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老残游记》:揭露官场腐败,艺术写实

《老残游记》:揭露官场腐败,艺术写实

时间:2024-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16部老残游记刘鹗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也。《老残游记》是奇才刘鹗从自己的坎坷身世出发,融喜怒哀乐于一体而表现出对封建社会的愤怒和不平的长篇小说。作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首,《老残游记》的社会价值之大、文学价值之高,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成了《老残游记》在艺术上的价值,所谓科学的写实。这也使《老残游记》能够在近代小说领域中,成为传世之作。

《老残游记》:揭露官场腐败,艺术写实

第16部 老残游记

刘鹗(清代1857~1909)

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也。

——鲁 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出的世界名著之一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前10名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

生于晚清的刘鹗是一个罕见的民间奇才,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无所不精。既是卓有成就的作家、诗人、金石家,同时也是考古学家、数学家、医学和水利专家,堪称世间罕有的全才。很少有人能如刘鹗一般精通文理,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理性知识的介绍上均有卓著的贡献。可以说,如果没有刘鹗,我国对甲骨文的认识和了解,不知还要推迟多少年。他不但是一个很有见识的研究者,同时又是一位很有实力和胆力的政治家以及成功的文艺、学术领域开拓者。在近代中国社会中,无论在实业救国还是在文学革新的浪潮中,刘鹗都有先驱者的功劳。

《老残游记》是奇才刘鹗从自己的坎坷身世出发,融喜怒哀乐于一体而表现出对封建社会的愤怒和不平的长篇小说。作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首,《老残游记》的社会价值之大、文学价值之高,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这部厚重而轻盈的谴责小说,体现了在民族危亡时刻,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良知的学者的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心路历程。它是一部地方文学,是一部民族文学,更是一部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学作品。对官僚制度的谴责,对天下命运的关怀,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对汉学精华的阐扬,值得整个文坛珍视。它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映照出社会的丑恶,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强大活力。其间有激情、有控诉、有希冀、有急切而强烈的自我表达,字字句句无不折射出刘鹗自身的哀凉境遇及对现实的艰难突围,读来不免让人慨叹万分,心生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壮情怀。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刘鹗这位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以一介布衣之身,却能外连洋人,内通王公将相,呼风唤雨,神通广大。他借助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从经商、行医、治理黄河、兴办洋务运动中吸取人间百味,写成《老残游记》,让人通过该书从另一个视角了解复杂的晚清社会。

这部作者署名为“鸿都百炼生”的著名晚清谴责小说共20回,写了主人公老残颇富传奇色彩的游历征程。这位原本出现在山东登州府东门外蓬莱山一带的30多岁的江南游客,原名铁英,别号老残,曾读过几句诗书,却因为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求不成官,教书又没人要,做生意岁数大也不中用了——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就拜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也摇起串铃,走街串巷,替人治病糊口,奔走江湖近20年。

华文精选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山东博兴县的黄大户得了一种奇病,多年来无人能医。老残前来,用古人传下的药方治好了他的病。黄家感激不尽,唱戏、设宴招待三天。随后,老残又只身前往济南大明湖去看风景,听了艺人白妞的鼓书,大饱耳福,接着游览了济南的四大名泉。恰逢幕宾高绍殷的爱妾得了喉蛾,滴水不进,经老残一医治,三四天就好了。从此,一传十,十传百,找老残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山东省巡抚求贤若渴,经高绍殷举荐,把老残看做一代奇才,授予他官职,还向他请教治理黄河的策略。此后,有了闲钱的老残用几百两银子,从火坑中救出了妓女翠环纳为妾,并从翠环那儿知道了一些黄河为害的严重和地方官吏不顾百姓死活的情况。做了官的老残于是便开始积极奔走,为民请命、申冤造福,救活了若干百姓的命,他的心中也无比快活。获救以及被翻案的贾、魏两家都很感激老残,视老残为救命大恩人,各送了三千两银子作为酬谢,老残却分毫不取。两家只好招来戏班子大摆宴席款待老残。功成名就的老残没有久留于官场,而是带着翠环离开齐河县,回了江南老家。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老残游记》都是一部成功的小说,不但痛快淋漓地揭示了清末政治的腐败,更是揭露了“清官”残害百姓的劣行。“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刘鹗在书中极有见地地揭露出封建政治中这种特殊的丑恶现象,使得《老残游记》比一般的谴责小说在思想方面更上了一个台阶。而这种大胆的暴露,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属该小说为首创。在艺术上,小说同样达到了高超的境界,被鲁迅称赞为“叙景状物,时而可观”。自从写成以来,不仅国内各种版本非常丰富,而且英、日、法、美、俄、捷、德等国也都出版了译本,具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

他(刘鹗)很相信科学……这就形成了《老残游记》在艺术上的价值,所谓科学的写实。如写黄河敲冰、王小玉唱大鼓、大明湖记游,都是极出色的文字,而以王小玉唱大鼓一段为最优秀。

——现代著名作家 阿 英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所表现的创作心态,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沉重枷锁,却表现了一个不甘屈辱的中国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专制暴政,要求国家振兴富强的思想品格。这也使《老残游记》能够在近代小说领域中,成为传世之作。

——当代学者 钟贤培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事动人,情亦动人

《老残游记》被鲁迅列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但它却并不是一部客观、冷静地描写和暴露社会现实的作品。与其他几部小说相比,它是一部很不相同的著作。如果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书把全力放在暴露官场的丑恶腐败上,那么,《老残游记》于抨击官场之外,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表现自我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上。甚至对官场的批判,也更侧重于自己对官场的独特认识的表达。它在晚清乃至整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是一部流露出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具有最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的作品。正如一位海外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在行文上用的不是第三人称,它就是中国第一本用第一人称写的抒情小说”。

作者曾明确地表示过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在续集自序中,他把《老残游记》说成是一种“其力甚劲,其行乃迩远”的有力的哭泣。在续集自序中也说,作品中所记录的乃是作者一生“五十年间,可惊,可喜,可歌,可泣之事业,固历劫而不可以忘者也”。一生中不能忘怀的可歌可泣的经历和事业,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凝成了《老残游记》,这是作者在“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而不可得的时势与心境下的一种沉痛的发泄。刘鹗把它比之于屈原之《离骚》,太史公之《史记》,杜甫之诗,曹雪芹之《红楼梦》。这种寄托着作者内心隐痛的抒愤之作,在我国历史上虽然不乏佳构,但自觉地假小说以抒情者,除《红楼梦》、《儒林外史》极少数作品之外,实不多见。(www.daowen.com)

(《老残游记》)这部书是古老的中国文明在其衰落之前的最后一篇伟大的赞歌。

——捷克著名汉学家 普实克

(刘鹗)不满前人以情节为中心的小说,又有野心包揽更高更繁杂的完整性,以与他个人对国计民生的看法互相呼应。《老残游记》文如其题,是主人翁所视、所思、所言、所行的第三人称的游记。这游记对布局或多或少是漫不经心的,又钟意貌属枝节或有始无终的事情,使它大类于现代的抒情小说,而不似任何形态的传统中国小说。

——著名学者 夏志清

我们并不否认,凡较好的作品,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作家的艺术个性和作者的情感、情调和趣味。但像《老残游记》的作者那样,运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对自己的情感、情趣、情调做了那么自觉又那么充分的淋漓尽致的表达的,实属罕见。对于《老残游记》,人们欣赏它,玩味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欣赏和玩味它的这种被表达得很充分的趣味和情调。这是一个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的文人的趣味和情调,它使那些在大体相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读者感到亲切,可以接受,乐于欣赏和玩味。

但“传统味”却并非陈腐气,没有人会喜爱陈腐的东西。《老残游记》风靡当时,饮誉后世,决不会是因为它表现了某种过了时的陈腐的东西。我们所说的这种植根于深厚文化传统基础上的韵味和情调,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它一旦被凝聚成艺术作品,就会成为民族文化财富而具有永久的魅力和价值。

《老残游记》是刘鹗这样有深厚文化修养又有丰富阅历的学者和艺术家的抒写身世之作,它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尚的艺术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传世之作,同时使它在近代小说的艺术革新方面走在同时代人的前面。(徐鹏绪)

“游”者的视线内外

在老残的视线之内,人们大多注意到作品对官场的揭露。而我以为,刘鹗对官场的叙述里隐藏着一个文化难题。

表面看来,刘鹗的官场与李伯元、吴趼人的官场不同。刘鹗笔下的酷吏大都不贪。他们是些“清官”,既不营私舞弊,又不行贿受贿。但刘鹗对“清官”的谴责在骨子里与李、吴又是一致的。他们的谴责点都在人物的贪欲。如果说李伯元、吴趼人笔下的黑官是贪利的话,刘鹗笔下的酷吏则是贪名。他们之所以实行残酷统治,不是为了社会治安,而是为了他的政绩,以求当更大的官。这种人,愈有才,愈想当大官;愈想当大官,手段愈毒辣。他们可以为了一己之私而堂皇地祸国殃民。老残在第六回里说,“我说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这个玉大尊不是个有才的吗?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而且政声又如此之好,怕不数年之间就要方面兼圻的吗?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有了老残这样的代言之后,作者仍嫌意犹未尽,又在这一回的原评里再次强调说:“有才的急于做官,又急于要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历朝国家俱受此等人物之害。”清官之“清”,只是手段;满足官欲,才是他们的目的。于是他们以“清”为旗帜和挡箭牌,为所欲为地实行暴政。他们要用万家流血以染顶珠红。刘鹗用他那支匕首似的笔,把玉贤、刚弼的凶残、狠毒、无耻写得无以复加。

华文精选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难能可贵的是,刘鹗是饱含着对祖国、民族的感情去对那些可恨清官进行揭露、批判的。刘鹗在其自序里说,《老残游记》是哭泣之作。他说,哭泣是灵性现象,“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他说,“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更重要的是,刘鹗的哭泣不只是哭泣。在他的哭泣里,有他的未来想象,或者说有他的梦。有意思的是,在社会人生的现实与“梦”之间,刘鹗的情感与思想都有着一种张力。在《老残游记》二集的自序里,刘鹗说“人生如梦”。但梦毕竟是虚幻的。因而他同时又对“人生如梦”提出了质疑。然而,尽管明知梦是虚幻的,刘鹗还是要“梦”。他说:“夫梦之情境,虽已为幻为虚,不可复得,而叙述梦中情景之我,固俨然其犹在也。”

为了揭示自己的未来想象,除揭露丑恶之外,刘鹗还比李伯元和吴趼人塑造了更多的正面形象。游者老残本人,即是一个才智极高又充满正义的人物。他不为官累、不为钱累、不为色累,自由、正直;他嫉恶如仇、从善如流、侠肝义胆、有才有德;他淡泊官场,却时时关心政事,敢于为民请命;他利用与张宫保的关系,参了酷吏玉贤,纠了刚弼的冤案。老残的“游者”身份,除了是作品的线索人物外,更有其特有的思想价值。老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文人,一个有才的、“学而优”的文人。但他却没有由“士”而“仕”的想法。他有着边缘心态。他只愿意做一个游者,在远离中心的地位观察着、思考着、工作着。他是中国古代文人中极为鲜见的一个人物:在并不“穷”的时候有着“独”的心态,他逃避“达”却又做着“兼”的事功。他是中国古代的正直文人,在边缘处充当着官场和社会的正义与良心。(程文超)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晚清时代的著名“杂家”刘鹗原名孟鹏,字云抟,又字云博,后来改名为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为“鸿都百炼生”,1857年生于江苏丹徒。刘鹗生长在压抑的晚清时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出身官宦家庭,既受过传统的儒家教育熏染,又旷达放浪、不拘泥于世俗礼法,主张将“儒”、“释”、“道”三教合一。刘鹗不但具有突出的文学天赋,还对“西学”很感兴趣,知识博杂,尤其精通考古、数学、医学、水利等自然科学。刘鹗一生经历异常丰富,做过医生、经过商、又充当过达官贵人的幕宾,但一直都很不得意。后来因为治理黄河有功,声名大振,被推荐做了知府。

刘鹗的思想与晚清的洋务派接近,曾帮张之洞筹办洋务,自己也从事过铁路、矿藏、运输等实业活动。刘鹗还很有同情心,曾在北京设立了“瘗埋局”,专门收掩无主尸骸。据说著名的爱国侠士大刀王五牺牲后,就是刘鹗收葬的。后来,刘鹗有感于国势衰微,提出借外资举办实业,被顽固派诬蔑,被指责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他用贱价向俄军购买他们掠夺并存储在太仓的粮食以赈济饥民,这本来是救国救民的侠义举动,不料却被仇家陷害为私售粮草,刘鹗因此遭到弹劾而被流放至新疆,第二年(1909)不幸病死在迪化。

刘 鹗(1857~1909)

刘鹗不仅是近代较早地把目光投射到西方世界的中国人,更是杰出的文学家。1903年出版的小说《老残游记》和诗集《铁云诗存》,就是他卓越的文学天赋的最好证明。而同时,刘鹗也是造诣颇高的金石学家,由于一生嗜好金石、碑帖、字画及善本书籍,在殷墟甲骨文被发现之后,他大量购买收藏并进行研究,在我国甲骨学的草创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甲骨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出版了《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藏封泥》等学术书籍。而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弧三角术》,水利著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七说》、《治河续说》,医学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的出版,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天才的、博古通今的全能大师。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孽海花》是晚清小说中当之无愧的典范。这部由清代文人曾朴创作的谴责小说,共35回,以金雯青、傅彩云的姻缘为线索,通过对当时京城内外官宦名士、封建文人的思想生活状况的刻画,展现了戊戌变法前30年间清末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图景,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反映了中国自同治初年到甲午战败30年间,知识分子从蒙昧闭塞、自我陶醉到睁眼看世界、进而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的心路历程。

※ ※ ※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与《老残游记》同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吴趼人。全书共108回,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记录了许多社会上的怪现状:官场上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在近200个小故事中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战争后20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将晚清世情书写得十分生动而真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