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晋文化咏叹——访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1]
初秋的晋祠,凉爽怡人。73岁的方立天教授,两道雪白的寿眉斜插入鬓,显得十分慈和。他,著作等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是中国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昨日下午,记者在晋祠宾馆专程采访了方老,请他就山西佛教与晋阳文化崛起谈了一些自己的感想。
方老谦虚地讲,我对山西和太原的历史与现状了解甚少,对地方和城市的文化建设更是缺乏研究。故此,只能就山西佛教与晋阳文化崛起讲一点粗浅的想法。他以为,要实现太原市“文化强市”战略,须做好几方面前提性工作,如太原市要与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协商、协调,共同提出共建山西文化大省的理念;要摸清山西省和太原市的山、水、土、生(物)、气(修)、位(置),即地理环境诸要素及其特点;摸清山西省和太原市文化资源、文化风格、文化底蕴和文化根脉,研究本地区文化的优势所在;要摸清社会各界对文化的需求,即要搞清山西“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作出符合实际又有前瞻性的文化决策,从而推动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崛起。
方老重点谈到佛教文化在山西文化中的地位是独占鳌头的。从文化遗存来说,山西宋、金、元以前的木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1%,数量多、品位高,是全国所罕见的。五台山、云冈石窟世界知名。悬空寺、佛光寺、玄中寺、崇善寺、广胜寺、小西天等等,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说,从山西佛教文化来看,以文殊为代表的智慧和以观音为代表的慈悲,可以说是其信仰的主脉。佛教文化的结构由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构成,其特质是重自性、重现实、重圆融、重简易。佛教文化对于维护国家和平、提升思想情操、增强国际联系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数数点点,方老的双手攥成了拳头。他感慨地说,山西是文物大省而不是文化大省,手捧金碗却在喊穷,实在可惜。太原能率先站出来打文化产业的牌是个好事。山西从南到北,历史文化遗存如颗颗明珠,太原位居中央,承接南北,地理位置优越,在打造自己文化品牌的同时,要融入大山西的优势中,去寻求互补,实现共赢。
方老特别关注太原文化建设和发展。他建议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崇善寺、双塔寺等地周边环境的建设,并充实实质性文化内涵,具体到为双塔寺引住僧众,继续挖掘天龙山文化等。(www.daowen.com)
方老言之凿凿,思路清晰。他最后微笑着对我们讲:“文化传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媒体宣传也很重要啊。你们要多宣传先进文化,多宣传山西自己的瑰宝啊。”
(原载《太原晚报》,2006-08-21)
【注释】
[1]这是访谈录,记者是张卫忠、赵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