目的理论在国外艺术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19世纪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他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中借毕立夫斯基伯爵之口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20世纪20年代,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以其“全人教育”主张而著称,他在柏拉图的“和谐就是善”以及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亦即塑造和谐的人格”的全人教育理念。其教育理想在于创造真、善、美、圣、健、富六方面的价值,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六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品质得到圆满的陶冶。他认为,艺术是挽救人类道德堕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张通过吟咏和玩味名著名文,通过美术、音乐教学鉴赏好的绘画和音乐,认为演剧对人格的修养有着巨大的力量。此外,他特别重视自然美对学生的艺术陶冶作用。他说,就是到了科学万能时代,还是要尊重自然,亲近自然之美。

“人格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理论,为艺术素质教育在大学中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确定了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大学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其不是简单的职业教育场所,其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塑造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格的完善。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就是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在“人格本位”的教育目的理论的影响下,国外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发展很快,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发展心理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oward Gardner)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其分别是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但每个人身上的这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他认为,在这八种智能当中,至少有四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是与艺术有着直接联系,是音乐、视觉艺术和文学创作等的基本因素。每一种智能在运用过程中都能导向艺术思维的结果——创造力和表现力,因为各种智能的每一种形式的符号都能但不一定必须按照美学的方式排列。从某种程度而言,对学生多种智能的开发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而艺术素质教育正是开发多元智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以其独到而科学的体系,给传统的“智商式思维”和“统一的学校教育”模式以有力的批判,通过构架“多元”代替“一元”的开放式的理论体系,提出对人真正素质的重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为美育开辟了道路,将艺术教育提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四)情商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梅耶首次提出了“情商智力”的概念,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对情感智力的内涵、生理机制、对成功的影响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理论阐述,并建立起一套体系。

美国心理学家还通过一系列科学试验方法对情商进行了研究,包括设计测验,如非言语敏感测验(PONS)、乐观态度测验等;跟踪调查对比,如优秀学生的事业成功调查,果汁软糖实验跟踪等,并在此基础上还吸收了神经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得出了“情感智力决定了我们潜能的发挥程度,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就”这一重要的结论。从美国心理学家认定的情感智力内容上看,其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一是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并能准确地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二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克服自己情绪的冲动,摆脱忧郁、焦虑、沮丧和消极;三是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不怕挫折,不惧困难,努力朝着目标奋进;四是了解别人的情绪,真诚地去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富于同情心;五是能够建立和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与智商无关系。

戈尔曼认为:“情感潜能可以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稳定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而情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挖掘和培养来提高,情感教育是提高情商的最好途径。而情感教育又必须要有具体的实施形式和载体,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在情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都非常注重艺术素质教育在学生教育中作用的发挥。

二、国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成功做法

国外高校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美国是较早开展艺术教育的国家之一,也是艺术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里我们主要以美国为例,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实践研究、艺术素质教育模式、艺术素质教育机构与课程设置以及校园艺术活动和校园艺术氛围等四个方面对国外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做法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艺术素质教育提供些许借鉴。

(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实践研究方面(www.daowen.com)

早在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就启动了《零点项目》,该项目旨在研究和提高艺术教育的地位,研究创新教育发展的模式。该项目创始人哲学家古德曼教授认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灵感的产物,艺术也不仅仅是情感和直觉的领域而与认知无关,艺术过程也是思维活动,艺术思维是与科学思维同等重要的一种认识方式。科学需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艺术同样需要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大脑的工作来讲,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相互弥补、相互促进,这两种思维都是人类的重要思维方式。过去数百年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研究的只是科学教育,对艺术和思维教育的认识却基本为零。因此,古德曼教授立志从头开始,弥补科学教育研究和艺术教育研究之间的不平衡,由此将项目命名为《零点项目》。

《零点项目》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涉及不同年龄学历的人群。但所有研究课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应用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目前,其已成为美国和世界教育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研究课题,并在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1991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Murphy)发表文章称赞说:“这个项目对人类的智能理论发起了挑战,使我们对创造性和认知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它还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思考教育的内涵、思考未来教育的模式。”

(二)艺术素质教育模式方面

在艺术素质教育发展中,美国当代的艺术教育理论界也已经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是一门学科,艺术被看做是内容可教可学的课程,人们期望艺术教师能用书面的、系统的课程来教学生,学生进步能够得到准确的评估。在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过程中,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过程与评估都专门针对艺术的内容,但又与普通教育的各方面协调一致。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罗·盖蒂信托公司出资成立盖蒂艺术教育中心。该中心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学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上,提倡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推行正规系统的艺术教育,要求一种均衡的艺术课程,对来自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与美学这四门学科的内容给予同等重视,并将相关的学科有机联系起来,一同应用于艺术教育的课堂实践之中,以期在互动互补之中提高艺术教育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浑然一体的体验和经历,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解与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解决美国艺术教育系统存在的学科运作与教学内容单一化问题。

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DBAE)主要应用于视觉艺术的教学,但将它应用于其他艺术并无障碍。实际上,它很早就引起了表演艺术教育者的兴趣,尤其是音乐教育者。美国的音乐教育家B.雷默就将DBAE当做一种概念性框架来讨论,提倡将音乐史、音乐批评当做综合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戏剧舞蹈艺术教育者也注意到了DBAE对他们领域的指导性作用。DBAE在美国学校教育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DBAE已经影响了一代教师的职业生涯,也改变了美国艺术教育的面貌。在今天美国学校教育中,艺术由过去的边缘化状态已经上升为同语言、数学学科同等重要的核心课程。但目前对DBAE的批评之声也不少,其影响力正在衰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快速发展。对DBAE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它过于强调以精英艺术作为教学内容而体现出的狭隘性,以及过于强调理性化、强制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的可测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当然,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具有多样而复杂的特征,上述概括可能过于简单化,但从其主旨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三)艺术素质教育机构与课程设置方面

国外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机构的任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一般都设有艺术(视觉艺术)系和音乐系,一些大学还有艺术学院或音乐学院,而且这些教育机构都有很强的实力。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音乐系共有教师19人,全部毕业于美国名牌音乐学院、系,一半有博士学位,其中不乏知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阵容之大不亚于音乐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大学生的选课尽管受到通识教育或者核心课程的限制,但选择面仍然很宽。还是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虽然它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但对艺术教育却十分偏爱。自20世纪40年代起,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就倡导人文艺术教育,正规的艺术课程纳入学科体系已有60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学科是专业的、规范的,学生是非专业的,辅修艺术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万余名学生开设了包括音乐、戏剧在内的75门课程,不但涉及面广、门类齐全,而且有相当的深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必须学习艺术课程(art requiremeni),学校1997年给学生发布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指南》中做了具体规定。学生本科学习期间必须修满8门社科、人文、艺术课程,称为HASS课程(the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拿到32个学分才能毕业,要求在二年级完成HASS课程,如果8门课中的6门集中在一个学科领域,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将在该生的学士学位证书上注明辅修的领域,承认其第二专业。

(四)校园艺术活动和艺术氛围方面

除了进行课堂艺术教育之外,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高校也非常重视校园艺术设施建设以及校园艺术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艺术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如美国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社团,艺术社团都是由普通学生构成,涉及的艺术领域不但很广,而且有的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美国大学的艺术教育,注重艺术氛围及艺术活动的过程本身,对结果并不是十分看重。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在艺术素质教育活动安排上要更为频繁,例如,美国高校常年在校园里组织安排多种艺术活动,其中包括外请艺术团体的演出和学者、名人的艺术讲座。这使全校学生在课外有更多接触艺术家和学习艺术的机会。学生经常接受高档次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熏陶,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一些日常的艺术活动外,美国高校还定期举行大规模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为师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接触艺术的机会,并使学校的艺术气氛达到高潮。反观我国,我国的艺术素质教育活动较为看重结果,注重成绩的展示,这其实背离了艺术教育提高全体学生艺术参与度和艺术修养的初衷。

三、国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要加强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必须结合本国实际,吸收国外优秀的艺术素质教育思想与模式,创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理工科大学艺术素质教育模式。

(一)加强艺术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

众所周知,冷战导致了美国与苏联之间在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内的竞争,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第一个载人飞船也由苏联成功发射并回收,催生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教育界的大反思和此后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热潮,于是导致了对艺术教育的极度关注,随之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艺术教育理论。这些理论给美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为国家昌盛繁荣培养了优秀的人才。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多元智能理论”,就对美国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当今美国和西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我国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素质教育理论体系支撑,在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特别是专业艺术素质教育,基本上走的是苏联模式。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美育传统的国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只是一味吸取国外的经验和模式,缺乏结合自身国情的创新。比如我国现在的艺木素质教育,特别是专业艺术教育基本上就是苏联的模式。在艺术素质教育处于空白时期我们是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艺术素质教育模式的,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已经发展到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素质教育理论体系作为支撑了。目前,虽然有很多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开始研究我国艺术教育,也呈现出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理论,但多是以研究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为主,在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研究方面还是属于起步阶段。理工科大学艺术素质教育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其需要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艺术教育实践认真探索,积极投入到艺术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去。

(二)把艺术素质教育作为核心课程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文件明确规定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艺术与“教育”密不可分。并断言:“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进而系统地阐释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在我国的教育传统里,教学课程有主课与副课之分。在理工科大学,艺术素质教育大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学分上没有特别的艺术课程要求。这些都严重削弱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理工科大学应该把艺术作为核心课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修满多少艺术学分才能毕业。把艺术素质课程与大学的“两课”同等对待,作为学生的必修公共课。当然,这种必修课主要是指美学、艺术概论等艺术理论课程,对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课程可采取选修的形式。每位学生至少选一门自己喜欢的艺术门类,要求学生运用美学、艺术学等基础理论,结合某一专门艺术史,对该艺术门类有较深的了解。

从某种程度而言,我国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我国整个艺术素质教育系统缺乏连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国中小学无论城乡,艺术素质教育都非常普及且发达,进入同一所大学的学生,无论专业差别有多大,其过去所接受的艺术教育程度均相差不大,所以在高校专业和非专业的艺术教育差别很小。而我国由于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教育的发展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再加上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高校学生艺术教育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把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核心课程不能只是针对高校,在中小学,也应将艺术素质课程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同等对待。

(三)加强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投资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艺术素质教育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政府对艺术素质教育有充足的投资。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4号楼是音乐楼,六个音乐教室全部配有三角钢琴,设在14号楼的“路易斯音乐图书馆”馆藏音乐资料极为丰富,有音乐书籍10 000多册,乐谱25 000多本,音像资料20 000多种,期刊70余种。法国国民议会于1989年通过了《艺术教育法》,决定大幅度提高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十年里为艺术教育投资19亿法郎。再看我们的邻国韩国,其对艺术设施的高投入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韩国汉城大学的音乐系大楼里不但有很多价值l00多万的钢琴,而且还可以随便弹。清华大学作为全国一流大学,其艺术素质教育虽然也是可圈可点,但是同国外这些大学相比较,各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主要原因是投资相对较少。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对艺术素质教育的投资在近期内不会大幅度提升,所以社会应该加入到艺术教育投资上来。目前,由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私立大学、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带动了社会参与教育投资的热潮,但是社会投资的学校大多是以学生就业为直接目标,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开设的都是热门专业,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较少关注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这种情况在公立大学也是广泛存在的,大学生专业学习过关,但是综合素质较低,因此,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落脚点。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上,不能仅仅是政府一再强调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社会各方面都应该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特别指出的是软件即艺术教师的投入问题,这不仅需要师范院校、专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教育人才,也需要艺术教师在高校中的合理地位和待遇得到提高,这是艺术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