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和谐理念
黎 环 谢丽华
和谐指的是一种社会状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和谐,就不可能有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反映的是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它所追求的,就是文明发展、发展文明,这正是一种和谐的境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互为前提和保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科学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要用和谐促发展,用发展促和谐。
一、科学发展是“四个文明”的协调互动
社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整体,那么它的发展就是一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协调推进的过程,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多维文明协调发展的系统整合过程。“四个文明”辩证统一的关系和协调发展规律,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坚持一个中心固然重要,但要坚决反对单打。恩格斯指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就是说,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不完全是由物质文明的发展决定的。社会的综合发展是多方面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活动的正常、合理、有效地进行,需要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保证和促进,有时这种力量甚至是很强大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从观念上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在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树立一种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新的文明观,这就要四个文明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只有这样,社会才能顺利发展,不断进步。
在力争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到,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比物质文明更为复杂。马克思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这说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并不是完全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某些方面却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就是说,虽然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仍很薄弱,但是,在发展中实现四个文明的协调互动是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二、科学发展是社会再生产的和谐循环
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的社会再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科学发展观非但没有否认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反而进一步肯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极端重要性,在对经济发展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它认为生产的社会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落后了不行,超前了也不行。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生产和再生产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首先,强调集约式发展。科学发展观认为社会再生产应是速度、质量、效益并重的生产,要求建立的新的科学的增长观和效率观,提倡“绿色GDP”。“绿色GDP泛指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由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扣除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降级成本之后的有效最终成果。”它认为提高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关键是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而要求创新经济发展思路,构建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从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转移到主要依靠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其次,倡导经济和谐论。它倡导的是经济发展中的和谐,要求人们诚信经营、取财有道,要求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相统一、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增长与发展,以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和谐发展。再次,突出生态产业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指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从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增长的经济,转变到依靠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生态型经济。科学发展观提出,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一是要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自然资源被循环使用;二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三要应用科技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四要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三、科学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全面循环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虽然不是人类发展的全部内涵,却是发展的基础,但是,不是人们所有的需要都可以归结为经济需要,不是人的所有需要都可以用经济手段来满足,如果只有经济的发展,那么这个社会最终也不可能会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和必要条件。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只是追求经济增长,其最终目的是不断增进人民的福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发展的进程中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更不能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在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和谐发展。经济不发展天下不会太平,社会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应只追求经济的增长,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一句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还需注意的是,虽然不能用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但是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一再重申的根本原则。
四、科学发展是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和谐互动
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站在牢固平衡的地球上吸入并呼出一切自然力的、现实的、有形体的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也就更谈不上人类社会了。生产力虽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要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条件。“没有自然界,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展开他的劳动活动,用它并借助于它来进行生产的材料。”从这种意义上说,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源泉,如果离开了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本身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科学发展观本身含有“以生态环境为本”的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不仅要从自然中获取发展的各种资源,而且要“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因为“一类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重大变化都会影响到自然资源甚至整体的变化。人类活动对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影响都可能会引起其他资源的连锁反应,并导致整个系统结构的变化。”因而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态度保护、建设和利用自然,在发展中自觉地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的社会。”
五、科学发展是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良性循环(www.daowen.com)
全球化背景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系统,而各个国家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个子系统,任何子系统都不可能离开其他子系统和整个系统而孤立发展。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而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实行对外开放,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因而发展不能局限在国内,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在发展中,需要利用国内的体制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等,同时也要利用外国某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因素,以推动中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机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这正是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良性循环的实质所在。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全人类的发展高度来认识中国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国际经济摩擦和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要求我们趋利避害,推进国内发展时考虑国际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时自觉地注重服务于国内发展和改革,即在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又要致力于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时刻关注自身的经济安全。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人民出版社.198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
4.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环境保护基础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8.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
9.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04年2月21日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