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智
(长武县行政学校)
【摘 要】本文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干群关系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指出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干部素质问题。作者认为只有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才能够密切干群关系,农村的社会、政治就会稳定,农村的经济就会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就会不断深入,围绕农村工作的各种矛盾就会得到解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干群关系 增强观念 树立意识 摆正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农村干群关系上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政策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民主意识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财务管理混乱,干部多吃多占、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政治稳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干部,即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妥善处理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认为目前应该把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先进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五个观念,树立亲民、爱民的意识
1.增强群众观念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基层干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变了,环境条件变了,指导工作的方式变了,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能变。当前强调树立群众观点,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以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的,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以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以对待父母的感情去对待农民群众,经常到他们中间去洞察疾苦,了解喜怒哀乐,把他们的愿望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把他们的好建议好办法作为我们的决策依据。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善于和敢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找思路,到群众中找办法,虚心向群众请教,甘心当群众的学生,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只要我们的各级干部有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无论多么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无论多大的困难都是能够克服和解决的。
2.增强政策观念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群众利益的体现。现在有不少农村工作的同志对党的农村政策吃得不透,一些群众都知道的政策我们的某些干部还不清楚。有些基层干部政策观念不强,执行政策的随意性很大,甚至不按党的政策办事,而是按自己的意愿和好恶办事。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干部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的高低。要使广大基层干部真正认识到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和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不坚决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就是违背党的主张和群众意愿。要使广大基层干部明确,宣传政策不走样,执行政策不折不扣是党对农村基层干部最起码的政治要求,如果做不到做不好这一点,就是政治上不合格。要切实加强基层干部的政策教育,把是否熟悉党的农村政策,是否严格地按照政策办事并且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作为衡量农村基层干部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
3.增强法制观念
法制观念不强是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一些干部以言代法,无论大小问题,统统个人说了算;一些干部以权代法,处理矛盾和问题不是看法律有何规定,依法应当怎样处理,而是随意滥用权力对群众大施淫威;一些干部群众违法,即以种种理由干扰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甚至煽动闹事等等。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依法办事的意识,严格规范他们的行政行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作风,确保农村长治久安。
4.增强纪律观念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要增强政治纪律观念,切实解决少数基层干部政治观念淡化,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随意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思想上、政治上不能保持高度一致的问题。要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切实解决少数基层干部目无组织纪律,不服从领导,不听招呼,甚至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以年龄、资力、经验等自居,故意找茬子、出难题、拖着不办、顶着不干等问题。增强工作纪律观念,切实解决少数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不能按政策、按规定办事,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想咋办就咋办,对上级部署的工作、布置的任务,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于我有利就执行,于我不利就不执行等问题。
5.增强监督观念
现阶段农村许多矛盾问题的产生,都与基层干部不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直接关系。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不少政策得不到正确的贯彻执行,并导致少数干部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甚至产生种种腐败行为。因此,要教育广大基层干部切实增强监督意识,把自己自觉地置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要使他们明白,所有工作做得好坏,最终要通过广大群众的评判,要取得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认可。同时,要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乡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有参与的条件,有监督的权利,这样很多矛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解决好五个问题,树立知民情、暖民心的形象
1.解决好工作不实的问题
所谓工作不实,是指少数基层干部不能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工作,而是“唱功”多于“做功”,“唱功”大于“做功”。往往靠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落实文件。作风上蜻蜓点水,浮而不入,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意实际效果。沽名钓誉,做工作为的是给上级看、给领导看,至于群众如何评说,一概不予理睬。办事不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而是急功近利,甚至一味追求所谓的“政绩”,表面看似乎干了不少事,但多为超民力财力之举,既加重了群众负担,又给后任甩下了很大包袱等等。工作不实说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思想路线不端正,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解决办事不公问题(www.daowen.com)
所谓办事不公,是指少数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权利,自觉地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而是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以权谋私。有的在处理矛盾问题上有偏向,分亲疏、论彼此,不能坚持按政策原则办事,不能一视同仁。有的与民争利,为己谋私,遇事往往先考虑自己,只照顾自己关系好的少数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如何为自己捞好处、谋利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为亲朋好友谋取私利的工具。办事不公的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对待权力的问题。解决办事不公问题,要通过加强监督和建立约束机制来实现。
3.解决行为不廉问题
近年来,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少数干部中程度不同地产生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一些人丧失党性原则,只讲金钱,不讲政治;只讲眼前,不讲理想;只讲享受,不讲奋斗;只讲个人,不讲集体;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一些人为政不廉,从一开始的吃点、喝点、拿点,逐步发展成为经常大吃大喝、吃拿卡要;还有少数人弃权渎职,贪污受贿,严重违反党纪国法,堕落成腐败分子。行为不廉是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解决行为不廉问题,要通过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来实现。
4.解决作风不正问题
当前,少数基层干部工作脱离实际,不讲因地制宜,不问市场需求,单从主观愿望出发强迫农民种这种那。有些部门单位不是想方设法为基层、为群众搞好服务,而是千方百计从群众中敛财要物,甚至不惜违法乱纪搞“三乱”。还有的不顾客观条件,超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办所谓“好事”“实事”,增加农民负担,引起群众不满,结果把好事办成坏事。因此,一定要使基层干部懂得,办好事、办实事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要量力而行,要尊重群众意愿,决不能搞强迫命令,搞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的事。否则,就违背了经济规律,群众就不满意,不答应。
5.解决方法不当问题
所谓方法不当,是指少数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熟悉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不会做群众工作,对待群众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搞强迫命令,甚至乱用农村一些“歪人”、坏人等邪恶势力吓群众、整群众,造成干群矛盾激化。解决方法不当的问题,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应当切实转变作风,尽快学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群众打交道,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生产经营权、财产所有权,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多同群众商量、谈心,善于用说服的方法、示范的方法、服务的方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摆正五个关系,顺民意、解民忧,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1.摆正领导和群众的关系
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古人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说当政的人一定要知道群众力量之大,要懂得如何对待老百姓。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往往从局部的具体经济问题上考虑得多,从整体经济利益上考虑得少,特别是从全局利益、从政治上考虑得更少;想问题、办事情仅仅只考虑如何完成任务,如何给上级有个交代,而不考虑群众是否有抵触情绪。因此,要通过教育使我们的基层干部懂得,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合理地发挥,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思路,也是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成绩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在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上首先要想到群众,让人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只有解决好群众的问题,才能较好地解决其他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要把群众是否高兴、满意、赞成、拥护、答应,作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要教育干部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谋求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存条件,这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2.摆正部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县乡不少部门单位的自身利益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较多,群众反映强烈、意见很大。因此,严格规范政府行为,坚决杜绝定项限额以外的任何收费,切实解决少数部门和单位在工作中与民争利甚至或变相剥夺群众利益的问题。协调各个部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当前一是要解决群众的生活难题,开展“结穷亲、解民忧”“一对一帮扶”活动,认真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二是解决农村群众就医问题;三是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四是解决农村群众的子女上学、就业难的问题。
3.摆正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
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数基层干部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做工作只为完成上级布置下达的任务,很少考虑如何给群众交代。由于不能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少数基层干部在任几年,既没很好地对上级负责,又给基层造成很多问题,也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此,要教育基层干部坚持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努力把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要认真分析是否适合本地实际,干部群众能否接受。符合实际但群众暂时不理解的,要做好群众工作,引导他们去落实。不符合实际群众又不拥护的,要按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实事求是地去办,同时要将具体情况、困难和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
4.摆正惩治违法乱纪与爱护基层干部的关系
基层工作量大面宽,情况复杂,工作任务繁重,基层干部确实比较辛苦,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要通过基层干部具体去落实。但也必须看到,有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政策观念法制观念不强,有的甚至言行不检、违法乱纪。在查处这些干部时,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其实,对干部的爱护要体现在平时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上,体现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上,而不能表现在出了问题说情袒护上。查处违法乱纪的干部,惩处了一个教育一片,使其他干部引以为戒、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这才是对基层干部的真正爱护。
5.摆正办实事、创政绩与合民意、恤民力的关系
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既是基层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政绩的体现。实事、好事的落实,可以说大都受到了群众欢迎,也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但是,为群众干好事、办好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绝不能不顾客观条件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盲目地定这事那事,甚至急功近利搞所谓的“政绩工程”,而要符合民意,体恤民力,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承受能力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干出人民满意的政绩来。
总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各种矛盾比较集中,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多,处理好农村干群关系已成为化解各种矛盾、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为此,我们要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干部的教育工作,使他们在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农村工作中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就会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会早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