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贾平凹长篇小说《浮躁》

贾平凹长篇小说《浮躁》

时间:2024-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48部浮躁贾平凹贾平凹写作《浮躁》虽不像有些作家作品那样执著于文化的指归,但他采取了严格写实的态度来叙述事件的运演和人际关系的纠葛,使得《浮躁》无论外在文化景观还是追踪人物内在心态根系方面,都呈现出了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旷世杰作KUANGSHI JIEZUO20世纪80年代中期,贾平凹写了一条河的故事,这就是著名的长篇小说《浮躁》。

贾平凹长篇小说《浮躁》

第48部 浮 躁

贾平凹(1952~ )

贾平凹写作《浮躁》虽不像有些作家作品那样执著于文化的指归,但他采取了严格写实的态度来叙述事件的运演和人际关系的纠葛,使得《浮躁》无论外在文化景观还是追踪人物内在心态根系方面,都呈现出了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当代学者 张剑华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一

★中国小说50强之一

★贾平凹最具总结性意义的作品

在20世纪70年代末崛起的中国新时期作家群中,贾平凹是唯一一个从未中断过文学创作与艺术追求的。他斐然坚实的文学成绩与勤奋执著的进取精神让文坛同样瞩目。他的经历无疑是一个奇迹:诞生于商洛大地一个最普通的中国农民家庭,却成长为当代中国最不同寻常的文学大师。走过了20年阴霾孤寂人生的贾平凹,以厚重的膛音高吼出一曲曲秦腔,其丰厚的创作就像八百里秦岭,构成了当今中国文坛一道卓然独立的巍峨景观。这位以独特姿态默守于西北一隅的“独行侠”,从不扯旗拉派、追风赶潮,从未参与熙熙攘攘的文化论争,却让他笔下的地方风土在中华大地上显示出不朽的生命力量。

偏安一隅的商州也因为贾平凹而在中国地域文化史上显得光彩夺目。作为商州系列小说的代表作,《浮躁》就是贾平凹才华最好的体现。《浮躁》是贾平凹最富有灵性的文字,完整地叙写了一条“故乡的河”。汤汤流水中,商州文化的广博,大时代经济转型期沉甸甸的现实生存状况一一流过,而作者与生俱来的忧患与焦虑,希望与理想,无不洋溢在文字中。作为贾平凹风格上走向浑厚朴实的标志,《浮躁》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包含了作者对历史、文化、民俗、时代、生命、艺术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却又能融为一体,堪称他创作的极致。

《浮躁》的整部作品有如贾平凹笔下的卧虎石雕,圆融一体,气韵生动,抽象而丰富。《浮躁》的空灵而又厚重,浑然天成,是难以用语言进行评价的,其间涌流着贾平凹的血液,散发着贾平凹的情怀,体现着贾平凹的爱情体验和躁动,堪称贾平凹最成熟、最辉煌、最具总结性意义的作品。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20世纪80年代中期,贾平凹写了一条河的故事,这就是著名的长篇小说《浮躁》。这是一部关于作者故乡商州的书,而商州系列小说是贾平凹文坛地位的奠基之作,写起商州风情来,贾平凹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的。但是,《浮躁》中的商州,已经不是地图上的行政区域商州了,而是贾平凹虚构的商州,是作为他精神载体的商州,是作家心中的商州。

华文精读

金狗突然愤怒起来,上前抱打不平,三下两下将那些城里人拨开了。一个穿西装的人尖声叫道:“吓,土包子进城这么凶!是不是这几年粮食多了,吃得有力气了?!”

金狗冷冷地发笑道:“好小子,就是粮食多了,吃得有力气了,你这么瘦猴似的,是不是没有提升公子,吃不到好菜了?”

穿西装的恼羞成怒说:“你算什么玩意,寻着要修理修理吗?”

金狗“啪”地上去就是一个耳光,吼道:“吃不上好菜,我给你个巴掌吃,你气就顺了!”

小说中的主人公金狗是作者所钟爱的人物形象,也是浮躁情绪的主要体现者,是被作者全力以赴地勾勒出来的“于连”式的人物,其命运线成了贯串小说始终的主线。金狗是两岔镇穷画匠的儿子,他的出生带有很鲜明的神话色彩:母亲在州河上淘米身亡,他却生于米筛之中,奇迹般地漂在水上。此后,金狗传奇般地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化,他参过军,复员后便在州河上放排为生,成了“浪里白条”。他胆子大,志气大,又有些文化,于是做了民间的政治领袖,领导着乡亲进行权益的抗争。在当地小有名气之后,他阴差阳错地得了个机会去州城报社当记者,但代价是离开深爱的恋人小水,去和田书记的侄女英英结婚。他渴望这个机会,因为做了记者就可以和当地巩、田两大家族相抗衡,虽然仍是无官无职,却可以通过报纸为乡亲们谋得公平和申诉冤屈。然而,金狗对小水的感情又是难以割舍的。正在犹豫间,英英找上门来,将生米煮成熟饭并大肆张扬,金狗无奈之下,带着对小水的愧疚踏上了去州城的路。

几年的记者生涯将金狗由一个耿直冲动的青年,打造成老练沉稳的斗士,他又回到了两岔镇。金狗的好友雷大空为办皮包公司,花钱打通了各种关系,巩、田两家的势力都因为收了好处而对雷大空大行方便。雷大空终因买空卖空而东窗事发,却在供出实情前遭到暗杀,金狗也被牵连获罪,在亲友的积极奔走下才得以释放。出狱后的金狗四处调查真相,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终于以雷大空事件为契机,一举扳倒了巩、田两家的势力,还乡亲们一个乾坤朗朗的两岔镇,而他自己却又回到州河做了船工,想要借着改革时机,靠扎实经营在州河上成就另一番事业,他想要“干出个样儿来,使全州河的人都真正富起来,也文明起来”。

华文精读

城里人是耍花架子儿没有气力的,猛地被金狗扇了一耳光,气急败坏还要嚣张。金狗则将行李卷儿放下,从马车上抄起一把铁锨,说:“来吧,小子,乡下人进城真想试试力气哩!”

那小子真被震住了,不敢近前,却叫道:“好呀,土包子,咱们《州城日报》的‘鼓楼下’见!”

《州城日报》的“鼓楼下”栏是专发批评文章的,金狗听他说出这话,心里越发自豪了,说:“你写吧,稿子寄来了,我可以帮你改改错别字!”

几千年前,哲人孔子曾有名言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确,河水不但孕育了人类的生命,更有一种隐喻着的深沉的哲理意味。《浮躁》中主人公金狗的生命与州河结下了丝丝缕缕的不解之缘,没有州河,就不存在金狗,但若没有金狗般的人物,州河也将黯然失色。也许,在贾平凹的生花妙笔下,州河就是金狗,金狗就是州河。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浮躁》的“文化味”

贾平凹选定的商州,是群山环抱、交通不便、历史进程缓慢的独特所在,传统的文化和作用在这里就显得更为明显。所以,写出商州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遗存,是贾平凹挖掘地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英国文化人类学创始者泰勒说,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贾平凹对自己谙熟的地域文化,或对国家民族文化精髓的感悟能力与程度,将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

突出的还是商州小说中的巫鬼文化现象,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定文化氛围的。作者自述他写商州小说是“着眼于考察这里的地理、风情、历史、习俗,从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入手”。正是这些带有巫鬼文化色彩的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内容,成为商州文化的显著标志。

地域文化是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化的,它是一个消解和增值的过程,稳定性与变异性相统一。要比较全面而客观地研究区域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就不能仅仅着眼于那些由历史长期积淀下来的古风民俗,而要从“变”的过程去审视地域文化的发展,并以此来揭示社会和时代对地域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地域文化对人的规范和影响。

贾平凹是当今中国不可多得的杰出的青年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写得很美,是一个比较纯正的民族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属于“美文”的一路。

——当代学者 吴秀明

小说中那条既连接着州城、两岔镇、静虚村、白石寨,又贯串整个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的州河,绝不仅仅是一条蜿蜒于群山之中的地理学意义上的河,而是具有很大的象征性。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或者曲折动荡的现实生活。所以在作品中州河被赋予了与金狗、与时代、与小说作者同样的品格——浮躁。小说最后预言州河将爆发有史以来的第二次大洪水,实际上是暗示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即将到来。正是这种象征性使《浮躁》这部以乡镇生活为主要描写内容的小说具有了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蕴含,成为民族心态的活标本。(www.daowen.com)

——著名学者 董炳月

《浮躁》中的商州地域风光,是与作品水乳交融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景观糅合在一起的,可以说是商州系列小说中的一个完美的集大成者,以不静岗、两岔乡、白石寨、州城这几个点为中心,加上荆紫关、东阳县、州河等,构成一个比以前商州作品都远为开阔、相对完整的商州自然地理背景。特别是对两岔乡民俗的描写,巩、田两家的发迹,以及商州人们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描写等,构成了作品浓厚的地域文化背景。

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社会区域的风情民俗在《浮躁》里表现得亦很突出。“成人节”是州河岸上唯一的庙会,是仅次于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的,比清明节中秋节还看得要紧。人们到不静岗寺烧香、磕头的场面;小水倒骑毛驴转村、金狗的“看山狗”图案……一切都写得逼真可信。风物、人情、风俗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然对贾平凹的文学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贾平凹写作《浮躁》虽不像有些作家、作品那样执著于文化的指归,但他采取了严格写实的态度来叙述事件的运演和人际关系的纠葛,使得《浮躁》在无论外在文化景观还是追踪人物内在心态根系方面,都呈现出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心彩”。这种独特浓厚的商州生活气息,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浮躁》中宗教色彩最浓的是那个“空空道人”,他是佛教教义的化身,是以虚幻的满足,来抗议似乎难以改变的现实。和尚作为《浮躁》里宗教文化的化身,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学与宗教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形象手段。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它根源于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屈原离骚》抒政治之忧愤,对贾平凹的创作产生过影响。在他的作品里,不仅表现出其忧国忧民的精魂,同时注入了新的时代意识——关心社会变革,探讨民族精神变革的途径。《浮躁》中那条浮躁的州河,虽然是象征着今天变革时期民族的一种文化心态,象征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流程,但同时对改革的前途也作了有益探讨,对官场的腐败进行深刻的揭露、鞭挞,对其危害也表示深切的忧虑。(薛正昌)

奔腾的不仅仅是河流

《浮躁》是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尽管他后来写出了《废都》等一大批有影响、有争议、风格各异的长篇,但我总认为还是他的《浮躁》耐读。正如他自己所言,是“35岁以前最大的一部”,就分量而言,可以称得上“重量级”。

在这里他写的还是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然而,出现在《浮躁》里的商州,不再是贾平凹轻车熟路、笔底生花的那个田园牧歌式的商州。这个商州,是贾平凹有意识对整个中国改革的现状作焦点透视和宏观把握的商州,是“作为一个载体的商州”。作为一个把现实关怀和人文思考逐步自觉化地走向成熟的作家,贾平凹写出了一个超越俚俗风情与自然景观意义上的大商州。

小说里的主人公金狗,历经了务农、参军、复员回乡、州报记者、辞职跑河上运输几个人生的大起落,小一号商州的芸芸具象便随着他的生活际遇而渐次展开。那是20世纪最后十多年间一幅真实的社会画卷。当时改革作为一个关键词,无时不在牵动着中国政治高层和普通百姓的思维与心态。各种探索正处在起步期,各种机遇正在给人们带来希望。如同大河响起了冰凌碎裂的声音,人们敏感到新生活的浪潮已扑面而来。从金狗最初出发点的那个小村仙游川,到两岔乡,到白石寨县,乃至整个商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破封闭后的亢奋与躁动。一切都处在如箭在弦、一触即发、极其活跃奔放的情势中。然而,是不是就可以任情惬意地“一路奔腾一路歌”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改革是新与旧的痛苦的裂变,它需要人们付出代价,如同凤凰涅槃必须经受烈火的焚烧。

《浮躁》是中国内地作家贾平凹提供给西方读者一部难得的、有大量细节的著作,是他对一个中国乡村在改革震荡的十年生活的具有洞察力的描述。贾平凹以当地土语和粗鲁的幽默,足以使人信服地描述了中国农村支配农民精神和社会关系价值观——忍耐。

——美国记者 安斯格特·泰森

他(贾平凹)用词很怪,可很有味,他写的商州人很好。他的作品很深沉,他是当代最好的作家。

——台湾著名作家 三 毛

于是,便伴生出一种特有的时代心态:浮躁。面对商州经济新的课题,既渴望置身其中又无弄潮之力,面对种种非正常因素,既深恶痛绝又不愿挺身干预。“觉得怎么也不合适,怎么也不舒服”,牢骚怪话,羡慕嫉妒,或者放下肉碗骂娘,或者任尔东南西北风只管“跟着感觉走”。人的主体意识的高扬和低文明层次的不谐和形成了当时普遍的浮躁情绪。那么,对于这么一个时期的心态,该如何评价呢?贾平凹设计了一条河。这便是他家乡的河,一条他认为是全中国最浮躁不安的河。“浮躁当然不是州河的美德,但它是州河不同别河的特点。这如同它翻洞过峡吼声价天喜欢悲壮声势一样,只说明它太年轻……州河毕竟是这条河流经商州地面的一段上游,它还要流过几个省,走上千里上万里的路往长江去,往大海去,它的前途是越走越深沉,越走越有力量的”。这真是一种着眼宏观、意义深远的概括,既形象,又准确,令人回味。

浮躁当然有害,但绝不可怕。历史的大河总是在流动中淘汰泥沙而滔滔东去。无论如何,社会在进步,板块错动里新的传奇将不断形成。而奔腾的又何止江河?还有时代,还有永远高扬的民族精神。它必将摒弃浮躁再度涅槃,成为主宰我们这块土地这个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概,这就是贾平凹当时在小说文本之外想要揭示的。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给予读者阅读的快感的同时,还能给人以深层次的思索。今天看来,他的上述寓意,也许是真诚的祈祷,也许是善良的愿望,也许是过于乐观的自信;也许在激扬之外还有冷峻,在高亢的背后还有苍凉。也许,还有更多。

浮躁的对应是沉静。那是一种自省,亦是一番彻悟;是柔韧的力,是洞明人生与命运的智慧。以沉静的态度读《浮躁》,我想,当可读出些许现实的启迪和新意来:时至今日,我们真的克服浮躁了吗?(佚 名)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素来有文坛“鬼才”、“怪才”之称的大师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祖籍陕南商州,1952年春天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农村。贾平凹是在心灵不断受到创伤中长大的,从出生到19岁以前,他一直生活在商州那块陋僻、朴拙的土地上,童年和少年时代过得很苦。“一个22口人的大家庭里,自幼没有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了,喜欢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地。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不被人重视,愈是躲人,恶性循环,如此而已。”“文革”开始后不久,当中学教师的父亲又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分子而开除公职,回乡劳动改造,自此清苦的家庭就更加败落了。于是少年贾平凹被迫辍学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小社员。

艰辛的劳作长时间折磨着贾平凹的身体,家中生计难以维持,体弱的母亲又犯了重病,作为长子的贾平凹吃尽了苦中苦,读书的渴望始终得不到满足,心灵从此变得更加孤寂。于是,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就成为贾平凹的一种补偿性的活动。少时的孤独和抑郁,使得贾平凹产生了一种表达的欲望。悟性极强的他,面对蜂拥而来的灵感,急切地拿起了笔。他首先找到大师孙犁潜心学习,受到孙犁的赏识;还通过反复阅读,借鉴了古人李清照和蒲松龄、现代作家冯文炳和沈从文以及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创作。在同这些作家的神交中,贾平凹与大师们碰撞出了灵魂的火花。

贾平凹(1952~ )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贾平凹进了大学,那种苦行僧般的求学生活非但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地创作,散文、小说都写,不时有作品发表于校内外报刊上。参加工作后,贾平凹几次回到商州。怀着对那块土地的深深的眷恋之情,他为文坛留下了一部部独具特色的“商州系列小说”。

作为一位勤奋并且高产的作家,贾平凹迄今已创作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向社会奉献了40多本文学集子,包括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怀念狼》、《秦腔》、《病相报告》,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此外还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

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当代文学大师之一,贾平凹在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之后,再次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法国最高荣誉奖之——“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骄傲。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我是农民》是贾平凹的新作。贾平凹被称为“乡土作家”,自然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他不仅“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更以生于乡村、长于乡村,秉承了农民忠厚朴素的品质而深感欣慰。在这部回忆录中,作者通过对家庭、亲人、暗恋、初恋以及“文革”的回忆,详细记述了自己在农村的整个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真实再现了一个本色的贾平凹。《我是农民》旨在告知读者:人生的苦难是永远和生命相关的。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作为人,既要享受快乐,也要学会享受苦难。

※ ※ ※ ※

《秦腔》是贾平凹一本大气而厚重的长篇小说,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浑厚的质地。作家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牌子,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做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书中写到了中国农村生活20年来变化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为什么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农民如何一步步从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时加入了作者对当今社会转型期农村各种新情况的思考和关注。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盛衰尽在其间。

※ ※ ※ ※

《爸爸爸》是当代知名作家韩少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的中篇小说,用一个傻子作为主人公,影射了生命力旺盛的中国人亦神亦怪的性格。正如贾平凹在作品中传递了商州文化,曾经在国内的文化寻根思潮中挑起大旗的韩少功也在《爸爸爸》中表现了荆楚文化,这篇作品历来被视为大陆寻根小说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高度象征性的作品,更是一部有意识把主题掩藏起来的作品,或者说它的主题比较隐晦。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副奇特的美学风貌:神秘、悲壮,而又有一层淡淡的喜剧色彩,这种美学风貌使小说具有无穷的魅力。此外,作品借鉴了拉美文学的魔幻、夸张、荒诞等手法,从“审丑”的角度开掘古老久远的初民原生态,以种种丑态切入民族的劣质,从而表达对理想的生命和生存环境的追求。对于韩少功的这些艺术探索,评论界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