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渔业与渔业政策
一、渔业的地位及作用
1.渔业及其特点
渔业是渔业政策作用的对象,有必要首先搞清什么是渔业。渔业是农业的组成部门之一,是人类以栖息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的水产经济动植物为开发对象,进行合理采捕、人工养殖和增殖,以及加工利用的综合性生产部门。渔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渔业一般包括捕捞业和养殖业。水产捕捞业是捕捞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的经济动物,包括海洋捕捞业和淡水捕捞业。水产养殖业是利用适宜的水域和浅海滩涂进行人工饲养、繁殖水产经济动植物,包括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并包括渔业资源的增殖部分。随着加工规模和加工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工业也成为渔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渔业与其他农业部门相比有类似的特点。最根本的就是渔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由此可知,水域不可替代;自然环境因素对渔业有较强的影响力;渔业生产周期长;水产品鲜活易腐烂、难储运;渔业生产单位往往规模较小等。
2.水产品的地位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的头等大事。当今人类食物的90%是在耕地和牧场上生产的,10%来自海洋水域。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陆地资源日趋减少,人类已经将生存的空间不断向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水域拓展,水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各国渔业部长级会议和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渔业大会,把水产品列为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强调了发展渔业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把发展渔业、增加水产品生产作为增进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大国,农业和粮食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中国的人口增长仍将保持一定的惯性,峰值甚至可达16亿,这一问题似乎更加严峻。同时,中国又是一个水域大国,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海域总面积47270万hm2,渔场面积28000万hm2,海水可养面积260万hm2,鱼、虾、蟹、藻类生物资源上千种,能提供可观的食物来源,为农业和粮食安全另辟蹊径。因此,考虑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着眼于大农业,即从农村耕地、牧场草地和内陆及海洋水域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3.水产品的作用(www.daowen.com)
首先,开发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发展水产品生产,既不与粮食争耕地,又不与禽畜争饲料,是增加食物总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2006年我国渔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远远高于农民3500元的水平。
其次,水产品生产不消耗粮食或少消耗粮食,便可获取优质的动物蛋白。捕捞渔业直接利用天然渔业资源,养殖贝、藻类等的生产不需要消耗粮食,鱼类养殖多数使用低值鱼作为饲料,即使是少量使用粮食作为饲料的,饲料报酬率也高于畜禽生产。一般情况下,饲养肉牛的料肉比为7∶1,养猪的料肉比为4∶1,养禽的料蛋比为3∶1,而养殖鱼类的报酬率则高达(1.5~2)∶1。
再次,水产品是优质的食物蛋白源,与肉蛋类食物存在替换性,且在蛋白质、脂肪含量、营养结构等方面优于肉蛋类。增加国民对水产品的食用,可以丰富、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和健康素质。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发布的《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就对水产品生产和消费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渔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水产品的初级生产部门是渔业部门,包括捕捞业和养殖业。渔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发展目标,对渔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渔业政策是农业政策的一个分支,由于农业政策从属于一般经济政策,属部门经济政策,因而渔业政策也属部门经济政策。
渔业政策(乃至农业政策)与其他部门经济政策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由渔业的特点决定的。渔业是典型的弱质产业,即使在大农业中它也是“弱中之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渔业是活体的动植物生产,且生产规模较小,很难与其他生产部门进行平等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水产品是不易贮藏或贮藏成本相对较高的鲜活易腐品,且多数经济鱼类的市场价值会因其鲜活程度的不同差异显著,也很难与流通等其他环节进行平等的市场竞争。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保证渔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地位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保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渔业部门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的实现。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规则,渔民在生产活动中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完全由渔民根据市场的变化自己做出决策,政府无法以直接的行政命令来制约渔民的生产活动和经济行为,从而使其向着政府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政府只能通过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来引导渔民,使渔民的生产活动和经济行为朝着政府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政府在渔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目标。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