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略论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略论

时间:2024-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中国宗教的特点是形成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客观依据。毛泽东关于宗教是文化的看法,我以为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略论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略论

宗教观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宗教本质观,是对宗教内在本质的观点;二是宗教价值观,是对宗教的社会功能、作用、意义等的观点;三是宗教历史观,是对宗教的起源、演化及其规律的观点。

当代中国主流的宗教观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有什么特色?我以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际上形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是指导我国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一概念在我看来是可以成立的,其客观根据与理论根据至少有以下三条:

第一,宗教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过去所讲的宗教观,基本上依据的是基督教的宗教传统,未必反映了所有宗教的共性。比如基督教讲上帝,讲灵魂不灭,讲有神论,而早期佛教在根本义理上是不讲上帝创造世界的,是反对神创论的,也是否定灵魂不灭论的,看来究竟如何概括宗教的本质还需要全面考虑。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讲的宗教观都是与具体的时间、空间相联系的。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的。中国宗教状况与欧洲一些国家宗教状况就有很大区别,周恩来就说:“中国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在中国,宗教同政治一向是分开的,所以宗教问题不像欧洲政教合一的国家那样严重。”[1]中国宗教的特点是形成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客观依据。

第三,宗教是不断演化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客观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我们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回答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2]。这是非常正确、非常重要的。对于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具体论述,我们也必须坚持这样的科学态度。

概括说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宗教是文化,是信仰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儒、道(道家道教)、佛是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道教、佛教被视为传统文化,这种看法影响深远。毛泽东也持同样的看法。1947年10月,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来到佳县南河底村,村边山上有宗教名胜古迹白云山庙,毛泽东准备上山一游。身边一位工作人员大惑不解,觉得不过是些封建迷信,有什么好看的。毛泽东认真纠正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3]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的优良文化的。我们的唐三藏法师,万里长征,比后代困难得多,去西方印度取经。”[4]毛泽东把佛教视为文化,甚至是优良文化。毛泽东肯定宗教是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论断。大致与这种认识相关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的文件从来没有提过“鸦片说”。1950年,当有同志提出列宁在1909年讲过宗教是鸦片时,周恩来就指出:“革命时期是要把原则讲清楚,现在有了政权,有些时候倒不必去强调‘宗教是鸦片’了。”[5]这都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实际上很早就放弃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说法,更不是以宗教“鸦片说”作为制定党的宗教政策的理论根据。毛泽东关于宗教是文化的看法,我以为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

第二,宗教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重作用,这个论断体现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宗教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我党肯定了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所具有的积极因素,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人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论述。(www.daowen.com)

第三,宗教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这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的核心。上世纪50年代,中央指出了宗教的“五性”论,后来进一步凝练为“三性”论,其中关于“长期性”,指出宗教的消亡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这个论断极为重要,是和主张与宗教作斗争、加快促进宗教消亡的认识有很大区别的。

第四,在上述对中国宗教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还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命题,这可称为“宗教适应观”,这是正确解决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的理论性创新和历史性贡献,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原载《促进建设和谐社会——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注释】

[1]《关于基督教问题的四次谈话》,《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180~181页。

[2]《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李长春同志发表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2004 04 29。

[3]王兴国:《毛泽东与佛教》,312~314页。

[4]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197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5]转引自黄铸:《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和政策的历史考察》,载《人民日报》,2003 11 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