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荆芥小议
荆芥别名香荆芥、假苏、鼠实、四梭荆芥,花序称荆芥穗,为唇形科菜药兼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菜用以嫩茎叶取材,具4~6片真叶时采收,一般7~10天可采收一次,收获期长达4个月。分枝性很强,采收次数越多、萌发嫩芽越多,产量也越高。嫩茎可作调味品,做凉拌菜,有清凉薄荷香味,可防暑、增进食欲,与鱼同食可去鱼腥味。
荆荞在我国分布很广,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阜阳、江西、河北、四川、湖北、河南洛阳等省。河南人最喜食荆芥,有多种吃法,如凉拌、作汤、清炒,也可切碎后拌炒或拌蒸蛋羹,还可作药膳荆芥粥。熟肉上放几枚或底下垫一些,苍蝇不叮,蚂蚁不爬,一般将嫩尖作夏季调味菜,生、熟食均可,但以作凉拌佐料较多。也可切碎后拌炒或拌蒸鸡蛋,或清炒菜作荤菜垫底,在腌菜时加少许荆芥,鲜味更浓。古籍中指出荆芥“反驴肉,无鳞臭”,这是吃荆芥时需要注意的。(www.daowen.com)
荆芥味辛而性微温,归肺、肝二经,具有祛风解表、宜毒透疹、止痒疗疮及止血等功效。荆芥还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曰:“荆芥可除湿痹去邪,主治心虚忘事,背脊痛疼、出虚汗、伤寒头痛、头晕目眩”,有“益力添精,通利血脉、消食下气、醒酒、助脾胃,利五脏”等功能。“产妇豉之煎服能发汗,治妇人血风及疮疥,强壮身体为要药”等功能。近代药学发现,荆芥地上部含右旋薄荷酮及清施薄荷酮、左施胡薄荷酮及少量左旋柠檬烯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有抑制作用。荆芥干燥的地上部,味辛、微苦,性微温,入肺肝经,具有解表散寒、透疹、衄血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及多种皮肤病等,还可用于治疗产后发热、头晕、衄血及血崩等。花序入药有解热发汗、祛风、利咽之效,可消除咽喉肿痛、火眼等病症,能抑制结核杆菌。味辛、性温,有发表、散寒、透疹作用。炒炭有止血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咽痛、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荨麻疹、皮肤痛痒等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