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4-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办博物馆在社会文化方面有着弥补空缺、平衡需求的作用,不可低估。其次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民办博物馆的政策扶持、补贴力度有待加强以及金融支持亟待加强。因政府没有民办博物馆专项扶持资金,使得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的蓬勃因素难以发挥,主动参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行动。由于目前民办博物馆还处于自主生存、自我完善的状态,在管理运行、业务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浅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

姚羽佳

摘 要:我国民办博物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渐成气候。博物馆的数量和形式是显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文物局提出到2015年,中国将在现有的2000余所各类博物馆的基础上,再建设1000所,基本实现每个中等以上城市拥有一所功能齐全的博物馆,这预示着我国新一轮的博物馆建设期即将到来。与此同时,民办博物馆也必将迎来自己大发展的春天。民办博物馆在社会文化方面有着弥补空缺、平衡需求的作用,不可低估。然而在期待民办博物馆春天到来的同时,我们更是要对其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得以理性地分析与解决。

关键词:民办博物馆 示范作用 问题与发展

近两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民办资本为投资主体的博物馆建设成为一股方兴未艾的热潮。位于浙江绍兴市的投资1亿多元的民办博物馆——越文化博物馆,创下了全国个人建设博物馆投资规模之最。除了建设中的绍兴越文化博物馆,德清莫干山陆有仁中草药博物馆也正在进一步扩建中,建成后将分展览馆、中医药藏书楼、中国历代名医碑林中药百草园等,将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民办博物馆。此外,我们的古都西安,今年也将全力以赴展开“博物馆之都”建设,在现有47所博物馆的基础上,以未来三年全市博物馆总数超过100所为目标整体推进。同时将加快大遗址保护进程,启动杜陵遗址公园建设。

从这些民办博物馆的建设来看,我们可以定义其是一场来自民间的文化盛宴。这一文化盛宴的添新固然值得庆幸,然而对于这一盛宴不能局限地认为其就是喜宴,应该是亦悲亦喜的一次文化宴会,因品类多繁口味清新而喜,却又因品位多怪赏识夹杂而悲,喜的是它的出现,悲的是它的前途,这一喜一悲,足以够得期待它忡忧又独善的春天。

一、往顾望春——民办博物馆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将文物保护事务作为主要由国家承担的公共事务,政策上限制文物的流通,民间文物收藏活动急剧萎缩。

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对祖国优秀文化和文物的大破坏之后,许多热爱文物之人尽力去收藏,许多人也继续个人的收藏爱好,民间收藏进入大众化时期。收藏成为人们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手段,也成为展现收藏家个性的方式。收藏的物品通常是一些大众化、价格相对低廉的物品,如邮票、火花、报刊、钱币票据、民间工艺品等。藏家同时敏锐地注意到了文物、艺术品收藏的经济价值,特别是80年代中期突然爆发的盗窃馆藏文物和盗掘地下文物的严重问题,也让一些人担心快速升温的民间收藏活动会产生对文物非法获取和非法交易的影响。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博物馆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也在探索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的方法。博物馆社会化也随着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将博物馆“推向市场”的试点,这为博物馆发展注入了新鲜气息,更促进了北京、苏州、哈尔滨等地的一些民间收藏人士也向文物管理部门提出举办博物馆的申请。其中北京收藏家马未都于1992年向北京文物局打报告,提出举办博物馆的请求,终于在1996年10月30日获政府批准,1997年1月18日正式对社会开放,成为新中国第一家获批准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私立博物馆。虽然它的成功开放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逾47年,可是其创造的成就和映射的社会效用都是值得肯定的,除却辉煌与经验,“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经营生存之道也反映出这条道路上的坎坷和艰难。

总体来说,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特点显著的几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家庭收藏起步,主要依托收藏者个人的资源和热情;到90年代民办企业家加盟,以企业经营收益来支持博物馆的业务;进入新世纪后,一些实力雄厚的民办企业将民办博物馆作为参与及取胜文化产业优化途径,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先锋,博物馆藏品登记和博物馆规模显著提升。整体看来,现在的民办博物馆已逐步脱离个人行为的阶段,进入理性发展和规模效应的阶段。这是民办博物馆发来的一个春天信号,让大众感到博物馆的力量在新生,民办博物馆的成长在萌生。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催生,使得具有公益性质的民办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也承担着文化延续的责任。而这一轮博物馆建设热潮是发自于民间的,反映给我们的不仅是博物馆自身的一个进化完善过程,更是社会力量的一次文化提升,以及大众对于博物馆文化价值认识的一次意识支持与认同肯定,这都带给民办博物馆不小的发展信心与动力。

二、观望春天——民办博物馆的现状

不觉已欣然发现民办博物馆的春天就在眼前,民办博物馆的未来就在它生长的春天。然而有着春天的召唤并不代表着就注定会有春天的明朗,民办博物馆这一饱含博物馆魅力、民族文化气质、文化遗产价值、公众认知提升的珍贵产物一样不可避免地遇到冲击与挑战。由于我国民办博物馆是一个复杂群体,其规模、藏品、举办者身份和实力、办馆资源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状态,这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上多彩纷呈的前提条件,然而又不自觉地为其规范、科学的长久之路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与挑战。对于其经营之道的探索甚至关乎其生存之道。整体看来它的发展面临着三大困境:

首先是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在身份上的不对等。虽然早在2006年文化部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就明确指出“鼓励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赋予民办博物馆以平等的地位。但尽管获得了这样的认可和支持,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在政策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的待遇不平等,还未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其次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民办博物馆的政策扶持、补贴力度有待加强以及金融支持亟待加强。目前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投入非常有限,对民办博物馆则更少,难以发挥政府投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政府没有民办博物馆专项扶持资金,使得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的蓬勃因素难以发挥,主动参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行动。

最后就是管理。由于目前民办博物馆还处于自主生存、自我完善的状态,在管理运行、业务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在藏品获取、资源取得、税费负担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上出现脱节,而这些是决定民办博物馆是否能长久生存的关键,因而民办博物馆经营的细节问题都需要从管理上逐渐按层次来协调统筹。(www.daowen.com)

三、期待春天——民办博物馆的造血

我国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的教育机构,困境是近十年来逐渐显现的。鉴于参观博物馆的社会大众不再满足“去过”博物馆,而是希望更多了解历史的成因和文化的蕴涵,此时就使得博物馆最初这一高雅的领域出现了市场意识,伴随它的就是新的经营理念。运营到经营一字之差就折射了我国博物馆事业亟待改进的陈旧运营之道。民办博物馆作为突破这一道路的契合探索对象,其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也就是说民办博物馆大有可为,但成功与否关键还是要看一个民办博物馆的自身“造血”功能。对于民办博物馆来说,要想走出困境,办馆者的观念需要转化是其中突出的一点。办馆人需要对传统文化如何走向市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要在“自救”中迎来曙光

对应说来,有这样一些解决的探索。首先,应保障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法律地位,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使之在国家立项、政策扶持、土地利用、税费减免、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尽可能与国有博物馆享受同等待遇;最好把民办博物馆纳入国家正规管理之中,文物主管部门应设置民办博物馆管理机构,加强对口管理。另外,虽然民办企业家办博物馆的热情高涨,但民办博物馆政策法规还有很多空白,政策保障方面也很欠缺。这需要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对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进行规范、引导和支持。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税费减免、从业人员职称等方面与国有博物馆同等发展。

其次,经费来源匮乏是制约民办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面临问题中最难解决的一个。对于这方面的解决需要多方位的力量,只有国家、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认知和付出才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扭转和持续发展。国家可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博物馆;同时加大投资力度,专门设立专项扶持发展基金,鼓励民办博物馆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旅游及旅游商品生产、商业地产等设施和项目,并且拓展国有资金扶持民办博物馆都是不错的“联合效益”途径。另外通过减免税或者补贴、贷款优惠来鼓励民间资本的介入更是十分合理和必要的。这些对于资金的筹集,需要结合法律的强制来实现尝试。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民办博物馆的特点,采取多种灵活的资金补助渠道是非常实际的方案。具体说来,对一般的民办博物馆,在实施重大工程时,可以向政府申请免息或低息贷款;对于更多民办博物馆,政府可采取奖励的手段,进行资金上的援助,如对工作突出,社会效益良好,或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民办博物馆,适时地进行表彰,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此外还应考虑到,许多民办博物馆投资人对藏品的最终归宿都有自己的设想,对于那些最终愿意将藏品捐献国家的民办博物馆,可以通过签订捐赠意向书等形式,或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给予他们日常办馆经费上的资助,在他们开展珍贵文物征集时,给予适当资助。另外,可以尝试让全社会为博物馆发展“买单”,由于民办博物馆的民办性质,我们就应充分调动和利用公众的文化关注度与热爱度来完善一个社会性的博物馆文化理念,来克服一些与生俱来的困难。

最后是管理方面,要注意的是,特色是民办博物馆生存发展之根本,所以要想经营好一个民办博物馆就需要管理出它的特色。我们知道因历史的变迁,生活习俗的不同,造成了各地文化的差异,这都为民办博物馆提供了有利的发展资源。只有积极挖掘地方特色,建立有特色的博物馆,同中求异,异中求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是发展民办博物馆的必然趋势。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和宁海环球古船博物馆就是成功的范例。它们用“地处三门湾畔,拥有两大港湾的宁海,历史上以渔业为重要经济来源,造船业相对发达,造船技术的发展”的地方特色,展示其独有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视线,更是无声无息地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作了保护。鉴于“特色就是生命力”,文化部门就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及特点,加强本地资源的调查研究,进行准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有特色的发展规划,来对民办博物馆进行指导。对于大层次的管理,国家文物局可以通过组织对民办博物馆的专业培训如法规、陈列、保护、评估从内部提升自我“经营意识”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制订国家博物馆藏品与民办博物馆藏品的互展办法来使博物馆的交流得以成熟。更可以走向民办博物馆全球化,在立足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加快制定《民办博物馆促进法》,明确民办博物馆的性质、确立民办博物馆的法律地位、落实各项促进举措,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健全准入和退出制度。其中还必须看到民办博物馆数量多、种类杂、办馆目的不同、品质不一等问题,所以必须要规范管理。要尽可能细化准入标准,完善审批程序,加强对拟申办民办博物馆办馆宗旨、藏品来源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查;更要对现有合法登记的民办博物馆加强监管,对不达标者责令退出,严厉打击非法办馆行为。

四、迎接春天——一些努力

尽管民办博物馆的春天临近,前景明朗,然而道路艰难却不能回避。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可观的努力。就古都西安来说,民办博物馆发展还比较薄弱,可是其发展势头很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西安市计划在今年新建15—20所博物馆,其中11所为民办博物馆,如秦砖汉瓦博物馆、青铜盉博物馆、古陶艺术博物馆,这都凸显了古城的地方特色。再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就提出按照“一体化”的观念来构建博物馆。这里饱含着城乡一体化、院镇一体化以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体化,使博物馆作为一个核心,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成为以关中民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个文化旅游名镇,充分展示其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使关中民俗博物院在西安国际交流和文化旅游产业中成为一个亮点和品牌,更成为一种新的示范,指引民办博物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然而除却对民办博物馆的期待,我们需要警示自己,尽管民办博物馆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应运而生的,但在任何时候,太多程度上的功利目的都是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大敌。而寻找切实可行的运营机制,还博物馆真正的意义,才是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唯一出路。与许多其他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生事物一样,民办博物馆也要经历一个与时代相融的过程。所以春天不远,它值得期待,更值得追寻。

参考文献

[1] 赵继敏.经营博物馆理念初探.博物馆理论研究

[2] 民办博物馆脱困之路.新西部,2006(4)

[3] 关于发展民办博物馆理论调查与思考

[4] 中国私立博物馆管理与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私立博物馆管理与发展研究,2006-7

[5] 民办博物馆生存发展之我见.山西文物局,2009-5-15

(姚羽佳: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管理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