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将详细介绍足内侧、足外侧、足背一般反射区对应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以及这些反射区的定位。
一、足内侧反射区的定位,以及对应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位置和生理功能。
1.颈椎
(1)生理位置:共有7个,椎体较小,横突有一圆孔名“横突孔”,内有血管通过。
(2)功能: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骨共为脊椎骨。脊椎骨借椎间盘(第一、二颈椎和骶椎无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形成脊柱。脊柱除能运动和支撑躯干外,还有弹性,运动时可减少对大脑的震动。而每个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孔相连成为椎管,容纳脊髓,有脊神经通过。足部反射区按摩刺激通过坐骨神经传入脊髓,调节躯干肌、四肢肌、内脏器官,血液和腺体活动。
(3)反射区位置:足拇指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的凹陷区域。
(4)操作手法:
①扣指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压推5次,或向上提压(牵引)。
②双指钳法(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以食指中节指骨内侧固定于反射区位置,以拇指加压5次。
(5)适应症:颈项强硬、酸痛,各种颈椎病变(骨刺及因颈椎病引起的手麻、手痛等症)。
2.胸椎
(1)生理位置:共12个,在椎体侧面和横突尖端的前面,都有与肋骨相关节的肋凹。胸椎棘突伸向后下,互相掩盖,呈迭瓦状。
(2)功能:除同颈椎节所述外,胸椎的肋关节凹和横突肋凹承接肋骨。
(3)反射区位置:脚足弓内侧缘第一跖骨下方,从跖趾关节到楔骨关节止。
(4)操作手法:推掌加压法(以单手拇指与四指分开,另一只手平掌加压在拇指上),由足趾端至足跟端紧压足弓骨骼的底缘,向足跟端推压5次。
(5)适应症:肩背酸痛、胸椎骨刺、椎间盘突出和其他胸椎疾患及胸腹内脏疾患等。
3.腰椎
(1)生理位置:共5个,为椎骨中最大者,由于承受体重压力较大,故椎体肥厚,棘突直伸向后方。
(2)功能:除同颈椎节所述外,腰椎活动范围较大。因此,其解剖特点是手术麻醉选择位置。
(3)反射区位置:足弓内侧缘(楔骨至舟骨下方),上接胸椎反射区,下接骶骨反射区。
(4)同胸椎按摩法,至足弓中部反复5遍。
(5)适应症:腰背酸痛、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和腰椎其他疾患及腹腔脏器病等。
4.骶椎
(1)生理位置:略呈三角形,其底向上,尖向下。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2)功能:骶骨角是作骶管麻醉时的触摸标志。
(3)反射区位置:足弓内缘(距骨后端到跟骨止),前接腰椎反射区,后连尾骨反射区。
(4)操作手法:同胸椎按摩法,反复5次。
(5)适应症:骶骨骨质增生、骶骨受伤、腰关节伤痛、坐骨神经痛及盆腔脏器疾患等。
5.内尾骨
(1)生理位置: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
(2)功能:尾骨是脊柱尾部,参加骨盆级成,承托和保护盆腔内器官。
(3)反射区位置:脚跟部至脚掌内侧缘、沿跟骨结节向前呈带状区域。
(4)操作手法:单食指钩拳法(食指与拇指张开,其余三指成拳状),由跟腱向足跟方向按摩(此时呼气,在拐弯处顿一下,同时吸气),然后在吸气的同时由足跟向足掌方向按摩,压刮5遍。
(5)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和生殖系统疾患等。
6.前列腺或子宫
(1)生理位置:前列腺为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包绕尿道根部,其形状和大小均似前后稍扁的栗子,上端宽大,下端尖细,体的后面较平坦,贴近直肠,可经直脂指诊触及。前列腺由腺组织、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前列腺的排泄管细小,数目较多,均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的后壁。前列腺分泌弱碱性的液体是精液的主要组成部分。
子宫位于小骨盆的中央,在膀胱和直肠之间。成年女子的子宫的正常方位为前倾和前屈位。前倾是指整个子宫向前倾倒,子宫颈与阴道之间近成直角。子宫底、体比子宫颈更向前倾斜,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之间形成一钝角,此谓之子宫前屈。子宫的活动性较大,随膀胱和直肠的充盈程度而影响位置。
(2)功能: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附属腺,位于膀胱下方,围绕尿道上部,分泌碱性液体参与构成精液,以适宜精子活动。子宫内膜是受精卵成胎和发育的场所。
(3)反射区位置:脚跟内侧,内踝后下方的三角区域。前列腺或子宫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子宫颈的敏感点在三角形斜边上段。
(4)操作手法:
①拇指推掌法,自足跟向近心端压推5次。
②双拇指扣掌法(双手张开成掌,拇指与四指分开,两拇指相互,自足跟向近心端压推5次。
(5)适应症:①男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尿频、排尿困难、尿血、膀胱和尿道疼痛等。②女性,子宫肌瘤、不孕症、子宫下垂、子宫内膜炎和其它妇科疾病。
7.内肋骨
(1)生理位置:肋共有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肋骨为细长弓状的扁骨,富有弹性。每一肋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及前、后两端。肋骨前端接肋软骨,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体的肋凹相关节。肋头的外侧有肋结节。肋结节有关节面与胸椎横突的肋凹相关节。
(2)功能:肋骨参与胸廓的组成,保护胸腔内脏。胸廓运动主要是肋骨升降,改变胸腔的容量进行呼吸。
(3)反射区位置:双脚背第一楔骨与舟骨间的凹陷处。
(4)操作手法:捏指法,拇指伸直与四指分开固定,在该区定点按揉5次。
(5)适应症:肋骨各种病变、胸闷、岔气、肋膜炎和肾脏疾病等。
8.腹股沟
(1)生理位置:大腿和腹部连接部位,有大神经、血管通过,并在此处有许多分支,淋巴组织丰富。
(2)功能:腹股沟是向睾丸输送血液和连接神经的通路,对女性的性功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3)反射区位置:内踝尖正前方凹陷处。
(4)操作手法:捏指法,用拇指指腹施力,定点按压5次。
(5)适应症:生殖系统疾患、疝、性功能障碍等。
9.下身淋巴
(1)生理位置:下身浅淋巴管行于皮下,下肢深淋巴管与下肢深部血管伴行,最后都直接或间接的入右淋巴导管。
(2)功能:淋巴细胞能针对外界侵入机体的抗原产生抗体,与侵入的毒物、细菌或病毒对抗,破坏入侵者,具有免疫功能。
(3)反射区位置:双足内踝前下方,距骨、舟骨之间的凹陷处。
(4)操作手法:
①单食指扣拳法,食指关节弯曲对准反射区并向上旋转,使食指关节平行插入骨缝中适度按压,以感到酸胀感为宜,反复5遍。
②捏指法,用拇指侧缘压入骨缝中,按压5次,双手协作,以有酸胀感为度。
(5)各种炎症、发烧、水肿、囊肿、肌瘤、蜂窝组织炎、增强免疫力。
10.髋关节
(1)生理位置: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髋臼周缘由纤维软骨构成的髋臼唇,以增加髋臼的深度,可容纳股骨头的2/3。关节囊坚韧,上方附于髋臼唇周缘,下方前面到达两转子之间的线上,后面附于股骨颈的中部。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但股骨颈后面的外1/3在囊外。所以临床上股骨颈发生骨折,有囊内、外之分。
(2)功能:主下肢的前、后、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3)反射区位置:双脚内踝下方。
(4)操作手法:捏指法,围绕内踝由前往后压推5次。
(5)适应症:股关节痛、坐骨神经、腰背痛等。
11.直肠、肛门的括约肌
(1)生理位置:直肠为大肠的末段,长约15—16厘米,位于小骨盆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沿骶骨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下端以肛门而终。直肠与小骨盆腔脏器的毗邻关系男女不同:男性直肠的前面有膀胱、前列腺和精囊腺;女性则有子宫和阴道。因此,临床指诊时,经肛门可触查前列腺和精囊腺或子宫和阴道等。
(2)功能:暂时储存和排出粪便。
(3)反射区位置:胫骨内侧后方与跟腱间的凹陷处,从踝骨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一带状区域。
(4)操作手法:拇指推掌法,自内踝骨后方向上压推5次。
(5)适应症:痔疮、便秘、乙状结肠、直肠和肛门病症等。
12.内侧坐骨神经
(1)生理位置:全身最粗大的神经,从盆腔股骨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到大腿后,下行至蝈窝上方后分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在腹后分支,分布于腹肌后群。
(2)功能:坐骨神经是人体最大的神经分支,主要管理下肢感觉和运动。
(3)反射区位置:双足内踝关节起,沿胫骨内后缘上行至胫骨内踝上方凹陷处为止。
(4)操作手法:拇指推掌法,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压推5次,注意是否有颗粒状痛结节(提示可能有糖尿病)。
(5)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糖代谢失调、糖尿病。
二、足外侧的一般反射区的定位,及对应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位置和功能。
1.肩关节
(1)生理位置: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肱骨头大,有半球形的关节面;关节盂浅而小,虽然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附于其周缘,使之略为加深,但它仍只与1/4—1/3的肱骨头关节面相接触。因此,肩关节可作多样而较大幅度的运动。
(2)功能:肩关节有上、下、前、后、内收、外展、旋转的功能,能带动上臂活动。
(3)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处。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可分侧、前、后由足趾向足跟方向各压刮5次。
(5)适应症:肩周炎、手臂无力、肩酸痛、手麻。
2.肘关节
(1)生理位置: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上端构成,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功能:小臂屈伸和小范围的旋转活动。
(3)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外侧第五跖骨与骰骨之关节突起的前后两侧。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或双指拳法,在第五跖骨基底的两侧(前、后)各向中部按压5次。
(5)适应症:肘关节受伤、酸痛、网球肘、肘关节炎等。
3.膝关节
(1)生理位置: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和髌骨共同构成。
(2)功能:小腿伸屈活动。
(3)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外侧弓上,跟骨结节的前方与骰骨、距骨下方呈一半月形区域。
(4)操作手法:单食指钩拳法(食指与拇指张开,其余三指成拳状),在前膝、膝两侧、腘窝分别各做5次。先定点按压腘窝处,接着环绕反射区半月形周边压刮5次。
(5)适应症:膝关节炎、膝关节痛等症。
4.外尾骨
(1)生理位置:脊椎的尾部,由4—5块退化的尾椎结合而成,形体较小,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接韧带与骶骨尖相连。
(2)功能:尾骨是脊柱尾部,参加骨盆组成,承托和保护盆腔内器官。
(3)反射区位置:双脚足跟外侧,沿跟骨结节向前呈一带状区域。
(4)操作手法:单食指钩拳法,以食指内侧施力,先自足跟跟腱处由上而下压刮至足跟部外侧,然后改为以食指指间关节顶点施力,进行定点按压后轻轻抬起,再沿足跟外侧缘向脚趾方向压刮,止于膝反射区,重复5次。(www.daowen.com)
(5)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等。
5.睾丸或卵巢(生殖腺)
(1)生理位置: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卵巢位于盆腔侧壁,髂总动脉分叉的夹角处,成对,呈扁卵圆形。
(2)功能:睾丸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卵巢生卵,分泌雌激素,也分泌孕激素和雄激素。
(3)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后下方与跟腱前方的三角形区域(与前列腺或子宫反射位置相对称),睾丸或卵巢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
(4)操作手法:单食指钩拳法,向足底压刮5次。
(5)适应症:性功能低下、不孕症、月经不调、经痛、更年期综合症等。
6.肩胛骨
(1)生理位置: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胸廓的后外侧上部,介于第2—7肋骨之间。其外侧角最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上缘的外侧部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喙突。
(2)功能:参与构成肩关节。
(3)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四、五跖骨与骰骨间,呈一带状区。
(4)操作手法:双拇指扣拳法,沿足趾向近心端推按至骨突处,左右分开,反复5次。
(5)适应症:肩背酸痛、肩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等。
7.外肋骨
(1)生理位置:参加胸廓组成,保护胸腔内脏。
(2)功能:胸廓运动主要是肋骨升降,改变胸腔的容量进行呼吸。
(3)反射区位置:双脚第四楔骨与第三楔骨之凹陷处。
(4)操作手法:扣指法,在该区用拇指或食指指端按揉5次。
(5)适应症:各种肋骨病痛,胸闷,胸膜炎。
8.上身淋巴腺
(1)生理位置:肚脐以下,包括腹部,盆腔部及下肢的淋巴系统。
(2)功能:同“下身淋巴腺”节中所述。
(3)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骨前,由距骨、舟骨间下方构成的凹陷处。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或拇指钩拳法,以食指关节尖端平行插入缝中轻轻按压至有酸胀感,反复5次。左手拇指侧峰对准该区凹陷处,用右手拇指平行压入至有酸胀感,反复5次。
(5)适应症:各种炎症、发烧、囊肿、肌瘤、蜂窝组织炎、增强免疫力和抗癌能力。
9.髋关节(外侧)
(1)生理功能: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
(2)功能:髋关节主要功能是下肢的前、后内收、外展和旋转运动。
(3)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骨下方和外缘。
(4)操作手法:捏指法,沿着外踝关节下缘由前向后推压5次。
(5)适应症: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痛。
10.下腹部
(1)生理位置:下腹部是指盆腔、肚脐以下耻骨以上部位。
(2)功能:此处有泌尿及内生殖器官包于其内。
(3)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骨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呈一带状凹陷区域。
(4)操作手法:拇指推掌法或双拇指扣掌法,自外踝关节后方起向上推压5次。
(5)适应症:用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及其它下腹部疾患。
11.外侧坐骨神经
(1)生理位置:同内侧坐骨神经
(2)功能:坐骨神经主要管理下肢感觉和运动。
(3)反射区位置:双小腿外侧,位于腓骨后缘;起自外踝关节外后方,向上至腓骨小头后下方。
(4)操作手法:用拇指推掌法,自足远心端向近心端缓慢压推5次。
(5)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膝和小腿部病痛。
三、足背部一般反射区的定位,及对应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位置和功能。
1.上颌
(1)生理位置:上牙齿根部,腭骨与上颌骨的连接处。
(2)功能:与下颌共同组成骨性口腔,参与下颌关节运动。
(3)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拇趾关节上端横纹远侧,呈带状区域。
(4)操作手法:扣指法,由内向外按摩5次。
(5)适应症:牙痛、上颌关节炎、口腔溃疡、牙周病、打鼾等。
2.下颌
(1)生理位置:下牙根部,腭骨与下颌连接处。
(2)功能:与上颌共同组成骨性口腔,参与上颌关节运动。
(3)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关节下端横纹近侧,呈带状区域。
(4)操作手法:扣指法,由内向外按摩5次。
(5)适应症:牙痛、下颌发炎、咽部感染等。
3.扁桃腺
(1)生理位置:位于口与咽喉之间,由淋巴组织构成,是口腔通向咽喉的门户。
(2)功能:产生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分泌粘液,能将口腔内大量细菌杀灭。
(3)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第一趾骨背面,伸至拇肌腱两侧。
(4)操作手法:扣指法,压推5次(不可向趾端方向挤压)。
(5)适应症:感冒,扁桃腺发炎、肿胀,化脓,扁桃腺肥大等。
4.胸部淋巴腺
(1)生理位置:主要有支气管肺淋巴结,又称“肺门淋巴结”,位于肺门处,在主支气管周围,收纳肺内及肺浅面的淋巴管。其输出管汇入气管杈周围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后者的输出管注入气管旁淋巴结,而气管旁淋巴结的输出管则汇成支气管纵隔干,左侧的入胸导管,右侧的入右淋巴导管。
(2)功能:有免疫和抗癌功能。
(3)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并延伸至第一、二趾骨。
(4)操作手法:单食指钩拳法,中指相助,压入反射区,沿第一跖骨外侧由近心端向足趾方向提拉按摩5次。
(5)适应症:各种炎症、癌症、胸痛等。
5.气管
(1)生理位置:气管为后壁略平的圆筒形管道,成人长约11—13厘米,主要由14—16个气管软骨作支架,其内覆粘膜,外盖结缔组织。气管软骨有缺口,对向后方,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封闭。气管上端平对第6颈椎体下缘与环状软骨相连,向下至第4、5胸椎体交界处(相当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杈”。
(2)功能:气管是肺呼吸交换气体的通道。
(3)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一跖骨处边缘。
(4)操作手法:单食指钩拳法,可用拇指指端、指峰在该反射区按揉5次。
(5)适应症:咳嗽、气喘、气管炎、感冒等。
6.喉
(1)生理位置: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位于颈前部正中,居皮下,可触知。前方被皮肤、筋膜和舌骨下肌所覆盖;后方为咽腔的喉部;两侧有颈部的大血管、神经及甲状腺左、右叶等。
(2)功能:喉头属于上呼吸道,是肺呼吸时咽喉要道。
(3)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关节处,靠拇趾侧。
(4)操作手法:单食指钩拳法,可用拇指指腹在喉反射区定点按压5次。
(5)适应症:喉痛,感冒,声音嘶哑,微弱等。
7.内耳迷路
(1)生理位置:颞骨岩内部,介于鼓室与内耳迷路之间,由构造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
(2)功能:维持体位姿势平衡。
(3)反射区位置:双脚背第四、五跖趾关节间。
(4)操作手法:单食指钩拳法,食指或中指在反射区定点压5次。
(5)适应症:头晕、眼花、晕车、晕船、高血压、低血压、耳鸣、平衡障碍、昏迷、美尼尔综合症等。
8.胸部
(1)生理位置:胸部上界,由胸骨颈静脉切迹,锁骨再从肩锁关节至第7颈椎棘突连成界,下界相通于胸廓。
(2)功能:胸主要指胸廓前壁,由肋间内外肌、胸大肌、胸小肌等呼吸肌构成,有呼吸功能,女性乳房有哺乳功能。
(3)反射区位置:双脚背相当于第二、三、四跖骨背侧。
(4)操作手法:双拇指推掌法,双手拇指压住反射区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压5次。
(5)适应症:胸闷、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乳腺囊肿、食道疾患。
9.横膈膜
(1)生理位置: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是肌肉性构造,呈窿状,凸向上,封闭胸廓,将胸腔分隔为两部分。
(2)功能:是胸腔和腹腔间强大的呼吸肌,有重要的呼吸功能。
(3)反射区位置:双足背跖骨、楔骨关节处,横跨脚背左右侧的一个带状区域。
(4)操作手法:双手单食指钩拳法,自横膈膜反射区中央向两侧刮压5次。
(5)适应症:打嗝、恶心、腹痛等。
10.解溪
(1)生理位置:为中医经络中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2)功能:化痰、消肿。
(3)位置:两踝关节连线横纹中点。
(4)操作手法:拇指推掌法,拇指指端在该区定点按揉5次。
(5)适应症:气管炎、痰多、气喘和解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