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农技推广与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技推广与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24-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极为关键的工作就是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工作,真正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综合效益,树立科技方能兴农的信心与决心。

加强农技推广与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技推广与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陈俊鸿

(陕西省行政学院

【摘 要】我省应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一方面强化基层农技站的公益性职能;另一方面,应积极稳妥地将农技站的经营性服务与一般性技术推广加以分离,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

关键词】农技推广 新农村 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进行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上将建设新农村列为“十一五”时期的一项核心工作内容。

一、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关键工作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要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当务之急是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而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

综观我国农业,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经营规模小,且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全国87.7%的农村劳动力学历在初中或初中以下程度。信息闭塞,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离开了科技创新与全面推广,所有的增效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极为关键的工作就是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工作,真正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综合效益,树立科技方能兴农的信心与决心。

从我国多年来农技推广的实践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乡村干部和农民获取新技术的主渠道。2003年10月,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曾搞过一次随机问卷调查,98%的乡镇主要领导和92%的农民认为他们了解新技术的渠道首选是农口各站。

第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实施公益性推广工作的组织保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着植物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重大技术推广的组织、农产品检测、农民培训、技术咨询等重要职能,这些公益性质的工作,必须依靠专门的机构执行和落实。

第三,农技推广机构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农技推广机构的投入,可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同时,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也对农技推广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农业经营者除需要农业技术外,还需要农用物资及农产品的供给、价格、销售等信息,单纯的农技推广服务已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的需要。农技服务体系必须顺应群众和产业的需求,不断延展其服务内容,由技术服务拓宽为生产、加工、销售全程服务。用农业推广替代以往单纯的农业技术推广。这是我们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

二、陕西省基层农技推广现状

陕西是地处内陆的农业省份耕地面积6362.76万亩,农业人口28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1.5亿元,占全省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3%。2004年我省粮食总产1160.4万吨,其中油料总产46.06万吨,水果总产858.14万吨,在全国占有较大的比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和全国一样,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单纯依靠增加劳动投入发展农业生产已经呈现出一定的潜力极限。90年代以后,我省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密集型转轨变型,农业投入在不断增加,良种、农药化肥农机得到了多品种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已事关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省农技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软、散、乱现象,与目前农业发展的大好形势极不适应。

首先,农技人员的科技素质普遍较低,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极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技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全省乡镇农技站技术干部中中专以下学历的占乡镇技术干部总人数的90%以上,助理农艺师以下职称占技术干部总人数的80%多。二是农技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县、乡两级农业技术干部中农学专业占57%,植保、土肥、果树蔬菜等专业占的比例较低,不能满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需要。三是农技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农技人员常年在农村和生产第一线推广技术,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四是农技人员知识不够全面。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如何转变观念,更多地应用市场、政策、法律等手段来组织指导农业生产以及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事业经费不足,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待遇无保障,很多农技人员不得不办理停薪留职外出谋业,部分乡镇农技推广网甚至出现网破人散的现象。

再次,部分农技站有坑农、骗农的行为出现。一是推广新品种不规范。有的农技站引进新品种急功近利,只经过1年试种就大面积推广,抗逆性、适应性没有稳定,往往第一年表现不错,第二年气候变异就大幅减产。有的品种未经审定和认定,就大面积推广,造成农民索赔事件屡见不鲜。二是主观上误导。不少农技站大肆向农民兜售效果平平的新农药、新品种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有的棉种未通过转基因安全评估,在宣传时却冠以抗虫的特性,使农技站招牌大打折扣。三是内部缺少沟通和交流。在技术讲座乃至下发技术资料时,缺乏统筹安排,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农民感到无所适从。

农技站是农业发展、农技推广中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必须加以彻底解变。(www.daowen.com)

三、充分发挥基层农技站作用,提高其综合服务职能

在新形势下,要想让陕西省的农技服务与推广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陕西省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方面应强化基层农技站的公益性职能,使农业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应当对其经营性服务的职能予以进一步放活,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加以分离,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

1.强化基层农技站的公益性职能

(1)加强基层农技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基层农技队伍的稳定,保证农技推广部门所必需的财政供给。由于农技推广基本上属于公益事业,客观上必须由国家财政出资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为避免因经费不足而影响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经费应由财政全额预算供给。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经费;二是履行公益性职能所必须的业务经费、培训费及设施设备更新经费;三是以推广项目形式预算的农业专项经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技人员的待遇方面,应将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迅速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使其安心于农技推广工作,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第一,扩大并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形成网络化服务体系。具体讲:①选配兼职农技人员,确保各村的农技推广工作落到实处。从目前各地农技推广机构的行政编制来看,很难全面满足各地农村的切实需要,而一味扩编的结果,又很容易造成人浮于事的局面。因此,可以尝试在民间发展大批兼职农技人员(确保每村至少有一至两名),与专职农技人员共同担负起农技推广的重任。兼职农技人员的选拔立足于各村,即从各村中选拔有知识(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有较好的宣讲能力、热衷于农技事业的人员担任兼职的农业技术员。其待遇可由三个来源补给:一是由其所属乡镇农技站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二是各村技术员可以乡镇农技站为依托,与专职农技人员共同推广优良品种、农药化肥,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等,这些均实行有偿服务。其推广的技术项目越多,技术含量越高,得到的有偿服务费就越多,从而更大程度上调动其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三是每年由乡镇农技站对该技术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凡考核结果优异者,可得到一定数额的奖金,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兼职农技人员,可转为国家编制,以进一步调动其致力于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②优化农技推广队伍。根据农技推广机构新的职能和任务,重新核定专职农技人员的编制。农技推广机构的定员,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实行聘用制。录用人员的考试、考核应体现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比重,确保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员进入国家农技推广队伍。在对农技人员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采取目标管理与效益激励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考核中应重点考核被考核人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时间、农技推广的效果、持续学习、自身知识体系更新的状况等等,避免考核走过场,或只重资历、学历,忽视其实际工作状态等弊端的出现。同时,技术推广的效益应与其收入挂钩。效益分配应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按照该技术员对该项目的贡献大小实行比例分成,以切实激发农技人员进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积极性。

第二,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素质。①做好农技人员,尤其是兼职农技人员的上岗资格培训。所有农技人员在正式上岗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上岗资格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上岗资格培训中,培训内容应以当前农业生产上急需和重点推广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增强农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推广技术的能力。例如,目前我国农村盲目施肥现象严重,化肥利用率只在30%左右。农业专家认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打造耕地“营养配餐”,可使农作物平均增产5%以上。针对这种状况,若能在我省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培训与推广,使更多的农民感受到测土配方施肥带来的效益,对降低我省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②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将继续学习予以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应予以制度化,坚持集中办班方式,进行强化培训,加快其知识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和农技培训工作的需要。在加强集中培训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函授、电视、录像教学等远距离培训和种植科技示范田等实际操作培训力度,让农技人员真正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在授课教师的选聘上,应坚持科研、教学与推广相结合,理论研究人员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农技人员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受训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2)规范组织“科技下乡”工作。近年来,广大农民对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客观上对接受先进技术的迫切性也有了极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农技推广机构也应更多地开展“农业科技直通车”“科技大赶集”“科普大篷车”等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切实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道坎问题。

当然,要把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避免活动走过场。农村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土里刨食”,农民对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懂得不多,用得不活。因此,在科技推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开着汽车去,就地摆俩摊儿,喇叭喊几圈儿,传单发几张儿,拍拍巴掌回家转”,而没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的现象。农民需要的是“常来常往”的科技下乡,尤其是到生产关键季节,他们最希望的是农业科技人员直接来到田间地头、滩头塘口,进行面对面地解答和传授。科技下乡应当做到,哪里有需要,工作人员就出现在哪里,服务及时到位,而不搞“一阵风”。第二,避免形式主义。送科技下乡是很受群众欢迎的,但是有不少科技下乡活动,只要报社、电(视)台记者不到、领导不到场讲话,活动就不开始,从而使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科技培训要想真正落实到位,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乡前首先着手了解目前困扰农民的主要技术问题,根据其具体需要设计内容、聘请专家,并采取散发资料、现场咨询、实地指导、走访农户、播放光碟、举办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下乡活动结束后,还应全面了解农民对本次科技下乡活动的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每次的下乡活动都能收到实效。第三,对科技下乡活动做好统筹安排,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实效。目前很多地方一到所谓的“农业科技集中培训月”,便下达各种硬性指标,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搞多少场培训、放多少场录像、教育多少人次等等。于是乎,这边的科技培训刚走,那边的科普宣传车又到,走马灯一般。你搞、我搞、大家搞的结果,反而让农民无所适从。因此,对于科技下乡活动,政府每年应有一个统筹规划,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分专题、分层次地开展培训。不能各自为政,从客观上造成“扰民”的结果。第四,根据农民的接受能力组织教学,不搞一刀切。科技人员在对农民进行授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文化程度的局限,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教学,使听课的农民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提高培训实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农民需求,从农民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田间课堂”的方式展开内容,不搞“满堂灌”;三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农民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必须采用灵活的表达方式,不可千人一面;四是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多组织省内种田能手、种植大户现身说法,传授经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与科研院所密切协作。我省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较多,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科技开发与研究的人员储备与物质保障。因此,农技推广机构应主动与科研院所建立紧密联系,及时掌握前沿信息,将新科技、新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到生产经营中去。

2.完善基层农技站的经营性服务职能

(1)领办专业合作社,扩大经营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民主控制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制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可全面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农产品流通不畅一直是制约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买难”和“卖难”交替出现。时而由于生产未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出现“买难”,农民丧失增加收入的机会;时而由于“卖难”,农民增产不能增收,生产积极性受到挫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流通不畅势必会制约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直接影响农业的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

导致上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的分散的小农户生产经营规模不经济,小农户与大市场脱节。因此,基层农技站可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信息优势,选拔部分有经营能力的农技人员带头领办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产供销全程服务,充分发挥农技站的服务职能。

合作社应立足各村的实际状况,发挥各村的自然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正确引导农民生产种植,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为社员提供产前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服务,产中技术指导服务,产后农产品销售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

合作社可采取股份合作制的经营形式。其资本由社员认购的股金和农技站折股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组成。合作社应实行四大原则:第一,自愿原则。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自愿成立、自愿解散。第二,服务原则。合作社最大限度为社员服务,切实帮助社员解决生产难题,提供技术支持,保护社员利益,使社员在市场经济中确实得到实惠。第三,分配原则。合作社的分配可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按出资金额大小以分红的形式进行分配;另一种是以社员与合作社的实物交易量为依据进行利润返还。第四,民主管理原则。合作社实行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决议时必须由参加大会半数以上的社员代表表决同意方为有效。合作社内部设立理事会与监事会。理事会是社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向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其成员主要由农技站技术人员担任。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察机构,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监察合作社的各项工作。

(2)建设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发挥辐射示范作用。高质量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促进科技推广的催化剂。由于园区内推广的都是较先进和成熟的技术品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具有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价值,可以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进行适度规模化生产,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终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要搞好示范园区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依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劳动者素质等因素,在进行充分的科学分析、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加以建立和完善。在项目布局上,应力求种植业、养殖业并重,瓜、果、菜、花卉结合,工厂化生产与传统经营并举。在资金投入上,应坚持多元化、多渠道筹集,积极吸纳民间游散资金。同时,为保证全面、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计划,建立起科技含量、辐射带动功能强的综合示范区,还应全面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技术人员进行量化考核管理,实行层层承包,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按任务落实与完成的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奖优罚劣,并将考核结果与奖金、职称评定等加以有机的结合,以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科技兴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才能够真正引领农民不断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进一步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