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朱自清经典散文《背影》

朱自清经典散文《背影》

时间:2024-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23部背影朱自清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了他的散文风格,……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的《背影》集,是朱自清4年的创作结晶,近百年以来,已经和他的名字融为一体。《背影》集中的每一篇,都是朱自清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因而《背影》集收录的文章,也体现了一种向上的追求。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经典散文《背影》

第23部 背 影

朱自清(1898~1948)

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了他的散文风格,……他文如其人,风格是从朴素中来,幽默是从忠厚中来,腴厚是从平淡中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著名学者 杨振声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

★最能体现东方美学的文学书之一

★现代散文史上的经典文本之一

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永远和朱自清的名字写在一起。这位与著名诗人闻一多并称为“清华中文系的双子星座”的文学大师,最为人熟知的,是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崇高民族气节。而同时,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又以其温儒敦厚而被公认为“最有良心的好人与学者”。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数一数二的散文大家,朱自清的作品一世流行,久负盛名。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深受“为人生”创作思想的影响。面对着弱肉强食、世态炎凉的人生画面,他倾听到被侮辱、被损害的底层民众的申诉与呼号,他为他们而写作,也因此成为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化运动中一面不倒的旗帜。

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的《背影》集,是朱自清4年的创作结晶,近百年以来,已经和他的名字融为一体。这是一部润物细无声的经典散文集,其中流淌不尽的,乃是人世间平淡的缕缕真情。朱自清的魅力在于以平和冲淡的风味带给读者内心莫大的震撼,文集中,无论记述家事还是忆念亲人,篇篇都表达了朱自清的赤子之情,显示了他的情操、思想和为人。文章的措辞不激烈、不强硬,而真善美与假恶丑却在作者笔下泾渭分明。《背影》集中的每一篇,都是朱自清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是怨而不怒,却同样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息乃至强烈的共鸣。读《背影》,能够读到朱自清强烈的自尊意识,也能读到他悠长的生活史、情感史、思想史,会让人感觉无比亲切,越读越精彩,越读越经典。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当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为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突出的。他中正平和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最适宜写散文。而《背影》,便是朱自清的第一部经典散文集,包括《阿河》、《荷塘月色》、《女人》、《儿女》、《飘零》等15个散文名篇。“五四”运动退潮以后,朱自清开始变得孤独和彷徨,为了摆脱心理危机,他努力地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使自己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理想幻灭之后,自尊、自重、自强、自爱成了他在这一时期个人强烈的精神追求。他用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坚持人格的高洁和自尊。因而《背影》集收录的文章,也体现了一种向上的追求。

华文精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了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

(《背影》)

文集中的作品在柔软中闪着光泽,简朴中见出晶莹。而它们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朱自清的情感发自肺腑。这些散文中,生动地抒写了他的禀性、气质、灵感、情思、嗜好、习惯、修养、人生经历和人生哲学,表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和人格,鲜活地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个性生命,包含着与众不同的趣味,显示出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背影》集,乍一看是淡淡的,但细细咀嚼,便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朱自清注视着惨淡的人生和阴冷的现实,在无可奈何的苦笑中,依然透露出“国家之念”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同时,朱自清在《背影》集里筑起了一个“爱”的天国,他把父子、夫妻之情,把兄弟姐妹的童心写得亲切逼真。《背影》集的大多数散文,都指涉了日常生活的一角,其中有作者的心声,有他真诚的品性和天真淳朴、幽默风趣、深沉柔婉的情怀和气氛,更有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

正如作为诗人的朱自清,写起诗来是十分散文化的,作为散文家的朱自清,散文又是很有诗味的。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古文堆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而《背影》中的作品,一开始就有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温厚、朴素、自然,是这些散文的本色,它们毫不矫饰地表露了作家的感情和心灵,篇篇都是足以称道的艺术珍品。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腹有诗书气自清

朱自清的文字对读者的感动不是棒喝的顿悟,而是修习的渐悟。乍读之下,你可能感受不强,因为那不是一“板砖”,拍得你晕头转向或肌肤生疼;而是一根针灸师手中的细针,在你不经意间,猛一下针尖就穿越了你敏感的皮肤,进入了你的肌肉,其疗效慢慢地蔓延到你的神经、精神,可谓“沁人心脾”。朱自清的文字可以比成老杜笔下的“春雨”,“润物细无声”。朱自清对春雨观察极细、体验极深、描绘极灵。他把春雨比成牛毛,而回春妙手指缝间的药针就如同牛毛,刺得我们的肌肤痒痒的、酥酥的,在心上留下经久不灭的印痕。

华文精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

作为散文大家,朱自清的一些代表作,如《绿》、《荷塘月色》、《匆匆》、《背影》等一发表,就广为流传,选入中学课本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写作。有多少人,包括我本人,在文学练习期,曾沉浸于朱自清《背影》这本散文集的意境里,模仿过他的调子,甚至“剽窃”过他的措辞。论写景状物,在“五四”那一代散文家中,还有谁比他更细致、更精致?杨振声夸赞朱氏散文说:“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便已在领导着文坛。”

朱自清的诗是散文化的,而他的散文又饶有诗味,正如郁达夫说的:“满贮着那一种诗意……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丽……”善于进行风格概括的李广田说:“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青少年可能更青睐《绿》、《荷塘月色》等清醇的篇什,但稍稍有点年纪和人生感悟的,则更喜欢《背影》等蕴涵着更多辛酸况味的文章。《背影》写尽了相隔千里相互关心的父子情,《给亡妇》则写绝了相隔阴阳浓得化不开的夫妻爱。据说《背影》一出版,朱自清就请在上海的出版商给在扬州的老父亲先寄了一册。朱小坡当时已相当老弱,行动不便,让家人把自己连同椅子搬到了窗前,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读着儿子专门写给自己的文章,感动得老泪纵横。

朱自清的发妻武钟谦与他伉俪12年,生下了6个孩子,只31岁就撒手西归。朱自清虽然很快就续了弦,但他对堪称传统妇女典范的先妻仍念念不忘。一天深夜,他独自坐在书房里,听着寒风拍打着窗户,于微弱的灯光中,恍惚见到先妻前来嘘寒问暖,不仅潸然泪下,奋笔疾书:“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为我吃苦,更为我分苦。”这篇用泪水写成的至文,使很多人都读得落泪。据一位中学教师说,“她每次给学生讲此文,总听到学生间一片欷歔声,有多少女孩子已暗暗地把眼睛揉得通红了。”

《背影》之所以能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只是凭了他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

——现代著名学者 李广田

(《背影》)篇中的对话,看来很平常,可是都带着情感。

——现代著名作家 叶圣陶(www.daowen.com)

《背影》解读的宽度就是你生活的宽度、思考的宽度。《背影》集里有悠长的朱自清的生活史、情感史、思想史,也可以有你自己的悠长的生活、情感乃至思想的历史。文学阅读甚至“文学”本身都不怕、很需要这样的投射与移情,对此,现代文学理论是早就言明了的;而且,恰恰是那些经典化的作品,因为“有无数读者的反复阅读,所以越读越精彩,越读越经典”。(佚 名)

朱自清的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鲁迅曾说:“‘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的确,“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朱自清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中也高度评价了散文的成就,他说:“最发达的,要算是小品散文。三四年来风起云涌的种种刊物,都有意无意地发表了许多散文,近一年这种刊物更多……小品散文,于是乎极一时之盛。”在《〈背影〉序》中又说:“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在这“极一时之盛”“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丽的文笔来者,大约是因为他在浙江各地住久了的缘故。

——现代著名作家 郁达夫

朱先生是个好人,是个优秀的知识分子,是个优秀的大学教授,他的人格是高尚的,说完美也无妨。

——当代著名作家 韩石山

我更爱把朱先生看成这时代受难的到处给人蔑视的知识生活的代表,从他身上看出人类的受难里的更深重的知识的受难,他的“背影”是很长的。

——现代诗人 唐氵是

在这些散文中有一部分是以夹叙夹议手法写的呼吁与诅咒的名篇,如《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等。这些散文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从一个角度抨击当时的黑暗社会。《阿河》写了一位18岁的农家少女阿河的悲剧,她被迫嫁给了一个30多岁的流浪汉,气得她离家出走去当女佣,后来又被男人抢回去,逼她爹拿钱换人,她爹只得以80块钱的价格又把她卖给一个有钱的老板。作者义愤地控诉畸形社会为富不仁的罪孽。在《哀韦杰三君》里则对“三一八”惨案中的死难者韦杰三君奉献自己深挚的悼念和敬意,语挚情深,感人肺腑,朱自清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憎恶是非常明显的。

《背影》集中的散文多表现父子、夫妻、师生、朋友间的感情。朱自清从作为儿子、丈夫、父亲、老师、朋友所应有的伦理、道德及仁爱之心出发,检点自己在人伦关系中的生活细节,对自己的粗疏、随便、懈怠,表示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愈是自责自悔,愈是表示修善补过,便愈是宛然托出一颗诚挚、广博的爱心。《背影》是朱自清收到父亲那封“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信后萌动了创作契机,文章通过当年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背影的忆念,倾吐了今天儿子对父亲的感恩图报之情。作者不是正面地、直接地评说这种感情,而是自审那时自己对父亲送行过程中不敬的思绪,——总觉得父亲与搬行李的脚夫讲价时“说话不漂亮”;他又是叮咛又是嘱咐茶房,“心里暗笑他的迂”等等,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真太聪明了”,自责自悔是出于作者为人的人性、伦理、道德,更是出于自己对父亲的一片挚爱深情。灵魂的自尊更加反衬出对父亲的情之切切,爱之深深,反衬出远在他乡的儿子对父亲健康状况的忧愁,以及自己不能守在老人身边尽孝的痛苦。另一方面,用悲剧心理观照和描写人生,伴随着他“爱”的饮泣,使散文散发着人道主义的温馨气息。《背影》写作者的生活感受,写出了真情,写出了情致,使这篇散文在当时获得单篇散文从未曾有过的脍炙人口、争相传诵的巨大影响。

华文精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等篇是写景抒情见长的名篇。在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里,朱自清先诉说自己的不宁的心境,然后描写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总之,这类写景散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且,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写景散文,篇章布局都是十分精当的,显示出他早期散文漂亮、缜密的特点。

在“五四”散文的百花园中,朱先生的散文独具一格,他的写景抒情散文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显示了“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也并非做不到”,尽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的历史任务”,为现代散文美学作出了贡献。(吴为公)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朱自清,字佩弦,号实秋,他的父亲朱鸿钧是一位苏东坡迷,在朱自清出生时,他从东坡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得到灵感,给儿子取名“自华”,“朱自清”一名是他在上大学前自己改的,要以“清”字自励。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定居扬州并在当地做教师。扬州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文化风气,陶冶了朱自清的性情,使他养成平和中正的品性及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的美丽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了他的心灵,丰富了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所以朱自清自称“扬州人”。成年之后,朱自清便开始了奔波的人生,他曾经到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任教,一生都在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1898~1948)

作为文学家的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拓荒者,一生中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其中的代表作有诗集《雪朝》,诗与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论文集《国文教学》、《语文拾零》、《经典常谈》,诗论《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散文创作方面,他以真挚清幽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其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在诗歌方面,朱自清与人合作创办了文学史上的《诗》月刊,同时写下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

作为学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而作为民主斗士的朱自清,从青年时代起就奔走呐喊、上下求索,为多灾多难的祖国执著地寻找真理和光明。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吃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毛泽东曾郑重地颂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朱自清传》是学者陈孝全在访问了朱自清的生前好友叶圣陶、王瑶、季镇淮等人,又去杭州、扬州、昆明等地,探访朱自清曾流连过的胜境,体味他当时的心情,寻觅他生命的印迹后创作出的一部人物传记。在这部传记中,作者并没有逐一评论朱自清的创作和著述,只是想比较忠实地描画出朱自清的生命历程,展示他的思想行为、个性情趣以及品格与作风,从而映现出他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所显现出的不平凡的风姿。这本传记集感性与客观于一体,是一部了解大师朱自清的最佳著作。

※ ※ ※ ※

《踪迹》是大师朱自清继《毁灭》之后的一部著名诗文集。《踪迹》是朱自清的又一代表作,出版于1924年,第一辑是新诗,第二辑是散文。散文诗《匆匆》告诉我们珍惜时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歌声》、《笑声》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温州的踪迹》,这是以纯净的心灵写出的充满诗意的篇章,胡适先生对文集中的《航船中的文明》也颇为欣赏。“五四”以来新文学散文家产生了如此重大影响的,鲁迅之外,大概就数朱自清了。他为确立现代白话散文文体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要知道什么是纯正的散文,这本集子非读不可。《踪迹》这部文集中隽永的“美文”被文学史家公认为中国现代散文宝库中的精品,是白话散文能与文言散文分庭抗礼的实绩,它们自诞生之日起年复一年不断地被选入海内外中学语文和大学文科教材,就是一个明证。确实“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地”。这本散文诗文集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读来,对朱自清“美文”独特的艺术魅力自会有新的感悟。

※ ※ ※ ※

或许是有感于朱自清先生半个世纪前的真情流露,台湾著名作家三毛,也出版了一部同名为《背影》的文集。这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收录了《永远的夏娃》、《拾荒梦》、《黄昏的故事》、《巫人记》、《亲不亲,故乡人》、《背影》、《荒山之夜》、《克里斯》、《离乡回乡》、《雨禅台北》、《周末》等文章。读三毛的散文,可以看到她的款款温柔,那是一种极其细腻敏感的性情,藏满了爱和关切以及热情。与朱自清散文如出一辙的智慧与温暖、通达,让人不可遏止地感动,甚至潸然泪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