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曹禺的巨作《雷雨》:中国文学经典

曹禺的巨作《雷雨》:中国文学经典

时间:2024-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34部雷雨曹禺曹禺是一位光耀文坛的巨子,是中国的莎士比亚。《雷雨》是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他的悲愤以及对旧时代的控诉,在《雷雨》中得到了尽情的宣泄。在国内,中国旅行剧团将其视为保留剧目,在京、津、沪多次演出。茅盾曾有“当年海上惊《雷雨》”之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雷雨》再度兴起,久演不衰。《雷雨》的语言艺术创造,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我知道《雷雨》的情节与人物家喻户晓。

曹禺的巨作《雷雨》:中国文学经典

第34部 雷 雨

曹禺(1910~1996)

曹禺是一位光耀文坛的巨子,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我读过曹禺的剧本,也演过其中的角色。他的剧本《雷雨》读来、演来都让人过瘾,而曹禺本人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当代知名记者 赵浩生

★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

★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一出超越传统“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生存悲剧”

如果说,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已经走向成熟,那么成熟的标志之一则是出现了曹禺和他的戏剧。这位被誉为“刻画人心灵的戏剧大师”是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内涵、圆熟的技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剧作家的剧作,能像曹禺的话剧这样久演不衰。曹禺是官宦家庭中走出来的旧时代的叛逆者,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沐浴过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对行将衰亡的封建旧家庭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对腐朽黑暗的东西疾恶如仇,对美好人生怀有诗意的追求。曹禺为中国话剧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中国话剧的辉煌离不开曹禺!

《雷雨》是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他的悲愤以及对旧时代的控诉,在《雷雨》中得到了尽情的宣泄。这个剧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文学史学家称为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对中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这部四幕剧,是一出超越传统“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生存悲剧”,其思想力度如同刀刃一般直逼读者心灵。许多年来,它被无数次搬上舞台和银幕,魅力不可抗拒。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作品,《雷雨》代表了曹禺——甚至一代剧作家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它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发表不久,留日学生立即将其搬上日本东京舞台。在国内,中国旅行剧团将其视为保留剧目,在京、津、沪多次演出。郭沫若称它是“一篇难得的力作”。茅盾曾有“当年海上惊《雷雨》”之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雷雨》再度兴起,久演不衰。

中国观众所喜欢的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是热闹的场面,是有个性的人物,是民族的现代的戏剧语言,而这些美学目标,在曹禺的《雷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部话剧完全运用了古典戏剧三一律的创作手法,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华文精选

周朴园: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侍萍:旧衬衣?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纺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天津。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因江桥事件的牵连去向不明,管家鲁贵只好把周家的大少爷周萍从无锡接来主理产业。正当周萍准备卖掉周公馆还债时,周朴园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了一位妙龄太太繁漪和小儿子周冲。起初,周萍对同龄的继母繁漪很是反感,但随着繁漪挺身而出,帮周萍解决了债务问题后,两个年纪相仿的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但是,尴尬的“母子”关系使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实情感,欲罢不能的痛苦更加猛烈地煎熬着他们。繁漪的怀孕迫使他们私奔,然而繁漪的流产则导致了周萍只身远去东洋。5年后,周萍回国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但意外的瓦斯爆炸事件,又使他一蹶不振。在极度痛苦中,他与管家鲁贵的女儿——美丽单纯的丫环四凤产生了感情。而他的弟弟周冲,一个单纯善良、充满幻想的大孩子,也同时爱上了四凤。

繁漪发现了这个秘密后,极度失望的她开始了疯狂的报复,而走投无路的鲁贵也向老爷告发了繁漪与周萍的私情,同时也把四凤怀孕的消息告诉了繁漪。周朴园引以为豪的有秩序的家——周公馆开始动摇了,而真正的打击却是鲁贵妻子——四凤母亲的出现,原来她就是周萍的生母梅侍萍。30年前,身为周家丫环的侍萍与大少爷周朴园相爱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可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最终被周朴园抛弃。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带着刚生下3天的孩子离开周家,原打算投河自尽,却被人救起,从此开始了30年痛苦飘零的生活。繁漪见到侍萍,向她暗示四凤与自己的儿子周冲有暧昧关系。侍萍没有想到命运竟会如此安排,女儿在30年后又走进了周家,并且重复了自己以前所走过的路。她决定带走四凤,远远地离开这里。四凤、周萍这对恋人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而被周朴园开除的矿工鲁大海恰恰是他长年思念、未曾谋面的二儿子——命运就这样捉弄了两代人。

华文精选

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无论是从故事层面、戏剧效果,还是从更深的人生哲理意蕴上,《雷雨》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精彩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读《雷雨》确是一种享受,对语言艺术的享受,作家像魔术师一样,那些平常听到的话,那些通常用的语言,经过他的手,却给人一种逗人的诱惑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戏剧语言艺术上,也许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同他媲美。《雷雨》的语言艺术创造,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www.daowen.com)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永远的《雷雨》

我从上小学就看《雷雨》,加上电影,看了不下七八次,许多台词——特别是第二幕的一些台词我已会背诵。我特别喜欢侍萍回忆30年前旧事时说的“那时候还没有用洋火”这句话,我觉得现在的演员(不是朱琳)没有把这句话的沧桑感传达出来。我知道《雷雨》的情节与人物家喻户晓。我的缠足的、基本不识字的外祖母,在我7岁时就向我介绍过戏里的人物,她说鲁大海是一个“匪类”,而繁漪是一个“疯子”。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现代著名学者 李健吾

我爸爸是极丰富的人,极复杂的一个人。他一生不追求享乐,他很真诚。他有很多缺陷与弱点,但是他没有罪孽。我坚信我爸爸的才华。我所指的不是他的剧本。剧本就不用说了。我是想说我知道他心里是有真宝贝的。他对事物的理解从来是他自己独特的。他会洞察。但他不常把洞察的结果讲出来。于是这些结果就留在他心里,越积越多、越丰富,发酵或蒸馏成了很棒的东西,很过硬的一些想法。

——当代著名作家 万 方

《雷雨》表现了人的与(旧)社会的罪恶,毫不客气,针针见血。戏里表现出来的罪恶主要来源有二,一是阶级,二是性。不但周朴园是剥削压迫工人、“下人”的魔王,繁漪也是张口闭口下等人如何如何,把繁漪说得如何富有革命性乃至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共产党员(请参看拙著《踌躇的季节》)怕只是一厢情愿。《雷雨》是猛批了资产阶级的,比《子夜》揭露得更狠,是现代文学史上突出地批判资产阶级的为数不太多(与反封建主题相比较)的重要作品之一。《雷雨》里充满了压抑、憋闷、腐烂、即将爆炸的气氛,这种气氛主要是由于周朴园的蛮横专制造成的。与憋气与闷气共生的,则是一股乖戾之气——早在明朝就有人注意到了弥漫于中华大地上的一股戾气。《雷雨》里的人物,多数如乌眼鸡,一种仇恨和恶毒、一种气。当然,大海的戾气是周朴园逼出来的,你也不妨说旁人的戾气也应由周老爷负责——这就是戏之为戏了。实际上,找出了罪魁祸首直至除掉了罪魁祸首之后,各种问题并不会迎刃而解。但是压抑和憋闷再加上乖戾,就是在呼唤惊雷闪电,呼唤血腥,呼唤死亡——有了前边的那么多铺垫,你甚至会觉得不在最后一场死他个一串就是世无天理。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势实际上是在呼唤革命。而从民主主义的观点来看,你也可以说是在呼唤民主——只有民主才能消除憋闷与乖戾二气。

《雷雨》已经在中国演了近70年,70年来长盛不衰。这确实是经典(即古典)之作,哪怕说此剧本有所借鉴,不是绝对地百分之百地原创也罢,只要戏好,就站得住,就大放光芒。其情节、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之周密与鲜明的处理,令人叫绝。(王 蒙)

爱·被爱·无爱

在《雷雨》大量的情爱纠葛中,人们自然不会忽略青春期的周冲对四凤至纯至真的爱。他那颗涌动着情感的激流的心在兴奋、幸福中摇漾,他向四凤吐露的心声是一首明净、感人的诗:“我像是在一个冬天早晨,非常明朗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的,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尽管人们可以有一百种理由否认周冲这种感情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却无法否认这种感情的真实性,无视它所具有的灵魂震撼力。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现代著名作家 巴 金

(《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他的这篇作品受到同时代人的相当地欢迎,是可以令人首肯的。

——郭沫若

周冲是从一个未谙世事的少年眼光,来看待那个他几乎一无所知的女性世界的,并由此形成了他的心理期待和情感倾向。善良、单纯、平和的周冲视四凤为他心中的偶像、精神的引导者。他迈出了人生中心理和情感历程的重要一步,兴奋激动又羞涩心怯,燃烧的爱情之火激发了他追求善和美的热望,以向所爱的人奉献一切为幸福,他无限憧憬、跃跃欲试,尽管目睹了父母失和的变故,仍未动摇和摧毁他的痴迷情怀。然而,年幼的周冲显然缺乏对爱情成长过程中所要承受的磨难的足够的心理准备,并付出了超乎寻常的代价。

如果说周冲对于四凤的爱由于特定年龄和身份而具有浪漫诗意的话;那么,繁漪对于周萍的爱却是那样地沉重滞闷。在繁漪最需要情爱的年龄,却被无情地幽闭在冰窟一样的周公馆,在她心中燃烧、奔涌着的是一个成熟女性对自己生命的热烈的情欲,她对周萍的爱,使她真正地成为一个完整的女人,她置名声和道德律条于不顾,爱得那样决绝、热烈、刻骨铭心。她为挽救和延续与周萍的爱费尽了心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自尊和他人的利益。对于她近乎疯狂的情感,我们似很难用资产阶级的生活准则之类的话来准确说明其内涵。

事实上,繁漪的爱的权利是一个女性的本能和自觉,只不过由于特定的境遇她表露得更加大胆和离经叛道,也因而赢得了剧作家的偏爱。她是曹禺剧作中一个率真、勇毅的精神女神。我们无法指责繁漪为爱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一切,应当谴责和诅咒的是给予繁漪种种不幸和灾难的罪恶社会和封建礼教。

我们曾经一度否认周朴园对侍萍的爱,因为他是那样的粗暴、恶劣、充满铜臭气地面对侍萍。然而,试品味剧本的序幕和尾声部分,我们会分明感受到人生暮年的周朴园在四面楚歌的凄惶处境中,并未泯灭他对侍萍的爱恋与疼惜,即使他曾有过将侍萍母子赶出家门的举动,即使他曾对从天而降的侍萍满怀敌视的警觉,但,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在青年时代的浪漫情怀中对侍萍曾有的痴心爱恋。人们往往说周朴园是出于维护其家长的权威形象的动机才做出纪念侍萍生日、保存原有家具、保持侍萍的起居习惯等等行为的;然而,难道在周朴园的行为准则中,他的家长权威真的要靠这些生活琐事来建立和维持吗?在他和侍萍分别的30年中,依然极其珍视那件侍萍曾亲手缝补过的衬衣,其中所包含的睹物怀人的情感意向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周朴园固然有其政治上反动、思想上没落的特征;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人,在家室之乱之累的可悲境遇中,他对侍萍的那份情思亦自感伤哀切。(陈广录)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我国著名的剧作家及优秀的戏剧教育家曹禺,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出生于古老的天津城。生逢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又长在封建的官僚家庭——父亲担任总统秘书——这一切都给曹禺的整个童年生活以莫大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忧郁黯淡的性格。对于小曹禺来说,人生的不幸莫过于亲生母亲的早逝,而幸运的是,曹禺得到了一位酷爱戏剧的继母,她常带着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敏感而忧伤的曹禺由于害怕直面这个灰暗的世界,所以没上过小学,而是在家中诵经读史,也常常偷看《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古典名著。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一直都是在天津度过的,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分子的暴行,这使得天性悲观的他经常忧郁到不能自已。同胞的苦——特别是女性所遭受的种种磨难,屡屡使他善良的灵魂受到极大的震颤,内心的巨大悲恸常常无以言表。幸好后来,曹禺有机会到南开学堂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正是鲁迅、郭沫若这些大师的作品使他“激动”,启发他“必须关心中国的社会问题”。曹禺曾在两所最著名的大学中接受过教育——无论是南开大学政治学系还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象牙塔生涯,都为曹禺一生的创作奠定了基调。在求学期间,他大部分时间是泡在图书馆里,拼命研读着各种世界名著,也时常和朋友去欣赏京戏名家的表演,到天桥去听曲艺,同时,他还涉猎了东西方的一些哲学著作,不但读老子、读佛、还读圣经,并赞美柏拉图“神奇的《理想国》”,“同情叔本华对生活深沉的忧郁”,也热爱过“尼采丰盛的生命力与超人的思想”。曹禺被这些先哲们的精神所感动,理解了对于人类的“终极关怀”,感到“这个社会非改变不可”。

曹禺那种执著的、热诚的求索精神,熔铸在其早期创作里,便诞生了一部惊天动地、感动世界文坛的《雷雨》。在随后的创作中,曹禺可谓获得了大丰收,著有代表作《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胆剑篇》、《王昭君》等等,并改编了《家》,翻译了莎翁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曹禺在戏剧事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被世界文坛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曹禺的《日出》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高级交际花陈白露是个聪明、美丽的年轻女人,由于家庭的破落,她一个人单枪匹马出来拼成了明星,既得到了金钱和虚荣,也有被出卖的隐痛。当她良心发现,挺身而出解救女孩“小东西”时,却被打得遍体鳞伤,“小东西”也终究难逃一死。陈白露终于明白自己无力改变现实,也无力改变命运。《日出》同样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悲剧——丧失了对生命和自由追求的陈白露,最终在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和社会动荡中结束了生命。

※ ※ ※ ※

话剧《原野》中,曹禺不再表现以往所擅长的都市生活题材,而去写一个发生在旧中国农村中的复仇故事。舞台的帷幕徐徐拉开,农民仇虎作为复仇者从监狱中逃跑出来潜回故乡。若干年前,焦阎王把他的父亲活埋了,霸占了他家的土地,将他的妹妹卖给了妓院,还将他的恋人金子强娶为儿媳。但当仇虎满怀仇恨、杀气腾腾地出现在焦家人面前时,焦阎王已死,阎王的妻子眼睛瞎了,只有懦弱的儿子——金子的丈夫、也是仇虎儿时的好友大星,在撑持着焦家的门户。于是冲突、恐惧、忧郁、死亡发生在这几个无奈的年轻人中间——《原野》对于每个时代生存于辽阔“原野”上的人们来说,都具有永久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