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人文化性格:次生态与风土模塑

中国人文化性格:次生态与风土模塑

时间:2024-07-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次生态:风土模塑作为中国人文化性格原生态的季风性格,构成了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底蕴。风土并不等同于水土。季风风土模塑中国人地域文化性格,一方面使地域性在“季风”这一共性的层面上得到强化和明晰,从而丰富和鲜明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另一方面,区别和界定了中国人的地域文化性格类型,恒定了静态下的地域文化性格特征。

中国人文化性格:次生态与风土模塑

第二章 次生态:风土模塑

作为中国人文化性格原生态的季风性格,构成了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底蕴。

离开这个底蕴,我们就无从谈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同样,不从这个底蕴上建构的中国人的地域文化性格着眼,我们也无法真正把握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中国人季风性格中的黄河长江流域两大类型,只是大略而言,并且都是着眼于“季风性格”这一中国人特性中的共性。中国人的“万种民性”则是中国人特性中的地域个性展现,是中国人地域文化性格的综合和汇集。只有梳理出中国人文化性格中的共性和地域个性,中国人文化性格的解析才具有真实的文化意义。

建构在中国人“季风性格”这一文化性格底蕴之上的地域文化性格(地域个性)形成的内在依据是什么呢?这些类型又是如何演进的呢?

无疑,这是一个令人颇感兴趣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俗话来解决中国人的地域文化性格,既简单又明确,似乎不用赘述。

但事情并非这样简单。中国人地域文化性格的形成,并非都是由地理环境来决定的(尽管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由人地关系人际关系所决定的,是二者在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协调的运动过程中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地域文化性格是由风土模塑而成的。(www.daowen.com)

风土并不等同于水土。水土是指自然环境;风土则是指局部地域人地关系、人际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了自然环境、人类的文化适应方式等要素。

季风风土模塑中国人地域文化性格,一方面使地域性在“季风”这一共性的层面上得到强化和明晰,从而丰富和鲜明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另一方面,区别和界定了中国人的地域文化性格类型,恒定了静态下的地域文化性格特征。

季风风土模塑出的中国人地域文化性格,是中国人季风性格这一“原生态”的演进形态,所以将它称之为“次生态”。二者之间,既有共性和个性,又有宏观与局部,还有底蕴与上层建构的关系。

▶月牙泉

敦煌莫高窟的地理环境,犹如一幅缩小了的中国季风区情景图:三面环沙漠戈壁,一面环水。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区域,而且该区域居住着中国人口的90%以上,从季风气候这一问题的实质核心来作为把握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的非季风区域居住民族,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参与了中国人文化性格形成的全过程,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将会陆续涉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